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课程建设 >> 正文内容

课程育人•博士讲坛(十) | 李宗阳:听,地球自转的声音

作者:马 岚 编辑:马 岚 来源:华师一科教处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9日 点击数:


202355日下午,华中师大一附中“课程育人·博士讲坛”(第十期)在我校艺术中心一号报告厅如期开讲。我校高一年级物理教师李宗阳博士以《听,地球自转的声音为主题展开了精彩的讲座。学校邀请高一年级Ⅱ部(19班、20班、21班、22班、23班、24班、25班)的同学到现场聆听,高一年级Ⅱ部赵遂香副主任和谢颖副主任、部分老师以及特邀家长代表参加了讲座,本次“博士讲坛”由科教处马岚老师主持。

 

 

“课程育人·博士讲坛”(第十期)主讲人李宗阳博士,现任高一年级Ⅱ部物理教师。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毕业于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博士后。长期从事量子光学以及基于光学的精密测量物理研究。

 

主讲人:李宗阳博士

 

本次“博士讲坛”,李宗阳博士以“听,地球自转的声音”为主题,为我们讲述他与团队一起建立国内第一座用于测量地球自转的大型被动激光陀螺仪的故事。这个主题是李宗阳在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期间的工作,且与高中物理中部分内容有关联,可以引导高中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同学们的理性思维和物理学的核心素养。


 

讲座中,李宗阳博士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和现场小实验的演示,通过一个个有趣的设问,让同学们在探究的情境中独立思考,在思维的过程中明白了使用激光对地球自转进行精密测量的目的和原因,了解其基本原理以及初步的结果。

 

 

李宗阳博士的讲座让同学们感受到科研前沿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在讲座中,李博士通过一些事实说明了科学技术,尤其是核心科学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并殷切希望更多的华师一学子立志做祖国需要的科学家。


 

 

为了让本次“博士讲坛”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精彩和收获,李宗阳博士从一年半以前就开始准备了第一个版本,主要内容是他博士期间的工作,写了近万字材料,经过物理教研组审核和打磨,从题目开始推倒重来,期间经历了疫情的影响,在物理教研组的指导下再次准备了一版全新的内容。感谢物理教研组长张杰老师严格把关和科教处的全力支持!李宗阳博士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全情投入的精神赢得了全场师生和家长代表的热烈掌声。


 

讲座后师生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附:学生听后感

 

学生专注地聆听“博士讲坛”(第十期)

 

高一24  丛文博:

聆听李老师的演讲后,我大受震撼的同时亦有深切感悟。李老师从物理的本源讲到了有关他在大学攻读博士的专业内容——测定地球自转;再从陀螺仪讲到惯性导航……,听过之后,受益良多,以下是我的收获。

李老师讲到地球自转、陀螺仪、惯性导航,亦是提了一下1966年的台海危机,因美国中断了GPS信号而让我国导弹失去目标,这是当年我国科学技术被卡脖子的后果,也是一代代北斗人奋斗的开始。吾辈青年,更应奋进勃发,攻破更多技术难关,让中国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比如以光为尺,测量偏转角度、位移、加速度的仪器,只要足够精密,就可以让核潜艇实现惯性导航,以达到战略目的。遗憾的是,我国的这种仪器虽然很精确,但实际上和外国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正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再就是光的衍射,在透过竖直小缝时,所照出的光斑是一条横线,有力地证明了光是一种波,这是十九世纪所得出的结论。到了20世纪,光子说又被提出,来解释光电效应,而到了现代,大家意识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一段历史,首先说明了大自然的许多物质是奇妙的,要抱着求知之心去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又让我想到20世纪初时开尔文勋爵说:物理的大厦已经建成,只不过天上有两朵小乌云,后人只用做修补工作便好了。而正是这两朵乌云,引来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使物理学在20世纪迎来了大爆发。物理的世界是无穷的,我们应抱求真之心,探求事物的本质。这也正是物理这门学科存在的原因。再就是对待一件事情,需要用两面性的目光去对待,就如波粒二象性一般。所谓物理,事物运行的道理,亦是蕴含人生哲理,自然科学与哲学,本就是一个道法自然的关系。

总之,本次博士讲坛使我受益良多,再次感谢李老师的精彩演讲!

 

高一24  杨脂玉:

博士讲坛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通过我校博士老师分享他们的求学经历、科研历程来让学生了解科学前沿现状,培养科学思维,开拓前沿视野。今天听了李宗阳老师的博士讲坛,不禁让我想起学校育人的那句希冀:培养未来世界的引领者

从介绍物理的学科概念,到测定地球自转有关的地球定向参数,以及惯性导航系统。在广阔的科普知识中,我们徜徉驰骋。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举的有关台海危机的事例。当我们发出第二颗导弹,而卫星导航系统被他国关停,科学、科技的重要地位昭然若揭。没有科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结局已无需多言,历史已经作了最好的见证。

科技的发展,需要高水平人才在科研一线奋斗努力,但教育的二线不应被遗忘,更不应被轻视。许多博士生选择在高中成为一名老师,或许存在客观因素影响,但这种选择并不应该被世人质疑。让科学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发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向往为现代社会之刚需。又有谁能料到,李宗阳老师的一场博士讲坛,会引发多少学生心中对测地观天这一领域的热忱?

