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2021级II部 >> 正文内容

意属海棠参花舞 情寄红楼共梦回——高一(23)班《梦回红楼》微电影拍摄后记

作者: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8日 点击数:


序言·相知相惜,我们同行


借一座红楼,寻一群挚友;溯一段来路,歌一曲旷古。遂今辰寄,愿诗心不泯,岁岁照海棠。

——题记


直到放映键被轻敲,“梦回红楼”浮于银屏上时,仍有一种不真实感,良久才缓过神来。

我们又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不曾忘记,那天是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天,黄老师告诉我们需要拍摄《红楼梦》微电影,建议我组织一些同学好好准备。但对于毫无任何影视经验的我来说,只有十天时间,似乎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与朋友谈及此事,他讶异于我思维的局限与幼稚:“你们班同学那么优秀,集思广益,一部微电影算什么难事。”而一切感动,记忆与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

我将通知转发到了群里。本以为不会有多少人愿意,没想到,却获得了无数善意的回应。当电影还没有雏形,完全没有思路的时候,导演兼编剧的满意说:“我可以。”那天他正生病在医院,却没有告诉任何人。当天下午,倚着医院的白墙,他找出一切可供参考的资料与影像,遍览了原著上百个章回,只用了4个小时便写出了初步方案,7个小时就完成了剧本,当天晚上就交给了剧组讨论润色,确定了完整的剧本方案与对白。

当剧本需要打磨与修改的时候,艺术总监缪佳铮说:“我可以。”“我参与过微电影的拍摄,我知道人物的细节与情感应该怎么处理。”他找来诗社的片段仔细研究,从声音到画面,细斟一点一滴,原本二维纸面上的人物被生动的立体化,赋予了人物以情感和生命。

当我们需要完成片头与片尾的制作,却苦于不会使用专业软件的时候,视效策划李月寒,制片总监胡睿杰说:“我可以。”当天晚上他们不眠不休,开完剧组会议后立刻着手制作,抠图,覆盖,动画,特效,渲染等一帧一帧微调,在第二天的凌晨一点,他们就提交了最终的效果。

当我们需要确定拍摄地点的时候,张铭浥说:“我可以。”第二天一早他就赶到东湖听涛景区,从采光,布景等多个角度考虑,上传了多组备选地点照片,最终确定了先月亭作为取景地点,让绝美的景色得以面世。

当我们需要用镜头记录电影的时候,摄影指导杨林轩,胡梓恒,杨理诚,程澄说:“我可以。”“我们在选修课和社团里学习过相关的拍摄技巧,应该可以帮助到你们。”他们带上了所有的设备,三脚架,稳定器,外置麦克风,ND滤镜,监视器,甚至画好了全部的分镜脚本,确保了每一个镜头的高质量输出,让银屏上得以呈现出震撼的画面。

   当我们需要更多全景画面的时候,班长柯晓宇说“我可以。”他立刻准备好了专业设备,设计了多组取景角度,无人机在他精准的操控下腾空而起,让先月亭和周围的绿意成为永恒。同时,柯晓宇从专业摄影的角度,对机位角度的布置给出了细致的建议,让镜头能更多的捕捉到演员们的本真状态。

而作为主角的演员们,张铭浥、钟雨欣、陈俊伊、王昱丹、柯奕凡、李子君、程澄,更是完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务。8个小时不到,他们就已经一字不差的背完了全部的台词。从选角开始,他们全程细细品读对应的章节,揣摩情感如何演绎,无数次的的研讨与交流,神态,表情都努力做到最完美:宝玉的嬉戏打闹、宝钗的娴雅端庄、黛玉的温柔细腻……在取景地点,超过6个小时的拍摄全过程中,面对导演组和摄影组的即兴创意与修改,他们没有一句怨言。不仅如此,我们的许多改进,正是从他们提出的设想中转化而来的。“演员是一部作品的灵魂。”他们用仔细的实际行动,对演员的尽心尽力作了新的注解,最终用自己的力量,向所有人展示了长飞的风采。

