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教信息 >> 正文内容
好读书,读好书!| “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之(第六期)散文类:“生命况味”(二)
“畅游书海,感受阅读快乐;浸润书香,分享阅读体验。”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推动华中师大一附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倾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旨在激发每一位师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地标,藏书多达九万多册 ,不仅承载着师生们学习阅览、资源获取、学术科研的需求,也发挥着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悦读·乐享”活动将陆续推出同学们推荐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馆藏书籍,引导同学们在书籍、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学会选择读什么书,如何智慧地读书,在阅读分享之中成长为有文化高度、有思想深度、有人文气度的人。
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传递阅读的星星之火,感受智慧的静水流深。我们定期推出“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的相关报道,让我们的高中生活有诗、有书、有远方!
本期“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推出2022级高一年级Ⅱ部(14-19班)同学阅读推荐的散文类优秀作品专辑(二)。指导老师为语文学科刘小问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推荐的散文类书籍吧!
推荐书目:
1、《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
2、《一眨眼,算不算少年 一辈子,算不算永远》(余光中 著)
3、《人间草木》(汪曾祺 著)
指导教师:刘小问
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年级II部语文教师。从教过程中注重落实学科素养,致力于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有所思、学以致用。
导 语:
散文形式自由,长短不限,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最是适合挥洒的文体。于读者而言,散文也是繁忙生活中便于随时随处阅读的内容,或是在课间休息,或是在工作之余,短短十几分钟便可阅过一篇,品悟其中滋味。本期我们推荐的散文集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有清淡如水的日常点滴,有至深至细的情感体验,有广博深邃的思想火花,也有严谨又不乏趣味的历史书写。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散文集,感受散文之美。
“悦读·乐享”推荐人:杨博文(高一15班)
阅读推荐:《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
【书籍概况】
这是一本让人感动落泪又难以释怀的散文集。沈从文、丰子恺、史铁生等文学大师用47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道尽世间情感的朴素与繁华、痛苦与甜蜜,一字一句间充满对生的眷恋,对死的感悟。借由这书中的文字带你感受真挚的爱和温暖的慰藉。从而珍惜身边深爱着你和你深爱着的人。等到离别来临时,即使不舍,也能心存感激不留遗憾地道别。
【推荐理由】
一生很短短,能塞进一篇悼文里;一生又很长,长得能让我们用整个余生去回想。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离别也是我们每个人避不开的人生体验。它既是生命中深沉难解的痛,也是迎来成长的疗愈之旅。只有明白离别的意义,才会更加珍惜遇见和重逢。
【书海拾贝】
1.我爱这悠长的旅途,可以从容地想你。
2.人的生命会忽然泯灭,而纯挚无私的友情却长远坚固永在,且无疑能持久延续,能发展扩大。
【读书札记】
读这本书时让我想起《摸鱼儿·雁秋词》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何为情?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喜欢,在我看来,是灵魂的相依相恋。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到“失了慈母的人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香有色,却失去了根。”我想到小时候唱的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儿时的回忆一点一点涌上心头。记得我学自行车的时候从来没有摔过,因为妈妈每次都会跟在我身后,帮我扶正车身,给我鼓励。自行车越骑越快,不用妈妈跟,妈妈也跟不上了。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烦她唠叨,借口写作业把自己关在房间不和她讲话。胡适在《我的母亲》中写道:“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好脾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得感谢我的慈母。”也许多年以后某个下雨天你没带伞,你会突然回忆母亲在你出门前唠叨记得带伞……
