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研管理 >> 正文内容

《“人文讲堂”的开发、实施与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郑志雄 肖向勇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7日 点击数: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人文素养是指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涵养,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本质,是一种个人内在的修为和品格,是一种个人成熟和稳定的价值体系。这种品格和价值体系通常被称为人文精神——个人对自我以及外部世界在生存意义和价值取向上所体现出的一种普遍而持久的关怀。人文精神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开掘与对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必然需要创新能力。因此,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文化修养。

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中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同等重要,因此必须予以充分重视。“人文讲堂”相当于文科学生的第二课堂,藉此能够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提升其情感智慧,增强其精神力量,优雅学生的人文气质,让文科学子沐浴人文之光,引领他们奠定人文乃至人生的价值观念,进而培育其人文精神与民族精神。

然而,长期以来,因为中学教育在发展中普遍带有功利性和应急性,被动地受到升学率的牵制,所以中学的人文素养教育被忽视,被淡化,甚至被误解。总而言之,中学的人文素养教育具有缺乏主动性、持久性、渗透性和前瞻性等特点,导致学生上大学后普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勿论享受学习乐趣。

作为省级示范高中,华师一附中近年来在人文学科“请进来”方面也是空白。为顺应文科学生的心理愿景,为培养华师一附中学生的关键能力,本课题研究者特请进文学、历史、政治、心理等人文方面的专家学者,为文科学子开辟“人文讲堂”,推动华师一附中人文素养教育向前发展。 

(二)研究成果主要内容

华师一附中已经开启“光谷课程”,在20149月请来了中科院施一公院士,11月请来了中科院丁仲礼院士,12月请来了“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三位院士在华师一附中的精彩报告极大地激发了莘莘学子学习知识、献身科学的热情。然而,社会普遍存着的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中学教育更是如此。因而人文方面的讲座和相关研究在中学教育中几乎缺失。

为填补这片空白,为克服理科生由于教育过于专门化所造成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让文理科学生均能亲眼一睹大师的风范,亲耳聆听名家的教诲,本课题研究者特开辟“人文讲堂”,邀请人文大师传播人文知识、加强人文能力、营造人文情怀,同时邀请华师一附中全体文科班学生和部分科技实验班学生参与,旨在培养华师一附中高分学子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我们坚信这是我国走向真正意义的现代文明的可靠保证。

本课题主要研究:

1.人文素养教育对中学构建立体化的课程体系的意义,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在人文素养教育中如何让各类主学科课程、活动交往课程、校园文化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形成强有力的课程整体优势,促进学生基础知识、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等和谐、充分地发展,向全社会树立起优良的中学素质教育质量品牌。

2.人文大师的影响力,研究文科学生分别对人文讲堂中的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板块的反响,探索人文讲堂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人文讲堂对文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的作用等。

3.以人文讲堂为载体,依据学生需求和教学需要,分专题邀请人文大师做报告。每次报告后要求学生上交心得体会或感悟,课题组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确定下一次人文讲堂的内容和形式。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

在学校相关领导的支持之下,在六位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学校相关部门的配合之下,“人文讲堂”一共开展了七期活动——

第一期于2014121开展,主讲嘉宾戴德铮教授,讲座的主题是“中国梦”。戴德铮教授长期致力于国际政治、国际问题、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在讲座时,戴老师纵横捭阖,旁征博引,对国际国内远期近期的一些大事要事如数家珍,信手拈来,所以他的观点能够令人信服。戴老师还结合文科学子的实际情况,勉励大家学习“中国梦”,了解“中国梦”,并把自己的人生梦想和“中国梦”结合在一起,立志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戴教授以其宽广的人文视野和幽默的语言风格赢得了高二文科学生的认可,讲堂现场掌声阵阵,师生互动积极热烈,莘莘学子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2015112,“人文讲堂”顺利开展了第二期,主讲嘉宾李工真教授讲座的主题是“中德文化的差异”。李教授展示了丰富的知识贮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幽默的语言风格和无与伦比的激情,整个讲座妙语连珠,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讲座结束之后学生更是将李教授团团围住,追问了许多问题。课题组全体成员及部分科技实验班学生聆听了这次讲座,对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很多学生事后还写下了深刻的心得体会,并且表达了对举办类似活动的期盼。

第三期讲座于2015327日下午在华师一附中一号报告厅顺利开展,主讲嘉宾是心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成员田媛老师。田老师结合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向学生讲解了记忆与遗忘的规律,同时结合一些通俗而典型的实例,渗透了许多科学而有效的记忆方法与学习技巧,引导学生在青春时光要讲求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明确学习目标,善于创造创新。在讲座活动中,田老师还组织了一些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参与积极,或是画图,或是答问,精彩纷呈。

2015511下午,第四期讲座在华师一附中艺术中心大礼堂顺利开展,主讲嘉宾是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汉诗》执行主编张执浩老师,讲座的主题是“以诗之名,行人之事”。张执浩老师在讲座中指出,诗歌是一种声音,是诗人心声的自然流露;诗歌也是一种画面,是诗人瑰丽的想象的自然表达。张执浩老师建议同学们多读现代诗,并且借读诗、写诗重建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讲座的过程中,张执浩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自己的代表作《扶母亲过街》、《与父亲同眠》,他的声音极富感染力,使聆听讲座的同学接受到文学之美的熏陶,赢得了他们的阵阵掌声。

