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研管理 >> 正文内容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英语的衔接教学及校本课程开发》结题报告

作者:刘妍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1日 点击数:

负责人:刘妍

课题组成员:党宇飞 龚源来 胡华华 肖向勇 何浩

一、研究背景

湖北省于2009年正式进入新课程改革,英语课程标准也在切实实施。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但由于之前的初中教材和以高中英语新课程指导的教材从编写思想到教材的整体设计上都不配套,初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初高中英语衔接不畅。初高中英语衔接问题始终是高一教学过程中的一块烫手山芋,直接影响了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所需要掌握的词汇和语法都相对简单。以武汉市为例,初中阶段秩序学生掌握1600-1800个单词,其中常用词语1400左右。再加上国家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减负措施,初中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时间内对教师所教的知识点语法点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到了高中阶段,1800个单词仅仅是一年学生应该掌握的词汇,词汇量大大增加,语法也变得更加复杂,教学形式和试题考察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导致学生一时难以接受,不能适应。另外,初高中英语考试的侧重点和试卷结构也不大一样。初中英语考试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学生所学,学考结合紧密且侧重于学生词汇和语法再现能力的形象思维。而大部分高中阶段的考试基本是以高考试卷为蓝本,听力、多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听说读写译面面俱到。学+考可以说处于一种分离阶段,因为只有多项选择题和所学词汇稍有联系,其它与所学总体来说联系不紧密,都是考察基于词汇和语法上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这使学生事半功倍:花了很多时间在英语上,但成绩变化不明显。在学习方法上,小组成员老师注意到,许多高一新生依赖于老师的引领,未能适应高中独立自主学习的要求,更不用谈在“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的“两把两重”前提下的华师一特色学习了。初中学习策略不适应高中学习的变化,心理准备不够,受挫折在所难免,英语学习兴趣减弱也就是必然的了。

在暑期夏令营初期,小组成员就注意到有部分“准高中生”不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甚至出现英语方面的畏难和抵制情绪,同时还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在衔接教材的帮助下,学生逐渐明确了高中英语学习的要求和基本方法,也逐渐适应了高中英语教学方法,从而慢慢走上正轨。

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不当不仅给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障碍,打击了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也对高中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少困哪。初高中英语顺畅衔接对英语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极为重要,是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4C+ICT”关键能力的第一步。

二、研究目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我校2013届高考取得全面丰收,高分率、重点率、名校率各项指标创造新高。尤其是英语成绩,取得了绝对的领先优势,为学生在高考中抢夺先机和今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取得这些阶段性成绩后,本课题小组成员结合2010-2013这三年教学中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解读,在组长龚源来老师的指导下编写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华师一校本教材《初高中衔接——英语》,并于2013年暑假夏令营和新学期新一轮高一伊始将该校本教材付诸于教学实践。

但是,在常规教学实践中,小组成员注意到,尽管该校本教材有着体系完整、结构科学、可实践性强等特点,但由于初高中英语的过渡和衔接不仅仅是英语知识的衔接,也是教法与学法、教材与实践的衔接,是英语这门语言从基础型到应用型的一个跨越。只有从根源上分析探索出影响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因素,从心理情感、学习方法及教学方法上找到实施对策并付诸于有效的实践,使学生夯实基础、顺利走过初高中的过渡时间,赢在高中起跑线上。为此,小组成员在充分备课之余,积极主动探讨比较初高中英语教学的异同,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培养学生“4C+ICT”关键能力的要求,并参考大量中考真题(以武汉市中考试题),小组一致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和顺利过渡是学生在高中时期学好英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保证这一环节的顺利实施和有效性,修订并完善衔接校本课程《初高中衔接——英语(分册)》也为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教学实验研究和方法、经验的理性分析总结科学整合,对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英语的衔接教学从英语知识(即教材)、教法、学法及运用等的初高中英语的衔接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和科学的归结,在华师一“两把两种”和培养学生“4C+ICT”关键能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开发并完善有华师一特色的、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的衔接教学模式及校本课程。

四、研究内容和对象

本课题将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力图从根源上分析探索出影响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因素,从心理情感、学习方法及教学方法上找到实施对策并付诸于有效的实践,使学生夯实基础、顺利走过初高中的过渡时期。

本课题旨在探索初高中衔接阶段的英语教学,故研究对象为学生(以中考毕业生和高一新生为主)、教师、课本、中考以及高考(为现今高中教育的主要实际目标)。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和文献法,重点研究体现华师一教学特色的针对高一全体学生的英语衔接教学。与此同时,本小组成员将通过课堂观察法和比较法,及时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研究中注重对校本教材的反思、修订和整理。