最让人感动的是团支书李不凡,他负责了音乐配音等许多工作。在剧组的拍摄细节都已经基本敲定时,他主动提出:“我可以为你们做些事情。帮你们买买水,拿一下东西,这些杂事都可以交给我。”那天,在先月亭里,在大家都在热火朝天讨论着拍摄细节的时候,是他默默地准备好了水,绕着亭子布置好了一切,临走时还捡起了被我们遗忘的垃圾。

当拍摄任务都完成之后,王致鲲,胡睿杰说:“我可以。”一句可以,谈何容易?他们要面对的,是超过343亿字节的数据量,留给他们的时间却只剩五天。朝迎霞光,暮披星月,他们挤出一切能利用的时间,两个人轮班剪辑,短短96小时,他们完成了从粗剪,字幕,音乐,色温,饱和等等一切环节,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甚至这部影片里的许多微不足道的细节,都有人为之倾尽全力的努力。当我们需要翻译英语字幕的时候,李子君说:“我可以。”在寝室昏暗的灯光下,长夜孤灯,完成了全部的双语字幕的翻译工作,她用铅笔对着原诗一点一点的刻画与描摹,以求达到“信、达、雅”的高度;当我们需要一些灵动的书法作品来衬托诗社的文学意境时,董彦慷,陈忠乾,缪佳铮说:“我可以。”酷热的正午,董彦慷立刻放下手上的作业,拿出毛笔,打了无数遍草稿,急的大汗淋漓却仍不满意,那堆满一地揉成一团的黄色宣纸见证了他的精益求精;本是可以放松的自由活动时间,陈忠乾放下了已经拿起的球拍,在砚台上仔细磨染的,更是他对班级的一片冰心。当我们需要一段文字来升华全篇的时候,路淞棋说:“我可以。”逐字斟酌,翻阅近十本笔记,最终沉淀下来的百余字的精华,是对我们的主旨的最好诠释。

我们对我们帮助最大的,无疑是黄敏老师。从项目之初,她一直鼓励我们大胆尝试,并在许多关键的时刻给我们提出了至关重要的建议,给我们指明了前路.可以说,如果没有黄敏老师的指导,这部电影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在黄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团结一心,我们追求完美,每个人的一句句“我可以”,汇聚成了长飞班的最强音。

这是从“我”到“我们”的完美升格,是从“我可以”到“我们能行”的铮铮誓言,隔着时空回荡,跨过山海呼啸。

我们能行,我们有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班级;

我们能行,我们有不畏挑战,迎难而上的勇气;

我们能行,我们有为了大我,奉献小我的精神。

电影结束,掌声四起,这是属于我们的时刻。

在电影的最后一段,编剧满意设计了大家一起回到校园的场景,我们都很受触动。华师一与《红楼梦》将会是我们永恒的记忆。也许,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顾一大捆岁月,犹如检视砍得的一大捆木头,会发现当中夹带了珍惜品种的幽兰与香草,淡淡的,我们焉能不伸手温柔的抚触。因与《红楼梦》,与长飞班,与华师一这奇妙的邂逅,我们的泥泞人生顿时芬芳了起来。

愿我们都能沉浸在文学似水柔波的感发里,愿我们相知相惜,一起同行。


202206181207212109.Jpeg

 

主演——颦笑之间,筑梦红楼

曾想,《红楼梦》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

是考场上的高分吗?是舞台上的大放异彩吗?显然,不止如此。

它,让我们凝聚。是每个演员夜以继日背稿,只为在镜头前的真情流露;是摄影人员四处奔走,只为寻找最佳采景处;是剪辑人员牺牲所有闲暇时间,只为了最后的大片。是《红楼梦》让我们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努力。

它,让我们回归经典。为了演好每一个角色,我们不断翻阅《红楼梦》,希望能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形象。还有不断翻看87版《红楼梦》,耳边回荡的《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的曲子,这些让我们更好的体会家族“衰败前最后的兴盛”。在一遍遍品析、表现《红楼梦》之时,我们也体会到了曹雪芹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

