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综合信息 >> 正文内容
通力合作,拼搏进取,打造文科新品牌
2006届高三文科是应届高三年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秋以来,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爱护下,在年级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高三文科全体教师谨记“理科追求卓越,文科不甘平庸”的誓言,经过两年的拼搏,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群策群力,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文科氛围
2006届高三文科于2004年8月底组建。6个教学班,其中4个普通文科班,2个国际部文科班。23位教师,其中6人兼理科教学,2人兼职学校行政工作。近340名学生,来自高一20几个班,有在籍生更有大量的借读生,尤其是普通班正取生仅占全班人数的1/5。学习优异者所占比例更小,在年级排位300名中仅1人。学生的学习程度不一,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面对一个全新的集体,怎样迅速而有效地实现文科师生的全面融合是我们开局工作的首要任务。
开学伊始,我们召开了文科学生动员暨文科学习经验交流大全,会议主题是:我们的明天不是梦。会上,学工部主任周鹏程代表学校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对同学们选择文科寄予了厚望,鼓励大家努力学好文科。我们还特别邀请了2004届文科高考佼佼者和2005届高三文科尖子生作了大会经验交流。普通文科班和国际部文化班的学生也代表本届文科生表达了学好文科的决心和信心。最后,殷希群主任代表年级作了精彩的小结,对同学们提出了要求,宣布了年级对文科生的相关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一时间,同学们倍受鼓舞,情绪高涨,大家决定用实际行动圆自己的梦。这次大会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本届文科有许多篮球特长生,我们因势利导,组织了文科班级之间的篮球友谊赛。通过比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彼此了解,促进了班级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加快了文科融合的进程。
新组建的文科,学生来源复杂,思想状况也非常复杂。为了让文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尽快步入正轨,加强管理势在必行。根据年级“温柔加坚定”的管理理念,结合文科的实际,我们首先明确了文科工作的思路:全员参入管理,关爱学生,注重“内化”教育,抓两头,带中间。确立了文科工作的目标:创建一个积极进取、严格自律、师生融洽、富有生气的文科部,为文科学生圆梦造就良好的环境。如何贯彻我们的思路?如何实现既定的目标?我们充分利用年级推行的学生“导师制”,依靠全体教师,从班级管理入手,营造文科好氛围。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科
“教之道,德为先。”我们非常重视学生思想工作,同时,我们主张思想工作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科学施教。在学生思想工作中,老师们始终不忘贯穿一个“情”字,即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情与学生沟通思想。实践证明,效果很好。我们强调对学生以正面教育为主,重视抓典型,树榜样;同时,也非常关心后进生的成长,通过对后进生的“内化”教育,激发“动情点”,捕捉“闪光点”,抓住“巩固点”,寻求转化后进生的契机。进入高三复习备考阶段,我们对学生工作又及时调整为以心理指导为主,使学生思想工作富于了新内容。针对学生考前的心态,我们主张对学生应多鼓励,少批评,批评也尽可能是甜的。虽然高三复习备考紧张而忙碌,但同学们普遍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心境。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而展开的,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各类活动。文科组建之初,我们适时地组织了文科班级之间的篮球友谊赛,尔后又积极参加了年级组织的篮球比赛。两次赛事都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促进了班级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年级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文科积极配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了解了社会,锻炼了思想,磨练了毅志。在社会实践中,以文科生为主力的年级男篮与驻地部队篮球队举行了比赛,并一举战胜对手。同学们精湛的球技,昂扬的斗志,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与驻地部队文艺联欢汇演上,由文科生担纲主持的演出,精彩纷呈,赢得了阵阵喝彩声。在年级学生会组织的文理科学生辩论大赛上,由于文科学生组织有方、配合默契,从而取得了辩论大赛的胜利。同学们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的精彩表现,至今让人难以忘怀。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展示了风采,张扬了个性,同时,也增强了文科的凝聚力。
两年来的实践表明,努力搞好文科建设,营造良好的文科氛围,不仅为文科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对年级全局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强化质量意识,发扬合作精神,共同把好文科质量关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教学工作,更把教学质量视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两年来,我们主要通过抓教学常规和目标责任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二阶段,我们提出了“抓常规,促质量”的思路。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的核心作用,按照年级的要求,开展业务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和研讨教学方法,做好备、教、改、导、考等常规教学工作。为了能使教学常规落到实处,我们决定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集体备课;二是背靠背出试卷;三是集体阅卷和登分。