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综合信息 >> 正文内容

加强教学研究 打造强势学科

作者:佚名 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17日 点击数:

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和坚强战斗力的集体。在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备课组已逐渐形成了“工作上合作、成绩上竞争、学习上交流、生活上互助”的良好的工作氛围。在新的教改形势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处理“发扬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常规教学与科研课改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关系”,成为我们组全体老师探讨的主要问题。

令人备感欣慰的是,半年来,在继承优良作风和传统的基础上,我们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夯实常规教学的管理,脚踏实地的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团结奋进,营造和谐教研环境

我们备课组有16位教师,其中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8名。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老中青的互补作用,并肩奋战,互帮互助,精诚团结,携手创新“老带新”、“传帮带”之风蔚然形成,为教学科研创设了一个团结和谐、严肃活泼的良好氛围。

1、躬亲示范 ,老教师引领先进教学理念

我们组有几位宽厚仁慈的长者。不必说他们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深厚精湛的教学艺术,也不必说他们宠辱不惊的个人修养、虚怀若谷的待人之道,单是他们永远和蔼的笑容就给与我们莫大的鼓舞,他们饱满的工作热情就赐与我们年轻人莫大的动力,他们忙碌的背影就是我们心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年纪最长的孙明理老师被我们称为“最可爱的人”。他对人热情,勤于钻研现代化信息技术,毫无保留的把他多年积累的教学成果传授给我们每一个人;他乐于助人,谁有困难他都会热心相助,现在他还不顾年老为请假的老师代课,虽然身体是超负荷运转,但是他从没有一句怨言。

特级教师周文涛老师博闻强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教学功底让他成为我们组的“一座活图书馆”,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学术上的难题,到老师那里总会迎刃而解。老师也是一位生活上的导师,他的循循善诱和耐心指导总能让我们如沐春风。

还有一位年轻的“老”教师,那就是特级教师袁汉杰老师。说他“年轻”是因为他风华正茂,年富力强,思维敏捷;说他“老”是因为他的资历老,业务精,经验丰富,雷厉风行,是全省乃有一定知名度的语文专家。

这些德艺双馨的“老”老师毫不保守,无私的把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真正做到了“以老带新,共同发展”,不仅让我们年轻教师受益匪浅,而且促进了备课组的团结与融合。

2、勇挑重担,新教师锋芒初露

上学期,我们组新进了5位新教师,他们带着年轻与活力、带着极强的事业心和热情、带着优质的教学资源融入到我们这个集体。

悦读,好学,勤写,努力是新教师的共同特点。

他们知道,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广泛的阅读是与时俱进、及时把握教改脉搏的唯一方法,而知识渊博更是老师赢得学生尊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不论是专业刊物或是文学艺术,他们都广泛阅读,理念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理念付诸于实践,从实践中提炼理论,教学成为一种良性循环。他们虚心好学,主动拜师求艺,既努力传承优良作风,又发扬了个性特点。黄敏老师的研究课《胡同文化》、黄桢老师的研究课《牡丹的拒绝》好评如潮,宋涛、赵燕老师不怕吃苦、勇挑重担,杨毅老师主动承担组内的许多事务,任劳任怨。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不断的磨砺和锻造,他们定会成为明日语文界的中流砥柱!

3、 百花齐放,个性教学异彩纷呈

我们组还有一批生力军,他们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各显风采。胡洪涛、刘清银老师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着力培养高一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稳打稳扎,成效显著;文勇、夏禹老师将科研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规范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声有色;盛玲、乐晓峰老师利用课前演讲的阵地增加学生文学积淀,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肖科、李青老师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卓有成效。

现在我们组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群策群力,朝气蓬勃,百花齐放。

二、求真务实,加强常规教学管理

1、强化集体备课的规范性、实效性、研究性

合作,交流,竞争,迅速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备课组的优良传统。备课组长夏禹做事有目标,工作有计划,他秉承这一优良传统,狠抓实效。在他的统一部署下,我们的集体备课力求做到“四精心”、“三统一”、“二调动”、“一结合”。不做重复性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1)四精心

做到四个“精心”。每位语文教师都能精心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题型训练。

2)三统一

统一备课规范。每课时都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感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教学过程包括内容设计、训练设计、方法设计三方面,在设计时要能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紧扣教学目标,做到以纲为本,以本为本,以纲扣本,把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特别是在备教学目标,备学生练习,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益,取长取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