当然,情不局限于血缘关系。
大诗人徐志摩的散文中便透着诗人独有的浪漫:“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着不可名状的欢喜。”还有瞿秋白《致杨之华》:“你的信,是如此之甜蜜,我像饮了醇酒一样,陶醉着。”看到这些时,你便会觉得,原来大作家也会有如此肉麻如此油油的话,在爱情面前,人性露出他最可爱的一面,微妙,不可言但心里甜甜的。
作家之间的友情也是可歌可泣。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林徽因这样悼念他:“突然的,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永远的静寂。”当最好的朋友突然离去,陷入静寂的还有诗人林徽因的心,也许出事前还在幻想等他回来一起讨论一首诗,可是“他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
有句话叫读书就是看作者笔下的的人生,这本书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生与死,聚与散,分与合,爱与恨……酸甜苦辣咸都尝了个遍,有了这些人生经验,相信你便敢爱敢恨,重情重义,珍惜身边之人,走好当下的路。
刘小问老师点评:
借由一本书,作者一览众多文学大师的人生,和他们一同感受世间的纷繁之情,体味灵魂间的相依相恋。
“悦读·乐享”推荐人:蔡思琪(高一16班)
阅读推荐:《一眨眼,算不算少年 一辈子,算不算永远》(余光中 著)
【书籍概况】
本书精选余光中散文集21篇,共分为三个章节,选取了旅途见闻、旧时光景、天下之事三个角度。行走足迹、羁旅之思、对世间万事异乎寻常的关切敏感之情,都一一氤氲在作者的笔下。
草长莺飞、杏花春雨、满亭星月,是每个少年心底最浪漫的存在,感知细微,眼中有光,脚下有路,要去远方。后来,东奔西走,走南闯北,江湖飘零久,旧时的人,旧时的自己,旧时的地方……隔着时间,都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推荐理由】
整本书概括而来,为旅途之景,思乡之情,少年之时。从孩提的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人生旅途终点、一切寂灭之时,人的一辈子或是动荡飘泊,或是奔波劳碌,最后凝结成淡淡的愁思和对时间的从容。时光终会逝去,但少年心性永不磨灭。阅读本书,犹如经历一遍百味交杂的人生,也许你放下书本,才突然发现,生命中的朝气无畏,肆意张扬,往往最动人心。
【书海拾贝】
梦是一床太短的被,无论如何也盖不完满。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想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暗,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
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
前世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时隔十年,尘埃已定,历史的透视渐见分明。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着窗台浸湿了棱角。
穿梭巷弄,听惯了人声嘈杂。游历尘世,听惯了人世喧嚣。
每个人的童年未必都像童话,但至少该像童年。
长城是每个中国人的脊椎,不容他人歪曲。
时间已经把它们雕成神奇的艺术。虽死不朽,丑到极限竟美了起来。
幽默是一个心热手冷的开刀医生,他要杀的是病,不是病人。
高度的幽默是一种讲究含蓄的艺术,暗示性愈强,艺术性也就愈高。
过分经营张力,往往会牺牲整体去成全局部,变成“有句无篇”不然便是句句动人,字字争先,效果相互抵消,一句也不可爱。
译者介于神人之间,既要通天意,又要说人话。
晦涩中见深奥,固然是一种冒险的艺术,但是清淡中见隽永,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读书札记】
“汉水已无份,此生恐难见黄河;惟有诗句,纵轻胡马的乱蹄,乘风,乘浪,乘络绎归客的背囊,有一天会抵达西北那片云雨下,梦里少年的长安。”——余光中《湘逝》
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难以慢下眼睛去阅读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字横流却难撷精品的时代。很多人对于先生的印象只余下“乡愁”和语文教材,只记得他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鲜有人知晓他笔下更为广阔的文字宇宙。从极度西方化的瑰句到追溯中国古流的沉吟,从铁轨和船票到李杜和坡仙,他不止是文人,更该是位记录者,是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上跌宕起转却不曾迷路的背包客与守夜人,也是唐宋流风在后生笔尖的雕刻家。
“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泪中有大禹,我的耳中有逐鹿的鼓声。”——余光中《五陵少年》
先生是作家,更是诗人。他善写故土情结,善写西方绝景,也善写古人旧魂。对古代文学近乎痴狂的热爱、极尽渊博的阅读量,加之与生俱来的天才特质,成就了先生与千百年前无数文学大家的精神共鸣,于是每一位在历史长河里屹立着的古人,自盛至衰、自生到死,无一不在先生的笔下被描摹出崭新的风雅,该是现代人独特思维模式下的大胆幻想,也该是后人在大川彼岸真正临近灵魂的呓语沟通。
“当你侧耳,那声音里隐隐可以参禅、悟道,天机若有所示;而当你无心听时,那声音就和寂静浑然一体。”
