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研管理 >> 正文内容

《学习中心互动型物理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作者:马志祥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9日 点击数:

超前自学,课堂讨论,课后互评“三段式”

高中物理问题中心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马志祥

课题组成员:郑建设 胡永红 杨卫平等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习  互动  问题中心  关键能力

 

一、目的、意义(问题提出)

1、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碰到的问题。

     高中物理素有“求学路上三道坎”最后一坎之称,作为高中各学科的教与学中难度最大的物理学,一直都存在许多人们想弄清楚的问题。“课怎么讲最佳?”“作业要怎么布置和检查?”“要看多少书、做多少练习?”“需要多少时间可以学好?”……然而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因为要么强调如何老师讲,要么强调投入的多少,都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要素的关键作用。

     我在20年前就呼吁教师要“会不讲”。可高考、应试,分数考核等强大的压力使我们不得不讲,“填鸭”占据了课堂,“题海”主导了教学,练习替代了学习,考试代表了思考。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挤压太多,课堂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受到了明显的挫伤。部分学生已经存在厌学情绪,少数学生甚至上学想迟到,放学飞快跑;进了教室想睡觉,听到作业就想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要改革了。该向什么方向改?改哪些环节?怎么改?就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2、目的、意义(为什么研究?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一直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交给学生”,“重视学生学习动力的激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等已经成为我校教育教学思想中具有核心价值的内容。“两把两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已经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一条主线。以此为核心的“互动型”教学已经在不同学科开始了尝试,也有了不错的成效。也是目前我们级部的重点研究方向。但如何真正实现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如何“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的学习能更自觉、更自主?如何能让学生更多地“动”起来(动手、动口、动脑)? 如何实现学生、老师、学习材料等诸多学习要素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多向”、“畅通”?……

当然老师们一直也在努力学习和探索。参加了不少讲座、报告和观摩,认识到了“两把两重”的价值所在。大家学习了不少相关的资料,观摩了许多很有创意的课堂,也思考了许多,做了不少的尝试,也产生了一些效果,但不是很理想。

毕竟“拿来主义”并没有那么好用。我从事的是物理学科教学,崇尚客观、精确、严谨;我们的班级大,学生人数多,实施课堂讨论难度很大;我们必须接受高考的“检验”,“压力”与“阻力”都不小;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一定的(传统的)学习习惯……

本着“教育要面向世界,教育要面向未来”的思想,我们备课组全体老师在级部的大力指出下,积极探索新思路,向学校申请了课题为《学习中心互动型物理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教学研究并获得批准。

“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也是所有教育者的愿望。

该研究项目的核心就是希望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实现充分运用教学主体(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两把两重”,实现“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且学有所成,推动学生批评性思维、团队协作、合作创新、有效沟通等“关键能力”的健康发展,最终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希望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界定

1、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界定;

    该研究项目研究的对象是本级部(高一年级II部)平行班的学生。参与的人员为本级部的主任、物理教师、实验班级的班主任及学生干部。

2、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高中物理”既是教育部《课程标准》规定的高中学段物理学科的全部内容,也包括我校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知识和能够获取的物理学科能力。

“学习中心”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教学主体、学习的主人的身份,让学生“学”起来。教师要“让位”于学生,要少讲,要“会不讲”。

“互动型”是指信息多向交流互动。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材料之间等多方向的交流。使“学习——交流——巩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最终养成学生自主能动学习的习惯。

    “问题中心”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又是教学实践与探索的中心。教与学都围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程序展开。

    “关键能力”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获得的批评性思维、团队协作、合作创新、有效沟通等“4C能力”以及高中物理学科要求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数学能力和实验能力等。

三、研究目标

该研究项目的核心就是希望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实现充分运用教学主体(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两把两重”,实现“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且学有所成,推动学生批评性思维、团队协作、合作创新、有效沟通等“关键能力”的健康发展,最终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希望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1、突出“学生主题”和“学习中心”,通过学生互动拓展信息交流渠道,通过师生互助保障学习过程的落实,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

2、运用“两把两重”思想,寻求一种充分体现“问题中心”,适合物理学科能有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教学方式。

