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研管理 >> 正文内容

《理科综合复习备考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甘祥生等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6日 点击数:

结题报告供稿人:甘祥生、许春、刘南、黎昌林、李爱华、苏航等

理科综合试题是2014届高三全体物理、化学、生物老师的劳动成果,这里只是收集整理,再次对全体理科综合教师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第一部分:高考理科综合的特点

本部分为老师们针对近几年湖北省理科综合试题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为后继理科综合的复习给出指导性方向。

一.理科综合试卷的考试时间、分值分布、难度与特点

湖北省近几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后使用的试题为新课标卷。全卷共40题,满分300分,其中选择题21道,共126分;非选择题中必考试题11题,129分,选考试题8道,学生选做3道,共45分,物理、化学选考试题为三选一,生物选考试题为二选一。各学科的分值和试题数量见下表。

卷型

题型

物理

化学

生物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新课标卷

全卷

13

110

11

100

11

90

选择题

8

48

7

42

6

36

非选择题

必考

5

4

47

4

3

43

5

4

39

选考

1/3

15

1/3

15

1/3

15

湖北省从2012年开始进入高中新课程标准,使用新课标全国卷的两年,从以往的数据分析可知近两年的试卷难度如下表所示。

年份

全卷

物理

化学

生物

2012

0.53

0.47

0.50

0.63

2013

0.48

0.42

0.44

0.59

可以看出2013年理科综合全卷及各单科的难度均有所上升,但理综试题还是保持了相对稳定,稳中求变,稳中求新,仍坚持各学科相对独立,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同时出现少量学科之间的交叉综合。各学科的难度分布仍是物理最难、化学其次、生物最易。

根据对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卷进行分析和研究,又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试卷题量(40个左右)适中,但由于总分(300)高,因此每道题的赋分值增加,取得高分有一定难度。如: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而计算题有的分值达到20多分。因此答题要求规范、细致,讨论问题要求全面、严密。

2.近两三年试卷的结构总体上体现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各自为主的面貌,跨学科综合题目所占比重较少,整个试卷的“拼盘”式结构明显,一般的题目都是在学科内部进行综合,跨学科的综合题所用的学科知识往往并不是学科内的主干知识。

3.理综试题改过去“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试卷十分注重对考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程度和运用学科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考查对理、化、生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及运用信息(即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

4.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比较突出。经常出现联系新科技、联系生产和生活、联系科学研究的题目。如单克隆抗体制备、基因工程的应用;啤酒生产过程、冷光灯;花粉过敏反应;估算太阳在主序星的寿命等。这实际上是加强了对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尽管所占的题目不多,试卷也增加了对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考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围绕一个背景材料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不同学科的问题。另一种是由一个学科编制,但回答必须有其它学科的知识做基础。

与其它高考科目相比,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又还具有以下两大特点:

第一、时间紧、分值高。150分钟,总分300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非选择题每空最高3分。

第二、学科间的转换与答题顺序的选择。考生在答理综试题过程中,既面临着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知识的转换,同时还面临着答题顺序的选择。

从最近几年的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来看,题量整体比较稳定。三个学科的题目在同一题型中基本不交叉排布。在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内题目基本上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的,对考生顺利做答还是有利的。我们需要的是牢牢把握高考命题新趋势、新动向,提前规划,由雾里看花到洞若观火。

二.各学科的特点

()物理学科特点

针对物理单科的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看:(1)高考考什么?(2)高考怎么考?

1.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物理的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理解能力

①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②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

③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④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B.推理能力

①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②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C.分析综合能力

①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②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③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D.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②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E.实验能力

①能独立的完成表1、表2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②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③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从知识层面来说,物理考点涉及必考部分4本教材、12个主题、72个考点;选考部分3本教材、15个主题、52个考点。

从历年高考情况看,命题仍然追求稳定性,无论是题型、题量,还是难度,与前几年不会有明显变化。

2.高考怎么考?

