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研管理 >> 正文内容

《班会在高中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尚红年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9日 点击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研究背景

班会是班级文化建设和德育的重要阵地。高二三部于2013年初计划在如何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造就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和实践,并希望能收到显著成效。

班会首先是指狭义的班会,也就是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好的主题班会,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在他们迷茫的时候得到指引,在他们低沉的时候得到信心,在他们欢乐的时候得到共鸣,为他们健康快乐的高中生活做好策划,因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终生不忘。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培养不是靠几次主题班会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学生长期的行为培养,逐步形成一种习惯,让学生在其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通过内化去实现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建树。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肩负着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的责任,而且还是学生品德养成与个性发展的重要他人,对学生的长大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无论从学校工作层面还是从学生发展层面来看,班主任的工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外界对其专业化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题班会作为班主任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参与班级管理与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体现着班主任的教育聪明和专业化发展水平。主题班会的组织召开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领域,随着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也备受关注并逐渐成熟。

然而事实上,现在的班会课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许多学生根本不爱听班主任在班会课上长篇大论,系统的德育工作很难落到实处,即便是轰轰烈烈开展的“主题班会”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主题班会的偶然性和随意性较大,缺乏宏观上的把握,或者在班会内容的选定和过程的控制呈现出放任自由、片面取悦学生的局面,又或者是一个主题只在一节班会课内完成,班会课打一枪换一炮,形不成系统性,因而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班主任又必须不断地利用额外时间找学生做思想工作,增加了本不必要的工作时间,事倍功半。而且当社会外界的各种诱惑越来越纷繁芜杂时,作为在校生的个体也在不知不觉中受着影响。那么,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本来就是德育主阵地的班会课发挥更好的功效,让中学生于班主任的潜移默化之中成为真正的大写的“人”?

主题班会作为班主任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参与班级管理与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体现着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专业化发展水平。主题班会的组织召开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领域,随着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进,也备受关注并逐渐成熟。

(二)相关概念界定

1.班主任

在中国,主要指中小学中负责一个班级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的教师。在各科教师协助下,对本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形成班集体,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进行家长工作,评定学生的思想品德等。

2.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为主导,围绕某一个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情景化了的道德认知教育,引导学生在认知冲突和思想对话中进行道德交往,激发道德反应,获得道德体验,促进道德发展的德育类集体教育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第一,推进德育课程改革与课程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德育课程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班主任是学校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关键因素,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教育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育人目标的达成度。班主任分级部、分层分解育人目标,设计和组织各种系列的主题班会,积极推进德育课程改革与课程文化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课程价值。

第二,深化班主任工作中有关班级建设的理论。召开主题班会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丰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理论。班主任专业化自提出以来,就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该课题将通过实现主题班会班本化来实现班主任的专业化。

(二)实践意义

第一,提升班主任的教育思想。主题班会促进学生道德发展、思想提升,通过恰当的形式促进学生对于包括人生、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思考,利用这种集体教育的方式,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班主任必须领悟学校的育人目标,提升教育思想的高度,设计和组织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

第二,主题班会分层化、系列化的设计,实现主题班会校本化。对于班级而言,班主任对一定时间段内的主题班会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对于学校而言,主题班会活动的规划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班级,而应该将这样一种德育活动放在学校德育的整体背景下考虑。

第三,主题班会的现实性、双向性,使班主任的教育更有实效、更智慧。班主任一方面在主题的选择时要指向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着眼于提高学生面对现实的理性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同时班主任不仅仅将主题班会看成是学生自我教育和集体相互影响的过程,而且看成是师生增进相互了解、促进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舞台,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智慧型班主任。

三、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次课题研究是在华师一附中学工处的指导和引领下进行研究的,参与本次课题研究的班主任教师是高二三部全体班主任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扎实,肯吃苦,有一股闯劲。

学工处关于班团会的活动设计和组织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益的组织和管理活动的经验。但是,主题班会活动还是由班主任根据各班情况独立实施,由学校统领的以级部为单位的主题班会还尚未形成。主题班会与我校育人价值之间的联系还尚未形成。而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教育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育人目标的达成度。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为指向的班主任主题班会的组织值。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将华师一附中“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的育人目标通过主题班会课程化,提升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实现主题班会的校本性、发展性、长程性。

(二)研究内容

在主题班会中根据不同时段分层、分解渗透学校的育人目标,确定立足学生成长需求板块的,如成长教育、独立教育、自我保护教育、受挫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教育、考前心理疏导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使之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以期找到将德育落实下去的着眼点。研究主题班会的目标设计、行动设计,分析检验经过设计的班会课在实施德育过程中的实效性与可操作程度。

① 解读学校育人目标,对学校目前班会课有效性进行调查和分析;

② 制定级部的立足高中生成长需求的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

③ 如何组织主题班会,并组织设计分年级的主题班会方案;

④ 组织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并组织专家和班主任观课、评课;

⑤ 修改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⑥ 组织专家指导,整理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教育科研的样式,文献法、调查、观察等是本课题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31月—20112月)成立研究组织,申报课题及课题准备,召开开题报告会,设计各类调查表并对班会课进行有效的设计;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33月—20139月)参与研究人员进行实践,并掌握第一手资料,定期讨论并改进研究方法;