3、通过实践构建一种教学模式:“超前自学,课堂讨论,课后互评‘三段式’高中物理问题中心学习模式”。

四、研究内容

   1、理论学习和探究,寻找理论依据。非常幸运的是,学校在大力提倡课堂教学改革,其思想也是“学习中心”和“问题中心”,并特别要求“关键能力”的培养。学校网站提供了大量对应的理论材料,老师们都积极下载,学习、讨论可谓如获至宝,如饥似渴。都一直确认学生活动最重要,发现问题显能力,学生教学生效率高……

    2、方案研究与设计,这个工作分3个层面完成。

    第一个层面的工作是设计一个大致的框架,重点在于明确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最初我们设计的方案是超前自学、课堂讨论、课后互讲。改革的方向是向教学主题倾斜,推动学生的学。重点是落实与反馈。

我们参加了多期相应讲座、报告的学习,集中讨论制定了研究的具体细则。然后透过级部协调班主任,组织学生干部参与进来,以保障研究的顺利实施。

    对于超前自学,由老师设计按章节设计、编撰《导学案》,方式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和课外物理书籍,并在自学过程中能复述重点,最好能提出问题。印制后提前发给学生,由小组长负责检查,物理科代表负责统计而后反馈。

    对于课堂讨论,设计有3种方案。A方案是根据学生自学反馈回来的问题展开讨论;B方案是先由每个学生通过思考写出与核心概念相关的数个关键词,分组集中各提出3个并做说明,然后展开讨论;C方案是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先分组讨论,而后进行课堂展示、辩论。

    课后互讲是由班上物理水平较高的35名学生负责,每天在约定的10分钟时间内,讲解班上同学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问题由学生汇报、科代表收集,主讲学生轮流准备,讲稿经任课教师审核修订。时间班主任协调安排,主讲学生由任课老师确定。

    第二个层面的工作是教学实施。这个层面的工作涉及教学5个环节中的前4个,即备、教、改、导。因为是全新的理念,工作量也非常大。

    备课是教师实施的前提,新的课堂教学该如何准备确实有相当的难度。而教学设计的方案又与学生的超前自学情况密切联系,所以自学情况的反馈必须非常及时,到底选用ABC哪套方案就是根据这个情况来制定的。教案的形式也与传统的有明显不同,尽管教学目标、内容一致,但必须把推动学生的学放到首要位置,课堂上要能及时把控学生反映的每个细节,这样才能掌握住课堂节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这里的“教”就是课堂实施,而非讲授。这种课堂实施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课堂节奏必须控制住,严格落实问题中心,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有序推进。二是学生分组,分组的方式可以采用“船型”、“岛型”或“星型”。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空间小,最初我们采用的是“岛型”分组。每个班分成6个“岛”,这样展开小组讨论相对容易一点。教师的语言不要多,关键是控制好节奏,后面的小结也可以逐步教由学生进行。这种讨论对于学生的“4C能力”发展却有极大的帮助,整个课堂环节都在推动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小组讨论更能帮助学生“团队协作”和“合作创新”,主要是学生在讲,十分利于“有效沟通能力”的养成。老师讲的确实是少了,可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因为要“能放能收”才行。

    “改”依然是指作业批改。传统的作业是老师布置,学生按时完成,上交任课老师检查,其功能主要是训练、巩固、检测和反馈。在实验中,我们设计的方式是一部分作业尝试互评互改。具体做法是,科代表先公布参考答案,学生交换作业进行批改。批改中除了圈定对或错,同时采集比较好的做法,指出错在哪里,最好能说明出错的原因。出错高的习题以及典型的错误有小组长登记,科代表汇总向任课老师反馈。这样做能更好地实现作业的学生间交流,学生能够观摩到好的做法,帮助同学改正错误,从其他同学的作业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还特别选取部分小测验让学生交互评分,让他们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学习评分的规则,规范答题的过程。

    “导”还是课后辅导。一周两个晚自习的坐班辅导当然还得继续,毕竟学生认为来自老师的解答会更“权威”。我们的教改实验设计了一个“互讲”的环节,就是让部分物理水平相对优秀的学生参与课后辅导。我们的做法有两个方面,一是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先知者帮助后进者,进而形成学风。二是培养学习“尖子”。将一段学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确定为尖子学生,让他们轮流在每天规定的10分钟内面对全班讲解一个物理问题。这就是“课后互讲”,因为“学生教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又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养成。

