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德育工作 >> 正文内容
关于青少年网瘾的研究与思考
2009寒假创新素质实践行优秀作品选
关于青少年网瘾的研究与思考
高一(29)班 胡瑞琪
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其中网瘾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最近,笔者针对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作了一些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网瘾的特点
分析近几年来有关方面对青少年网瘾的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网瘾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青少年网瘾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据实地调查结果,2007年我国青少年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9.72%,比2005年的比例13.2%减少3.48个百分点。据网络调查结果,2007年我国青少年网瘾青少年所占比例为11.06%,比2005年的比例16.6%减少5.54个百分点(见图1)。
(三)未成年人网瘾比例较高。据2007年调查结果,18-23岁青年网瘾比例较高,达到了11.39%。根据2007年7月18日《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报告》中显示,目前我国25岁以下网民总规模已经达到8294万人,约占1.62亿总网民人数的一半(见图3)。
图3 未成年人网瘾比例
(四)网瘾青少年的上网目的明确。据2007年调查,网瘾青少年主要的上网目的是聊天或交友,比例将近50%;玩网络游戏等娱乐性目的的人数比例超过40%,这说明应该更多的关注网上娱乐性活动对青少年的影响(见图4)
图4 网瘾青少年上网目的
(五)初中生和职高学生网瘾现象严重。2005年的调查显示,初中生、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职高学生中网瘾的比例均达到20%以上,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中生中的网瘾比例则较低(见图5)。
图5 初生生和职高学生网瘾比例
二、对网瘾的辩证认识
(一)网瘾并非“洪水猛兽”。
首先,网络可以提升智力水平、模拟社会交往行为。在网络游戏中,玩家充当的是主角,需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想成功,不仅需要掌握电脑技术,还需要一种“试谬”式的学习方法,即不断尝试,由反复失败逐渐导向成功。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强调的是小型团队、试验法和快速行动,这种模式与网络游戏非常接近。未来的世界急剧变化,充满不确定性,孩子们从虚拟世界获得的体验,将会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高科技产业中,昔日的游戏迷,有很多已经身居高位,成为优秀的企业领导。
其次,网络能成为青少年教育的最佳手段。要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教会学生使用电脑和网络,帮助孩子们分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区别;在中小学设置网络游戏课程,指导学生对虚拟世界树立正确的观念,使网络游戏真正成为开发学生智力、培育创新意识、进行社会互动的强有力手段;让互联网成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让电脑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工具。
(二)网瘾是有危害的
首先,长时间上网会使青少年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不愿意和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其人格的异化,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
其次,严重迷恋网络还可能使青少年产生精神上瘾症状。一旦离开网络,青少年便会产生精神障碍和异常等心理问题和疾病,常常表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性格怪异。
第三,网上的世界既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又是现实世界的扭曲的表现。现实中的事物,在网上容易被夸大,甚至于变为相反的东西。这样的互联网容易造成人们角色的混乱。对于涉世未深的少年,现实中的世界已经使他们感到迷惘,更何况是没有坐标的网络世界,这无疑对他们健康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青少年情感情绪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对刺激——反应模式产生依赖。而互联网上的不良的元素,恰恰是很具有诱惑力、易刺激人的感观,一旦青少年对其产生了依赖,沉溺于其中的话,必然会阻碍其建立正确的认知和健全的人格的形成。
三、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分析
首先,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二是认知能力有限。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三是自我意识强烈。“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 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青少年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中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其次,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在社会环境方面。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
在家庭环境方面。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在教育环境方面。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中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四、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理对策
(一)加强对学生的认知教育和德育教育。要让他们知道,互联网顶多也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以外同样有很多精彩、有趣的事物,互联网永远不可能、也不应该为我们生活的全部。教育他们分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引导青少年分清网上的善恶,把道德教育作为防止青少年接触网上不良信息的根本措施。
(二)父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如家长可经常与孩子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共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尊重孩子的认知,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就可以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
(三)积极采取措施转移孩子注意力。家长和老师应设法引导青少年的求知方向。从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心理特性出发,帮助其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增强其自制能力。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长期主办各种兴趣小组,针对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举办各种特色培训班,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团体活动等,有意识地将青少年的视线从上网中转移出来。
(四)开展健康的性知识教育。家长和老师可通过适当方式,对其进行性知识教育。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性生理现象和性困惑,切不可觉得不便谈而敷衍了事。在性教育方面,学校应及时开展的性知识教育,使青少年对性有个正确的认识,以减少其对黄色网站的热衷。
(五)青少年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品质与控制力锻炼。青少年应树立一个坚定正确的奋斗目标,以此为动力培养自己的控制力与忍耐力。加强自身情操的陶冶,对一些生活中的困惑,积极与外部沟通,寻求父母老师朋友等方面的外部支持。如自己难以控制自己,还可让家长参与进来监督自己。
(六)必要时可求助于心理医生、教育专家这类专业人士来对孩子进行指导。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网瘾形成机理如同烟瘾、酒瘾、毒瘾一样,同样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程。上网是操作过程,网上尝到的"甜头"是强化物,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称为强化,多次强化后,便形成了"网瘾"操作性条件反射。瘾对人都有害,烟瘾可致癌、心血管病、胃炎等。网瘾则可妨碍学习进步,养成说谎恶习,疏远家庭,损伤网瘾者的身心健康,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发生,并降低个体免疫力。网瘾本身即是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需要诊断、治疗。
防范网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治理青少年网瘾问题。
(本文在2009年寒假创新素质实践行作品评比中被评为壹等奖)
声明:本文所有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引或转载。
- 上一篇:2008——2009学年下学期清洁卫生流动红旗评比(第6周)[ 03-23 ]
- 下一篇:中学生志愿工作发展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问题[ 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