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教信息 >> 正文内容

好读书,读好书!| “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之(第六期)散文类:“生命况味”(六)

作者:2022级高一年级Ⅱ部(20-26班)同学 马 岚 编辑: 来源:科教处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7日 点击数:


“畅游书海,感受阅读快乐;浸润书香,分享阅读体验。”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推动华中师大一附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倾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旨在激发每一位师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地标,藏书多达九万多册 ,不仅承载着师生们学习阅览、资源获取、学术科研的需求,也发挥着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悦读·乐享”活动将陆续推出同学们推荐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馆藏书籍,引导同学们在书籍、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学会选择读什么书,如何智慧地读书,在阅读分享之中成长为有文化高度、有思想深度、有人文气度的人。


 


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传递阅读的星星之火,感受智慧的静水流深。我们定期推出“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的相关报道,让我们的高中生活有诗、有书、有远方!

本期“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推出2022级高一年级部(20-26班)同学阅读推荐的散文类优秀作品专辑(六)。指导老师为语文学科高天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推荐的散文类书籍吧!

推荐书目:

1、《一一风荷举》(张晓风 著)

2、《阿勒泰的角落》(李娟 著)

3、《朝花夕拾》(鲁迅

 

指导教师:高  天



华中师大一附中青年教师。2021年“湖北好课堂”一等奖获得者,被空军授予2019年度全国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2022年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课例一等奖、2019年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应用成果公开展示优质课例。指导学生获第36届楚才杯作文特等奖。

 

导 语:

一说到散文,高中生往往会苦恼,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已经深深刻入脑子,但散文之美,却难寻共鸣。但好散文的魅力,恰恰在于将“我之感、我之思”变成“我们所感、我们所思”。散文阅读,并非浮于文字之藻饰,更在于“实在”的共鸣。同时,对散文的品读,影响着青少年的文学审美眼光。

谁能忘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细致的观察和描摹才构成了鲁迅笔下百草园的生趣;谁能忘记《济南的冬天》里老舍温暖的表达“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进一个小摇篮里……”。这些习焉不察的日常在作家笔下变得神采奕奕,那些人生片段仿佛记忆的传送带,点滴浸入我们的脑海。新媒体使我们的生活便利快捷,但有时也侵蚀着我们的感受力。同学们推荐的散文中,那些自然本心,真情实意或许能让我们暂时褪去快节奏的焦虑,唤起久违的烟火气,用一种神奇的联接,与自然、与亲人、与萍水相逢的你我他,形成坚固的情感共同体。

 

 

“悦读·乐享”推荐人:周骋宇(高一22班)


 

阅读推荐:《一一风荷举(张晓风 著)


 

 

【书籍概况】

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的散文精粹本,是作者亲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近半个世纪所出版的十四本散文集中选取的精华。

 

【推荐理由】

1、文风细腻,语言典雅,用词精妙。2、感情真挚,文字清新而有温度。3、写作面广,主题丰富,包罗万象。4、思考富有哲理,有深度。

                      

【书海拾贝】

千载以下,谁复记忆胡二子和骆供奉的悲哀呢?人们只习惯于去追悼唐明皇和杨贵妃,谁去同情那些陪衬的小人物呢?但类似的悲哀却在每一个时代演出,天宝总是太短,渔阳颦鼓的馀响敲碎旧梦,马嵬坡的夜雨滴断幸福,新的岁月粗糙而庸俗,却以无比的强悍逼人低头。玄宗把自己交给游仙的方士,胡二子和骆供奉却只能把自己交给比永恒还长的流浪的命运。

 

【读书札记】

一一风荷举,出自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词工而不匠,清而不媚。封面上一朵荷花,也如作者文风一般,温婉清新。

    信手一翻,任取一章,静静品读。儿女情长,人间小暖,春和景明,小桥流水……作者用诗意温婉的语言娓娓道来。读张晓风的作品,随她独特的视角,顺着她典雅的文字,我们就能到达一个新的诗意世界。那里古时与今昔相织,想象与现实相融,一切展现出其本质,一切传达出诗意与哲理。

