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教信息 >> 正文内容

华中师大一附中第六届“教学节”——青年教师公开课风采展示(二)

作者:马 岚 编辑: 来源:科教处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5日 点击数:

青年教师是教育的逐梦者,也是圆梦人,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核心和关键。

我校积极引导教师在“双新”背景下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坚持做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搭建 “以老带新,共同发展”的师徒结对交流平台。通过“传帮带”的方式,青年教师继承了华中师大一附中优良的教育传统,吸收了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的精髓,提高了专业素养,夯实了课堂教学基本功,促进了一批批青年教师的成长。

2023年我校举办第六届“教学节”,本次“教学节”围绕我校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上好一门课”为理念,以锤炼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公开课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推动我校日常教学的创新发展。科教处精心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和大数据中心大力支持,青年教师纷纷主动上公开课,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老师认真听课、评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品质和教学能力得以不断提升。近期,我们将分期分批推出青年教师公开课风采展示。

本期推送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心理的12位青年教师公开课展示,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学科新秀的风采吧!


语文教研组青年教师公开课风采展示:


 

刘小问

(高一Ⅱ部语文教师)

 

刘小问老师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武汉大学硕士。2022年入职华中师大一附中,现任高一年级II部语文教师。

 

授课时间:2023年5月25日(第4节课)

授课主题:名作是怎样炼成的:《促织》的情节艺术

授课地点:西科技楼504录播教室


 

(刘小问老师授课)

教学反思:

本课是《促织》和《明朝小史》中一则史料的比较阅读,通过分析《促织》在史料基础上所作的加工,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情节在艺术效果和表现主题上的作用。从设计教案到汇报课展示,课程前后经过五次修改打磨。在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要贴近教材,要引导学生关注和深挖教材,把课文内容落到实处。设计问题时要让问题的指向更清晰,使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明确思考的方向。在试讲和汇报课中,我体会到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这也启发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用心地设计学习活动,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在学生的讨论和自由发言环节中,我发现自己要进一步增强掌控课堂的能力,同时要能更精准更简练地对学生的发言给出反馈。通过这一次的汇报课,我向语文组的老师们学到不少教学的经验与方法,认识到教学是需要不断打磨和提升的过程,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持续努力提升教学能力。

                                             —— 刘小问

 

 

(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老师听课、评课)

 

教学评价:

刘小问老师的这节课紧扣“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要求,巧设情境,巧架桥梁,引导学生探析小说情节设置的艺术。小切口,深挖掘,广联系,课堂容量饱满,学习任务与学习经验关联,从所思所想出发,以能思能想启迪,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素养。

                                                ——指导教师:毕 兰

 

数学教研组青年教师公开课风采展示:


 

施一帆

(高一年级Ⅰ部数学教师)

 

施一帆老师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统计学本科,武汉大学测绘工程硕士、应用数学博士,中共党员。2021年入职华中师大一附中,获第五届“教学节”教学比武二等奖,湖北省教师信息技术融合比赛二等奖。现任高一年级Ⅰ部数学教师,从事数学教学相关工作。

 

授课时间:2023年5月26日(第4节课)

授课主题:《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

授课地点: 高一(14)班

 

(施一帆老师授课)


教学反思:

526日,我于高一(14)班讲授了公开课《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课程虽已圆满结束,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现反思如下:

1、备课考虑不够全面,部分设问思维入口过于开阔,导致学生的回答偏离授课方向,需要老师强行拉回来。部分例题,在课前没有想好最适合的讲授方式,导致课上临时增加授课内容,最终引发超时。

2、课上没有彻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思想,班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差距较大,预留的思考时间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这些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堂课上没有得到有效地引导训练。

这堂课也有一些做得好的地方需要继续贯彻和保持:

1、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足够细致和直观,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

2、教学设计重点足够突出,每一个例题的解题过程都是对教学重点的强调,加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 施一帆

 

                          

(高一年级数学备课组老师听课、评课)

 

教学评价:

在学习完《立体几何初步》这一章节后,施一帆老师选择立体几何的折叠问题进行专题探究,上了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在备课过程中施老师认真准备,了解学生的学情,搜集备课资料,向数学组内的老师虚心请教,挑选并改编了几道高质量的例题。在这一节公开课上,施老师课堂引入接地气,从折纸中让学生去发现并归纳折叠过程中变与不变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稳步推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规范解题步骤,紧抓“变”与“不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了对折叠问题处理的办法和有效途径,学生收获很大。这节课是一堂高质量的探究课!                             ——指导教师:方 钢

 

数学教研组青年教师公开课风采展示:


 

付靖宜

(高二年级Ⅱ部数学教师)