为使我校的人文教育进一步加强,为使学生的人文视野进一步拓宽,为使广大学生读者更深地理解优秀作品,更高地认知阅读的意义,我校开展了“人文讲堂”第五期活动,邀请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先生于2015518日下午来华师一附中进行讲座指导。讲座当天,大礼堂座无虚席,在同学们热情的欢呼声中,刘醒龙老师步入会场。1520分,一场主题为“我们灵魂中最动人的那个东西“的演讲正式开始。

刘醒龙谈及自己里程碑式的三部作品——《天行者》、《圣天门口》、《蟠虺》,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深刻地点出了演讲的主题——我们灵魂中最动人的那个东西,那就是在苦难处找寻生存的价值,在卑微处发现高尚的人格,在黑暗处看见生活的阳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醒龙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李遇春老师也参与了这次讲座,并在讲座结束之后进行了点评。一流的作家,一流的评论家,一流的学生,在这里最精彩地互动,最激情地碰撞,场面甚是动人!《武汉晚报》、“荆楚网”和“搜狐教育”都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201563,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著名高绩效团队凝炼专家、国家注册高级企业培训师、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中国企业大学(香港)教育管理有限公司资深讲师、新华商智P-MBA特邀讲师杨济玮先生来我校进行了“人文讲堂”第六期讲座活动。高二的学生即将进入高三,杨老师从激情、承诺、责任、共赢、感召、欣赏、付出、信任、可能性九个方面激励行将进入高三的学子,以人文精神为导向,争做有素养的人,同时要挖掘自身的最大潜力,在一年之后的高考中取得佳绩。

20157月,我们请来了精伦电子文化顾问汪爱华教授来我校开展“人文讲堂”第七期讲座活动,汪教授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引导学生科学分析自我,从自我的行为、知识技能、特质、动机各方面全方位进行自我评估,从而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未来的理想。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崇高的人文理想投入紧张的高三复习备考之中,去做一名大写的高三学子。

在以上各期活动中,课题组老师积极组织,指导听讲的学生写作听讲心得与感悟,同时设计调查问卷对讲座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最终,师生们一起形成了对人文素养的基本认识——人文素养是指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涵养,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本质,是一种个人内在的修为和品格,是一种个人成熟和稳定的价值体系。这种品格和价值体系通常被称为人文精神——个人对自我以及外部世界在生存意义和价值取向上所体现出的一种普遍而持久的关怀。人文精神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开掘与对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必然需要创新能力。因此,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文化修养。

参与研究的老师们还一起形成了对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认识——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中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同等重要,因此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它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精神的塑造,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国际上一些知名学者曾发出警告:如果忽视或者轻视人文教育,必然导致整个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

师生们还一起形成了对“人文讲堂”的基本认识——“人文讲堂”相当于文科学生的第二课堂,藉此能够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提升其情感智慧,增强其精神力量,优雅学生的人文气质,让文科学子沐浴人文之光,引领他们奠定人文乃至人生的价值观念,进而培育其人文精神与民族精神。

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一度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阅读纯文学作品的热潮,在四月校园运动会期间,学生们认真阅读“当代四大名著”——《天行者》、《蟠虺》、《平凡的世界》、《狼图腾》。通过聆听讲座与阅读作品,学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优雅了自己的气质,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他们的思考更有深度,他们的作文更有力度,他们的练笔更有品位。

我们的的讲座活动在校园网上进行了多次报道,“搜狐网”、“荆楚网”、《武汉晚报》等媒体也进行了积极的关注,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四)        研究方法的特色和重要建树

“人文讲堂”活动方案以人文素养教育为主,侧重于对学生在人文情操方面进行熏陶渐染,主要适用于高二文科学生,在各期活动中也邀请了高一和高三人文实验班的学生,第五期活动则面向全体高二学生开展。

本项目研究手段多样,方法灵活,组织形式虽以举办讲座为主,但有后续的调查问卷和研究论文;举办活动时既有老师主持,也有学生主持(第四期由知名校园诗人、高二人文实验班王芗远同学主持,第五期由校园旸谷文学社社长吕果、副社长孔德娜同学主持);活动有的在大礼堂开展,有的在一号报告厅开展,有的在二号报告厅开展,有的在教室开展。

每期讲座之后,课题组老师都指导听讲的学生写作听讲心得与感悟,同时设计调查问卷对讲座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本研究成果的重要建树,还有相关老师的研究论文和相关学生的阅读心得——论文有郑志雄老师撰写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人文素质的培养》,有肖向勇老师撰写的《真正的文人情怀》,有李迎超老师撰写的《从历史教学看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李斌老师撰写的《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有刘新还老师撰写的《德国产品质量与文化的关系》;学生的阅读心得有郑志雄老师整理的《高分班和文科班阅读人文作品有感》和周金娥老师整理的《人文实验班聆听人文讲堂有感》。

……

更多内容请点击:《“人文讲堂”的开发、实施与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相关论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人文素质的培养》

                                         《真正的文人情怀》     《 从历史教学看人文精神的培养》
                                         《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   《德国产品质量与文化的关系》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