这样,其结果既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又能如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同时,也有利于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还不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使备、教、改、导、考等教学环节注入了新的内容。教师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把“改”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和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思维和心理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从而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高三复习备考阶段,为了适应高考的要求,我们明确提出了“抓指标,促质量”的理念。按照年级下达的指标,我们把它分解到班级、备课组、科
“亲其师,则信其道”。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老师们以民主、平等、和谐、关爱的心态与学生交流,深得学生的信任,复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面对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的教学对象,老师们在课堂上面向全体,课下面向个体,辅导课进行分层教学,培优补差,实现了整体优化。为了保证复习进度和实效,老师们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向课堂40分种要效率。这样,不仅保证了复习质量,而且提升了教学品位。
根据文科的现状发扬合作精神具有特殊意义。无论是把好文科教学质量关,还是复习备考质量关,都需要学科内、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合作,更需要文科部与国际部的合作。根据年级条块管理的原则,国际部文科班各项活动的开展,应该统一在国际部下进行。但是,它的文科教学又必须与文科部统一。为了避免各行其事,由年级协调,两个部门密切合作,工作上不推委,不扯皮,为抓好文科教学质量,尤其是高考复习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为高三复习备考工作创造有利条件。2005年8月我们文科部分学科赴黄陂进行教研活动。在木兰湖畔,我们认真学习和研讨了当年高考真题,分析研究了2006年高考的动态和走向。2006年4月文科政治组的老师赴大冶一中、地理组的老师赴鄂南高中交流高考信息和研讨高三备考工作。政治学科还承接了高三备考示范课到武昌区进行展示。5月,我们邀请了武汉市教学研究室有关专家来我校作高三备考指导工作,邀请了武昌区多所重点学校的文科同仁集中研究了高三工作。我们还先后多次接待了来自襄樊、鄂州、当阳、钟祥等地
通过交往,我们交流了经验,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备考水平,对确保高考复习质量有很大帮助。
三、积极进取,奋力拼搏,打造文科新品牌
多年来,我校理科成绩一直雄踞荆楚,理科耀眼的光环为学校赢得了美誉。文科该向何方?这无疑是对华师一文科人的严峻挑战。2006届高三
人总是要有点进取心的,不甘平庸就是对这种进取心的最好注脚。两年来,2006届高三文科全体教师正是在这样精神鼓励下,用行动演绎着“不甘平庸”的真正内涵。班主任任建军、胡洪涛、肖科、范连美、夏禹、贺莉等,他们一年四季从早锻炼、早自习到晚自习、晚查寝,每天起早贪黑;学生事,班级事,他们事必躬亲;抓班风、抓学风,不知道伤了多少脑筋。一切为了学生,他们无怨无悔。郑用珂、王颂年、顾根茂、邹桂琴、王建、杜先斌、熊群、李燕凌、刘清银、张炳峰等老师,他们中有的年事已高,仍壮心不已,他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默默无闻的奉献,如春蚕吐尽青丝,像腊烛化成灰烬。有的身兼数职,虽经常被公务缠身,但只要是学生的事情,他们决不会有半点迟疑。老师们为了学生,甚至可以放弃家事,他们坚信:学生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有的上班路途十分遥远,但是一切为了学生,他们千方百计去克服远距离的困难,也要保证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有的身体患病,但是为了教育开新花,他们宁可被病魔缠身也不愿留下遗憾。青年教师严贤灿、黄秀丽、邓志娟、王丽杰、李柱、罗小兵、郭海宁等,他们不怕吃苦,勇挑重担;教学改革,敢为人先;刻苦钻研业务,争当行家里手;不断创造佳绩,彰显后生可畏。
许多文科生的家长说:“
2006届高三文科全体教师谨记“理科追求卓越,文科不甘平庸”的誓言,经过两年的拼搏,创建了良好的集体,打造了文科新品牌。从2005年武汉市高三起点考试到2006年武汉市二月调考、四月调考、武昌区两次调考和湖北省8校两次联考,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创造佳绩,历次使我校普通文科班各项成绩名列前茅,国际部文科班紧随其后,各项指标都超过了同类学校的水平,从而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在2006年全国地理奥赛上,由我校高三文科学生组成的奥赛队(教练:李燕凌)捷报频传。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我校地理奥赛队荣获全国团体一等奖;全国个人一等奖1人(王希翀);全国二等奖2人(何珊珊、龙泰锦);湖北省一等奖5人(王希翀、何珊珊、龙泰锦、李雪、吕妍)。
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我校文科再创辉煌,600分以上8人(吕妍、何珊珊、郭之天、杨杉、陈宇慧、黄英俊、戴钟璇、杨小梅)创我校文科历史新高。
名校录取:北京大学1人(吕妍);清华大学2人(何珊珊、刘瑀瀚);中国人民大学3人(郭之天、黄英俊、戴钟璇);北京外国语大学1人(杨小梅);北京师范大学1人(袁圆);上海复旦大学1人(杨杉);武汉大学14人。文科名校录取人数取得了历史上的突破。
超额完成学校和年级下达的各项指标,普通文科班上重点线47人,上线率达近70%;国际部文科班上重点线34人,上线率达近50%。文科重点上线率创我校历史新高。
中考成绩在500分以下的在籍生考上重点本科的有3人。
体育、艺术特长生基本上都考上了自己喜爱的高校。
据悉,许多借读生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我们的明天不是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06届高三文科全体教师决心戒骄戒躁,以追求卓越,不甘平庸的精神,在新的征程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为学校和年级争光。
(执笔:任建军 顾根茂)
2006年8月20日
- 上一篇:打造“亮点”,彰显特色[ 04-14 ]
- 下一篇:让平凡的日子不平庸[ 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