 

付靖宜老师简介:

本科、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硕士学位。2014年入职华中师大一附中。获得武昌区“中学教学能手”,华中师大一附中第三届教学节优质课一等奖,华中师大一附中“优秀党员”等荣誉。现任高二年级(Ⅱ)部数学教师。

 

授课时间:2023年4月25日(第4节课)

授课主题:排列(二)

授课地点: 高二(14)班


 

(付靖宜老师授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三6.2节的第二节课,旨在通过对前一节课“排队问题”的变式拓展,进一步夯实排列问题所需的基本思想方法。本节课的重点是“定序问题”及“分排排列问题”,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可运用排列中“相邻问题捆绑”“不相邻问题插空”“正难则反”等方法。本节课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回答问题踊跃。由于学生对同一问题能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所以我在课堂上以学生的自然组为单位,要求不同自然组在例题后的练习环节中运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问题,教学效果良好。本节课可改进之处在于,学生掌握“定序问题”超乎教师预料,可以在原例题及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拔高。

                                           —— 付靖宜

                         

(数学教研组老师听课、评课)

 

教学评价:

付靖宜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非常精准,在教学中重点难点突出,课堂以问题为主线贯穿始终,问题串设计引导学生探究一类排队问题的解法,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每个问题点中,学生能在老师一步步的问题设计中积极思考问题,课堂参与度很高,课堂节奏紧凑有序,学习效果非常好。

——指导教师:王雪冰

 


英语教研组青年教师公开课风采展示:


 

陈 晨

(高二年级Ⅱ部英语教师)

 

陈晨老师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口译专业本科和硕士,2019年入职华中师大一附中,曾获华中师大一附中网络教学优秀教师,多次承担校内外公开课。现任高二年级II部英语教师。

 

授课时间:2023年2月28日(第2节课)

授课主题:人教版选修3 Unit1 Using Language(1)

授课地点:四号报告厅

 

 

(陈晨老师授课)


教学反思:

本节听说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步骤步步紧扣。通过一段听力材料让学生了解中国水墨动画这一特殊的动画题材,将听力文本处理成听结构、听语篇衔接、听细节三个部分,最大化挖掘听力文本的语言信息。结合最近几年国产动画的兴起,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基于听力语篇的结构和语言信息,介绍他们感兴趣的国产动画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传承传统文化。由于学生对动画题材兴趣较大,表达意愿较强,教学时间分配上应给与学生更多表达空间,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 陈晨

 

高二英语备课组和河南南阳淅川县教师团老师听课、评课)

 

教学评价:

本节听说课课堂节奏快、效率高,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课堂充分体现了听与说相结合的理念,处理听力文本时每个步骤都在为说提供支架,使学生听有所得。听力文本分析深入且全面,听后补充主题相关的知名国产动画,充分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指导教师: 周肖庆

 

 

英语教研组青年教师公开课风采展示:

 

 

周晓维

(高二年级Ⅱ部英语教师)

 

周晓维老师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硕士研究生。2018年入职华中师大一附中,曾获华中师大一附中优秀教师,参与武汉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华中师大一附中校级规划重点课题等多个课题研究。现任高二年级II部英语教师,从事英语教学相关工作。

 

授课时间:2023年4月21日(第1节课)

授课主题: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词汇课

授课地点:高二(18)班

 

(周晓维老师授课)


教学反思:

本次公开课是一堂词汇课,围绕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展开,以三个活动为主由浅入深展开,第一个活动是学生参与度很高的“看图猜词汇”,这一板块涉及到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名词,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加深学生的记忆;第二个活动是学生考试中的难点题型:选词填空。这个部分涉及到了词汇的变形以及熟词新意。第三个活动是与写作挂钩的翻译练习,提高学生的“活用”意识。整堂课上下来,学生参与度较高,达到了巩固词汇的目标,当然也有不足:只局限于课本表达,可以根据学情进行一些拓展阅读活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周晓维

 

(高二年级英语备课组老师听课、评课)

 

教学评价:

周晓维老师的这堂词汇教学课目标设置合理,准确地把握了课程标准和考纲对词汇的要求,重点和难点清晰。所选图片生动,有趣,传神;提供语境的英文句子经过精挑细选,句子语言地道,情景完整,有代表性;翻译练习设计用心,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词汇学习方法,合理地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老师教学管理能力强,英语素养好。各环节高效,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很好地实现了既定教学目标。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泼融洽,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指导教师:雷运波


化学教研组青年教师公开课风采展示:


 

宋珏

(高二年级Ⅰ部化学教师)

 