从题型上看,8个选择题、2个实验题、2个计算题、选修部分为三选一,题型为一小一大两个题。

从知识模块来划分,必修1和必修2的力学部分和选修3-13-2的电学部分各有4个选择题、一个实验、一个计算。

从往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试题有这样一些特点:

1)学科知识覆盖面广。

2013年高考试题覆盖了考试说明中27个主题中的18个、124个考点中的47个,必考部分只有交变电流没有涉及、3-3中的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3-4中电磁振荡与电磁波、相对论、3-5中的原子结构、波粒二象性没有考查。

2)重视基础,回归教材;突出主干,能力考查为主。

在往年试题中,不少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且许多试题与平时的模拟试题相近、相似,要求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试题中对力与运动、能量、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等效法、对称法、图像等重点方法的考查到位。

3)试题选材广泛,回归经典与突破创新兼俱。

在试题的选材中,体现了一份试题的新意。但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选材更为广泛。①来自教材中基本内容、或“思考与讨论”、或“问题与练习”、或演示实验等;②源于往年的经典高考试题;③适当了解竞赛试题或大学教材;④源于生活、科技前沿,如2011年的电磁炮、卫星电话;2012年的拖把;2013年的伽利略斜面实验手稿、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母上着舰、光电门的使用、玩具车、光导纤维等。可以看出2013年与生活、科技衔接的试题与前几年相比突然大幅增加,应该是高考命题组的成员出现较大的变动所致,今年高考试题此类型的试题应该会依旧出现。⑤平时训练中的典型模型。当然在高考试题中,并不会直接使用,一定会出现有新意的改编,让考题“熟而不俗”。

4)数理结合,重视物理过程分析。

考试大纲在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中,其中第四条“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具体说明又有两点: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这一点要求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多做,考场上才可能准确无误。)②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历年高考中对函数图像的要求较高,如v-ta-tF-ti-t等等,用它们来或反映物理过程、或描述物理量的变化、或提供解题信息;另外准确画出几何图形也尤为重要,每年会涉及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几何光学中的光路、力学中的各类位移、速度等矢量图,将数形结合的思想作为考查重点。2013年更是将数学中微元的思想引入,让考生、教师措手不及。

5)实验能力的考查更活,鼓励创新。

既要求学生对考纲中的11个基本实验能够熟练掌握,从实验操作到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做到点点滴滴过关,也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创新,不拘泥于教材,善于对实验进行创新,如改变测量工具、设计全新的装置、对相关实验进行有机组合等。

()化学学科特点

1、试题体现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即“有利于高校的选拔、有利于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考试内容基本符合《考试说明》。

2、试题贴近新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新教材。

试题取材新颖,视野开阔(例如27题次磷酸的制备)。相对于前两年的题目而言,无偏题怪题。所考知识基础灵活,富于变化,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例如28题第(1)小题,给出信息,要求学生接受、吸收、整合信息后,写出间接水合法制乙醇的方程式;第(3)小题从压强的角度考查了Kp的计算,与平时常用的平衡浓度来表达平衡常数不一样,这一问要求学生对知识迁移能力较高

3、重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

试题仍然把中学的化学主干知识的考察放在首位,这对于我们的高三的复习备考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性:重视主干知识、学会方法的使用、回归课本(例如37题第(1)小题)。核心考察内容有:盖斯定律、信息方程式的书写,常见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常见有机物及官能团的性质、同分异构体、酸碱中和滴定、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实验基础、物质的分离提纯、氧化还原理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电化学理论、化学计算等。例如27题的第(4)小题将化工、电化学、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重点知识糅合在一起,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呈现的方式多样,测试学生能力

试题的呈现的方式非常丰富,图文辉映,既有文字、方程式、实验装置图,也有关系曲线图、实验数据表、化工流程图、有机物的转化框图等,这些呈现方式在考察学生的双基的同时,突出考察了学生接受、吸收、整合新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选择题11题,本题将数形相接合,考查了溶解度、Ksp等概念及其相关计算,较好地考查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计算能力。高考中纯知识性的题目考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知识应用性题目,把课本知识与生产实际、日常生活、工业流程联系起来,强调对知识的而理解与应用,因此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很高。

()生物学科特点

2013年理科综合生物试卷注重和强调基础,突出主干和核心知识,体现了以基础知识为依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指导思想。试题保持稳定,又有所创新,既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也对高中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生物试题难易结合,有梯度,灵活性较强。选择题以考查考生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非选择题则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总体难度较2012年有所增大,选择题难度较2012年相当,而非选择题部分难度明显增大,3940题为选考题,得分较高,难度和去年持平。但第31题有关遗传的试题得分较低,总的得分情况略低于去年。整个试卷在题型及命题风格上延续了新课程卷的风格,考试内容依据中考生物教材,但又不拘泥教材,突出了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考查形式侧重于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2013年理综生物试题紧扣教材,特别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考查考生对教材上知识掌握的情况。从模块的角度来看,《分子和细胞》相关的内容考查了20分,占26.7%;《遗传与进化》相关的内容考查了27分,占36%;《稳态与环境》相关的内容考查了28分,占37.3%。选修1和选修315分。必修的三本教材的比例相当,相对于前几年试卷的结构,《遗传与进化》的比例增加较多,而《分子与细胞》部分的比例有所减少。