阅读此书,你会感觉到先生笔触之精妙,跟着他品读祖国大好河山,评价诗与哲学,慨叹时光与命运。“笔下句处处是绝句,笔下景样样是绝境。”他分明字句落脚于人间,却又着眼与神鬼宇宙,因而他不唤风而风也自来,托他入多少人穷其一生也追不上的天上仙境。
先生虽逝去,但他的灵魂不死。待你从他书中遨游一番,在某日一个稀松的午后里恍然抬头,或许便看得见云浪里隐现的天光。再细看便窥得一人影,金丝眼镜,在云海里捧本厚书仔细批注,须发尽白了,眉眼却仍是少年。你若唤他名姓,便可见他抬眼露出似笑非笑的神色,再然后便是云里浮光的嘘声。有人自天上说“又要成新诗了”。他的新诗便刻在无数人间人的梦里脑里,待有朝一日那些人与他逢会时,字句读与他们来听。
沉浸阅读时,时间静止,空间泯灭,且让我们安置一颗躁心,从容整理自己的灵魂。
刘小问老师点评:
随着作者灵动的文字,我们看向一个“乡愁”和“语文教材”之外的余光中,看向他广阔而精妙的文学世界。
“悦读·乐享”推荐人:陈欣怡(高一16班)
阅读推荐:《人间草木》(汪曾祺 著)
【书籍概况】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先生写旧人旧事、旅行见闻、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该书分为五个部分:人间草木;世间风物;行者无疆;记忆的味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共收录散文43篇。他用极简笔墨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人味,写出了乡情民俗、凡人小事的温润乡土味,以一颗从容豁达的心写出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
【推荐理由】
汪曾祺先生写一花一树一草一木,提醒我们这大千世界清夜无尘月色如银,小河清秀大地淳朴,黄昏夕阳坨红如醉,更展现了那些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奋斗不息的一代人的精神世界,这便是《人间草木》传达给人的蓬勃力量。《人间草木》的文字如同被水洗过一般,干净、澄澈而软润。在它的平淡中,又带着岁月静好、闲适从容的人生态度。
【书海拾贝】
1、赏花赏到气息,氛围,情怀。隔江看花,隔窗听雨,隔着人世中一层一层占有的标签,轻启那古旧又明润的光。如同,浴一回月光,落两肩花瓣,踏一回轻雪,活着,走着,看着,欣喜着,却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情。
2、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3、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见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读书札记】
初读《人间草木》,你会惊叹于作者对每一景物、每一餐食的描写,细致入微且娓娓道来,文章并不刻意堆砌华丽的辞藻,不去营造宁静的氛围。但读罢,会让你瞬间静下心来,深深地感受到这世界的温柔与美好。这个时候,你仿佛已置身于他所描写的那个《夏天》里,看着一朵朵的花开,看着西瓜从深井中捞出、切开,在炎热的夏季给人们的心灵与精神上带去一丝丝清凉。在《人间草木》里,你能感觉到似乎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件物都是活的。
有时候读他的文字只觉得好玩,字里行间都是平常的人间烟火气儿。他写山丹丹——“山丹丹花开又花落,一年又一年……这支流行歌曲的作者未必知道,山丹丹过一年多开一朵花。”他写高邮的咸鸭蛋——“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人间草木》这本书是很淡的,但是没有人会觉得他索然无味,或许汪老的文字,就像一碗白粥,文火慢炖,大味至简,他并不需要什么华丽的东西作为装饰,就那样干净而又温暖的呈现在你的面前,暖心也暖灵魂。
他的文字很平易近人,“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儿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这是汪老收录在书中的第1篇散文的第1段话,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读起来就会让人感觉到亲近温暖。
汪老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老人,但同时他的身上也有几丝哲学的味道。他在书中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在汪老的文字里,人间草木,世间的风物都是可爱的,各有各自可爱的地方,他的文字里洋溢着淡雅的情调,深得人心。这就是汪老的生活哲学。无论时代和环境多么糟糕,仍要从容生活,不必那么浓、那么激烈、那么生怕被谁甩下,每一个日子都是诗意的成长,而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的每一个当下。
汪老用质朴平淡的语言来描绘生活,用怀旧的乡情来纪念生活。我想我们的生活需要这种记忆,更需要这种温暖。正如汪老所说:“如果你很辛苦,你很累了,那么坐下来,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读我的作品。”偷得浮生半日闲,就读《人间草木》,如同冬日暖阳。
刘小问老师点评:
作者心思细腻,表达贴切又灵动,娓娓道来的介绍让人对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产生强烈的兴趣,忍不住要一读为快。
- 上一篇:高中物理学法指导——华中师大一附中“课程育人•学法指导”(…[ 05-25 ]
- 下一篇:一堂跨越3200公里的地理课[ 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