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教信息 >> 正文内容

好读书,读好书!| “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之(第六期)散文类:“生命况味”(五)

作者:2022级高一年级Ⅱ部(20-26班)同学 马 岚 编辑: 来源:科教处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30日 点击数:


“畅游书海,感受阅读快乐;浸润书香,分享阅读体验。”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推动华中师大一附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倾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旨在激发每一位师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地标,藏书多达九万多册 ,不仅承载着师生们学习阅览、资源获取、学术科研的需求,也发挥着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悦读·乐享”活动将陆续推出同学们推荐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馆藏书籍,引导同学们在书籍、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学会选择读什么书,如何智慧地读书,在阅读分享之中成长为有文化高度、有思想深度、有人文气度的人。


 


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传递阅读的星星之火,感受智慧的静水流深。我们定期推出“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的相关报道,让我们的高中生活有诗、有书、有远方!

本期“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推出2022级高一年级Ⅱ部(20-26班)同学阅读推荐的散文类优秀作品专辑(五)。指导老师为语文学科高天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推荐的散文类书籍吧!

推荐书目:

1《人间草木》(汪曾祺 著)

2《历史的温度》(张玮 著)

3、《温一壶月光下酒》(林清玄 著)

 

指导教师:高  天



华中师大一附中青年教师。2021年“湖北好课堂”一等奖获得者,被空军授予2019年度全国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2022年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课例一等奖、2019年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应用成果公开展示优质课例。指导学生获第36届楚才杯作文特等奖。

 

导 语:

一说到散文,高中生往往会苦恼,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已经深深刻入脑子,但散文之美,却难寻共鸣。但好散文的魅力,恰恰在于将“我之感、我之思”变成“我们所感、我们所思”。散文阅读,并非浮于文字之藻饰,更在于“实在”的共鸣。同时,对散文的品读,影响着青少年的文学审美眼光。

谁能忘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细致的观察和描摹才构成了鲁迅笔下百草园的生趣;谁能忘记《济南的冬天》里老舍温暖的表达“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进一个小摇篮里……”。这些习焉不察的日常在作家笔下变得神采奕奕,那些人生片段仿佛记忆的传送带,点滴浸入我们的脑海。新媒体使我们的生活便利快捷,但有时也侵蚀着我们的感受力。同学们推荐的散文中,那些自然本心,真情实意或许能让我们暂时褪去快节奏的焦虑,唤起久违的烟火气,用一种神奇的联接,与自然、与亲人、与萍水相逢的你我他,形成坚固的情感共同体。

 

“悦读·乐享”推荐人:邓焘(高一20班)


 


阅读推荐:《人间草木》(汪曾祺


 

【书籍概况】

《人间草木》由文学大师、生活家汪曾祺先生所著,初版于2004年,共分为“一果一蔬”、“季节的供养”、“四方游记”、“联大师友”、“从容而安”五辑,汪老从生活琐事入手,深得自然之妙趣,写极简生活智慧。这本散文集,是汪曾祺先生一生创作的各类散文精品的分类集成,是一般读者和散文爱好者阅读的经典范本。

 

【推荐理由】

“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让我们随汪曾祺先生之笔,在这本充斥自然之妙趣的散文集中,四方闲游,品蔬果之供养,览山河之瑰丽,探索西南联大中那被尘封的过往。“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此为平淡中见睿智,质朴中悟真理。这便是《人间草木》,这便是汪曾祺。

 

【书海拾贝】

1.世间万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

2.受过伤的心总是有璺的。人的心,是脆的。——《随遇而安》

3.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岁月清供》

4.山水对人都很亲切,很和善,迎面走来,似欲与人相就,欲把臂,欲款语,不高傲,不冷漠,不严峻。——《初访福建》

5.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闹市闲民》

 

【读书札记】

秋云叆叇,簪入天幕。书海寻觅,我终与《人间草木》邂逅,便将百无聊赖藏进扉页,沉溺,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我轻推虚掩的门扉,欲找寻汪老身影,未果,视线却被一便签牵引,其上躺着清秀的几句:“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读罢,我踱步室外,览户庭草木葳蕤。俯身倾耳,萦绕耳畔的是果蔬生长的呼吸。它们闲谈着汪老对各类果蔬的喜恶,有《关于葡萄》中描绘的葡萄生长过程,《葵·薤》中对古时菜品的追溯,更有《逐臭》中汪老寻味臭豆腐,却最终呆立在公厕门前的趣事……我置身果蔬草木的怀抱,领悟文学与生命的碰撞,那是一代文学大家的生活情趣,质朴,纯粹而又令人神往。