2014年理科综合生物试卷整体保持相对稳定,试题内容贴近新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新教材,稳中有变,稳中求新。试题内容覆盖了高中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图表图形分析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很好地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从考点知识分布的模块来看,《分子与细胞》模块考查了27分,难度系数为0.69,属中等难度稍偏易水平;《遗传与进化》模块考查了15分,难度系数为0.37,属中等难度接近较难水平;《稳态与环境》模块考查了33分,难度系数为0.79,属低难度水平;选修模块考查了15分,难度系数为0.44,属中等难度稍偏难的水平。由此可看出,《遗传与进化》模块依然是学生普遍感到棘手的地方,也是学生历年得分最低的板块,譬如2012年第31题,考查遗传基本规律部分的内容,涉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一对性状受多对基因控制的杂交实验,满分12分,考生均分只有1.2分,难度系数低至0.1,属超难题了。又如今年选择题第5题、非选择题第32题均属于《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内容,其中第5题难度系数0.34,满分6分,考生平均分2.04分;第32题的难度系数0.39,满分9分,考生平均分3.54分。在总分90分的生物试题中,3.33%的知识点属高难度,55.56%的题目属于中等难度,41.11%的题目属于低难度,因此,整套生物试题以中档题居多,试题的考核内容和素材源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予以拓展、延伸和灵活运用,以上特点也与新课改的宗旨是相符的,这样较有利于高校挑选人才,也较好地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由于理科综合的考试时间和题量有限,导致生物试题的题量和分值都非常有限,而高中生物所涵盖的知识点又非常多,为了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水平,扩大知识的考查面、加强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就成为了一种选择。这种模式通过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都可以体现。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在选择题的体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共同的背景材料下,四个选项间的知识彼此有一定的联系,但分别属于不同的章节知识。另一种形式是在共同的题干下,四个选项间的知识联系松散,相对独立。

试题中很多知识看似课本知识的再现,但又不是简单的再现,更多的是课本知识的迁移和变式,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一些题目看似不难,但认真分析发现,学生要想获得理想的成绩,仅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是不行的,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学生在理科综合学习与考试中的困难

理科综合由于单题分值高,三科加起来知识点众多,能力要求高,学生普遍对理科综合的学习与考试存在诸多困难,通过调查问卷、个别交谈、学生主动反馈等多个渠道,分析综合学生在理科综合学习与考试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害怕心理

学生在理综合卷开始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其中主要是对理综的负面情绪——害怕。其来源主要是理综合卷之后,要在150分钟内完成三科共300分的题目,从时间、考试强度、运算能力、知识考察方面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考验。往往单科考试感觉良好的学生在合卷后总体感觉不如单科考试了。而这种应试能力不是一触而就的,这意味着学生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要承受理综合卷带来的心理负面影响,直到他能成功应对为止,甚至有的同学直到高考之前都没能充分客服对理综的害怕心理。

2、时间紧

做理综时时间不够用,那时间耽误在哪儿了?肯定耽误在难题上了!按理综所占分数与所用时间的比例推算,150分钟要拿下300分,理论上来说需要1分钟拿下2分。关于时间分配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一个选择题可以平均用时12分钟左右,21个选择题可以用时3540分钟。如果用时太短,可能因对一些题目审题不细而导致失分;如果用时太多,会导致一些非选择题没足够的时间去做。一道20分左右的大难题,有时竟然耗掉学生20多分钟的时间,但是有时演算下来,如果算错得分很低。如果花了10分钟以上,结果得了5分,对理综的整体把握来说是得不偿失的,除非学生剩下的题目答得很好。可见,真正的时间紧,只是做难题的时间紧。而高考主要以中档题目为主,难题的分值最多不超过60分,占比20%。对于重点线上下的学生如果能保证中低难度题目的得分率,得到剩下的80%的分数也有240分,但是很多学生往往“放不下”难题,导致做题速度很赶,反而造成一些非技术性失误。

3、强度大

理综考试时间紧。平时都是各科出各科的试卷。各科老师独立命制,都会将各科难度都上升到一个华师一中上等学生的做题水准,结果导致整个试卷的难度偏大。实际上的高考题目一般理综三科只会有一到二科有点难度,或者出现较难的题目,所有科目都出现较多难题的情况几乎从未出现。但是华师一的理综试卷,难题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大的。而学生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又没有形成良好的见难跳过的灵活机制。反而是对老师要求一丝不苟的学生,主观上想把每一个硬骨头都啃下来,结果导致消耗了大量精力攻难题,简单题的做得不从容,正确率上不去。久而久之,反而出现了畏难心理。

