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研管理 >> 正文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备考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作者:张敏霞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3日 点击数: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第一,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高效备考研究与实践

第二,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碰到的问题:

本届高三为湖北省第二届新课程高考,在2012年高考实践基础上,今年高考包括命题(特别是语数外命题)在内的各项工作都会有新的信息和变化,同时新旧课程的教学和考试继承和革新的关系还在研究实践过程中。

华师一附中2013届高三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和各科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已经历2年时间,在备考阶段,尚需结合高一、高二的教学,紧扣2012年新课程高考命题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跟进。

第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目的

1)进一步建立新课程教学理念,把握新课程教学特点,准确理解新旧课程备考的联系和区别,探索总结新课程高三复习备考规律。

2)以2013年高考备考为工作抓手,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和谐的教师团队。

3)以课堂复习教学效益为中心,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在2013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预期目标

高分率、名校率、重点率保持全省第一

第四,参加实验的年级、班数、人数、课题研究的起止时间。

高三平行部所有班级学生

立项年度:201210

研究周期:1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二章“发展任务”中阐述高中阶段教育任务时,明确指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措施

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新考纲,研究新题型,既重视对教材知识的综合梳理,又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分类指导。把课内专题模块复习和课外模块补习作为解决学习瓶颈的突破口,对易失分的模块进行专项训练,做到课堂内外相结合。

具体措施:

1.科学务实,抓好高考各个阶段的研究工作。

1全体老师学习新考纲,认真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湖北卷命题特点,认真探究新考试动向,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2)特别注意克服备课中存在的浮浅和表面化倾向。要求做到,典型资料,人人共享,典型做法,人人学习,典型疑难,集体突破。

3)遴选资料,先做后讲。每位教师一月之内必须独立完成1-2套高考试题的分析,努力提高解题能力和复习备考的指导能力。

4)每位教师必须参与周六检测的命题工作,所命试题要渗透课改理念,符合考纲精神,得到同行认可,学生做后有收获。周六下午的轮动检测题均由老师命制,检测具有实效。特别是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的命题,有专人负责组题,审题。

2.模块强化,突破难点

高中课程改革力图构建重视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起点考试后,我们认真研究了学生情况,将课内专题模块复习和课外模块补习作为解决学习瓶颈的突破口,对易失分的模块进行专项训练,做到课堂内外相结合。具体做法:

1)备课组拟定模块知识清单,学生对照清单选报薄弱模块。

2)年级安排一批富有经验的老师,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解决不同情境下的实际问题。

3)学生根据自己的薄弱点选择适合的知识模块,走班式补习。这样既保障了面向全体,又满足了个性需求,深受学生欢迎。

3.加强交流,开阔视野。

交流分三个层次进行,一是请同行专家、考试专家交流研讨;二是借校际联考的平台积极进行校际交流,集思广益,用人所长;三是吸收本校上届高三备考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研究和实践分阶段实施,强化过程管理。本课题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29月至11月,全体老师学习新考纲,认真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湖北卷命题特点,探究考试新动向,并对教材知识进行综合梳理。

同时,各备课组安排老师负责周六下午的检测题命制、审核工作,确保命题质量。备考组长拟定模块知识清单,学生对照清单选报薄弱模块,参与走班式补习活动。年级固定时间(周一晚上6-7点,周四下午4-5点,周五下午4-5点),固定地点(科技楼6楼教室),确定专人(富有经验的老师:王中秋、张丹、王守行、陈国良、曾凡洪、高明、张宏敏等)开展模块补习。

第二阶段:201212月至20133月,为专题复习阶段。在第一阶段工作基础上,横向强化知识复习,突出重点内容,板块推进,提高运用能力。

同时,各学科的走班式模块补习活动向强化运用能力方面纵深推进。

各学科的备考交流有计划开展:同行专家交流,考试专家指导,校际联考交流。

第三阶段:20134月至5月,综合复习阶段。主要进行适应性复习训练,在扎实打好课内基础的前提下,综合拓展,全面提高学生应考能力。

同时,各备课组充分调动集体智慧,命制两套高考压轴题。

模块补习继续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科技楼)集中辅导;要求参与辅导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以下意识:多拿1分,多对1题的细节意识;学了知识、做了习题还要能拿分数的量变到质变的得分意识;知识结构化,复习系统化,训练综合化的点面意识;搜集新题型,关注新信息的增值意识。

以上三个阶段中,知识板块的强化同综合性演练同时兼顾,突出阶段重点,提高综合能力,务求扎实高效。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和结论

课题研究取得的实际效果

1.体现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构建重视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和师德素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

2.在全级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顺利且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高考全面丰收,高分率、重点率、名校率各项指标创造新高,继续保持全省遥遥领先。

高分层绝对优势: 600分以上总人数达373人(不含保送生,其中平行部352人),位居全省第一。平行部文科600分以上人数10人,理科670分以上8人,660分以上19人,650分以上43人。理科600分以上占全省的8.4%,文科600分以上占全省的5.9%。 

一本率全省第一:平行部理科一本率93.5%,这也是我校第五次一本率超过90%;平行部文科一本率86%

武汉市文理前10名中优势突出:武汉市理科前10名共19(有并列),平行部有10人,武汉市文科前10名共14人(有并列),平行部有7人,其中12班陈玥同学以624的高分折桂武汉市文科状元。

结论:课题实施一年来,强化了过程管理,形成了全员抓高考的复习备考氛围,打造了一支和谐的教师团队,保证了备考质量,真正做到轻负高效,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