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研管理 >> 正文内容

《选修课管理与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叶海龙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9日 点击数:

 

    选修课进入华师一已经二十余年,成为本校的重要标志之一,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肯定和期望。然而,其对学生成长的帮助,实际当中学生的满意度,却一直没有相关的证据支持。本研究通过大型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选修课的认同度很高,且主要是想发展兴趣;现有选修课得到的满意度较高,但反映出的问题也很突出,特别是选课、课时、逃课等;另外,很明显的一点是,学生对选修课的期望值高于现有选修课的实际效果。为使本校选修课再上一个台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建议学校成立专门的团队,负责相关的制度设计和氛围营造,真正落实学校的要求和标准,从而让选修课的开设、实施和评价走向规范有序,且富有魅力。

一、问题提出

十多年前,华师一附中在全国率先实施“素质学分制”,选修课从此被纳入学校培养目标和方案中,并得以制度上的保障。10多年来,每周二、周三下午两节课后,数千名学生分赴不同地点上选修课。既为满足自己发展兴趣特长的需要,也为顺利毕业“挣学分”。2009年湖北省整体进入高中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后,选修课进一步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乘改革之风,华师一附中的校本选修得以进一步丰富、拓展和完善。

在老校区时,选修课比较火爆。当时学校的班级少,学生少,学校面积不大,活动地点集中,学校只有一个出口。而且选修课进入中学不久,师生兴趣浓厚,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十分重视,社会和家长也很期待。再就是华师一附中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相比其他重点高中,优势更大,学校和老师的压力较小。但是,由于学校快速发展和学生数量日增,选修课课堂出现了一些可能影响到课程质量和学生管理的现象。涉及的问题包括:

1、老师和学生对部分选修课课程兴趣不是很大,现在已进入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兴趣广泛,可以通过非常多的渠道学习或了解不同的知识信息。通过选修课从老师那里学习到的知识对高考帮助不大,是否有必要?

2、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任意地选课,还是开发较好的选课系统来控制各门选修课课程的上课人数呢?学校是否愿意投资开发或购买选课系统的经费。

3、如何对选修课课程和老师上课的情况进行评价?

4、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5、如何开发适合现阶段学生感兴趣且能真正让学生得到收获的选修课程?

6、选修课的课时报酬与常规课的课时报酬应该在多大的比例合适?

二、华师一选修课的基本情况

    1、我校主要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开设校本选修课,高三不开,高一只开设活动类选修课,星期三下午400——500上课,高二开设活动类选修课和学科类选修课,星期二下午400——500和星期三下午400——500上课。

    2、活动类选修课主要包含体育、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和其他一些实践性、生活化的课程,如烹饪、汽车技术、园艺,还有德语、日语等语言类课程。学科类选修课则是一些学科的拓展课程。

3、学生选课采用填表的形式,而不是用电脑程序选课,主要是由班主任来控制和调剂各选修课的填报人数。这导致部分课程人数过多,而另一些课程人数较少,甚至不足以开班。以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科类选修课学生选课汇总结果为例:

 

 

编号

学科

课程

人数

9

英语

著名英语原声电影学习与赏析

124

5

数学

数学专题探究

97

12

物理

高中物理方法指导

85

11

物理

高中物理专题研修

74

10

英语

《新概念英语3》精讲

71

17

生物

生物与生活

22

21

地理

区域地理

19

7

数学

数学建模

17

13

物理

物理实验

13

4

语文

品唐朝四人文

11

   

 

 

 

 

 

 

 

 

 

例如上面表中的前五门课程学生填报人数过多,学校的任何教室都不能容纳这么多人,而后面五门课程人数太少,勉强开下去,上课气氛不浓,老师也不会有激情,久而久之,学生则会进一步减少。活动类选修课中,如烹饪、心理电影赏析、奥期卡电影赏析等课学生选课人数在都100人以上,而排球、田径、女子篮球、急救与保健、舞蹈、合唱等课程学生报名人数均只在10人上下。

    4、由于报名人数不均衡,学校根据学生填报的第二志愿进行调整,但由于有的学生填第二志愿时过于随意,上课后不愿去,导致有的课程上课人数依然过多,加大了任课老师对学生管理的难度,学生迟到或旷课现象频繁发生,而人数少的课程,上课气氛不浓。

    5、选修课场地条件不足,如篮球场和排球场没有分开,网球场在体育馆的顶上,一是不规则,二是地面不平整,也不符合正规场地的要求。学校没有上体育理论课的地方,下雨时一些课程无法正常进行。学科类选修课没有更多的上课教室,无法开设更多的课程。

三、核心概念

首先,本课题所指的“选修课”专指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方案中所规定的“选修II”,即通常所称的“校本选修”。各学科类的“选修I”不包括在内。

