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研管理 >> 正文内容

《“健康课堂”高效作业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高明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5日 点击数:

课题负责人:高明

一、目的、意义(问题提出)

1、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碰到的问题。

打造健康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让我们的学生乐学、会学,成为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是促进学生终生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健康课堂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存在“三优”法则:学生“三自”,即课前自我提问、课中自我探究、课后自我评价;教师“三导”,即课前引导初探、课中引导突破、课后引导融合;教材“三读”,即课前厚读、课中群读、课后精读。

这些都说明了每节课课后的重要性。华师大陈佑清教授的《关于健康课堂研究的思考》的报告中也多次强调健康课堂的现实针对性问题,也很实际的提到我们的“健康课堂”不回避“应试目标”。

因而,作业(包括习题型作业)是课堂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复习、巩固、提升的作用。我们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必须要认真对待作业问题;同时,我们要想创建一个完整的健康课题,也需要仔细研究作业的布置问题。

但如何布置作业,才能使教学更加高效;如果布置习题的话,布置哪些习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教会学生更高效的完成作业;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教师们加以认真研究。

2、目的、意义(为什么研究?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优质的健康课堂则应该实现学生的“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生活”的教育理想,最终真正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理想目标。而高效作业是实现“健康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摆脱繁重的课业负担,避免进入“题海”训练的误区,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二、课题界定

1、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界定;

   “高中健康课堂的实践探索及其核心要素的研究”课题是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的重要子课题。“健康课题”高效作业研究,主要研究在健康课堂课后作业布置问题。

2、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高效作业”即研究如何布置作业,才能使教学更加高效;可布置的作业的形式有哪些;如果作业以习题形式出现,布置哪些习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教会学生高效完成课后作业。

三、研究目标

    形成“健康课堂”的“高效作业”的布置方法、形式以及具体内容等系列理论和具体操作经验。

四、研究内容

1、研究课后高效作业的布置形式有哪些。

2、研究各章节中习题,精挑细选出“少而精”的典型习题,达到高效联系的目的。

3、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们高效完成课后作业。

五、主要创新

1、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上除了习题外,进行了更多形式的创新。

2、课后习题的精品化创新,达到了“讲一练十得百”的效果。

3、学生学会了高效的习题处理方法“五问式解题法”。

六、具体措施

1、研究作业的布置形式有哪些,在不同班级进行“同题异作”(同一课题,不同作业)实验性对比.

2、教师要花大力气研究各种题型,研究在每一章节的学习中,挑选出最典型的少而精的习题来使学生达到甚至超越教学目标的要求。

3、研究有没有更好的习题处理方法,来代替传统的讲练式习题处理形式。

七、计划步骤

12012.12——2013.2   健康课堂作业收集、整理工作

22013.2——2014.5    在各种班级中研究作业的布置形式,整理精品习题,研究更好的习题处理方式

32013.5——2013.11   整理、总结,得出课题成果

八、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

九、研究成果

(一)“讲一练十得百”五问式解题法

在学科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存在着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讲了不一定懂,懂了不一定会做,会做不一定做对,做对不一定得分”(即课堂上教师教授了某道习题或某类题型的解法,学生不一定弄懂了;或者学生弄懂了这道习题或这类题型的解法,但课后不一定能独立的重现;或者学生课后能重现这道习题或这类题型的解法,但在实际演练中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比如细节性、规范性而不一定做对;或者学生能完整的做对一道题,但由于测试时间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很好的解答从而得到全分)。

传统上解决这个教学难点的方法,往往采取的是“题海战术”。即教师大量的讲授、学生大量的练习,教师、学生无限度的抢时间、拼时间。当然这个方法在某些程度上确实能解决这个教学问题,学生达到应试高分。但这种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甚至导致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些都和我们健康课堂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

针对这个问题,本课题组研究出“讲一练十得百”五问式解题法。具体内容是:“讲一练十得百”是指教师、学生共同学习一道典型“母题”,学生课后再练习十道左右“衍生题”,从而自然达到能做对、做好一百道以上类似习题。

“五问式解题法”是指,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对一道母体,要思考和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即:1、这种题型的特点是什么?2、这种题型的一般思路和关键点是什么?3、这种题型的易错点有哪些?4、这种题型有哪些引申方向?5、这种题型为什么会出现?

第一个问题使学生站在“题型”的高度理解母题的特点,对母题的理解从一道题上升到一类题。从而在后续学习中,遇到衍生题时,能回忆起学过、做过的母题。

第二个问题解决了“讲了不一定懂”和“懂了不一定会做”这两个问题。在“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布鲁姆把知识领域的目标分成6个不同的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讲了不一定懂”实际上就是从“识记”到“理解”层面出现了问题,而“懂了不一定会做”是从“理解”到“应用”层面出现了问题。因此,当学生在习题教学时,如果掌握了某一题型的一般思路(逻辑思维过程)及关键点(逻辑思维重难点),那么他遇到衍生题时,自然就能有大致的解题思路。

第三个问题解决了“会做不一定做对”的问题。学生在解答衍生题的时候,虽然具备了此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但由于对细节或规范性的把握不到位,就会导致会做不一定做对。所以,学习一个题型,还应该学习它的易错点,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完整的做对一道题。

第四个问题使学生在分析、评价以及创造中理解一个题型,对一个题型的理解达到了高屋建瓴的地位,从而能“讲一练十得百”。

第五个问题则是从更深层次的角度体会题目的哲理。这种体会往往是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人才培养”等更深刻的角度对题型进行思考。比如说现在高考中常常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科学探究题”(笔者曾在2012年湖北省公开课中探讨过此类题型),这种新题型的出现有它深刻的原因。这种题型往往是从科学探究的六要素“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3.设计实验、4.方案实施、5.分析论证、6.交流合作”六个方面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考察,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创造创新能力。

(二)各章节的精品“母体”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本课题组研究出了化学学科各章节中的典型母体,为“高效作业”奠定了物质基础。如《氧化还原反应》章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部分的母体如下:

1)定项配平:

[1]2013上海高考)已知氧化性Br2Fe3+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Fe2++b Br-+c Cl2→d Fe3++ e Br2+ f Cl-

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abcdef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A2   4   3   2   2    6      B0   2   1    0   1   2

C2   0   1   2   0    2      D2   2   2    2   1   4

[2]2003年上海高考试题)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C}{C}{C}{C}{C}Cu2HgI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显       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当有1mol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     mol

3CuI可由Cu2I直接反应制得,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  I  CuI  I3

2)缺项配平:

[1](上海高考试题)  KClO3+   HCl()  KCl+   ClO2+   Cl2+    A  

  (1)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未知物化学式和系数填入框内)

(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           (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

(3)产生0.1mol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4)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2          倍。

[2]2009上海高考)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1)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2)已知02mol KBrO3在反应中得到1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             

(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         

 a.氧化性:KBrO3 > H3AsO4      b.氧化性:H3AsO4 > KBrO3

   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AsH3

(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方框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

向和数目:

封面

3)依题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1]KIH2SO4溶液中加入H2O2,放出大量不溶于水的无色气体(气泡从溶液内部放出),同时溶液呈紫红色,且可使淀粉变蓝,写出化学方程式.

其他章节母体由于篇幅关系,不在结题报告中出现。

(三)有效作业的布置形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发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或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可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可选择的作业布置形式有:抄写(默写)、习题、整理总结、出试卷、小论文、模型制作……

比如,下方图片为“晶体结构”内容学习后,学生制作的晶体模型。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2]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3]陈佑清教学论新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5]郭永玉,王伟.   心理学导引.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6]李炳亭.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