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德育工作 >> 正文内容

走出青春的雨季---学生自我意识的个案分析

作者:李爱华 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4日 点击数:

 

走出青春的雨季
                        ——学生自我意识的个案分析
李爱华
 
     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着尔虞我诈,每个人都戴着一副丑陋的面具,我最见不得那虚假的笑容和假意的关心,太虚伪!我好孤独,好无助。我简直在这个世界上熬不下去了!我是不是应该属于另一个世界?
——摘自某女同学周记
一、基本情况
1、案主姓名:茹
2、性别:女
3、年龄:17
4、学校年级:某高中高二学生
5、个案的具体表现
1)纪律方面:严守各项纪律,几乎从不迟到,但偶尔不上操或不上体育课在教室里做作业,除了学习外,班级活动几乎不参与。
 2)学习方面:有看似明确的学习目的(她曾说要离开这个庸俗的环境到另一个纯洁的地方——中国人民大学去),爱好文科,外语成绩较好,记忆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较强,对数学、生物缺乏兴趣,失去信心,学习成绩中等编上。
 3)生活方面:性格较孤傲,很少与同学交流,没有一个很知心的朋友,有早恋的倾向。
 4)思想方面:思维极端反常,自卑而又自尊,有什么事总闷在心里,即使对父母也不说(在她心里,父母本就十分虚伪,而且只知道分数一样东西),心理负担沉重。
二、案例现象
      高二新接班第一天早上,才七点多,我刚在办公室坐定,办公室门缝处挤进一个圆乎乎的脑袋:“请问二(×)班的班主任在吗?”“我就是。”我答道。她飞也似的跑了进来,说:“老师,我来报到的。”“哦,这么早哇,看来是个勤奋好学的好同学啊?”我看看她说。没想到,她却突然变了脸,坚决的摇了摇头,不说话了。我指着报名表说:“先登记吧!”她在报到表上一丝不苟地写好了每一个字,我真为她的认真态度吃惊。写完了,她抬头说:“老师,什么时候进教室?下午要不要打扫卫生?”我一听,纪律和集体意识很强啊,还怕集体大扫除自己不到,看来是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同学,我一一详细作了回答。她走后,我翻看成绩册一看,有些奇怪:她一下末的成绩在班上名列第十,不错呀,怎么提起“勤奋好学”就变脸色呢?
上课一段时间后,我逐渐发现她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各科作业从来就是一笔一画,一丝不苟,听讲也十分认真,各科老师都反映该同学态度认真,过程扎实,唯一不足就是极少与老师交流或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但外语课例外,我原认为可能就是对外语较有兴趣吧,可不久之后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一天我正准备去教室,突然副班长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我说:“老师,不好啦,茹和杰要打架了!” 杰是我班的班长,每次考试成绩均居于年级前几名,思想素质很高,乐于帮助同学,性格开朗活泼,又具有很强的组织和领导才能,同时也是校学生会主席,可以说是全班乃至全年级许多同学心中的偶像。我也十分信任他,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吧?我赶紧赶到教室,他们两个桌子附近,书、本子丢了一地,显然,战争已经结束,两人各自气犹未消地收拾东西。我决定先从杰身上入手。简单处理后,我找杰了解事情经过。杰一开口就说:“都是她自作多……!”我更不解了。后来,我又找到她高一年级时的班主任老师、外语老师及其他同学了解情况,终于逐渐明白:茹在 全班只瞧得起一个人——杰。她对杰有点崇拜也有点依恋,但杰的总成绩每次都高出她不少,她唯一可能在外语上追上或超过杰而引起杰对自己的注意。茹曾发誓一定要在外语上超过杰。外语课上老师要提出一个新单词,她一定要赶在杰之前说出它的意义和用法,每次外语测验和单词听写,绝对不能落在杰之后,同学们说,上课时两个人就好像对着干的。要是某次杰赢了,她就几天很不高兴。后来杰与班上一个叫美的女生关系有点近。美数理化差,经常在课间找杰问一些问题或说笑几句,茹最听不得美的笑声,简直要发疯,偶尔碰到美,情绪上有所表现,两人逐渐对立起来,几天前的一次微机课上,美用杰的QQ号给茹发短消息,说“我与杰关系很好,你就别痴心妄想了”,“就你那德性,谁会要你呀?”等语言刺激她,课后茹质问杰是美发的消息还是他自己,杰说我不知道你说什么。茹气不过,拿起杰的书就撕,并将桌子上的书掀翻在地,两人的矛盾公开激化,于是出现了前面所述的一幕。之后,茹又几次传纸条给杰说“你不想你的丑事被学校或你的家长知道吧?我警告你们,再来惹我,我就向学校报告你们的丑事!你们的家长知道了会怎么想?不要逼我!”并多次在晚自习下后教室无人的情况翻阅杰和美的周记本,看是否有挑衅的语言和想法。这些情况及时地反馈到了我这里,这使我不得重新思考关于茹的问题。