培养未来世界的引领者,也许李老师所讲的硬核知识并不能被所有同学消化理解,但科学的种子已经深埋,只需静候它们发芽。

 

高一24  闫广涵:

《悟理学奥妙,强华一底蕴》

听,地球自转的声音。

拾级走入宽敞明亮的一号报告厅,我和七个班的同学一道度过了一个充实而难忘的下午,在这次特殊的博士讲坛上,我不仅聆听李老师从多维度对物理学加以探索,更于无声间,打开了心中的物理之门。

每日学习着天体运动,运算万有引力行星周期,苦苦探求机械能守恒,思考动能转换电机做功。这次的讲座无疑为我打开视野,让我见到高中课本之外,甚至是世界前沿研究所里的物理世界。我仿佛看到光在大型被动光陀螺仪里高速运转,洞见那精密仪器内部的粒子的优美运动;我听到地球自转的轰鸣之声,仿佛能感知万物运动其上的雄浑壮美;我体验激光透过纸缝的衍射,仿佛自己也成了一位实验人员,手中就握着解开物理之谜的钥匙。作为一门理科,物理往往被认为是枯燥的计算,但在李老师的课上,我感到物理这门学科是如此富于自然之美,那是一种平衡,富有规律,而又难以捉摸的极致美学。

就当我们正流连于物理奥妙时,下一页PPT又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物理和化学有何区别?李老师娓娓道来的途中,我不禁发现:物理和化学看似割裂,实则联系良多。

原来,很多我们以为理所应当的事物,都有其内在联系与深层逻辑。光陀螺仪的代代发展间,是一位又一位物理学家们不停地推倒重来,精益求精。地球的自转音频背后,是人们对宇宙介质的长期探索;手表的一分一秒精准读数间,是科学家在恒星日与太阳日间进行的计算与取舍。正如李老师在幽默风趣的讲话中提到的:物理和其他科学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我们不仅欣赏物理之美,更体会到其背后的奥妙。李老师身为一位科研工作者,还有无数科研工作人员为我们呈现的成就,其背后是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敢于破冰的创新精神。有了他们,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日后的学业和工作。

讲课途中,李老师文史例子信手拾来,从地理的博大到历史的深远,从生活小事到微机中加速器等专业名词,自由切换。他睿智的谈吐,让我见识了知识的融会贯通,更明白了文理是如何相辅相成。

身为一名华一学子,我有幸参与到学校举办的意义深远的活动中,听到李宗阳博士为我们分享他的博士经历与在华科大博士后工作时体会到的物理奥秘。在日常学习中,我们也应当学习李老师的这种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选对方向持之以恒的学习方法,以及致广大而细微的物理学科素养。

强基计划扬起风帆,攀登计划提上日程,祖国需要更多的我们投入科学研究,深入基础学科的学习。当天宫、嫦娥、玉兔漫游星际,当蛟龙潜泳海底,我们洞见,物理的现实价值与奥妙。

吾辈青年,生逢盛世,自有一等襟袍,重任在肩。且愿悟理学之奥秘,扬华一之风采,有方法的学习,有视野的拓展,为国铸剑。

 

高一19  何子钰:

李老师在讲台上旁征博引,以深厚的物理学识和独特的求学经历牢牢抓住了我们的心。他的报告犹如掀开一角的帷幕,使我们隐隐窥见了现代物理前沿的璀璨光芒,并由此对物理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引发大家强烈共鸣的,是李老师对于物理研究的热爱和坚持,以及对青年学子科技强国的殷切希望。他的真诚与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

时代更迭变换,科技日新月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负韶华,才能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真正成为未来世界的引领者!

 

高一19  杨菡吟:

今天听了李宗阳老师的博士讲坛”——“听,地球自转的声音!”

地球自转怎么会发出声音呢?这也是我的第一个问题。由此,李老师引出了关于地球自转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他在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的一份工作经历。为了防止其它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李老师及其团队搭建了精密的光学陀螺仪来测量地球自转定向参数EOP。搭建如此高精度的仪器,其实验难度可想而知,科研工作者不惧艰难,不断求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李老师也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了惯性导航,以及sagnac效应等原理。
   
通过今天的讲座,我认识到物理不仅应用于航空航天,也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像我们每天看的时间,导航都与物理密不可分。物理源于生活,我们要在生活中发现物理,接纳物理。

 

高一19  何欣阳:

听地球自转的声音,短短一句话,生动而有趣,巧妙地将我们引入了今天的博士讲坛。李宗阳老师所讲的内容与我们在物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息息相关,不仅让我们对书本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些理论背后物理研究者的付出。此外,李老师通过一些实验向我们介绍了惯性导航、光学陀螺仪等物理应用实例,这让我意识到与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能只把物理当作一门高考科目,更要把它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自己的热爱,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物理学的美妙。