宋珏老师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和硕士,2018年入职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二年级Ⅰ部化学教师,曾获湖北好课堂评比一等奖,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省级优课,武昌区信息融合微课一等奖,华中师大一附中五项全能比武理科第一名,2022年所带毕业生获湖北省物理类第一名。多次承担武昌区、武汉市教学示范课,多次承担武昌区、武汉市调研考试命题,多次赴湖南、云南、广东、新疆等地进行复习备考教学交流。

 

授课时间:2023年5月6日(第6节课)

授课主题:银镜反应实验条件探究

授课地点:西科技楼504录播教室

 

(宋珏老师授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武汉市骨干教师培训的一堂展示课,从选定课题,设计环节,准备实验,制作ppt,课堂实施,视频剪辑经历了两周时间,得到化学组内同仁特别是马志俊师傅的悉心指导和王林杰老师实验协助,我着重思考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反应、实验操作、工业生产的交叉融合问题,促进了学生深入的思考学科内模块的综合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建立了思考问题的模型,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银镜产品,是一次颇有收获的经历。

                                            —— 宋珏

 

教学评价:

本节课中宋老师以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银镜反应知识为载体,以生活中的问题引出教学内容,通过原理分析、实验验证、突破常规等思想方法,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贯穿于整个课堂。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水平,最后升华到知识服务社会,将本节课知识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本节课亮点纷呈。第一个亮点是学生实验中的水浴加热,学生取用自己的保温杯的水做水浴加热,体现了就地取材,处处皆是实验条件。第二个亮点是知识和社会生产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之后再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做到了知行合一。第三个亮点是将实验的条件探究的非常到位,并且实验现象很明显,老师对课堂的节奏把控自如。第四个亮点是对于传统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突破性探究,比如实验过程中尽量不要摇动试管,那么这里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对试管摇动对导致什么结果进行探究,最终实验效果也比较好。第五个亮点是多媒体手段运用得当,通过手机与屏幕互联,实时与学生互动,将学生的实验展示并讨论,并事先拍摄耗时较长的视频进行剪辑后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很好地突破教学的难点。

综合来看,这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展示课,可以作为优秀的教学案例。

—— 指导教师: 马志俊

 

化学教研组青年教师公开课风采展示:


 

郑晓慧

(高二年级Ⅱ部化学教师)

 

郑晓慧老师简介:

北京大学博士。2019年入职华中师大一附中,华中师大一附中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晚辅导教师。曾获2022年“基础教育精品课”省级一等奖,2022年全国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应用及创新设计一等奖,2018年杭州市第22届中学化学实验调演评比一等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并有多篇文章在核心刊物发表。现任高二年级Ⅱ部化学教师,华中师大一附中助理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大一附中“新材料与器件”课程指导教师,从事化学教学相关工作。

 

授课时间:2023年2月28日(第3节课)

授课主题: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授课地点:3号报告厅

 

 

(郑晓慧老师授课)

 

 

(郑晓慧老师说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真实情境出发,紧紧围绕“含Cu2+污水处理”这一主题,通过“问题驱动式”的教学设计,将沉淀的生成、溶解及转化的核心知识传授给学生,情境化的问题设计,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同学们积极主动发言,课堂效果良好。分组交流,动手实验,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思辨能力、动手能力与团结合作意识;课程结尾处的总结扩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励学生承担时代使命,使整节课的主题得到升华。

当然,课程设计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课程难度较大,大多数问题都需要通过具体的数值计算得到结论,又包含较多的图表分析与实验设计,非常考验学生的学科素养。但是这种定量计算、数形结合、实验设计,又是新高考背景下的高频考点,所以适当提高了课程难度。从真实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们的反响较好,对于难度较大的CuS沉淀是否溶于盐酸的问题,也有少部分同学自行计算得出结论。

                                              —— 郑晓慧


河南南阳淅川县教师团老师听课)

 

教学评价:

郑老师的《沉淀溶解平衡》是一节很实用的理论课,郑老师从自己参与的课题引入,先讲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再讲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通过设计不同情境的问题,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突出了化学理论的应用价值。整节课设计新颖,结构完整,非常好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是一节非常不错的课。

 ——指导教师:胡志超

 

生物教研组青年教师公开课风采展示:


 

谢 冲

(高一年级Ⅱ部生物教师)

 

谢冲老师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2017年入职华中师大一附中,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湖北省普通高考优秀评卷员,武昌区优秀青年教师,华中师大一附中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教科研先进工作者。曾获教育部2022年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精品课,2020年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应用成果现场展示课例,湖北省优质课一等奖,湖北省实验说课一等奖,湖北省“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等。主持或参与多项省级、市级、区级教育规划课题并顺利结题,多次承担武汉市调研考试命审题工作。连续三届承担长飞或长储班教学工作,现任高一年级Ⅱ部生物学科教师。