     第三个层面是探索改进。设计再好也未必成功,只有适合学生学习实际,符合物理学科特点,老师易于操作的才有价值。我们每个月都进行效果实验的检测评估,然后集体评议检讨,提出新的方案,即“评估——检讨——革新”,而且是逐个环节进行。

     “导学案”废存之争。超前自学的好处是公认的,但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学中如鱼得水,日进千里。学生能力还在发展中的学生出现了多种困难,有些如读小说,却看不到情节;有些按图(导学案)索骥,觉得多了份作业……

“导学案”的设计由“章”变成“节”,由“节”改成“课”,依然效果欠佳。自学的检查由科代表执行到任课老师评阅,再到班主任督促,还是实施困难。最后发现,上课开始的前5分钟再阅读当节课本效果最好!当然超前自学还得提倡和鼓励,毕竟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成长,有些学生的自学也很有成效。只是“导学案”是不是还要继续就值得商榷了。

教学5环节中,备课因为完全是老师的事情,解决的比较好。课堂环节已经大致确定为“阅读——启发并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小结”这种模式了。当然教无定法、千课千型,这只是个原则,比较适合物理概念或规律课,其他课则做些许变形就可以适用。

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对老师要求特别高,关键是要敢放、能收。除了老师的知识水平、教学功底,更重要的是,启发到位、问题明晰,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压力,讨论容易展开,结论容易得到。另外学生过去的上课习惯会存在阻力,主要是学生讲述时都希望自己讲的是正确、完备的,解除这种阻力需要智慧,也需要时间。

“互评互改”很受学生欢迎。也许是学生觉得自己在行使老师的“权力”似的,他们对于批改作业都很热心,也很认真。我们觉得还可以继续扩大“互评互改”的作业范围,这样或许对学生的学习更有帮助。

“课后互讲”效率不断高,还能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他们的4C关键能力,而且“讲”的学生收益更大。这本来就是个传统,我们将它进行了强化而已。而“尖子”学生的讲,不仅培养了尖子学生,解决了经典疑难问题,更重要的是树立学生标兵,用身边的模范带动全体学生的进步。我们选拔尖子的标准是近期物理学习表现最佳的前三名和进步最大的一名学生,当然选择的标准非常重要,我们目前采用的是期中、期末考试和单元检测的成绩。

五、主要创新

    该项目的创新点主要有:

1、超前自学,课堂讨论,课后互讲,“三段式”高中物理问题中心学习模式初步形成。

    2、教学重心前移。鼓励超前自学,实施课堂前5分钟读再度课本。

    3突出“问题中心”和“学习中心”,通过学生互动拓展信息交流渠道,通过学生互助保障学习过程的落实。

    4、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人的身份,让学生“学”起来。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活动的主线,最终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5、实施“课堂讨论”、“互评互讲”、“课后互评”,推动学生“4C关键能力”的有效养成。

六、研究结果

    1、超前自学,课堂讨论,课后互评“三段式”高中物理问题中心学习模式基本成型。

2、讲过几次公开课或研究课,效果均不错,如201312月在高一13班的《曲线运动》就是该课型实验课,20146月的《恒定电流习题讨论》为学生课后互讲的课堂展示课。

3、在校外推广试用,反映良好。如201411月初在来凤一中的支教活动中,马志祥老师就是运用该模式给该校上课的,课题为《焦耳定律》。节下来该校也用该模式的自学、讨论成分进行了课题实用,反映不错。

4、形成研究报告《超前自学,课堂讨论,课后互评“三段式”高中物理问题中心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亢晓梅,《比较教育研究》2001.04

2. 《合作学习简论》,王  坦,《中国教育学刊》2002.02

3. 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叶 澜,《教育研究》2002.10

4. 《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之比较》,张建琼,《外国教育研究》2005.03

5. 《“互动式”教学模式论析》,李华,吴云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03

6. 《“学生中心教育”的基本理念》,扈中平等 ,《现代教育论丛》2001.03

7.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励箭生等,《物理通报》2006.07

8. 《高中物理“学案”设计的实践》,殷汉卿,《教育理论与实践》

9.  《关于“自主发展”课堂模式的实践与反思》,刘兴发,《上海教育科研》2013.07

10.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庞晓晴,《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