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媒体看华一 >> 正文内容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开启想象力之旅!《流浪地球2》校园路演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

作者: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8日 点击数:

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狄鑫

视频剪辑 狄鑫

通讯员 孙梦嘉 肖雅

3月6日晚,《流浪地球2》校园路演第十三站在华中师大一附中一号报告厅内拉开帷幕。导演郭帆、B组导演孔大山、C组导演周涤非、制片人龚格尔、电影制作手记主编王佳任五位幕后主创人员参与了本次路演。本次路演分为观影和互动两大部分,现场反响热烈。

校园路演现场

学子提问画饼与梦想的区别

“你让我理解一下这个题干,太难了,跟答辩似的。每道题都像论文一样。”在回答华师一附中学子提问时,导演郭帆调侃道,“本来是来科普的,现在搁我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我需要好好学习。”

华师一附中高二学子黄郑煊火辣提问,“您在制作《流浪地球2》四年半的长跑中,避免不了‘画饼充饥’的过程,在整个‘画饼’ ‘揉面’ 以及最后‘成品制作’环节,您是怎么这么具有凝聚力的,让所有人都信服您,保持高度领导力的?”

郭帆导演表示,面对我们的“梦想”,它是不是一张饼,可能在我的视角不同的时候,它是不一样的,如果有信念的视角的话,那可能不是张饼,那可能就是李雪健老师在电影里面说的那样,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所以信念和大饼是有区别的。

“拍摄中肯定会有想放弃的时候,而且几乎每天这个念头都会出现,自己曾经连续18个月只有春节一天休息,每天睡觉大概4个小时。信念就是你会坚信能看到光的那一刻。而且这个东西它会传递,戏里讲的故事的方向,我们要传递的团结也好,信念也好,在戏外,我们拍摄的现场,也变成了那样。就在那一刻,你会觉得这部电影是有生命的。”郭帆导演还以自身经历举例,他高考时没有获取电影专业的招生名额,本科本来学习的是法律,但自己不想当晚年躺在椅子上回望终生时,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干,非常后悔。于是他不愿意浪费自己的人生,想要去干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拿起了摄影机。

校园路演播撒勇于想象的种子

晚上六点整,电影开始放映,炫酷的场景、震撼的制作技术和动人的故事,将学生们带入科幻世界之中。三小时的观影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九时整,同学们在热烈的掌声中迎来了《流浪地球2》幕后核心团队。伴随着欢呼的浪潮,导演及工作人员们亲切地向同学们打招呼。现场,制片人龚格尔还带来了游戏角色现场配音,大秀技能,引起全场阵阵惊叹。

幕后核心团队在校园路演现场

在提问互动环节,郭帆导演首先分享了一封来自高二(5)班李元煜同学的信,在信中他表达了对外骨骼装置的兴趣,并立志利用外骨骼装置帮助残障人士。郭帆导演表示他看完这封信之后非常感动,“我们希望将勇于想象、热爱科学、热爱科幻的种子播撒下去。”

另一位同学提问,“怎样构建一个框架完整、人物丰满的科幻故事?”郭帆导演回答说,“首先是世界观的建立,我们需要将抽象转化为具象,你可以参照百科全书去构建一个科幻世界。当世界观建立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将脑海中的角色加入其中,想象在这个特定的世界观下,这些人物将会面对怎样的危机?产生怎样的情感?当人物形象树立起来后,故事也会逐渐成形。”

学生纷纷提问

学生纷纷提问

从人工智能、ChatGPT到故事创作、人生经历,郭帆导演与在场的学生们自由畅谈。在得知华师一附中学生科学院的学生接连发现三颗小行星后,郭帆导演赞叹道“我们是靠想象,你们是玩真的。”其中发现小行星的付熙哲同学也在现场与郭帆导演互动交流,并和主创团队约定,在他们获得正式命名权后,《流浪地球2》的主创团队们将一起参与小行星命名工作。

付熙哲同学现场与郭帆导演互动交流

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抒发活动感受。“《流浪地球2》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它深刻地体现了人性与科技的博弈。这次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对话优秀导演的极佳机会,希望往后这样的活动能多多举行。”一位同学感慨。

来自高二(21)班的饶海圣同学则表示:“整个活动就是一场电影爱好者、科幻爱好者的盛会。在互动环节,我被郭导的人格魅力所打动,他亲切、幽默,儒雅又成熟。虽然在提问环节我并没有被选中,但是在导演组和其他同学的问答中,许多疑问被解开,许多深埋于电影背后的故事被讲述,给予人感动和指引的同时,也传达了许多电影和文艺创作的规律和方法,令人受益匪浅。”

“我没有什么好寄语的,这些孩子都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被记者问及给高中生的寄语时,郭帆导演这样笑道,同时他也很感慨,“现在的孩子更努力去表达,如果是二三十年前的我,是不敢在这么多人面前提问的。”

【校园记者火辣提问】

Q:您怎么看待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两种思维方式的融合?

郭帆导演:电影作为文艺载体拥有其局限性。不同于小说、绘画等可以激发人对于更高维度的想象的艺术形式,电影是具象的,核心就是角色与情感。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角色,展现什么样的情感,这些是你想要表达东西的方式。

Q:前人科幻作品会约束当代青年的想象吗?

郭帆导演:在不同年代,科技的不同导致人的认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下人们习以为常的互联网,在几十年前的科幻中还是前卫的创意。对于前人的积淀,我们作为后来者应该持有传承态度,去伪存真。比如,《流浪地球2》中的团结的主题,是相对永恒的。团结在一万五千年前是一个例子,在一万五千年后仍然是一个课题。不过,结合、发展也是科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影的创作也与当下有关。为了跟当下的观众产生联结,我们的创作团队在融入数字算法等科技前沿课题方面花了不少功夫。基于当下,也要看到更高的格局。

Q:《流浪地球》系列处处充满了中国特色,那么在影片走向国际舞台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价值观念的碰撞,您对于这种碰撞有什么看法吗?

郭帆导演:真正走出去的时候,我觉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很多人的情感是相通的。我看过一些在海外观众观影后的一些视频。其中有一个母亲跟她的女儿说,如果她在那个情况下,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所以这种传递它不会分国界分肤色,只要是真诚的,我觉得就会容易被接受,只是有一些形式可能我们要去考虑。我们现在也会去做一些其他语言的配音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地让外国的观众以他们习惯和舒适的方式去接受我们的文化,这是一个往外走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去一部接着一部地往外输出。


链接:http://jms.ctdsb.net/jmyth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1684552&cId=0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