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研管理 >> 正文内容

《高二文科历史课堂中的“因材施教”——“导学案”教学法在不同类型文科班级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结题报告

作者:邓志娟 王丽杰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0日 点击数:

课题负责人:邓志娟  王丽杰

课题组成员:王晓宁  苏旸  陶涛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关于校本课题的确定,我们高二历史备课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当时所面临的基本情况是:一是刚刚文理分科,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明显不足;二是分班以后9个文科班,6种班型:文科试验班、艺术班、体育班、飞翔班、平行文科班、国际部文科班,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问题,如何做到既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最终我们选择以导学案的方式切入,针对不同类型的班级,探索适合每个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教学方式,打造真正适合学生要求的课堂。 导学案是通过教师钻研了教材之后,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出的自学提纲式的学习的步骤,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它是引导学生循着老师所指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最好能知其所以然。因此导学案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展示、教师点评,提高了学习效率,真正体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因材施教、低负高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习精力。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

    在课题开始之初,我们小组从网络上随机下载了十余篇的“导学案”,发现其所设计的内容过于简单化,用以前的教案的形式顶替导学案,换汤不换药,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就连百度百科中对于导学案的内容构成的描述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将“学习方法”等同于“教学方法”,试问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同一个概念吗?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多于教师的传授,而少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案的编写,我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而学习方法的习得,相对以际学案就少得多。在运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也是老师教的方法,而很少去关注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教材。所以教案是用来指导教师课堂教学,而不是用来辅导学生如何去学的。而导学案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二者是不能互为替代的。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在历时两年的导学案教学之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们老师而言,所有加入本课题研究的老师都积极承担了相关任务:首先导学案的编写是每个参与教师轮流编写,然后集中讨论,这一过程既加强了集体备课,同时也减轻了老师整体的负担;其次,导学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对课本进行深入的分析,更需要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什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中存在的问题和理解的难点,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把握本节内容的重点等等,因此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深入钻研的过程,这对于教师自身教学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再次,在导学案的最后一部分我们设计了高考题精选讲练,通过这一环节加强了教师对高考的把握和研究,同时对学生的训练更有针对性,更能保证训练的质量。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经历了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从一开始的茫然不知如何下笔,到最后他们设计的知识结构令我们老师惊讶赞叹不已。他们的提问环节由开始时的不知道该问什么到把老师问倒,或者有的问题质量和角度令老师拍案叫绝。这些都是我们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重大收获。

(三)概念的界定

      所谓导学案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校各科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反映教学内容的的纸质文案。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包括学习目标、使用说明基础案、升华案、巩固案和目标反馈等环节。

二、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探索在不同层次的文科班级使用历史导学案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并根据不同情况的班型采取不同的导学案或相同的导学案在不同班级中的具体运用于操作。通过历史导学案的教学能让我们的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会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小组将目标定于在不同层次的班级使用同一种类型的导学案,但是在引导学生思考的相关环节的设置上采取开放、灵活的方式,体现不同层次班级的特点。

(二)内容

(1)文科历史导学案如何针对不同班型设置

    高二文理分班以后,文科班构成很复杂:9个文科班,6种班型:人文实验班、艺术班、体育班、飞翔班、平行文科班、国际部文科班,我们面临着不同班型的教学任务,有的老师本身就需要担任不同班型的教学任务,如苏旸老师担任飞翔班和体育班的教学,飞翔班的学生基础普遍不好,需要重视基础教学并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体育班的学生习惯不好,需要严格落实基础知识;邓志娟老师担任了人文试验班和艺术班的教学工作,这又是两个极端:一个是文科班中水平最高的班级,一个是文科班中水平居下的班级,也要协调教学的重点。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在水平差异很大的班级通过导学案的使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甚至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2)历史导学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在哪里

      传统的教学法以知识的教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收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习惯不好,需要老师不断的督促甚至会消极的反抗。导学案教学法由教变导,是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课题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落实我们的想法,把导学案教学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3)通过历史导学案教学如何贯彻我校新一轮的课改目标: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即批判性思维、有效沟通、创造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每个老师负责整理自己所任教班级的导学案使用情况,通过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操作方法,将经验总结提炼,形成典型模式或案例,逐渐推广。

2.谈话法:任课老师要定期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并把谈话的内容如实的记录在案,以便对教学安排进行及时调整。

3.集体讨论法:在个性化导学案制定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定期召开教学会议,对于每课导学案的制作要用明确的分工。对于一些疑难问题也应该在教学会上提出,供教师们讨论,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基本上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遇到特使情况需要讨论,随时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

4.观察、调查法:每个参与课题的教师都需要对自己任教的班级进行学习现状及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调查,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小组合作探究时间、讨论问题的量与质、提出问题的量与质、课堂学习效果、课后反思及总结、作业落实等情况,找准问题,不断研究改进。

5.实地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一些有经验的高中或高校,开阔教师们的眼界,把兄弟学校的优势经验引入到我们的教学管理中,为己所用,制定出符合我们自己的导学案设计。

6.专家交流:充分利用华师大优质的资源,定期请华师大教学法相关方面的专家来参与我们的研讨,为我们的课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利用华师大历史学院实习生来校学习的机会,研究不同老师在同一班级利用导学案使用的不同情况。

(二)课题研究的工作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139月至201311月)

1)了解学生:通过学科摸底考试、诊断测试,准确定位我年级各类文科班型里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通过问卷法、谈话法,了解各个班型内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

2)了解教师:通过会议、集中学习的方式,了解我年级历史教师对导学案教学法的建议,提升我年级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3)研究理论: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国内外教育界对高中历史导学案设置的理论综述、成熟做法,明确我们个性化导学案设置与实施方面可以探究的空间;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具体了解兄弟学校的成功做法,借鉴这些学校在导学案设计及使用方面的经验。

2、中期执行、反馈阶段(201311月至20147月)

1)每课导学案的制作要确立一个中心出题人(见附件)

2)每课导学案的整体思路应该在教学会议上教师讨论后确定下来(见集体备课本)

3)每课的导学案基本框架包括:思维导图、分析材料和真题演练等方面(见附件)

4)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谈心的方法及时调查学生对导学案意见

5)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及时调整导学案的内容

3、后期结题阶段(20149月至12月)

1)进行学生反馈调查;

2)进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学生活动能力考查;

3)组织研究性课题结题;

4)形成一套有华师一特色的高中历史导学案。(见附件)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1、每节课前由备课组教师轮流制作导学案,下发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导学案来预习。预习的主要形式就是绘制思维导图。

 

   2、课堂的首要环节,不再是教师逐字讲解课文,而是展示典型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创造性的理解、错误的理解都能够清楚的展现出来,在这个展示、辨析的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框架也就基本呈现出来了。这个过程主要是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归纳能力,也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

更多内容请点击《高二文科历史课堂中的“因材施教”——“导学案”教学法在不同类型文科班级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结题报告

研究成果请点击:研究成果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