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来信刊登 >> 正文内容
难忘的“工中”岁月
在学校四十五周年校庆时,老校友对母校的回忆文章
难忘的“工中”岁月
谢浩然
一九五三年我自中南工中毕业后,一直没有机会重返母校。今年六月在阔别母校四十二年后,我趁回湖南探视之机,中途下车,专程到母校看望。通过学校领导的介绍和陪同参观,目睹母校的巨大变化,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四十二年前的校园旧貌已很难觅见,新的教学大楼、办公大楼巍然而立,大操场方向变换显得更加宽敞,整个学校一派生机盎然,现已是省里赫赫有名的重点中学之一。其实母校的变化也就是社会主义祖国几十年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啊!四十多年来,她为祖国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人才,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百业待兴,为了经济建设的需要,党决定创办工农速成中学,招收参加革命或从事产业劳动三年以上的优秀工农干部及产业工人,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中学学业,使之继续升入高等学校深造,成为新中国各条战线上的高级人才。我有幸被组织上第一批选送到中南工中上学,那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解放前,由于家境贫穷,小学毕业后就无力读中学,从而到湖南机械厂学徒,进入工中使我的求学梦想得以实现。怀着对党无限感激的心情踏入了工中的大门,开始了新的生活,由于为革命而学习的目的和任务非常明确,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与期望,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始终以旺盛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当然学校刚刚创建,条件比较艰苦,校舍就是两幢旧的木板房,学生按国家规定实行“包干制”,生活非常俭朴,而所有这些,同学们似乎都不在意,从不计较,大家都是以饱满的热情过着紧张、愉快的生活。每天的课程都是排得满满的。清晨,号声一响起床出操,盥洗完毕上自习,晚饭后在操场活动、打球,接着晚自习,经常是熄灯铃响过后,教室里仍灯光明亮,还有同学在做作业。每逢星期天,我多是背着书包到蛇山树林里去复习功课,几个寒暑假我和很多同学一样都不回家,而是在学校里度过的。
在不到三年的艰苦学习、生活中,除同学们自身的努力外,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所花的心血比我们付出的还多,因为他们所教的这批特殊学生,入学程度多数不到高小毕业水平,而且年龄较大,其中不少同学在革命战争年代负过伤,立过功,部分同学身体条件不好,数、理、化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教学上存在着很多困难。当时既无教学大纲又无现成的教材,老师用自编教材讲课,既要亲自刻蜡板,又要自做模型和教具,往往备课到深夜;不分课内、课外,老师们都谆谆诱导、苦口婆心直到教懂为止,不仅教会学习内容,还要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大家的独立思考能力。陈森林老师是我们毕业时的班主任并兼任数学课,他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业务上精益求精,他讲课精炼易懂,逻辑性强,善于归纳总结,他对同学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无论课堂讲授或是个别辅导,他都会举一返三,往往一语道破问题的症结,使大家的疑难迎刃而解,他对同学既严格又亲切,使人感受真诚和可以依赖。正因为他和母校所有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加上同学们为革命而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师生们志同道合,共同攻关,终于使我们完成了中学学业。一九五三年,我们中一班全体同学都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并全部录取到高等院校,我自此进入北京航空学院学习。
难忘的工中岁月,为我跨入北航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乃至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母校老师们的奉献精神以及他们的崇高形象,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