起身徜徉于汪宅的长廊,春夏秋冬跃过眼睫,那是《季节的供养》。四季变换,“钟鼓整日地敲着,那么悠徐,那么单调。”面对“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汪老却“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悠然如斯,岁月清供,从遇而安。

须臾,步入正厅而无觉。墙上尽为琳琅书画,入目皆是四方山水妙境,昆明之雨,天山之清,桃源之秀……璀璨星河中,泰山之雄分外夺目,名曰《泰山片石》。“我从泰山归,携归一片云。开匣忽相视,化作雨霖霖。”游泰山,凌绝顶,览石刻,腾云雾,不亦乐乎?我静坐家中,心却随文笔远驰千里,妄图跟随汪老足迹,将这名胜览个淋漓。

回眸,忽现一方古朴书桌,其上安睡着一本厚厚的日记,款款打开,《联大师友》字迹铭刻,娓娓道来的,是西南联大那尘封的过往。乱世,空袭频繁,警报迭起。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都得往郊外跑,汪老称之“跑警报”,那是当时青年的一个必修“课题”。纵然唤之为“跑”,却多了一丝从容不迫。日军本用意恐吓中国人,但他们不知“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汪老笔下的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表明中国人是永远征不服的。日记一隅,汪老在《金岳霖先生》、《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闻一多先生上课》等篇目中回忆了西南联大各位教授的育人风格和人格魅力。在汪老的叙述中,那些传奇般的名字不再只是名字,而幻作一个个有趣的人忽现眼前。他们激励着我们新时代青少年成人,成才,同时唤醒了我们的斗志,给予我们“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

思绪千千,飘絮凝结。抬眼遥望,草木之间,一老者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

恍惊起,惟觉时之枕席,与枕边《人间草木》。

 

高天老师点评:

“对于生活中的美,哪怕只存在于犄角旮旯,他也要极力挖掘出来并着力表现,这是他的作品的基调,是发自内心的诉说。”汪老的平凡的伟大既是如此,邓同学也能从点滴感受这份细腻,并用心表现诉说,亦是如此赤诚。

 

“悦读·乐享”推荐人:尤启骧(高一20班)


 

阅读推荐:《历史的温度》(张玮 著)

 

 

【书籍概况】

   《历史的温度》是由张玮撰写的历史教育读物,内容真实可信,以专题形式覆盖了历史的方方面面。本书是系列丛书,共有42000多页,于2017年由中信集团陆续出版。《历史的温度》每一本都被划分成不同的专题,如“人物、佚闻、战争、五环、家国、人情、信念、妄念”……足以让读者在历史的长河里畅游。

 

【推荐理由】

你感受过历史的温度吗?这套书会带你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这套书有四个突出优点:其一,本书主题丰富,每一主题下有数十篇文章,撰写了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其二,本书展示了历史人物的不同侧面,使其形象丰满、立体。其三,本书通俗易懂,语言流畅,绝无老学究似的艰涩文字。其四,本书的内容有很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图文并茂,尽量真实地还原历史。总之,读者能在这套书里感受到历史的丰富与温度。

 

【书海拾贝】

1)爱因斯坦一生都反对人格化的神。他无疑堪称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人,但只局限于他的专业领域,跳出那个领域,他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凡人。

2)抗战期间,两架中国飞机由于负载有限,只能放弃悬挂炸弹而改为携带传单。当时两架飞机在日本上空撒下的传单中有这样一句告诫日本的话:“尔再不训,则百万传单将一变而为千吨炸弹。尔再戒之。”

3)“生物圈2号”用客观事实证明,地球通过几十亿年的进化,孕育了生命,成为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是有万千内在联系和原因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就能模拟的。

4)文人没有剑,却有笔。他们可以用一支笔营造一整个世界。这个倾注了他们所有情感的世界,有时能触动千万人,有时却也会反噬,让别人对他们产生怀疑和指责,让他们自己陷入焦虑、急躁,乃至癫狂。“文人之念”可歌可泣,可悲可叹。

 

【读书札记】

有温度的历史

历史,在大多数人看来是遥远、模糊而冰冷的,然而《历史的温度》这套书却以丰富的材料、细腻的笔触工笔细描,为冷冰冰的历史勾边、上色、注入灵魂。于是,历史不再是写在纸上的一串名字、一起事件,而是跳出纸面,有血、有肉、有真性情,生动感人。

许多名人都在《历史的温度》里展现出不曾为世人所见的另一面。众所周知,居里夫人在1898年发现了镭和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事情真的这样简单吗?有多少人指导,她的诺奖是和另一位科学家平分的?又有多少人知道,除了科研外,她也上过娱乐八卦的头条?