授课时间:2023年5月11日(第4节课)

授课主题: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授课地点:西科技楼504录播教室


 

(谢冲老师授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主要如下:一是亲身实践寻找证据,课堂云游博物馆。兴趣小组走进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搜集生物进化证据;课堂上学生云游博物馆进行科学论证,力求将校内课堂和社会资源融合,将趣味性和科学性联合,将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结合,使书本知识立体化、生活化,在实践中寻求真知。

二是立足大单元教学,采用CER科学论证。CER论证要求学生基于证据提出主张,其他同学反驳和修正。在推理、主张、反驳和修正中,学生构建进化与适应的生命观念,形成归纳与概括、逻辑与推理、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思维。

三是虚拟仿真实验打破限制,多角度解决问题。“实验空间”虚拟仿真实验打破时空限制,学生能线上解剖脊椎动物。基于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学、分子学等证据,学生从不同层面论证以培养创新思维。

本节课不足主要有:课堂内容和学习资料过多,应适当做减法,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独立思考和相互辩驳、论证;同时,在总结环节应进行升华,明确提出适应性的概念便于学生更好地构建生命观念。

                                              —— 谢 冲

 

课堂上师生交流

                                

教学评价:

   该节课课前准备较为充分,设计较为新颖,教师尝试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能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带领部分学生走进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搜集生物进化证据,制作相应视频,再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学生,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构建进化与适应的生命观念,形成归纳与概括、逻辑与推理、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思维。还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学生线上模拟解剖脊椎动物。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注意的是需要更加科学地设计相关问题,合理分配时间,并注意知识之间的逻辑性。

                                            —— 指导教师:曾凡洪

 


生物教研组青年教师公开课风采展示:

 

吴 枫

(高一年级Ⅱ部生物教师)

 

吴枫老师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生物硕士。2022年入职华中师大一附中,现任高一年级Ⅱ部生物教师,从事生物教学相关工作。

 

授课时间:2023年5月24日(第5节课)

授课主题:DNA的结构

授课地点:高一(15)班

 

(吴枫老师授课)


教学反思:

本次公开课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为导入,以DNA结构解析的科学史为主线,让学生依据已经学过的DNA分子的知识,依次构建脱氧核苷酸模型、一条脱氧核酸单链模型、DNA双链的平面模型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通过探究模型的构建过程,让学生掌握DNA结构的基本特点并体会学科融合,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不断探索钻研的科学精神。

总体而言这节课学生课堂表现积极,氛围活跃。课后反思不足之处:一方面是教学时间把控,本节课比预期快了2-3分钟,所以最后的知识点是临时加上的,讲解方面稍显不足;另一方面是板书不够,没能突出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作为年轻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多多学习,教学相长。

                                              —— 吴 枫

 

(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老师听课、评课)

                                

教学评价:

该堂课教师能采取多种形式,如让学生动手构建DNA模型、粘贴DNA结构图、分析文献资料、观看视频片段、学生上台展示讲解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目标达成也较为顺利。稍需注意的是要加强对重点问题的突出分析与讲解,板书也要注意完整性和条理性。

                                            —— 指导教师:曾凡洪

 

政治教研组青年教师公开课风采展示:


 

李 鑫

(高三年级Ⅱ部政治教师)

 

李鑫老师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2021年入职华中师大一附中,曾获地级市思政优质课比赛特等奖,第一名。在第八届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获二等奖,湖北省教育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中被评为基础教育组课例二等奖,2017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被评为市级优课,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一书中担任副主编,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校级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现任高三年级Ⅱ部政治教师,从事政治教学相关工作。

 

授课时间:2023328日(第2节课)

授课主题:《二轮复习当代国际组织》

授课地点:高三(14)班

 

 

(李鑫老师授课)


教学反思:

目标定位准。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国际组织。高三学生对于国际组织并不陌生,但对于“新兴国际组织”的目标、宗旨、原则等却不是那么清晰的。为此,我将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掌握主要国际组织的性质、原则和宗旨,理解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这个目标既体现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具有集中性、明确性的特点。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过程设计顺。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游戏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学生反思和布置作业。这一过程的确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科学的,合理的。首先,用游戏导入,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预设的教学情境中来。“整体感知”是为了让学生不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同时也是为了学生深入地探究作铺垫。“合作探究”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学后要总结提升知识点,“学生总结”“课后总结”这三个环节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教学方法新。这节课教学最大的亮点是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采用的“学生质疑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生成了认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极大地发挥,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教学效率较高,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总之,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合理,教学方法新颖,一言以蔽之,这节课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节课改课。既然是课改课,就意味着创新。创新,就难免有缺憾。