初读一番,便觉其行文之柔美细腻,用词之精妙,功底之深厚。“柔和”“光辉”“熏风”等词语,将已经描绘地柔美至极;各种冷暖色调的搭配调和,将气氛与情感渲染到极致;古朴典雅词汇的大量运用,让文章诗意典雅。她可以用最细致的色彩分化,以最全的视角描绘出想象与现实;她亦可以以寥寥几笔,赋予动感与个人感性体验。这一切,让她达到了“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的境地。

阳光在她的笔下,化作醇酒,浅酌在杯形的野花中;生命在她笔下,被视作崩裂自伤痕的再生。在多情的联想的补完下,自然和生命变得真正的丰富、纯洁、美丽、神圣。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敬和赞颂,也成为了其作品的主旋律。她同样以博爱的胸怀爱着世间的一切`,可爱的以及不可爱的,圣洁的以及有罪的,欢愉的以及悲哀的,直到生命的末端。她爱她黑瞳中最后的脸。

再细细品读,在字里行间中,你同样可以窥见她多情的,敏感的诗心。劫后的晴天,她回望古人的颠沛流离,也遥想未来芳草的萋萋胜碧;与夜灯下,她凝视那短短几行文字,记忆小人物漂沦的悲哀。她内心柔软的心弦似乎极易被触动。她总是做着些多情的猜想,一句句“或许”与“是否”穿插文间,深长的情思逐步构起她与人,与自然的桥梁。而在一声声的惊奇与疑惑中,她早已实现了共情,早已得到了答案。

现代社会前进的步伐一刻不停,又有多少人,成了追求效率,只顾眼前的机器?有用与无用,快与慢,是否成了评判事物的所有标准?读张晓风的散文,我们的视线或许就能穿过那高楼大厦与车水马龙,看到一个美好感性的世界。美,也自然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高天老师点评:

春天的垂柳、夏天的雨荷、秋天的湖月、冬天的瑞雪,一切的好气象酝酿在张晓风满腔柔情的笔端。她将无处寄托的缱绻深情注入在平缓和煦的文字中,正如周同学所言,她带我们看到一个美好感性的世界,美的世界。

 

“悦读·乐享”推荐人:田薇然 (高一24班) 


 


阅读推荐:《阿勒泰的角落》(李娟 著)


 

 

【书籍概况】

《阿勒泰的角落》以时间为主线,依据李娟先后生活过的不同地域,分为在喀吾图、在巴拉尔茨、在沙依横布拉克、在桥头、在红土地五个部分。书中描写了众多在阿勒泰生活的人,包括李娟的母亲、80余岁的老外婆、妹妹、当地村民尔沙、纳德亚一家等等,还包括阿勒泰独有的自然风景,以灵动的笔触展现了冬窝子、爬犁、爱喝酒的牧民等一幕幕生动的场景。

 

【推荐理由】

“总有那么一些地方一些人,生活在不曾改变之中。”一本《阿勒泰的角落》,深入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牧民生活中,穿行于字里行间,来自干燥的中国西北边境的黄土气息扑面而来。一帧帧生动的画面:香酥的烤馍和大盘鸡,传统裁缝手艺制作的朴实衣物,以物换物、赊账买卖的经营方式,白手起家、手工搭建随季节流动的房屋……李娟以深情的目光注视苍茫大漠,用爱慰藉孤独,将大地之上的生活百态与民间苦乐凝炼于文本之中,向在城市中长大的我们传达大自然的多彩生态及厚重生命中的如火热情。

 

【书海拾贝】

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刚刚离开荒凉的冬牧场,羊群瘦弱,牧民手头都没有现钱,生活用品又急需,不欠债实在无法过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体壮。大部队路过喀吾图一带时,便是我们收债的好日子。但那段时间我们也总是搬家,害得跑来还债的人找不着地方,得千打听万打听,好容易才找上门来。等结清了债,亲眼看着我们翻开记账的本子,用笔划去自己的名字,他们这才放心离去,一身轻松。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 《一个普通人》