3)二调动

在学法指导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4)一结合

备课时,我们还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文道结合;结合我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教学中随时注重人文渗透。

一学期下来,备课组成员均感到:“合作,使我如此快乐。”合作,使我们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作,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学生,提高学生的成绩。

2、重视教学过程的研究和探索

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我们全组教师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严格教学程序,重视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更新教法与手段,既教书,又育人,从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1)教学过程做到“四为主”、“四突出”。

“四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提高语文素养为主旨。

“四突出”:突出启发式教学,突出因材施教,突出兴趣激发,突出重点难点。

2)改变“以教为本”的旧观念,树立“以学为本”的新观念。

针对教材内容、目标、重点、难点、研究教法与学法,努力做到课堂训练落实,向单位时间要效率。

3)认真研究考试和评价体系。

密切关注每年高考动态,分析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的放矢的做出教学调整,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4)强化课件的探讨和运用。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设备的作用,做到人人做课件,课课有课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探索课改,彰显学科优势

科研活动搞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十分重视并努力搞好科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有记录,我们的科研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种教研活动,先后赴孝感、咸宁参加教研活动,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我们还接受学校的对外教学接待工作,多次接待来自新疆、青海等地的老师,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2、参与课题研究,精心打造特色选修课

我们备课组上学期开设3门极富特色的选修课程,分别是:唐诗宋词赏读、名作欣赏、传统文化概览,深受学生欢迎。文勇老师承担了国家级课题项目“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袁汉杰、夏禹等老师参与省级课题“古唐诗宋词鉴赏”的研究,周文涛等老师承担市级课题“中学教师语言艺术与行为艺术研究”,刘清银等参与校级课题“语文学习习惯与规范化研究”的研究,胡洪涛等老师申报校级课题“高考作文探究”。

3、创建备课组网站

为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和与外界的交流,我们还创建了备课组网站。“天湖语文网”现设有备课组概览、分册教案、写作指导、高考专题、他山之石等栏目,刚开通就受到年级组和语文教研组的关注。

4、精心开展语文活动,凸显人文特色。

1)成功举办高一年级“唐风宋韵”诗歌朗诵会

诗歌,能让人睁开“耳目”,打开凝聚在心灵深处的情感。诵诗、品诗、悟诗,能引起人们心中的共鸣。想象在诗歌情感支配下飞跃,青春在诗歌激情朗诵中飞扬。高一语文组通过小组朗读比赛和班级朗读比赛的方式,全员参与,层层选拔,在200610月举办了“唐风宋韵”高一年级诗歌朗诵大赛。学生在朗诵中欣赏到诗歌的意境美,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此次朗诵大赛,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诵读兴趣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一堂生动的开放的大课,受到学校、区教研室及兄弟学校的好评。

2)国际部硬笔书法比赛

为了落实学校的加强课题研究的要求,我们备课组和与国际部合作,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高一国际部举办了硬笔书法比赛。这一活动旨在强化课题的具体内容,培养高一新生的书写规范,增加文学积淀,提高文学素养。

3)高一年级毛笔书法比赛

这些活动充分展现了语文的学科优势,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体现出了我们的课题研究意识。

5、携手并进,硕果累累

有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教学竞争的大环境,我们组的教学和科研双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武汉市高中语文知识竞赛中,我们战绩辉煌,学生获奖总人数占武昌区获奖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同时,在广播、文学社和其它社团中,也都活跃着我们年级学生的身影。

半年来,我们组的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在各类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例如:袁汉杰老师作为“湖北省高考质量评价”课题组成员,参与《高考湖北卷试题分析与评价》(2007版)一书的撰写;论文《作文备考应寻求规范和个性的统一》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0期;《现代文阅读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发表于《语文报》,《从高考答案看中学教学的得失》发表于《中国考试》2007年第3期。盛玲 老师参与武昌区重点课题“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究”,现已结题,并获得成果证书。围绕课改研究的课题所撰写的科研论文《语文教学工作转差初探》获武昌区“十五教育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朗诵与诗歌教学》获2006年度中央教育科学所论文评比一等奖 ;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一篇,省级刊物发表三篇。杨毅老师的论文《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发表于《高中生学习》。

我以我组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个人素质而骄傲,也为全组的齐心协力共同进步而自豪。我们有理由憧憬,乘着华师一和高一年级组的教改春风,乘着如此的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将会谨记“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校训,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发挥学科优势,打造出一个强势学科!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