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研管理 >> 正文内容
《掌握认知规律,畅游词汇海洋》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魏群
比较历年高考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我们不难看出高考对于考生的词汇量的要求逐年递增,越来越高。2015年增加至3525个作为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 而且词汇表并未列出词组和短语以及部分可根据构词法推导出的副词,名词也不单列。其话外音就是考纲列入必考的词汇只是基本要求,还有很大的外延空间。历年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一直沿用教育部在2003年1月印发的《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并以此作为考试说明的重要依据。《新课标》发展了新型的教材观,即课本是教材的一部分,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生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学生所必须掌握的词汇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词汇量九级要求学生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该数量正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须掌握的词汇量要求。
语言学家Wilkins说过,“我们不能接受语法比词汇更重要的说法。事实是,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 足够的词汇量无论是对听的理解,还是对阅读速度的提高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以及翻译的精确和表达的准确,都是必不可少的保证。因此,我们愈发意识到解决学生词汇问题任重而道远。
为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应该将词汇学理论和认知规律运用于词汇记忆与掌握中, 落实学校把方法教给学生的办学精神,教会学生掌握单词有效记忆方法,解决词汇识记与应用的困难。使之获得语言的基石,形成了发展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的基础并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 课题主要研究工作和进展情况简介
《掌握认知规律,畅游词汇海洋》这一课题是华中师大一附中科教处审批立项的校级个人课题。从2014年2月开始开题并启动研究。课题研究周期定为1年,在2014年12月结束。在此感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并认真组织协调支持实验活动,以保证课题研究活动顺利开展。
1. 课题实验对象界定:高三(22)班和高三(27)班
2. 课题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 本课题自2014年2月启动之日起进入第一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课本Book1—Book5附录:Vocabulary词汇落实与拓展。本阶段以单元为顺序,结合本单元课文中所要求掌握的短语及句型搭配,每天早自习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以单个单词为纲的相关拓展,包括词的派生,合成,反义词,和本词所构成的固定搭配,习语用法。然后进行反复的带读。这个过程中每天采用循序渐进的植入式方法,不停地将构词法中的前缀,后缀,合成等规律灌输给学生。晚读时间由科代表再次带读,每周听写一个单元,老师逐份批改,对不合格的学生进行面批面改的指导,并督促其再次复习,重新补写。此过程遵循爱宾浩斯记忆曲线规律,尽量让学生在大脑皮层形成对词汇知识的长期性记忆,但耗时长,老师投入的精力相当多,属于带着学生将书本读厚的过程
第二阶段:自2014年7月本课题研究进入第二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课本Book6--Book11附录:Vocabulary词汇自主拓展与落实。本阶段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根据第一阶段所掌握的方法先由小组成员自行查词典对词汇表中的高频词进行拓展,再由小组长归纳总结,组织小组成员落实。落实的形式可以是组员自由组合互相听写,互相问询落实,也可以由小组长统一组员听写落实。老师这一阶段主要采用抽查的形式。每节课课前3到5分钟,采用高节奏,高频率的方式点学生起来口头表达习惯用语和词汇的用法,点名的方式采用将学生编号,随机抽号的形式,不给学生提前有心理预备的信号,让全班所有学生同时紧张起来,以达到高效完成与运作的效果。此阶段的任务以选修Book6—Book11为主。
第三阶段:2014年10中旬本课题研究进入第三个阶段---一轮词汇复习阶段。此阶段为把书读薄的阶段。本阶段是两条线并行的过程。一条线是老师带着学生,以《全品》为辅助资料,以课本单元为顺序,从头至尾地抽取高频考词,进行抽查,答疑和解决问题。另一条线是将早读与晚读两块阵地全部让给科代表和学生,从Book11倒着往前复习,当中间出现交集的时候学习进入最佳状态,然后两条线再各自延伸,从而保证学生已经将课本词汇脉络疏理了三遍,让课本词汇框架在学生大脑形成永久性记忆。十一本书在学生大脑里已然汇集成为一个整体框架。这一阶段的检查方式以词汇知识竞赛与考查为主。
当学生书本词汇过关的时候,本研究延续《新课标》新型的教材观(即课本是教材的一部分)的要求,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每周用一个单位时间完成《新概念3》一课,扩展学生的视野与应用。一个单位时间讨论21st Century.(本课题的两个实验班一直以来征订21世纪英文报纸,讨论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鲜活的语料与素材。高一,高二时用的是Teens版本,进入高三随着学生词汇量的不断增加,对新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因此,两个班将报纸版本更换为大学版作为先修课程之一)。
这一扩展的落实以听写为主。老师组织一个涵盖语言知识的与时事素材相关的语段,读英文段落,要求学生即时听写,即时核对答案,每次两个学生在黑板写以便展示听写成果。
3. 课题成果分析
(1)学生的词汇量扩大明显,举一反三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主观摩课上得既精彩又有深度
(2)学生阅读速度明显提高,理解障碍越来越少。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
(3)由于高频率的听写词,短语,句子,及段落,学生听力能力也不断增强。
(4)词汇熟练的另一个显性体现就是本班做的演讲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讲,话语中迸射出闪亮的高大上的词汇火花。
(5)高三阶段最明显的成果就是高三三次大考,新起点考试,期中考试及八校联考两个实验班的英语平均分每次都分别位居全年级理科实验班第一名和平行班第一名。足以证明词汇作为获得语言的基石,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4. 课题研究意义总结
本研究高效利用课本后面的词汇表,理清考纲重点词汇,贯穿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课文中的语境知识与短语,及同义词,反义词应用到词汇表中,教会学生如何将课本后面的词汇表读厚,再内化成自己根深蒂固的知识结构,继而把课本由厚再读到薄。不仅深入透彻地研究了扩大词汇量的各种不同策略,还综合应用这些有效策略,将词汇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在今后的英语学习和研究中受益终生。
5. 几个问题与几点反思
本课题研究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本研究的几个阶段中老师的备课量大,听写本的批改量大,势必造成对其它教学任务的影响;二、学生自主疏理与检查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错误需要老师及时的纠正,但这一点不太容易做到。三、因本研究周期定为1年,操作起来实感些许仓促。需要坚持不懈地保持研究的连续性。
反思:以后笔者将更加细致地记录学生参与此活动的动态反应。及时反馈学生出现的有待改进的地方。与学生将一道在前进中不断摸索,在摸索中不断成长。
- 上一篇:《“拔尖人才”培养》结题成果汇报[ 12-18 ]
- 下一篇:《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历史微课堂“学生讲坛”的探…[ 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