 

李宗阳博士与特邀家长代表合影

 

家长代表听后感:

屠江涛爸爸:

        上周五(五月五日),我们有幸来到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博士讲坛和高一年级七个班的同学一起聆听李宗阳博士的《听,地球自转的声音》的课程。李博士介绍了他带领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及其丰硕成果。他们利用激光来探测地球自转、侦探地球自转的声音,还准确测到了2019年的孝感地震。李博士的课程使同学们开拓了视野,从一个侧面认识到物理学基础学习和应用研究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同学们提高学习物理、学好物理的兴趣是很有益处的。他还用纸片上的垂直细缝经激光照射到后墙上形成横向条纹的演示,直观地介绍了光的衍射原理,同学们互动积极,其知识要点的复习、巩固和探究留给了课后。李博士的课程精彩、精炼。

我坐在报告厅的最后一排,我看到李博士的精彩演讲,更看到了几百名同学的认真听课和积极互动,看到优秀的老师,看到这群积极向上青春少年,我感触很深。我为这群优秀的学子感到十分的骄傲和庆幸——他们在最好的国度、最好的时代、经过自己的努力来到了最好的学校、遇见最好的老师!我将看到,他们在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培养下确立远大志向、磨练坚强品格、培育高尚情操、打下坚实基础;我还看到,在不久的将来坐在我前面的这几百名学生将献身于我国的各个行业,成为打破美国在高科技行业围堵、封锁的尖兵,将成为我国建设第一科技强国的参与者、贡献者、排头兵。他们的使命更为艰难,因此也更为光荣。这堂课,我不仅听到地球自转的声音,我更清晰地、强烈地听到了祖国对华一学子召唤的声音!

 

高宁锶妈妈:

很高兴能来到博士讲坛的现场,在一开篇,这位年富力强又幽默的李老师,告诉大家回溯人类千年追光路,感悟真理探究的艰难,欢迎大家和我一起,相信光,相信科学,相信未来,有力的话语,真诚的文字,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学生身份,心里生发出对科学探索的渴望;当我望向身后的孩子们,我看到了他们亮晶晶的眼睛里闪现出对科学真理追逐的光芒、渴望的光芒。真心的感动充盈着我。李老师从听地球自传的声音测量问题测量的另一种思路最准的尺-大型激光陀螺仪HUST”,有现象有理论有研究有实现,生动地讲解了物理学从逻辑到落地的绽放,充满趣味的实验也点燃了现场气氛,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我发自内心的感谢华中师大一附中有这样的好老师点亮了孩子们前进的道路。

 

王頔爸爸:

早就听说24班的孩子特别喜欢物理老师李宗阳博士,说李老师极具亲和力,讲课风趣幽默。作为家长,我们很开心,说明孩子已经从最初的被动学习,转变成喜欢学习了。今天有幸参加“博士讲坛”,现场聆听了李宗阳博士带来的《听,地球自转的声音》讲座。整个讲座让人耳目一新,完全不是说教,刻板的念课件,而是开放式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娓娓道来,将枯燥的光学知识讲得生动有趣。终于明白李宗阳博士为什么能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了。

我一直认为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成绩是成长的副产品。学校不仅是学知识的场所,更是张扬孩子个性的舞台;学校不仅要关注高考,还要关注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和素养,为每个孩子终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和指导,让他们拥有终生学习和不断超越的精神品质。而华师一博士讲坛”“光谷课程”“院士课程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感受学科的魅力,触摸知识前沿,探索兴趣,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正是我们当初对华师一的期待,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钱宇阳妈妈:

非常有幸作为家长代表倾听李宗阳博士的精彩讲座,李宗阳博士博学多才,风趣幽默,讲座带入性强,听后受益匪浅。原来在我们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有不计其数的天体运动体现着物理学的奥妙,有意蕴丰富的相对运动表达着宇宙的变化,有设计精巧的惯性导航体现着思维的多元化。李宗阳博士的陀螺仪旋转演示、激光测距等生动有趣的实验设计,让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清晰易懂,引人入胜,仿佛身临其境。也让我们作为家长的,更加喜爱物理,明白了:物理不仅在课本,更是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刘宇溪爸爸:

今天下午有幸在华师一报告厅和孩子们同坐一堂,共同聆听李博士的精彩演讲,主题是《听,地球自转的声音》。

    当举办活动的马老师介绍完主讲人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绝的掌声,很巧,年轻的博士后也是孩子的物理老师,深奥的专业知识他讲的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和听众也密切互动,并且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言,在课上也亲自用准备好的道具做光的衍射现象实验,甚至为了讲清楚恒星日的概念在台上三番五次转动身体给我们模拟地球自转……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碰到如此认真、敬业、有耐心的老师,孩子们何其幸运!

感谢活动的组织老师与主讲老师,希望孩子们不辜负老师的期待与付出,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聆听与学习的机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