我这节课最大的缺憾是小组合作探究得不够充分,教师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有待加强。重视了知识的生成,但还不够。应让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但因为时间不够,只是简单的举了一两个例子就过去了。导致学生探究得不够深入,知识的生成不是特别流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力求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继续推进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胆子更大一点儿,步子更大一点,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 李 鑫

 

 

(政治教研组老师听课、评课)

 

教学评价:

 李鑫老师的这堂公开课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条理清晰,教学节奏明快,循序渐进,边讲边练,讲议结合,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教学目标。

李鑫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个体自主学习、群体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互动充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教师准确把握设疑方向,注重学法指导,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了活动型课程、议题式教学的要求。

—— 指导教师谌祖享

 

地理教研组青年教师公开课风采展示:


 

王 越

(高二年级Ⅰ部地理教师)

 

王越老师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和硕士。2018年入职华中师大一附中,华中师大一附中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开设的校本课程《探索华师一多功能地理教室》被评为华中师大一附中优秀校本课程,武昌区教坛新秀,第三届、第四届教学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湖北省优质课一等奖,曾在2019年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应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现场公开展示课例,所撰写的教学设计曾获得省市级一等奖,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曾获国家级论文特等奖,全国研学设计大赛现场赛一等奖,连续多年被评为高考优秀评卷员。2019年获得美国认证的全球生涯规划师称号,并担任华师一生涯规划教师。现任高二年级I部地理教师,从事地理教学相关工作。

 

授课时间:2023年5月24日(第3节课)

授课主题:问题研究-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

授课地点:西科技楼504录播教室

 

(王越老师授课)


教学反思:

本堂课借助云课堂技术实现了两校师生,生生的同屏互动,两校同学通过课堂对两地的生态农业有了细致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生生互动的阶段,由于准备的问题没有提前测试过,所以课上请同学作答时,提问学生对于对方学生提出的答案不能很好地做出准确评价,也不太能对错误答案进行有效引导,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可能答案考虑不够全面所致,所以后期针对学生主导的课堂,要让学生不仅会提问,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引导同学得出正确的结论。

                                              —— 王 越

 


(市、区地理老师听课、评课)

教学评价:

本堂课以生态足迹的概念为抓手,运用网站测试数据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通过指导学生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的方式来了解工农业在减小生态足迹方面所做的努力,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生活中减小生态足迹的方案,鼓励学生重在将方案真实落地。通过两校师生、生生的互动,丰富了学生们的区域地理知识,也通过互动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整堂课下来,润物细无声地体现了地理学的育人功能---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这充分体现了王老师强大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和优秀的专业素养。远程互动高效、有趣、新颖,是一堂值得推荐的优质示范课!

                                                ——指导教师:李 柱

 

心理教研组青年教师公开课风采展示:


 

秦 意

(心理教师、生涯教师)


秦意老师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临床与心理咨询硕士,生涯发展与辅导方向。2019年入职华中师大一附中,曾获华中师大一附中优秀教师、优秀团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NCDA 国际生涯发展规划师。湖北省心理学会会员,武汉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专家。曾参编首师大出版社《新高考高中生生涯规划读本》。现任华师一附中生涯备课组组长,专职心理教师、生涯教师。

 

授课时间:2023年5月5日(第6节课)

授课主题:《我的积极品质能量瓶》
授课地点:西科技楼504录播教室

 

 

(秦意老师授课)


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自我认识”的一节心理课,尝试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以积极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心理实验、心理桌游和叙事等活动形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中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让这些积极品质成为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心理力量,学生彼此之间充分交流,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引导学生踊跃进行自我分享的部分还有待改善,有些学生不好意思在全班面前分享自己的积极品质,因此还需要加强营造课堂的安全氛围。

                           —— 秦 意

 

心理教研组邀请校内外优秀教师听课、评课

 

教学评价:

秦意老师用网红歌曲“挖呀挖”手语操引入主题,挖同学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进入课堂。秦老师又通过心理小实验让学生认识并体验到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通过“神秘卡牌屋”看到他人眼里的自己拥有哪些积极心理品质,也学会欣赏他人身上的积极心理品质。通过能量加油站,回忆和讲述成长经历中的积极事件,进一步挖到更多的积极心理品质。最后用“种子”作为菜单,呼应课堂最开始的“挖呀挖呀挖”进行点题和升华。不仅能让同学们找到自己的优势,也能收获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对自己多一分优势的了解,就多一种不一样的幸福人生。

                                           —— 指导教师宋红艳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