都说兔子胆小,可我所知道的是,兔子其实是勇敢的,它的死亡里没有惊恐的内容。无论是沦陷,是被困,还是逃生,或者饥饿、绝境,直到弥留之际,它始终那么平静淡漠。面对生存命运的改变,它会发抖,会挣扎,但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不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兔子所知道的又是些什么呢?万物都在我们的想法之外存在着,沟通似乎绝无可能。它总是比我们更轻易地抛弃掉不好的记忆,所以总是比我们更多地感受着生命的喜悦。

                              ——《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

哎!花为什么会有香气呢?花能散发香气,多么像一个人能够自信地说出爱情呀!真羡慕花儿。但我对这些花儿们的了解也只不过是以自己的想法进行胡乱揣测而已。花的世界向我透露的东西只有它或明显或深藏的美丽。并且就用这美丽,封死了一切通向它的道路。我们多么不了解花呀!尤其是想到,远在人类诞生之前,世上就有花了,人类消亡以后,花仍将一成不变开遍天涯……便深深感觉到孤独的力量是多么深重巨大。我们和世界无关……

                                  ——《秋天》

 

【读书札记】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能睡眠。嘴里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这里,我不知道有什么遗憾的。”寥寥数语,勾勒出大道至简的幸福。李娟高中毕业后深入阿尔泰深山牧场,随家人经营一家杂货铺和裁缝店。蓬勃的青春岁月,闭塞、寂寞、艰难的生活,两相碰撞却绘制出斑斓的画面。在《补鞋能补出来的幸福》里,有这么一幕:李娟一家边给哈萨克牧民修鞋,边畅想着未来。她们期盼着,有一天能摆脱动荡贫困的生活,过上城市人那种文明富裕的日子。外婆一心想回老家,而妈妈则想在城里买房子,并骑车周游全国。畅想完毕后,妈妈扭头对大家说,“为了这些目标,要好好干啊!”喜欢畅想,正是因为她对生活有所不满;对未来永远怀抱期翼,是她吞噬苦难的动力。外婆和妈妈的乐观性格感染了她,她始终以苦为乐,在微小的事物里悟出幸福之道。一簇野花,几颗野草莓,就是她生活中的一束光,成为幸福的写照。生命越是苍凉,就越要热爱生活,这是她的荒野哲学。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从富蕴县、巴拉尔茨,到沙依横布拉克、乌鲁木齐,李娟用足迹丈量着辽阔的西部旷野,这些曾经的居住地和人情世故都难以给她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她的家,永远是那一间流动的杂货铺,烤羊肉的酥香中外婆的低喃,还有母亲缝纫机的沙沙声。生活飘零,但只要心有归宿,在哪里都不是流浪。李娟的心里,始终装着爱,而爱,是孤独的唯一解药。外婆和妈妈给予了李娟爱和温暖,陪伴她撑过了物质的艰辛与环境的恶劣,并成为她后来的创作之源。李娟说,写作是自己唯一能做好的事情。写作对她来说,像一扇扇门,带领她不断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她的散文里,处处潜藏着无声的对比:严酷的生活环境对比人顽强的生命力,家庭琐事对比广博的人文情怀,异域风土对比跨越民族的人性共情……其中还夹杂着成长的孤独、青春的寂静、生命的苍凉和世界的壮美。当阅尽千帆之后再回味曾经的苦难,会发现蜕变的自我与内心的成长。

李娟用她的文字告诉我们,既然人生终究无法摆脱孤独,那么不如停下来,静静地享受孤独。孤独能剥离外在的喧嚣,让生命回归清净的本质。这时候,我们将更深刻地反思自我,反思生活。而这种反思,又会反哺我们的人生,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力量。

牧人们在遥远寂静的游牧生活中四季往返,赶着羊群风餐露宿,深深淹没在茫茫山野之中。通信不发达的年代,即使比邻而居,也难免有“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生死离愁。看拉面的人、串门打酱油的人、以一个签名赊账的人,他们来来往往,在干燥的黄土大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沉默却努力地活着;他们操一口哈语,以游牧而生,却能唤起我们对至真至善至爱至美的向往;那些从前慢的生活,车、马和书信,一箪食一瓢饮、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牵连起我们几乎遗忘的本真和纯净,展现给我们那些大山深处世世代代不朽的精魂。