六、主要创新

1)在华师一“两把两重”和培养学生“4C+ICT”关键能力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容易被高中英语教师忽视的初高中衔接阶段的复杂性、可行性。并将从四个方面,即英语知识(即教材)、教法、学法及运用等的初高中英语的衔接问题进行科学的归结和探讨。

2开发并完善有华师一特色的、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的衔接教学模式及校本课程。

七、具体措施

1)课题组成员在龚源来老师的领导及党宇飞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课题研讨会邀请英语教育教学专家指导和小组成员间讨论自学,加深理解新课标的精神以及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理论基础,增强课题研究的主动性和研究能力。

2)课题组成员遵循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参考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教学理论,结合华师一校本教材《初高中衔接——英语》,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并于课后进行反思、整理和修订。同时通过座谈、交流、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反映、想法和建议。

3)课题组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和总结,形成具有华师一特色的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的衔接教学模式及校本课程。

4)撰写出较高水平的相关研究报告,并对华师一校本教材《初高中衔接——英语》进行修订和完善。

八、研究分工及实施过程

课题组组长:刘妍,负责课题全面研究工作和执笔。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党宇飞:为本课题研究方法和宏观理论指导。作为整套教材丛书的主编,党老师在百忙之中为英语分册的编写和修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指导。

龚源来:为本课题英语衔接教学方法及应用研究指导,并负责联系邀请英语专家指导交流。龚老师在教师的态度与情感、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方面为小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胡华华:结合新课标精神,研究英语知识(即教材)上的初高中衔接问题。主要关注于武汉市初三、高三中考高考考试大纲及一年中重要调考试卷的分析整合和总结,如九月调考、二月调考和四月调考等。

肖向勇:结合新课标精神,研究学生学法及语言运用中的初高中衔接问题。肖老师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他以学生为本,研究并遵循所授课班级高一新生的具体身心发展情况,了解学生的差异,发觉学生的潜力。

何浩:结合新课标精神,研究英语教师教法中的初高中衔接问题。非常注重师生的情感沟通,构建教师的人格魅力,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再次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式。

第一阶段:210311月—20142

(1)召开课题组研究会,邀请专家参与课题的设计和讨论,布置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等理论学习,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课题开题。

(2)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两把两重”和培养学生“4C+ICT”关键能力的教学思想,结合新课程标准及校本课程,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英语教学模式,逐步建立学生“预习à质疑à听课à解疑à练习à巩固à发现新问题à自主学习à预习”的良性循环。

第二阶段:20143月—20147

    通过课题实验研究中期总结、反思,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初步总结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英语的衔接教学重点若干问题,并收集武汉市中考和高考的“二月调考”和“四月调考”的试卷比对研究,初步积累校本教材的修订素材。

第三阶段:20148月—201412

    利用20149月我校成功举办“荆楚名师”暨全国(高中)英语优秀教师教学艺术展示研讨会的契机,小组成员和全国各地英语教学同仁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整理,撰写和修订研究报告及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与201412月进行结题准备和结题工作,并完成结题报告。

九、研究成果

1)通过对本课题扎实细致的研究,撰写出较高水平的课题结题报告《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英语的衔接教学》(见本文)。

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相互学习,使得课题能够顺利按时完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解决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措施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身体差异和知识体系,制定适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鼓励、少打击。从一点进步开始,慢慢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温故知新——加强学生对高中教材的认知度。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在小组编写的衔接教材的基础上,研究比对初高中英语教材的异同点,寻找其中容易入手的衔接点,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课件。小组的教学实践表明:高一英语教师在上新课时多加利用初中的知识,将其进行拓宽和迁移,让学生在旧知识学习中,增强熟悉感和信心,减少对高中英语的恐惧,温故而知新。

(三)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寻找适合初高中英语教学的学习方法。高中教师要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念,真正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扎实的学习功底。我校“两把两重”的教育思想也正是我们老师要努力实践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尽早适应,总结结题的常见技巧,帮助学生赶快掌握解题方法和规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课堂教学湿度较大口语教学,鼓励学生养成学习课外知识的习惯,拓宽知识面。

2)在此基础上修订并进一步完善华师一校本教材《初高中衔接—英语》(拟定增加听力和词汇方面的研究),形成有华师一特色的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的衔接教学模式及校本课程。(该教材的封面封底及编者见参考文献后附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武汉市教科院. 武汉市2013年中考考试说明[Z]. 武汉:武汉市教科院,2013.

3.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孟庆蕊. 新课标下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中衔接的几点见解[J].中学生英语, 2011,12.

6.王秀敏.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思路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

 

7.肖晗.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硕士论文,2011.

附录:

 

1. 课题小组部分成员认真备课讨论课题

 

2.课题小组成果——修订出版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华中师大一附中校本教材《初高中衔接——英语(分册)》。

 

3. 教材前言及内容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