爱因斯坦的名气之大妇孺皆知,以至他死后有人偷偷把他的大脑保存下来,想知道究竟是什么令他如此聪明。但是,爱因斯坦这样一个近乎神的存在,是否真的一点错误都没有犯过?是否真的不食人间烟火?是否在万人敬仰中真的愉快地度过了一生?

爱迪生是赫赫有名的“发明大王”。广为传颂的是他“实验了1600多种材料,做了几千个实验,终于找到了碳化棉丝作为最好的灯丝材料”,他“又经过实验,发现竹丝棉丝更好”,而事实上这两种材料分别在19年和26年前就被发现了。但是,我们为什么仍坚信不疑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呢?

《历史的温度》这套书会一一为你讲解你心中所有的疑惑。一个答案就是一个侧面,众多答案汇聚成名人们立体、生动的形象,仿佛他们就站在你的眼前任你打量。

我们熟悉的历史背后也有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这被视为攫取了武昌起义的革命果实,然而他当上大总统并非单纯的谋权篡位,而是很多历史因素使然。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经历了14年艰苦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你知道抗日战争中有一个特殊群体——日籍八路军吗?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志愿加入八路军?他们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哪些贡献?他们最终的命运又是什么?

俄罗斯方块是我们熟悉的游戏,你知道它是怎样推广到全世界的吗?你知道它竟然引发了全世界不同商业力量的激烈竞争吗?

有时,历史上的大事件很可能只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抽烟是极不起眼的事,可是19111010日的一根烟却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它就是刘同手里的那根烟。这根烟是怎样引爆辛亥革命的?这场革命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我们也许熟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过程,却未必了解它们背后的精彩细节。《历史的温度》会补充历史主干的枝叶,向你展示一部活生生的历史。

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在《历史的温度》里变得生动立体,一个个历史事件在《历史的温度》里变得丰富多彩,一段段历史过程在《历史的温度》里变得波澜起伏……这套书可以告诉你几乎所有你想知道的答案。去阅读吧!

 

高天老师点评:

这种历史很温暖。在浮躁的当下,人文历史被排到了不那么重要的位置,尤同学能够不盲从热点,踏踏实实的阅读那些慢慢被遗忘的故事,这些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真性情的治愈方式。

 


“悦读·乐享”推荐人:周子仪(高一21班)

 

阅读推荐:《温一壶月光下酒》(林清玄 著)


 

 

 

【书籍概况】

把窗子的破布幔垂下,依着一盏孤灯,童年的回忆在脑海中回转奔泻,林清玄提笔写下这本《温一壶月光下酒》。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着童年生活中的细节,体会人生的苦难与美好。市场卖菜的小贩,夜归的喇叭丧乐手,父亲的番薯,山间的野百合……每一个意象背后都藏着一个或动人或哀伤的故事,都藏着无数人或平淡无奇或跌宕起伏的一生。他用细腻的笔触书写最温柔的内心,为棋子的悲惨遭遇痛心,为父子的重归于好流泪……该书饱含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和对人性的反思,平易而深刻,朴实却动人。

 

【推荐理由】

 “古老的中国没有乡愁,乡愁是留给没有家的人……”

别离的骊歌将一切思绪拉入了林清玄温情而深刻的故土,也拉入那如歌一般曼妙的书——《温一壶月光下酒》。

那个唱挽歌的老人仍孤冷冷地伫立在寒冷的街心;泪流满面地吐出最后一声长音,便再也不见踪影;棋子触日的伤痕盘踞着内心,渗出的血点沾满衣襟,借酒消愁,不愿清醒,大醉酩酊;书生和绣女的邂逅尚在眼前,当初一眼定情,如今身世飘零,似雨打浮萍,再无回应。

林清玄用极尽温柔的笔触描摹着温馨的回忆:把冰冷的欺骗写的唯美,把相遇的交欢写的催泪,把人心的反复写的深邃,把离别的愁绪写的回味……

世界本浑浊,罪与爱同歌。捧一卷《温一壶月光下酒》吧!它会给你道尽这浑浊人世的罪与爱,让你以包容之心拥抱整个世界!

温一壶月光下酒,掬一抹相思入梦。

 

【书海拾贝】

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了,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甚慰。

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这也是非关格调,而是性灵。佛家虽然讲究酒、色、财、气四大皆空,我却觉得,喝酒到处几可达佛家境界,试问,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吗?