我首先较妥善地解决了杰与美两位同学的关系问题,(杰思想素质较好,美也很讲道理,两人迅速而理智地恢复了正常关系)回过头再思考茹的思想和行为,阅读茹的周记,与茹试着交流,这才逐渐深入理解她。茹从小学到初中,在学习、体育方面都是佼佼者,担任班长团支书等要职,母亲是某小学领导,所以随母一起读小学,后又随父亲一起读中学,父亲是该校副校长,整个小学初中阶段一直在老师的“充 分”关照下成长,更一直是同学们心中的榜样,她自己内心也一直把自己定位为最优秀的学生,自尊心极强,不允许自己有一丁点失败。父母两人从教,从小对她要求十分严格,她也一直是父母的骄傲。中考前,父母定下了正取重点中学的目标,她从未经历失败的内心因此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导致中考发挥失常,而中考的失利也成了心中一块无法走过的阴影。到高中后,茹才发现还有比自己优秀得多的学生,杰的学习还是其他各个方面,她是不得不由衷地佩服,内心也不自觉产生了一种依恋;对成绩稍强或差不多的,她只有一肚子不服气,根本瞧不起;对成绩比自己差的,根本没放在眼里,所以,同学关系很差,但在学习上她一直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努力提高学习成绩,无奈始终不能回加到初中和小学时倍受关注的“焦点时代”,但英语成绩的优势使她又抱着一线希望,一定要争到英语成绩的“全班第一”,她曾为此买来“托福”词汇读背,却在这一单科上仍未能如愿。她坚决不相信那些英语成绩比她好的人是凭自己的真本事,“我都下了这么大功夫,他们凭什么比我好?我比他们笨么?我见得多了,××考试抄书,××传纸条,太虚伪了!”包括对自己的父母,她同样这样认为(她曾在期中总结写给父母的一封信中直言不讳地提及对父母的看法:虚伪、自私)。其父母在双方交流或处理一些人际关系问题时,未注意到对她的影响,语言和行为上比较随意。而初中和小学里品学兼优的表现和父母一贯对她的严格要求培养了她事事追求完美性格的特征,在学习和情感两方面都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所以,对于新的环境,直到高二都无法完全的适应。心态的失衡,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她长期处于内心抑郁的状态,但表面上又装着比较活泼。进高中后,由于父母的工作忙,且又在外地,她晚上回到家里却只有她一个人,父母即便是周六和星期天也回来较少,所以家庭中爱的缺失和对杰的佩服,使她想寻找另一种爱进行补偿,但杰与美的关系又使她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综合起来,学习上、情感上的失败感,同学关系的恶劣,过激的思想,来自家庭、自身的巨大压力使她最终感到无法承受而产生了本文开头一幕的心理。
三、辅导过程与措施
高中生特别是高中女生面临各方面的竞争和压力是巨大的,而她们的心理虽然较初中更为成熟了一些,但总体上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还不高,对自己还无法形成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很多时候,对自我认识偏差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困扰,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而学生自己又无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那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可能导致各种行为偏差。因而我开始有计划地对茹的心理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
(一)辅导实施要略
说实话,事情发生前,对茹这样的成绩优等生,学习上进心强,对自己要求严格,而且勤奋努力,我对她的关注局限于进一步发挥她学习的潜能,帮她提高学习成绩而对她的内心世界关注并不多。她自尊心太强,有什么问题藏在心里不愿让别人知道,虽然内心非常烦恼和沮丧,但在人前表现若无其事,而独处时却十分痛苦。