它,让我们重拾红楼诗词之美。我们惊叹红楼人物大才,展示出如此精彩绝伦的风情雅致——当然我们知道,这是曹公一个人的文采在迎风飞扬。他既有挥洒的手笔,又有整合的能力。大笔轻舒,一个小小的机缘,一下就打开了一个大大的舞台——不仅是文字的舞台,更是人物生命活力的舞台。即使忽略诗词精妙,过程已经令人耳目一新。

它,让我们重回自己,重回社会,一方面展现衣食无忧者的高雅。雅集诗会,曲水流觞,海棠诗社的组建,不单为公子小姐们创造了世外桃源,更成为了一群文青,锦心绣口,诗意栖居的雅致所在。而它也不动声色的展现了另一面:像贾芸这样的寒微之辈,为了生存,上演“老莱娱亲”般的闹剧。探春建诗社,贾芸送海棠。曹公用海棠诗社来提醒现实的残酷性与两面性,警示着我们衣食无忧者追求高雅值得赞美,而那些广大的卑微的贫弱者更值得深切的悲悯与关怀。

澹澹长空今古明梦,只有归鸿明灭。

诗情画意的浓墨随古逸染至今,清晰笔画勾勒出真实的自我,遂今辰寄,愿诗心不泯,岁岁照海棠。

 

202206181207215235.Jpeg


202206181207210220.Jpeg


202206181207218262.Jpeg

 

导演组——重启,重塑,重生

现实与梦境交织,中式美学和当代呈现的碰撞,《梦回红楼》将当代日益浮躁的快节奏社会与梦中那份最柔软的内心结合起来,带领观众们于梦境中重新打量经典,在幻境中领略新古典的美学意境。

有观众觉得“那一幕幕如梦如幻,使梦中客不愿醒来”,也有观众赞叹道“亭台楼阁,清风流转,艺术氛围简直拉满!”

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最大程度的绽放红楼之美,与观众达成共鸣,是最值得深思的。站在现代人的立场,通过艺术改编以及再创造,从而与原作建立起一种对话关系,这正是新时代青年应该做的。

重塑经典需要很大勇气,改编途中当然有诸多挑战,原封不动固然不错,但却少了些惊喜。那么,如何打破早已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从而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导演满意认为,我们不应只局限于讲述故事,更应探讨其中丰富的精神内核。《梦回红楼》将现代人的思想与梦境中人物的内心相互映照,从而让观众真正感受到红楼之梦中的那一份宁静与美好。

《红楼梦》织造了一个瑰丽绚烂的梦,但又时刻提醒我们“是梦就有出口”。《梦回红楼》全体剧组渴望演绎美学极致,让观众可以随梦中的人物一起游历人生梦境,在现实中也能真正感受到那份不变的诗意。

 

艺术创作组——梦兮忆兮,执笔写心

红楼二字,是我心中不灭的艺术。

琴棋书画、梅兰竹菊、亭台楼榭、笔墨纸砚,艺术于红楼,是灵魂一般的存在,而于海棠诗社,艺术更是一切一切的内核。

我想,我们将用笔书写这艺术。用笔,我们写下人们内心的纷杂,写下或清澈、或狂傲、或无助、或无奈的思绪,写下海棠色的脸庞与心房。我们像木工似的,刻出每个人的五官,雕镂精巧繁杂的心灵。

我想,我们将用墨涂抹这艺术。是隶书的端庄大气,是楷书的典雅端庄,是行书的飘洒俊逸。一笔一画、一点一捺,写尽诗词中的情感,溢满墨香中的余味。就这样,我们给诗词画上了一副面孔。用海棠色的胭脂,给诗裁了一身最美丽的嫁衣。

我想,我们将用表演诠释这艺术。从表演到配音,我们希望用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感动人心,用每段独白、每首音乐造就传奇。每场景的光影色彩,每句话的抑扬顿挫——我们从来没有将这次拍摄当做一次随意的活动,而是将其视为一次对艺术的创作与打磨。我们全心全意地对待细节,全心全意地投入,投入我们心中的艺术,也筑造我们心中的红楼。

我想,我们已将红楼这一艺术,造成了独属我们的艺术。

 

202206181207210900.Jpeg

 

制片组——黑夜与电脑之间,遇见更好的自己

相比于其他同学的内容,这一段就姑且叫做“关于制片总监的那些er”吧。

关于制片总监的那些事er,最重要便是制作《梦回红楼》的片头。

忘记了具体是五一放假的第几天了,只记得总负责人刘书朗当时突然跟我说,需要我为这部微电影做一个片头。我深刻地知道,片头,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分钟时间,却最能体现出整个剧组对微电影的重视。一瞬间,仿佛如临众敌一般,我不知所措:“一部微电影的片头要怎么做?需要有一些什么内容?怎么样才能体现我们班的特色?……”疑惑与紧张的心情夹杂着抗拒与放弃的想法刹那间涌上心头。

我,真的可以吗?