4、答题次序难定

理综各科合卷,对难度分布极难把握。哪一科目会难一点,自己的强势科目是否能做得顺手,单科里难题会出现在试卷的前面还是后面,等一系列问题对每个学生、每次考试,情况都是随机出现的,且无法重复的。所以,这就造成了理综的做题经验很难把握,很难具有重复性。大多数学生还是以不变应万变,顺序做题。能力强的学生见题秒题,灵活的学生难题跳过先把容易的分数得到,再去攻坚。能力中等又心理期望过高的同学在理综合卷中往往很受伤。因此,学生要不断总结自己的知识结构,对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强势和弱势知识点要有自知力。对一定时间内还没有连贯思路的题目要舍得跳过。

5、各科的拦路虎

要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不适合自己的难题学会“放弃”。做题时,太难的试题就暂时放弃,等有时间再来解答它。因此,当遇上一个难题时,细读两遍后仍没有思路,或者找不到较明确的思路,可以暂时放弃。如果我们物理、化学、生物都暂时放弃一个大难题,到最后可以匀出5060分钟左右的时间。等到把基础题做完后,再比较一下刚才暂时放弃的三个难题(因为都通读过两遍,能做出初步的比较),哪一个还有一些思路,或者说较容易一些,就主攻它。把它拿下来以后,再比较剩下的题……如果时间到了,我们并没有大的损失,因为把该拿的分数已经拿到,拿不到的也没办法。即使我们把题都做下来,也很难拿到300分。可见,抛开物、化、生的学科界限,合理安排时间及做题顺序,可以使我们将自己的正常水平发挥出来,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分数,这就是我们的应试策略。

6、计算量大

高考试题中生物试题的计算量一般不大。只有物理可能会出现大的计算题目。学生要在平时积极训练自己的计算能力。在平时作业过程中坚持不使用计算器,让学生摆脱在心理上对计算器的依赖。如果时间充裕,要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对计算量比较大的题目也可以放在最后去做,但是即使最后没有时间算完,也一定要把相应的知识点和公式书写在试卷上,以增加过程得分。

第三部分:应对之策

针对学生在理科综合的学习和考试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我们进行了针对的指导与训练。

1、害怕心理分析与应对

1)、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与其它高考科目相比,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时间紧、分值高。150分钟,总分300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非选择题每空不低于3分。第二、学科间的转换与答题顺序的选择。考生在答理综试题过程中,既面临着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知识的转换,同时还面临着答题顺序的选择。学生的分数的起伏可达100分,特别在最初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熟练度还不够的初期,做题顺序还在摸索阶段、应试技巧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曾有过害怕理综的心理。

2)、过分看重考试与个人前途的因果关系,把考试看作实现理想的唯一出路,再加上家庭与 社会的压力,一心想着“一定要考好”。这样,参加考试,看到题量大, 心头就有不祥的预感。若再碰到难题,马上感到大事不妙,惊慌失措,越急越慌,越慌便越答不 上题来,很容易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3)、考前过度疲劳。尤其是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体质不好的考生,见到戒备森严的考场就 害怕,若考前又因复习而过度疲劳,考试时更容易心理紧张。大脑的机制就是这样,脑神经过度兴奋后,便会产生一种抑制因素,呈现出疲劳状态。有的考生感到考试中“紧张不起来”或许就出于此。

针对上述情形,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克服:

1)训练对考试时间的适应能力。考试时间当然不会任意改变,但考生对考试时间的适应能力完全可以通过人为的训练来改变。许多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养成了不良习惯,比如,喜欢开着电视或听着音乐学习,这就导致思维不集中,解题不专注,速度缓慢,一旦遇到高强度、快节奏的重大考试,就必然会感到时间快、不适应,心里产生紧张。有的考生感到考试中“不紧张”大概 也是由此造成的。由此,考生应从平时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中注意力迅速解答难题。另外,在高考前,考生应自我督促,从小型模拟考试的形式中训练自己对考试时间的适应能力,甚至平时做练习题时也可以自我模拟。实践证明,这种训练方法非常有效。理综题量大,这就要看平时训练做题的速度了。若实在碰到有一定迷惑性和隐蔽性的题,也可改变一下答题顺序,把它放在一边先不做,转移注意力,可以克服焦虑带来的紧张感。