因此,要实施有效的辅导,我首先必须走进她的内心世界,让她从内心深处觉得我是可信赖的,愿意把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我交流。因此我把个别交流作为辅导的最主要的途径。
同时,在充分了解了茹的家庭情况之后,我意识到茹的这种过高的自我意识、追求最最完美的习惯和过激的思想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家庭。因此,我经常与其家长联系,把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作为辅导的另一个主要途径。
        其次,让部分素质较高热心帮助他人的同学主动逐渐接近茹,与她交流谈心或帮助她解决数学、生物上的困难,感受到同学间的真诚关怀,由此作为辅导的第三条途径。
(二)辅导过程
(1) 让茹接纳自己:
事件之后,我随时关注其心理动态,不定期地与其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一般两三天至少进行一次谈话。开始时根本不谈思想,只谈我所教科目的某些问题,或一些日常琐事,逐渐过渡到其他各科,再顺便提提思想,精神状况。由于父母工作都很忙,且都在乡下学校里住,对她生活上照顾指导得不多,因此,除了关心她的心理状况之外,我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她真正开始充分信任我是在某一件事后。那一天,晚上十点多,我查完寝准备回家,正走出校门,她慌慌张张往学校里跑,我忙问何事?她说把家里的钥匙掉了,进不去,看是不是在教室里?教室里也已经关门了。我赶紧跑到宿舍找班长拿来钥匙为她开门,糟糕,教室里也没有。这下她可完了,父母离这里很远,再说也没有车过来了,而同学之间又没有什么联系,今晚搞不好是无家可归了。她急得眼泪快都掉下来了。我问她最后一次看到钥匙是什么时候,她说,上晚自习时还拿了一下的,以后就忘了。我安慰她说:“不要紧,肯定是掉在路上了,晚上人不多,我想一定会找得到的,我们沿路返回去找吧!”我和她拿着手电筒往回找,真想不到,就在她家附近找到了。她高兴地跳了起来,可一不小心摔倒了,眼镜摔破了,脸上也划了条血口子,这下可真哭起来了。不为别的,明天第一节课班内有个英语能力竞赛,要抢答,还要演讲,准备了许久,正是大展才华之际,说不定还可以超过杰呢。既看不清楚,而且脸上有伤,岂不惹人笑话?我一边安慰她,一边送她去医院检查治疗。还好,没什么大碍,但没有眼镜也不行啊?我郑重地承诺说:“明天早上800前一定修好给你!”第二天, 我把眼镜交给她时,我看到她充满感激而又高兴的微笑。从此以后,她越来越信任我了。
通过经常的接触和交流,我发现她主要的问题在于自我意识方面。她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也无法对自己进行恰当的定位,总是给自己定下过高的目标,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总是对自己与他人要求过严格。在她看来,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隔着无法跨越的鸿沟。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着重从自我意识方面对她进行辅导。
小学和初中时优异的学习成绩使她在学习上形成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只能超过别人,不能屈居人下”的心态,因此绝不容许自己学习或其他方面的失败。然而,进入高中之后,各路高手云集,她在学习上失去了优势,导致心态严重失衡。有一次期中考试,她的物理考了107分,排在全班第二名,总分位于全班第7名,这样的成绩让很多同学羡慕不已。可她却闷闷不乐地来到了办公室。
茹:“老师,我想找你谈谈。”
老师:“好啊,今天想跟我聊些什么呢?”
茹:“我这次考试全考砸了。”
老师:“不会啊,不是考得挺好的吗?”
茹:“好什么呀!才考了第7名,跟上次差不多。我知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的同学进步了,可我却还在原地踏步。本来,我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考到前5名的,我还在妈妈那儿立了军令状的呢。我这还有什么希望啊?”(流泪)
老师:“你刚分到班里来的时候,不是排在第25名吗?进步已经不小了,这次仍能稳在前10名,不是很不错了吗?”
茹:“不,我不应该只考这么点分数的。别人考得好,我为什么考不好?我连物理这门强项都没考好。”
老师:“你不是考了107分吗?这成绩还不算好?”
        茹:“××不是考了112分吗?我为什么就比不上她呢?”