第三阶段:课题深化研究阶段(201210月—201311月)分析、整理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阶段(201311月—201312月)撰写论文、案例,刻录光盘,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召开课题结题会,聘请专家对课题学术成果进行鉴定。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分析

(一)班会在高中生成长中的作用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全体学生的会议或活动。主题班会是一种班级活动,班主任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和学校教育计划,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提出主题,围绕主题而进行的班级集体活动。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有计划地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会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班级建设方面:

1.通过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主题班会是班级建设的重要途径,干部培养通过主题班会得以实现。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全体学生的会议或活动。它既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引导和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和展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处理、解决班级问题,开展各项活动的有效途径。班会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由于学生在主题班会中是主角,所以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都能得到极大提高学生的自我要求、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精神就会不断加强。
    2.强调通过班会实现学生的自主,同时又对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进行明晰,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弱化、甚至忽视班主任的管理作用,而是要求班主任能高屋建瓴地把握班级发展趋势,避免自我管理随意化、无序化,以致陷入自我管理的误区。班会使学生深受教育,一次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班会课往往会给孩子们稚嫩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终生美好的回忆,起到课堂教学中难以起到的作用。
    3.对现有主题班会研究的新突破,班主任不该将班会作为一个孤立的教育活动,而是要“把学生3年的学习作为一个整体目标进行规划,以学生的品德教育为主线,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侧重点,对学生进行深入系统的思想政治、习惯养成、心理品质、理想信念、法制安全、人文环保等方面教育,再以每学期为一个阶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分步实施。

4.分别从主题班会的目的、形式、策划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了要“深化主题、巩固成果”。

第二,在师生关系方面:

主题班会不仅是重建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和改善师生关系的共同活动。

1.首先,班会有利于师生在思想情感上的统一,班会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从教育意义上讲,主题班会主要是使学生明确、统一和强化对某问题的认识。

2.其次,班会是活动类教育课程, 它的开展就是师生间双方或多方的参与和互动过程,班会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会是一个说出心里话的场所,让学生把自己难解决的事,令自己苦恼的事写成字条,班会课收集讨论,班主任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同学们帮助出点子。经过一段班会课,学生会变得活泼开朗,沉默的孩子也会多几分欢笑。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交流可以实现师生间、同学间的信息互换、思想碰撞和情感交融, 对构建同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班会的教育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主题班会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1.主题班会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育形式。班会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与其它形式的德育相比,它更能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形成,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通过学生的思想交流、碰撞,更能达到相互的理解;能较好地利用学生从众心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充分利用好每周一节的班会课,开好主题班会可以减少班主任工作量,减轻班主任负担。

2.主题班会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增长见识,而且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也有积极作用。实践证明:班主任如能注意充分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根据他们各自的能力和兴趣安排任务,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享受成功与自豪,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对学生价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主题班会可以通过形式的转变,内容的创新,方式变革来实现其德育效果。

3.以主题班会的“主题”作为出发点,将其作为开展德育的重要突破口,主题班会的开展对于实现德育和教育价值的有着重要的意义。班会是学校德育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班会作为一种学校教育机制,由于其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活动理念,无形中使其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道德教育载体。研究主题班会,我们主要从选题、设计、组织、实施等方面入手,分析主题班会在整个过程中的规律和原则,一堂成功的主题班会课既要有明确的立意——“高立意”,又要有恰当的切入点——“低起点”;同时,对主题班会的形式也做了新的探索。

(二)开好主题班会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选好班会的主题

首先,主题要有教育性。教育性是主题班会的灵魂,失去教育性的主题班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班会主题的内容应当健康向上,在组织主题班会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教育意义的时候,班主任要及时给予引导。

其次,主题要有针对性,这是主题班会生命力所在。班会主题要针对学生共同关心的社会现象,学校重大事件,班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或严重的突发个案,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主题班会的步骤、形式要切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为使主题班会有针对性,班主任务必调查研究,掌握班情,清楚学生近期关注的热点是什么,了解学生普遍对什么感兴趣,知道学生动机、需要、情感等心理特征。

再次,主题要有系统性。主题班会应有全盘计划。一次主题班会,无论怎样组织得好,都不能将一个问题的全部都解决,更不能认为一个主题班会结束,就是某个方面教育的终结。因此,班会主题要有连续性和系统性。无论什么教育内容都要讲究层次性,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科学。

最后,选题要讲究时机性。要善于发现并把握有利的因素,使主题班会内容更切合学生当时心理。如在考试前宜选择关于学法探讨的主题,考试后则宜选择关于常规纪律教育和挫折教育方面的主题。

