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研管理 >> 正文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实验课实效性及实验室管理的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彭勇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6日 点击数:

课题负责人:彭勇

一、目的、意义

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较旧课程相比有大幅的增加,新课程生物实验表现出了 “形式新、内容新、数量多、要求高”等特点。实验类型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转化成以“探究实验”为主;新课程生物实验专业性更强,许多新仪器、新技术走进了新课程;实验内容从旧课程的26个增加到新课程的51个,几乎翻了一倍;在实验的探究思考和实验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方面,新课程的要求较旧课程相比要高很多。

从我省新课程改革这几年来看,新课程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模式较旧课程相比来看变化不大,实验开出率较旧课程略有下降,仅是开出实验的绝对数比旧课程多,生物实验类校本课程的建设、生物类研究性学习实验等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实验的实效性并不高。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初中生物不被重视,加之初中学校实验条件极其有限,高一新生在初中几乎没有做过生物实验,因此学生的实验习惯、实验操作的能力的基础差,而新课程的高中生物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最终导致生物实验课的实效性很低

应试观念与课时冲突带来的“不可调和”之矛盾,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放手给学生以探究活动时间,教师如何真正做好学生的活动导师?教师如何愿意做好学生的活动导师?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甚至深层次的,比如说;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有关,因为一节生物学实验课与理论课相比,投入的精力要多得多,且现行高考不考核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很多教师不愿意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但我们可以作出一些尝试,勇敢的迈出这艰难的第一步。

新课程生物实验专业性更强,许多新仪器、新技术走进了新课程,生物学教师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计能力及课题研究能力等是上好实验课的必备条件,但新课程生物学实验涉及到很多仪器、实验技术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是陌生的。同时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实验的基本要求和核心价值,而旧课程的小组实验模式不适合于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因此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建立起适合于合作探究的硬件平台是实施合作探究实验的必要基础。

除了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实验专业人才培养与管理、建立新的实验室与实验管理模式等软件建设也是实验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良好运转、为新课程探究活动的开展和建设的必要保障,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发展。

我们希望能够首先建立起一个适合于合作探究的实验平台,在这个新的实验平台上探索出一个新的实验开展模式,哪怕只是试探性的开展一两个真正的探究实验活动,同时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二、研究目标

1.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针对目前的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建立大组实验的探究互动合作学习模式,建立起有效的学生实验评价体系。最重要达到不会的同学要学会,会的同学要帮助同组的学习学会实验的基本操作等相关实际问题。

2.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

加强生物学教师的现代生物实验技术的培训,可让生物学教师到大学进行短期培训学习,或是邀请专门的仪器公司上门进行实验技能培训。让大多数老师都能成为实验操作和开展的能手。

3.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

通过实验室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实验教师地位与工作的认可肯定、生物教师的实验技能与责任建设管理,建立新的实验室管理机制,提高实验室运转的效率和效果。

三、研究内容

1.生物实验室的合作探究平台模式的建设。

2.生物实验课开展和管理的新模式探索。

3.生物教师实验技能提升与参与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

四、研究成果

1.在实验室管理、实验课开展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在此过程中公开发表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论文3篇,联合出版实验教材一部(附件1)。

2.组织全体生物教师进行实验培训,黎萍老师参加全国实验教学比赛并获一等奖,董方奎、肖俊涛老师参加武汉市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并获一等奖。

3.实验室建设、管理为生物竞赛、生物校本选修课、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平台:20148月在我校成功举办了全国生物竞赛,3年来,每年均有近20个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获得优秀。

五、思考与展望

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新的实验平台建立起来后,为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提供了绝好的学习平台,也为教师的教研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是,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与科学有效利用,对实验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对生物教师实验技能的提升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探索、研究、提升的空间。

 

附件1科研论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学实验室建设》

《重视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实验管理与改革》

《自制“浮床法”培养蚕豆根尖》

附件2教师实验教学成果

 

附件3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