也许吧,不试试怎么知道?

于是乎,我,开始与那个畏难的我较劲起来,开始着手于制作片头的任务:

找素材、录制视频、下载文件,正式制作之前的每一步准备,我都踽踽独行、如履薄冰,生怕有一点破绽而在开头时留给观众不好的印象;选软件、导入视频、寻找思路,开始制作时,我都仔细斟酌、力臻极致。

我,正与那个恐惧挑战的我斗争。

然而,制作片头的工作远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难上许多。

家内笔记本电脑的陈旧、对视频剪辑软件的不熟悉等客观与主观夹杂着的因素,让我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充满泥泞,举步维艰。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便会前功尽弃;一个看似完美的改动,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可能大相径庭……

我,正一次又一次被现实所“打败”。

但我,也绝不会在被打倒在地时一蹶不振、匍匐不起。

我再一次重振旗鼓。失误删掉了草稿又如何?改动而导致的重蹈覆辙又怎样?我再一次打开视频剪辑软件,右手握紧鼠标,左手时时刻刻在键盘上,头不自主地向前倾。20点、22点、24点,小区内的喧闹声渐渐消逝,陪伴我的仅有那无尽的黑夜,与桌前的那本笔记本电脑。正如那无哗的战士,像春蚕食叶般不断点击鼠标、敲击键盘……

电脑桌面上,一个个导出的“半成品”渐渐充斥着整个屏幕。

我,正在不屈地与现实作斗争。

第二天,我又一早起来,打开软件,加载草稿,重新完成着“未竟的事业”。又是不知多长时间的奋斗,终于,随着一声长叹,一件属于我的艺术品就此诞生,一场属于我与现实、我与畏难的自己的战斗以我的胜利告终。

关于制片总监的那些事er,剩余的便是为整个过程中尽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也在《梦回红楼》的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中,躬身入局、参与其中,想办法将红楼这一门艺术以更好的效果呈现出来。我坚信,其中激烈的讨论、工作过程中的休憩、最终成品出来时如释重负的笑容、挑战极限战胜自我的意志,无不成为我未来路上最美好的回忆!

谨以此,为我们在无尽的汗水过后浇灌出的玫瑰致敬。

 

202206181207210832.Png

 

摄影组——光影之间,定格美好

接到拍摄微电影的任务时,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拍摄小组。拍摄爱好者负责拍摄主题内容,保证影片质量;另外有一部分同学拍摄花絮,留住美好记忆。

摄影工作对我们提出极大挑战。首先,是拍摄的质量要求较高;其次,拍摄的环境复杂多变。拍摄之前,我们要拟定摄影规划,详尽地计划每一个镜头拍摄的内容和角度,拍摄时,我们要协调导演、演员甚至是路旁的行人,保证拍摄过程不受干扰;拍摄后,我们还要检验成片质量,给剪辑后期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

而在其中,最大的困难便是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商。一方面,我们要保证影片质量;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拍摄,因而必须要提高效率,但又要顾及演员的状态、情绪等多方面的因素。为此,我们最终决定采取同一地点镜头、同一演员镜头合并拍摄等方法,既保证了效率,又减轻了演员的负担。在全体成员的协助之下,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迎刃而解。