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其他方面,茹总是这样过严地要求自己。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她谈话,帮她调整认知,并且经常在她的作业本或周记本写上一些鼓励性、指导性的语句,如:“你愈是不把失败当做一回事,失败愈不能把你怎么样;只要能保持个人心态的平衡,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愈大。”“人的烦恼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在考试之前,我们要有力争第一的决心,但一旦争取不到,也不必太在意。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再来,希望永远是属于未来的。”“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考试。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我们的各方面能力。考试只是检测我们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分数的高低并不完全等同于能力的高低。要允许自己考试时有一些失误。对于名次不要太计较、太在意。只要自己努力了,不管考了怎样的分数,都要愉快地接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是天才,也只有极少数人是蠢才,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人才。”
为了增强她的自信心,我总是想方设法给她以各种成功的体验。比如,让她担任小组长、课代表,展现她从小锻炼出来的较强的组织能力,对于她勤恳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成绩予以充分的肯定。还鼓励她参加各项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等。平时,总是让她多找找自己的优点,并让她学会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增强自己的信心。
在学习上,联络各任科老师,只要有一点细微的进步就进行及时的鼓励。同时,让其尽量把学习和成绩看得轻一些,适度缓解其学习压力。经过一年的辅导,茹逐渐认识到,优等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并不完全在于考分的高低。
利用她对文学的爱好,我借给她看一些有意义的书籍激励她更加乐观地对待各种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其抗挫能力。如海明威 的《老人与海》、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陆幼青的《死亡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及相应英文版本。
通过多方面的干预途径,茹逐渐能接受自己,不再老是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对自己提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而是更多地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走出自卑,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
(1) 让茹接纳他人:
茹在人际交往方面对他人缺乏信任感,认为世人包括父母都不可信,任何人都是虚伪的,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自己真心实意地对待别人,可获得的往往是别人的欺骗和背叛。
她在周记里写道:“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着尔虞我诈,每个人都戴着一副丑陋的面具,我最见不得那虚假的笑容和假意的关心,太虚伪!我好孤独,好无助。我简直在这个世界上熬不下去了!我是不是应该属于另一个世界?”
茹的这种人际交往问题,一方面来自初中和小学生活中父母老师之爱过分饱和与进高中后父母、老师之爱的缺失形成的巨大反差,让她认为老师、家长喜欢的是她以前的成绩而已现在的老师都不再重视自己就是因为成绩不好,另一方面来自对他人的轻视而导致的人际关系的淡漠引起的恶性循环。高中时期爱的缺失让她总感觉自己是不受人重视的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同时也使得她比一般的学生更加渴求爱的滋润。于是她努力学习,希望以最优秀的成绩来重新获得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然而过于强烈的成就动机又阻碍了她的能力的正常发挥。结果越想越考好越考不好,越考不好越没有信心。对爱的强烈渴望无法在学习方面获得满足,加上对杰的佩服而形成了对杰的一种不自觉的依恋。
然而,当杰不理不睬或与别的女孩较近时,她的自尊受到极大的打击,当她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时,甚至想到了死。她的这种意识在 心理日记、随笔及与我的交谈中多次流露。如:“我恨这个虚伪的世界!人人都带着面具生活。为什么我真心的付出总是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呢?”“我已经厌倦了这种虚伪的生活。”“死亡似乎是一件极端痛苦的事情,可在我看来,它是一种最好的解脱。拥抱死亡,我就再也无需感到生的痛苦,这难道不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吗?”“短短的17年岁月早已让我碰得头破血流,我累了,我需要最好的休息。”“这个世界没什么值得我留恋的。只要我离去,老师和爸爸妈妈就丢掉了一个大麻烦,我们大家都将获得解脱。我会得到安宁和快乐;老师将会少操些心,他也会有更加优秀的学生;爸爸妈妈将甩掉一个不争气的女儿……”一发现她有这样的念头,我一次又一次地以面谈、电话等各种形式与她真诚地谈话,引导她放弃这样的念头,让她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懂得人不仅仅为自己而活着。针对她对别人的不信任感,我尽量在各个方面给予她尽可能多的真诚的关爱,让她感到自己活在这个世上,还是对他人有意义的,生活还是有其美好的真诚的一面的,人们还是值得信任的。让她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有一次,我让她及另外几位同学到盲童学校去参观学习。让她看到那些比她更为不幸的人的顽强生活,以此来增强她活下去的勇气。那一次,她感受颇深,在周记中写道:“我真的被这一群与我同龄和比我更小的盲童们震撼了。