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课程建设 >> 正文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伍新春教授来我校讲座——生涯人物进校园系列课程之心理学家职业分享

作者:秦意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9日 点击数:

11月23日下午三点三十分到五点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伍新春教授莅临我校,在二号报告厅为部分学生和家长做了主题为《探索心灵,认识自我》的讲座。讲座由心理教研组长宋红艳老师主持,伍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科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分管科研的副院长,现为儿童阅读中心主任,是教育心理、共情陪伴、以人为中心疗法、共情阅读的专家。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张微副教授和心理组秦意老师也聆听了此次讲座。




周六下午虽是学校放假期间,整个讲座现场依然爆满,报告厅后面站了好几排家长,站着的家长后面还有家长搬着椅子坐着聆听,边上有席地而坐的家长


伍教授此次应邀分享心理学家的职业经历,讲座包括三个阶段的内容。

第一个阶段是1979年到1986年,伍教授该阶段完成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探索职业取向。在这个阶段,他进行了自我探索和职业定向,自我探索分别是从生理(身高、肤色),心理(能力、性格),社会(家庭、时代)这三个方面进行的,根据自我探索的结果,伍教授在那个阶段进行了初步的职业定向,想当教育部部长。于是在选大学和专业时,他不听老师的建议,放弃了北京大学化学系,毅然决然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

第二个阶段是1986年到1992年,这是伍教授踏入大学之后的几年,在此阶段他完成的发展任务是尝试批判性阅读,调整职业目标。伍教授概括了自己在专业学习方面是广泛阅读,比较批判,尝试建构;了解社会,体验应用,尝试分享。这时候他重新思考了自己“教育部部长”的职业目标,认为自己是重“教育”,而不是“部长”,所以调整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为“超朱赶皮”(朱智贤和皮亚杰分别是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深耕儿童青少年发展及其教育促进的心理学。

第三个阶段是1992年至今,伍教授深耕在心理学领域。1992-1998:扩大识字量,训练阅读技能;1996-至今:训练语素意识,培养阅读兴趣与能力;2000- 至今:人本咨询训练,关注教师和家长成长;2008- 至今:投身灾后重建,尝试共情阅读。

最后,伍教授给在座学生和家长带大家体验了绘本的阅读,大家非常投入,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场面很热闹和温馨。伍教授不仅分享了自己心理学专业的研究内容,而且分享了自己86年高考填志愿经历,还分享了自己作为家长如何尊重孩子,在高中阶段零基础情况下学习摄影专业。讲座结束后很多家长提问伍教授更多心理学家职业相关问题。


伍新春教授简介: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心理学部博士生导师,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分管科研的副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暨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席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主持和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等国家与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国际国内合作课题5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2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和科普著作等50余部。其教学和研究成果曾荣获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奖、朱智贤心理学奖等奖励20余项。

主要研究领域:阅读,学习心理,心理健康,父母教养,共情陪伴,创伤心理等。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