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

情仿佛是一个大盆,再善游的鱼也不能游出盆中,人纵使能相忘于江湖,情确是比江湖更大的。

在烟中腾云过了,在雨中行走过了,什么都过了,还能如何?

我们被外境的迁动就犹如对着空中撒网,必然是空手而出,空手而回,只是感到人间徒然,空叹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罢了。禅师,以及他们留下的经典,都告诉我们本然的真性如澄水、如明镜、如月亮,我们几时见过大海被责骂而还口,明镜被称赞而欢喜,月亮被歌颂而改变呢?大海若能为人感动,就不会如此辽阔;明镜若能被人刺激,就会这样干净;月亮若能随人而转,就不会那样温柔遍照了。


【读书札记】

初闻此书之名便被“用月光下酒”的浪漫意象深深打动,脑海中浮现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景,便忍不住捧卷而读。

《兵卒无河》

零零落落的鲜血,狰狞扭曲的神色,是作者对棋子最后的印象。这是父亲常年虐待后棋子最终的爆发,也是第一次反抗。多年后,作者再一次遇到棋子,但是棋子只是眼神呆滞着看着他,仿佛从不相识,过往从未发生。

这样的情节却让我看完后久久难以平复,怅然若失。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不懂为什么父亲旺火当众虐待棋子的时候,那么多人用惊恐的神色袖手旁观,我不懂棋子最后为什么没有勇气和儿时唯一的朋友相认,更不懂旺火对棋子的恨为何如此深重?直到注意到文章的标题,我才些许理解林清玄想表达的意思。兵和卒都是象棋中的小角色,中间隔着楚河汉界,然而河消失了,最后的边界和章法便消解了。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大多人咬紧牙关和生活拼斗着,他们虽不安命,却像一条汇成的河流,安分地让岁月的苦难洗练着。但是旺火不是其中一位,他的偏执,让他无法接受苦难的来临,无法接受命运的无常,更无法接受唯一的寄托(妻子)的离去,他只能把这一切的原罪归于棋子身上,将自己不愿面对的懦弱以如火般的狂暴呈现,隐藏着内心不可触摸的脆弱。到最后,棋子走了。给旺火留下的,是一个彻底杂乱无章的世界;给棋子留下的,是一个伤痕累累的童年;给作者留下的,是一段永不磨灭的阴影,每有光明照耀,这段阴影便清晰呈现。

所以,旺火对棋子可能并没有恨,他恨的,从来都是命运的潮起潮落和无定数,他是在抗拒这个世界;而棋子的不敢相认,或许,是不愿勾起那段回忆,但转念一想,或许,棋子已经忘掉当年作者一家给他留下的唯一的温暖,只有刻骨的痛记在了脑海?

无论事实究竟如何,我想,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的,和萨特的思想或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都应该承认现实的荒谬,但是人是有选择的自由,即使结果归于荒谬,我们也应该让过程流光溢彩。我们应当承认自己脆弱,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仍旧一往无前,在“兵卒无河”的棋盘上,下一场大棋,而不是自暴自弃,迁怒于他人。

《温一壶月光下酒》

我对“情”之一字,最初的疑惑,起源于那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理解不了为什么要选择离别,为什么要放弃厮守。但是,这篇文章,给了我最好的答案。

苏东坡说“一蓑烟雨任平生”,然而东坡也有“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情愿,有“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的情怨,也有“共粉泪,两簌簌”的情冷,可见“一蓑烟雨任平生”只是他的向往。

林清玄说“人纵使能相忘于江湖,情确是比江湖更大的”,所以我们根本不必相忘于江湖,所谓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只是一个假设,一种最极端的情况。在我们有太多的牵扯,太多的纠葛,太多的前尘往事道不清时,应该学学伊川洒脱的胸襟,将一切抛诸脑后,然后重新开始,用新的旅程结束往日的遗憾,用新的面貌诉说往日的感谢。在带着或朋友的牵挂,或家人的不舍,扬帆起航,拓宽生命的广度。

这就是这本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两篇文章,他们分别代表着这本书中说理和抒情的两面,理性和感性并行,加之林清玄深入人心的文笔,让人倍感回味。

 

高天老师点评:

林先生的文字清幽而大气,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透露着凝注。他总是能用玲珑隽永的文字,将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笔下雅驯清通的文字,并富于超脱尘世的哲思。而周子怡同学的文字,亦有种超然脱俗的美,如围炉饮酒,吟诗作赋,赏月看雪……品一品,便心旷神怡。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