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教信息 >> 正文内容
一堂跨越3200公里的地理课
5月24日上午,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武汉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来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该活动得到了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丁华锋院长、朱长华副院长、曹松林副院长的大力支持,委托中学教研室主任华林飞、分管主任伏森泉进行顶层设计,中学地理教研员程远会主持承担。本次活动以“基于深度学习之问题研究”为主题,开展了课堂展示、教师分享、专家评课等活动。武汉市教科院中学地理教研员程远会、武汉二中地理特级教师卢厚冰、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科教处主任董方奎、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博乐分校校长李柱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地理教研组长李斌主持。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科教处主任董方奎首先对与会专家和教师表示热烈欢迎。董主任指出,“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是国家层面的改革,是普通高中常规教学的指导和方向。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备课、教研、评价、考试、教法等常规教学内容也都应该随之发生新的变化。如何推动教研、教法、评价等相关的改革,需要汇集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交流探索。这次活动的开展很有必要,是对双新背景下新教研模式的一种探索。
华中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李柱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华师一博乐分校是湖北省智力援疆的一面旗帜。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对博乐分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次由华中师大一附中王越老师主讲、博乐分校马青老师协助的新教材远程研讨课就是例证。这次远程课程活动设计站位高端、主题鲜明、辐射广泛,充分彰显了湖北教育力量。
课堂展示环节,通过借助云课堂技术,让地理空间上相距3200公里的武汉市与新疆博乐市的两校师生实现了实时的互动与交流。展示课的主讲教师是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地理组的王越老师以及负责新疆博乐分校师生互动的马青老师。
这堂课以两地高中生的日常生活视频作为导入,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思考两地高中校园生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令武汉市同学感到十分新鲜的是新疆的同学在北京时间0:00才下晚自习,而同一时间武汉市的同学已经进入梦乡,这近两个小时的时差让学生知道了与我们同上一节课的同学在地理空间上与我们相距甚远,同时学生们也了解到两校同学的生活方式也存在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日程安排和生活方式都很相似。随后王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看似相似的生活方式,对环境产生的压力是否也相同呢?我们又会用什么来评估对环境的压力呢?进而引出了本节问题研究课的主题——生态足迹。
课上王老师请武汉市的同学分享了如何利用网站进行生态足迹的测算过程,并了解到当前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生态足迹已经超出了地球的承载力。如何减小生态足迹迫在眉睫,通过课下教师的指导与资料的搜集,两校的同学共同分享了当地在农业和工业等方面为实现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所做的努力。尤其是新疆同学的分享,改变了武汉同学对新疆放牧业的刻板印象,大规模的有机生态牧场让武汉的同学了解到了我国边疆牧场的真实生产情况,既注重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能产出高质量的绿色农产品。在工业分享的过程中,武汉市的学生采用了文献研究的方式,为新疆同学介绍了武汉市的武钢和东风汽车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为减小生态足迹所做的努力。
课程最后环节,王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作为高中生为减小生态足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两地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不断地补充得出了高中生在减小生态足迹方面的行动方案,老师也呼吁同学们将这些好执行的方案真实落地,一起努力为减小生态足迹贡献高中生的一份力量。同时,也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走向社会也能继续践行这种生活方式,为减小生态足迹贡献更大的力量。
在教师分享环节,武汉外校的柯婷老师就人教版“问题研究”与高考的衔接思考做了分享,柯老师从问题研究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高考命题素材、解题思路和素养落地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黄陂一中的戴刚老师就人教版“问题研究”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必修第一册为例做了分享,戴老师概括总结出问题研究是必备知识的“溶解氧”——重现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地质锤”——锤炼关键能力、生活地理的“寒武纪”——丰富生活地理、学科素养的“有机质”——培养学科素养、调查研究的“指南针”——习得调查研究、育人价值的“耕作层”——落实育人价值。
武汉市第一中学的朱德文老师就人教版“问题研究”的教学策略、途径和方法做了分享,朱老师指出问题研究的内容具有主题综合、功能明确、取材多样、空间开放的特点,朱老师将问题研究分成了畅想规划型、问题解决型、分析论证型、评价反思型,并对每一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朱老师举例说明了在问题研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地理调查法、课堂辩论法和研究性学习等方法。
武汉二中地理特级教师卢厚冰对老师和学生们的精彩表现做了点评,当场赋诗一首:“两地课堂一线牵,见屏如面友谊连。王马师长总导演,生生互动智慧显。”卢老师还用四句话总结了这堂课:一是小生活——大世界,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也对世界环境产生了影响,本堂课就唤醒了同学们对于生活方式的思考和审视;二是小个人——大地球,学生通过网站测算自己的生态足迹都超过了一个地球,说明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是有很多方面可以进行改进从而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三是小不同——大一致,武汉市和博乐市虽然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但是在生态农业方面都实现了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减小了生态足迹;四是小行动——大目标,孩子们通过课堂讨论得出的都是学生能够身体力行、力所能及的小行动,但是这些行动却可以积少成多为减小生态足迹贡献大力量,从而实现从产业到个人的高质量的绿色发展的目标。
武汉市教科院地理教研员程远会老师指出人教版章末的问题研究内容一直是他这么多年的研究重点,走进系列的多期内容都以问题研究为载体,此次活动首次实现了异地师生、生生的同屏互动,是走进系列的新起点。程老师高度赞扬了课上学生就减小生态足迹的发言,程老师说高中生能想到勤俭节约不攀比,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是一种贴合实际且深入学生内心的措施,我们地理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向积极正向的方向发展,同时向着有益于生态环境、人地协调的方向发展。程老师指出,这堂课以生态足迹这个概念为抓手,教师收放有度、紧密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落脚学生的真实生活,是一节基于真实情境、触发真情实感联络两地师生的高效互动课。
最后,活动的参与人员进行了合影留念。
- 上一篇:好读书,读好书!| “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 05-26 ]
- 下一篇:华中师大一附中第六届“教学节”——青年教师公开课风采展示(…[ 0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