不,也许我不应该称他们为盲童,因为他们对世界充满着热爱和好奇,虽然他们看不见这个世界,可他们却用心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一直以为,失去光明的人的内心一定是黑暗的,可他们却生活得那么快乐和知足,他们唱歌、舞蹈、弹奏乐器、和我们愉快地交谈,似乎他们与我们一样拥有健康的身体。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汗颜,我白生了一对健康的眼睛,却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美好的东西,还仍然不知羞耻地以为自己是这个世上最不幸的 人。在他们面前,我才是真正的弱者,真正的残疾人。生理的残疾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心理的残疾。原来,这17年来,我所拥有的一直是一个有着严重残疾的灵魂,看来,也许并不是这个世界对我不公,而是我对这个世界要求得太多了,我真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家伙!”参观盲童学校回来之后,我不失时机地让她组织了一次《感受残疾》的主题班会,班会非常成功。
在实施干预的过程中,我一直引导茹对他人要多一些宽容,要多从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不要求全责备,要悦纳别人,无论是他们的长处还是不足。
3、对茹家庭的干预:
茹的种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的家庭。因此,要实施有效的辅导,必须对茹的家庭进行干预。我与茹的家长经常进行电话联络,并邀请其父母到学校商谈或直接到茹家中进行家访。通过这些途径了解其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他们对女儿的理解程度及茹在家中的表现等等,同时也让她的父母了解女儿在校情况及其心理状态。
通过接触,我了解到,茹的父母还是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的,虽然对她严格要求,但也不希望给她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只不过由于工作的繁忙,与女儿促膝谈心的时间不多,同时望女成凤心切,加上有时自身语言、行为很不注意,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了解了女儿的一些心理状况之后,家长也很着急和担心。
在我的建议下,茹父母尽量腾出更多的时间与女儿相聚,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交流增多了。可喜的是,由于父母本就是教师,懂得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减少了很多工作上的应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女儿身上,每逢周末常亲自来接女儿回去,节假日陪女儿逛街、吃饭,甚至去旅游, 茹在校时间也经常来看望她。在学习上,不再给她施加过多的压力,当茹考差的时候尽量宽慰她。有一次,茹身体不适,物理考试没有坚持到最后就提前交卷了,母亲没了解清楚情况就批评了她,知道真相之后,她立即向女儿真诚地道了歉。
在父母的关爱之下,茹重新感到了家庭的温暖,也感受到了自己对于家长的重要性,开始逐渐从抑郁中走了出来。
七、效果:
经过一年时间的辅导和干预,茹开始从自己给自己编织的重重束缚当中解脱出来。她不再把学习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她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更多地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优点。她的笑开始真正地发自内心,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不再总是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别人的行为,已能更多地从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
高二第一学期的寒假,她的成绩下降到最低名次——班里第38名,但现在成绩已逐步上升,成绩基本上稳居前五名,心态也较以前好了很多,成绩偶尔下滑,不会给她造成太大的困扰。同时,与同学之间关系更融洽了,同学们发现她比以往开朗了很多,已能较好地处理好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自我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四、引起的思考
现在的中学生抗挫能力往往都不是很强,尤其是所谓的优等生,他们并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样单纯而没有烦恼,他们也有很多心理上的困惑和苦恼。一方面,他们的智力水平都较高,对问题观察细致、思考深入,因此,往往比同龄学生更敏感、早熟,他们的心理问题可能会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另一方面,优等生在学习上一直一帆风顺,很少遇到挫折,因此往往比其他学生更加脆弱,一旦产生心理问题后,可能受到的困扰和影响会更大。
对这样的学生的辅导更应注重潜移默化,以真诚的心去打开学生 紧闭的心门。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地调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实施有效的干预。另外,外在的教育力量只有内化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时,才能取得最好的辅导效果,要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教育好自己。
中学阶段,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自我意识发展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之外,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注意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不仅要像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那样有认识自己的探索精神,更要有勇气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自己应该和能够成为的人。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