其次,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往往不可分割。评价作为管理的一部分,对后者有着关键性的数据支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是管理的重要工具。但“管理”还包括其他事物,如人员配置、课程安排、资料整理等。

最后,本研究针对华师一附中现有校本选修课程。具体方面则包括:校本选修课程的设置、开发、实施和评价。

四、研究方法及步骤

(一)方法及计划说明

本课题主要用到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性访谈法。问卷法将采取大型抽样,对本校学生进行调查。访谈法针对一些深度问题,旨在获得师生对选修课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研究的步骤有:

1. 整理现有的选修课管理资料,对已过时和不合理的管理条例进行修改与完善。

2. 对我校已开设或曾经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研究,看哪些课程确实适合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掌握某种技能、提高他们的能力。

3. 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对照我校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与评价办法。

4. 在老师和学生中进行调研(可采用问卷形式),掌握教师的兴趣和能力优势(我们能开什么样的课),以及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还可以利用社会的力量,设置若干对提高学生能力有帮助的课程,淘汰部分不合理或不实用的课程。

(二)问卷调查的准备、实施及统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方式,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1. 问卷设计

前期准备

1)与科教处余主任商量问卷的主要调查目的和内容。

2)向科教处任老师借阅我校选修II的已有相关资料。了解校本选修的管理制度及机制、开设情况、选课流程等,并参考往年使用过的《华师一附中选修课情况调查问卷》、《2005-2006学年度选修课教学状况调查表》和《华师一附中选修课教学检查评价表》。

3)文献查阅。重点参考了论文《关于上海市中学选修课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和问卷《关于选修课的问卷调查》(http://www.sojump.com/jq/1413387.aspx)。

设计与修改

   1)第一稿设计完,与科教处余主任、任老师和蒋老师讨论,并回头完善;

2)第二稿出来后,找校学生会调研部的同学讨论,并先后完成第三、第四稿;

3)通过学生会调研部的同学,在高一和高二分别展开试测。

4)根据试测结果,修改成第五稿(定稿),并征得余主任同意。

5)全卷分三块,即“个人信息”、“学期评价”、“意见和建议”。12道题,其中第4题、第12题为填空题,其余都是单选题。(具体见后面附件AB

2. 问卷发放与回收

1)按计划,通过学生会调研部,在高一和高二分别发放500份。

2)高一共回收440份,无效问卷68份,有效问卷372份;高二共回收378份,无效问卷58份,有效问卷320份。

3)样本基本信息

 

五、研究发现

 (一)本校学生对选修课的认同度很高,且主要是想发展兴趣

1. 绝大多数学生觉得高中有必要开设选修课。校本课程在本校学生中具有很高的认同度。这一来可能是选修课的轻松自由很具吸引力,二来则可能是很多学生确实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从后面的数据可以得到验证。

2. 在对校本选修的价值认知中,“发展兴趣”和“缓解学习压力”是大多学生的第一选择。但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对活动选修课的价值认知中,高一年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这个课程来“增长知识技能”,而高二年级则只有很少的同学选择这一项。对于这一点的解释是:高二的学生已经在高一上过这个课,所以他们的认识也更加符合现实,校本选修主要还是一门“兴趣课”。另外,两个年级中,男女生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差异。

(二)本校学生对现有选修课满意度较高,但反映的问题也很突出

首先,在被问到“从目前看,这门选修课达到你的预期目标了吗”时,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部分达到”和“达到”。但两个年级的数据之间存在一个很明显的差异:高一只有27%的同学认为达到了预期目标,而高二则有51%的同学认为达到了预期目标。对于这种差异的解释,可能还要回到两个年级学生的学习经历上来,即:高二的学生已经在活动选修中上过一年的课,他们对于这门课的心理预期更加接近现实,所以不至于像高一学生那样普遍认为只是“部分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

其次,在评价选修课上任课老师的表现时,两个年级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认真上课,课堂活跃”这一正面评价,且年级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另外,分别有19%14%的学生认为任课老师“过分严厉”和“放纵学生”。单从这些数据,我们无法知道大多数学生心目中理想的选修课课堂是怎样的,但它们却再次提出了所有老师都会关心的一个问题——课堂的严与宽该怎样拿捏?也许从后面学生选出的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中,我们能够得知一二。但总来说,多数学生的教师评价还是很正面的。这从他们反映的学生学习状态也能得到验证。

再次,在调查选修课上学生的旷课比例时,两个年级只有约一半的学生反映“10%以内”的同学旷课,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存在明显差异。从学生反映的情况看,高二学生选修课旷课的比例明显高于高一。容易想到的一个解释是:高二学生比高一学生“胆子大”,且自主能力更强了。也可能是经历过高一的选修课后,有些学生失去了兴趣。