2)对考试结果期望值不要过高.要想到自己的失败,要允许自己失败,要放松自己,然后灵活自如地去考试。考试的成败不在于是否被高一级学校录取,关键是能否获得自己应该得到的每一分。考前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反而能坦然地接受恶劣的打击,思想没有了包袱,就不至于面对突 如其来的情况(如某一题没做好或某一科没考好)慌了手脚而击溃考试信心。

(3)考试前后要学会自我放松。考前即使开夜车通宵达旦硬拼也不会出现大的奇迹了,相反欲速则不达。这时候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娱乐活动,尽量不去想复习考试的事。考试前看看电视,听一段轻音乐、听一首或唱一首自己喜爱的歌,或与家人聊聊天,说说笑话。第二天可提前二十多分钟到考场,一来可从容做好准备工作,避免与其他 同学谈及复习应考的事宜,二来可观察了解考场情况,让情绪及早稳定下来。  

(4)考试进行中要适时调适心态,放松自己。有些考生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没有审清题设条件,慌忙答题,难免失误。这就要求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藏信息。有的考生经过几次的尝试,仍不得其解,烦躁不安,再尝试,再失败,烦躁更甚,堵塞了思路,失去了灵感,妨碍能力及水平的发挥。这就要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也有考生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忽然来了灵感,豁然开朗,心情异常兴奋,思维失控,反而坏了事,要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选择题检查时要注意,如果确实拿得准,可以更改;如 果拿不准,不要轻易改动,不妨将就第一印象。因为第一印象头脑清醒,直觉往往是正确的。  

(5)一科考试结束后,好不要与同学盲目对答案,考一科忘一科。那时谁的答案都不是标准答案,还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下一科考试的发挥。

2、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理综试题的时间分配非常重要。许多同学由于答题战略上的错误,最后题没答完,难题没答上,容易得分的题目没时间答。因此,有关专家曾经提出制定得分计划的观点。也有的专家认为高考与其说是考能力,不如说是考时间。对于某些同学,甚至要敢于舍弃一部分题目。要动笔就有分,有效答题。因此提高答题效率,合理分配时间,确是理综考试成败的关键。

具体来说:

1)拿到试卷后,切勿急于答题,用5—10分钟时间(一般用发卷到正式答题铃响之前的时间)“通览一遍所有试题,首先要看清试题说明的要求,例如开头说明的一些常量取值,元素的原子质量等。

同时要看清共有多少道题,多少大题,多少小题,反面有无试题,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紧张而漏做试题,另一方面找出你比较熟悉的或有印象的试题,进而确定各科试题中,哪些题先答、哪些题后答的答题顺序,并计划具体的答题时间。要注意是否有缺页现象,如有应立即报告监考老师。

2)根据学科分值分配和难易程度分配时间,生物学科约需要25分钟,化学约需要50分钟,物理约需要60分钟,余下的 15分钟作为机动时间,用于重点检查或返攻难题。

从试卷类型上分,第一卷用时参考时间约50分钟,第二卷用时约85分钟,留15分钟当机动时间。

3)合理安排时间,最主要的问题是速度,原则是稳中求快,准确第一。正确解决速度准确率的矛盾是寻求时间分配最佳方案的关键。做题速度不能太快,过快不能保证准确率,也不过慢,以至能做的题完不成。所以解题时要准确到位,提高一次性答题的准确率,不要寄希望于复查上。对大多数考生来讲,理综考试几乎没有检查的时间。

应当根据你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各题时间的分配。重视I卷选择题,确保选择题的得分,给选择题以充足的时间是必须的,即使选择题很容易,也不要低于40分钟,如果你成绩差甚至可以用60分钟。II卷时间分布约为每分钟得2分为原则,做题要先易后难,很难的题不要久攻。到了后面计算题中也要大致按照这样的策略,每一分钟大概完成两分,对大题原则上要89分钟,不能超过10分钟。

一般来说,遇到一个题目,思考了3—5 分钟仍然理不清解题思路,应视为难题可暂时放弃,即使这个题目分值再高,也要忍痛割爱,把精力放到解容易题和中档题上,等有时间再回头来攻克难题。对大多数同学,理综考试几乎没有检查时间。高考中合理安排时间决定成败。

3、如何有效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首先要找到大考中的失分原因,与老师沟通后开展针对性单点突破。就物理而言,高考失分主要在三方面:

……

更多内容请点击:《理科综合复习备考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成果选编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