 2.要突出主题班会活动的双边性

在组织设计班会时,既要体现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握班会的方向和主题,提出设计的构想意图以及为班会创造必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参加班会的兴趣和需要,使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成为班会活动的参与者。主题班会搞得好不好,主要看学生参与的态度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越强,热情越高,主题班会效果就越好,越能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普遍增强,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不想做一个旁观者,让个体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全过程,不仅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营造了心态开放的环境,使他们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撞击、对接,产生深刻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从而很自然地把德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主题在班会中做好成长引导。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做好高中阶段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工作,为其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教导他们珍爱生命、懂得感恩、学会欣赏、勇于实践,做优秀的人,干成功的事,过幸福的生活。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组织主题班会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强调学生参与,并不是把主题班会的组织工作简单地全部推给学生。因为学生的自主意识还不成熟,知识水平有限,观察分析事象还不深刻,看待问题往往有所偏颇,有些问题因认知能力限制认识不够全面。所以,无论是班会主题的选择、活动组织,还是班会行进过程的具体操作,班主任都要发挥指导作用。如有关学法探索系列主题班会,若仅仅是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其效用相当有限。班主任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讲座就非常必要。

 3.主题班会的形式要多样化

当今的中小学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广泛接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单调古板、一味灌输、说教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厌烦,班主任应当设计多种多样新颖别致的班会形式,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如模拟某种具体生活情境,由学生扮演一组生活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请科任教师、学生代表、资深领导、心理专家为学生释疑解难、排除心理障碍。还有演讲式、辨论式、娱乐式等。

主题班会既要讲究科学性、教育性,也要讲究艺术的多样性,要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寓理于情,以情感人,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并由情悟理,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艺术性是主题班会达到预期目的的桥梁。不但在形式上,还要在语言上讲究教育艺术。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活跃的气氛,使学生受到感染,心灵上得到沟通,使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融汇到学生的灵魂深处。

(三)班会对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1.思维能力

中小学学生思维活跃,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要求自由地发展与学习、考试压力的矛盾;要求得到尊重、理解与学校、家长、社会教育管理之间矛盾;青春期性心理的萌发、性角色的确立与性道德不成熟的矛盾;寻求友谊、渴望交往与分辩能力不强的矛盾等。班主任要以发展的整体的系统的观点,辨证分析学生思想行为表现,既要看到他们身上的先进性、时代性,又要看到潜在的问题。在主题班会中做好审美引导
        有效的学习应从活动开始获取感受,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因此,班主任应该花心思策划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 将我们的教育意图融入到其中,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这比我们生硬的灌输要好得多。
    2.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每个时代的学生有各自的时代问题。由于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整体生活条件的改善,再加上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存在着感恩意识淡薄、自我意识膨胀、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吃苦耐劳精神匮乏等时代问题。利用主题班会这个大舞台,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展开讨论、明辨是非,是个很好的做法。
    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呈现多元的价值观念。班主任要使主题班会教育深入学生心灵,必须首先确立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在主题班会中做好问题引导,如理想与现实、诚信与利益、自由与民主、纪律与法制、竞争与互助、权利与义务、个人尊严、大公不废私、时间就是生命等。如果班主任价值观守旧落后,就无法找到与学生思想的契合点,导致新的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在学生头脑中巩固,优秀的文化传统也不能让学生继承。

3.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

当今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能获得社会上很多信息。如果主题班会内容陈旧,形式老套,就不可能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感兴趣。班主任要善于获取新鲜有用的信息,特别要了解学生关心的体育比赛、就业趋势、全球性政治、经济事件等。班主任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知识,这对主题班会设计的多样化,丰富主题班会内容,增强班会教育力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班会活动过程的导演、应变能力

主题班会要达成既定的德育目标,又要生动活泼,这就要求班主任有较强的策划、导演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在班会活动过程中,能巧妙组织、利用各种因素,能积极应变,及时发现偏离主题的出轨现象,并加以诱导,及时制止无休止的争论,能在学生临时邀请发言时作即兴发言等。学生在主题班会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真正把学生当成了主题班会的主人,把开展主题班会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把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交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会开展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亲自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在自我的内化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促使其人格不断完善。这样开展的主题班会,才能逐步实现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最终目的。

5.熟练运用语言技巧的能力

流畅的思维,丰富的词语,多变的句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会象磁石一样吸引学生,鼓舞学生。班主任要开好主题班会,语言表达技巧也相当重要。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总之,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要目标明确、教育意义深刻;要针对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魏书生老师曾指出:“真正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控制。”主题班会准备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素质培养的过程。学生相互协作,培养团结奉献精神。在寻找素材中,真实的事例可以感化、教育学生。伟人的事例、人格魅力可以激励学生。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过程,就是德育教育的过程。

六、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第一,课题研究部分还处于感性层面,以案例分享、经验总结为主。

第二,研究主要呈点状,能够走向系统化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三,研究者主要为独立的一线班主任。主题班会的对象以主要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尚未形成以学校或者年级为单位的整体的局面。总体上说,对于主题班会的开展还缺乏长程性、整体性、系统性。如果能够将主题班会与学校育人目标相沟通,使其课程化的研究加强就更好。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好的主题班会,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在他们迷茫的时候得到指引,在他们低沉的时候得到信心,在他们欢乐的时候得到共鸣,为他们健康快乐的高中生活做好策划,因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终生不忘。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培养不是靠几次主题班会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学生长期的行为培养,逐步形成一种习惯,让学生在其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通过内化去实现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建树。

……

更多内容请点击班会在高中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结题报告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