此外,本次摄影对我们摄影组有很大意义。

作为我们摄影组的第一次大型活动,本次红楼梦微电影的拍摄在充分展现我们卓越摄影技术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告诉了我们在摄影之路上还任重道远,与专业的团队的设备,以及拍摄方式与成品相比,我们还只是刚刚入了门,许多镜头只是单纯地放大和缩小焦距,连基本的水平与竖直移动都做不到,画面上感光度、白平衡以及焦点选择都比较粗心,甚至还有些手抖的现象,给后期剪辑的同学们无意间增添了许多困难。但是,这些并不代表本次摄影是失败的;相反,它让我们摄影组成长,让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今后定会取长补短,躬身实践来锤炼自己的摄影技术,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之中,确保未来在类似的活动之中能拍出更加优质的作品。

另外,本次活动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与交流沟通能力等。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极为珍贵的实践机会。


202206181207218652.Jpeg

 

剪辑组——聚沙成塔,巧夺天工

正午,教室格外寂静,阳光透进窗帘,在地上留下斑驳黑影。我半伏在教室电脑上,两眼紧盯屏幕,顶着倦意与一个又一个镜头斗争,一连两个星期都是如此。交完作品后,又是两个星期,当“一等奖”的消息传来,我方松了口气,两个星期前的那些“幕后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接到《红楼梦》微电影剪辑任务时,我着实有些为难。剪辑电影意味着牺牲大量的学习时间,甚至一整节晚自习都要伏案“工作”。尽管如此,一番踟蹰后,我还是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没有专业技术,面对逾两百个镜头,剪辑小组开始在黑暗中摸索。我小心翼翼的控制着每个视频的长度,尽量维持着整体的和谐。我深知,一点失误、一个漏洞都有可能被观众无限放大,从而影响整体效果。而各种麻烦接踵而至:不同的相机拍摄时色温未调成一致,导致我们需要调整每个画面的色温色调;一些镜头切换画面太过于别扭,需要加上适当的转场;后期配音后,有时候口型几乎完全无法对上声音……有时焦头烂额、修来改去,甚至近一个小时都得不到一点进展。还有奇怪穿帮镜头、中英双语字幕、背景音乐选择……为了精益求精,有时甚至需要一帧帧细调。那时,我一有空闲就往台上站:清晨被迫早起,午饭五分钟搞定,作业放在课余……终于在规定时间内交上了成品。

点击“导出”,两个星期夜以继日的剪辑总算结束。欣赏着成品,很难想象,它如拼图般,是由一个又一个“支离破碎”的镜头拼接而成。解脱之余,我也收获良多:比如合作、比如迎难而上、比如追求极致……这辛勤奋斗的两周,实在是难以估量的宝贵财富!

 

202206181207214009.Png

 

翻译组——海棠倩影,译林寻踪

红楼一梦,我不过一小小翻译。

一开始,我并不理解为什么《梦回红楼》的制作需要翻译。况且,就算有了双语字幕,到底又有几个人去看呢?

虽然不解,我仍接下了翻译工作。

起初,我本以为很轻松的一件事,但是,做起来方知其中辛苦。为了弄清楚一个词、一句诗的含义去翻阅资料,为了押上韵而苦苦思索,为了贴合人物形象而细细斟酌每句对话……还未着手翻译,批注倒先挤满了一整张纸,在此之中,我也不由自主地更加敬佩于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不知不觉,却已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尽管其中的心血可能难以被观众们察觉。

在完成翻译任务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也是幸运的。

我知道,可能很少有人能察觉我的努力,但同时,我也期待着,也许有一天,有一个、或是一群有心人会注意到我翻译的成果,而赞不绝口;亦或者是未来的某一天,我回看自己曾经亲笔写下的单词,而会心一笑……

同时,幕后还有更多的人也跟我一样,存在于《梦回红楼》的每一个角落,见证着《梦回红楼》的每一点进步与成长:每一个兢兢业业的摄影师,每一位辛勤的后期制作者,每一位“专门清场子”的后勤,每一个提出闪光的点子的人……他们也许没有在荧幕上闪闪发光,但他们也依旧在背后付出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

就算不那么耀眼,我也会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事,尽好自己的责。佳句偶得时的喜悦,译出终稿时的如释重负,成片出来时的自豪,永远印在我心间,成为着成长路上熠熠生辉的点点星光。

遗憾吗?不遗憾!因为,我为此努力过!



202206181207212932.Jpeg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