在雪山边的牧场下听一首歌,象征某种自由;在湖泊旁等一场夕阳,牧场正在变成秋色的温柔。美丽和幸福,从来都轻而易得。几经辗转离乱,她年少时所憧憬的安顿闲适,又怎么比得上冬不拉的呼唤,大巴扎的热情,雪落白桦林的童话,和马背上的夕阳。“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如莫言所说:“我们有的时候是近视眼,总是活在对别人的仰视中;我们有的时候是远视眼,忽略了身边的幸福。”年少时,我们都有一腔热血,好高骛远;我们都想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去追寻天空的月亮,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殊不知,月亮和六便士并不是单选题,诗与远方也能和暂时苟且的当下并存。罗曼•罗兰曾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着它。”或许我们可以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笃行于世间,我们看见崇高,看见堕落,看见错彩镂金,看见藏污纳垢,了然于心胸:这就是我们生活着的世界。望绿灯航标,我们心向往之;经淤泥险滩,我们心净无染。我们就这样走在开云拨雾、穿林打叶的“平凡之路”上,始终不变的是对心中乌托邦的探寻,是温存理想的赤诚。纵使戴着“镣铐”,也要翩然起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心怀信仰、脚踏实地,且将新酒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高天老师点评:

悲伤往往轻于表达,美好往往不易言说。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会用心感受到身处世界的脉搏,用眼看到彩虹,在寒冷中看见炊烟袅袅的温暖,在荒芜空旷中感受诗意自然;清澈宁静的阿勒泰,就是这样,纯粹的展现在读者眼前。李娟践行了她的“平凡之路”,我们也应如田同学所言,探寻心中的乌托邦,温存赤诚的理想。

 

 

“悦读·乐享”推荐人:黄齐康(高一25班)


 

阅读推荐:《朝花夕拾》(鲁迅 著)


 

 

【书籍概况】

《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                      

 

【推荐理由】

《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光明的力量,以抵御由外到内的漫漫黑暗;是鲁迅在“战斗”的间歇期,以一种特殊的“休息”方式,去“更深刻地思考”人生的问题;亦是言志与载道的结合,将中国现代散文的写作拓展进一个新的境界。此书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文笔深刻隽永,蕴含着对社会的批判与深思,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书海拾贝】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淡一谈,——辩一辩了。

 

【读书札记】

(由于原文共有十篇回忆性散文,这里只选取其中的三篇)

1.《二十四孝图》:在《二十四孝图》中,作者说:“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来说明愚昧的封建孝道只是骗人的把戏而已,绅士、将军者们不去实行,人们又何必要认真地去实行呢。”这一篇作者回忆了儿时读过的《二十四孝图》,尤其表达了对于《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的强烈厌恶,以此体现对于残忍麻木的封建孝道的强烈批判和对当时中国孩子受教育制度的深恶痛绝,阅读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胸中的愤怒,文中将中国孩子的读物与英美做对比更显其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不仅是内容上,此篇的语言也是通俗易懂,在回忆中引人深思,抨击人心。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结构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书屋虽然是所典型的封建私塾,但作者鲁迅立意并不在于批判。这篇散文题目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点出了创作的本意和内容,即叙写自己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的过程和心程。让人读来颇觉有趣。

3.《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五猖会”既是大人们祈福的节日,也是孩子们率性玩乐的日子,但作者并没有感到高兴,这种沉重感深刻地压在作者的记忆中,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对童心摧残的谴责。使我们感觉如身临其境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高天老师点评:

这本散文集中,孩提时代的或辛酸痛苦,或充满乐趣的回忆无一不体现着鲁迅先生写作的深刻思想和高超的文字功底。这种深刻思想中,童年的感悟和后来回忆中体会出的新感想融为一体。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