最后,关于选修课上的最大收获,“增长知识技能”、“缓解学习压力”和“发展兴趣”基本涵盖所有学生的选择。但对比前面学生对选修课的预期分布,我们不难发现,在预期中占据第一位的“发展兴趣”,在收获里只占到第三位。其失去的百分数正好被“增长知识技能”给占了。这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从选修课中感受到其兴趣的发展。这也正好应征了前面——学生所反映的选修课达成其预期目标的程度,即大多学生(特别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认为其预期目标只是“部分达到了”。

4. 与开始“问题提出”交代的背景相印证,学生所反映的选修课的问题正跟“课时”相关。两个年级均有约一半的学生认为选修课的最大问题是“课时太少”,同时也分别有18%15%的学生选择“选择太少”和“名额有限”。毕竟高一每周只有一节选修课,高二也只有两节。而且可供全校两个年级(约3000人)选择的活动选修课,总共不超过50门。

(三)本校学生最喜欢的12门选修课和最想开设的5门选修课

1. 本校学生最喜欢的选修课。为选出最受本校学生欢迎的校本选修,我们主要依据三项指标:一是问卷第12题的第一小题——“在你知道的选修课中,你最喜欢哪一门?”——的最终统计数据;二是各选修课在问卷第6到第9题上所得平均分;三是科教处人员平时的观察和影响。其中第二项指标的计算方法见下表:

1:校本选修课堂教学得分计算办法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选项E

6

100

80

0

 

 

7

100

0

0

80

0

8

0

0

80

100

 

9

100

0

0

0

 

 

最终,综合三项指标(第二项指标的得分情况具体见附件3),我们选出的最受本校学生欢迎的12门校本选修分别见下表:

2:华师一附中2012-2013学年度最受学生欢迎的12门校本选修

2.最想开设的校本选修。通过统计问卷第12题第二小题的答案,我们最终得出本校学生最希望开设的前五大热门校本课程,见下表:

3:学生最希望开设的五大校本课程

 

1

动漫

2

游泳

3

法语

4

乐器

5

中国象棋

 

六、结论和讨论

校本课程是此次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旨在给予学校一定的课程自主权,增强高中课程的选择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但这样一个新鲜事物,对于踏进高中的学生,或是上惯了传统必修课的老师来说,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借鉴和摸索,更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正因此,我们更需要及时调查、分析和总结,认清现实和问题,并找到改进之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选修课开展得越来越成熟。

(一)学生对校本选修的期望值高过其实际体验。作为一个第一次有机会上选修课的学生来说,往往容易出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拉锯。长期封闭式必修课程模式下的学习经历,让他们容易对选修课有着一种不太现实的期望,期望能够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但一来选修课的课时很少,二来上选修课的老师还是那些老师,他们多少会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和制约,选修课实际上能够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其实是很有限的。所以,对比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的数据时,我们多次发现高二的学生就相对要更加理性现实。他们对选修课的期望值更加合理,评价也更加正面。当然,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我们当前的选修课在教学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怎样让选修课更具吸引力,是值得我们后面思考的。

(二)在有限课程范围内,还应加大选课的自由度。从本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不少本校校本选修管理上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便是选课,很多学生反映原有的选课方法不便,很多时候依靠班主任来协调安排,无法立即知道每门课的限选人数和已选人数。为此,科教处联合现教处在本学期初开通了网上选课系统,并已在本学期初的选课中正式使用。这从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本校学生选课,也为各班班主任减轻了负担。另外,针对目前本校学生提出的希望开设的选修课,科教处在本学期采取了公开招标的方式,鼓励本校老师积极开设校本选修,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

(三)学校应组建专门的团队,为选修课的有效实施设计良好的制度和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当前的高考框架下,选修课往往被看作是与“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教师及家长担心学生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如逃课、串课等。与此同时,选修课报酬不高,与学校的考评、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老师们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在此前提下,选修课在很多学生心目中,也仅仅成了“缓解学习压力”的一个口子。要扭转这种局面,学校在制度设计上,应该加强三级管理(学校、年级和备课组),组建专门负责的课程团队,真正落实我校在课程开发、设置、场地安排、中途检查与考评方面的要求和标准。与此同时,还应加大选修课的宣传工作,如每年对优秀选修课的评定和奖励,重要大会上的宣讲、强调等。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沈兰.走向决策分享——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历史透视[J].教育研究,2000(7).

2.崔允漷,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7).

3.崔允漷.校本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学生的兴趣[N].中国教育报,2008-06-20005.

4.吴刚平.开设校本课程的若干认识问题探讨[J].教育科学论坛,2006(1).

5.熊梅.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探索[J].教育研究,2008(2).

6.靳玉乐.校本课程的实施:经验、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1(9).

7.丁刚.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研究,2001(2).

8.文新华等.关于上海市中学选修课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J]. 上海教育科研,19984.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