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教信息 >> 正文内容

聚焦课堂展风采 交流研讨共提升——我校成功举办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

作者: 编辑: 来源:科教处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3日 点击数: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夯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引导全校教师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在学校科教处的精心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和学校大数据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于20211122日至202216日成功举办。本次汇报课以学科组为单位,各教研组进行听评课研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心理、综合实践等学科的青年教师共39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为打磨出一堂高质量的汇报课,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和骨干教师们充分发挥团队力量,群策群力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为汇报课建言献策。各位青年教师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认真研读新教材,从选题到备课,从试讲到改进,每个环节都反复推敲,精益求精。汇报课展示中,39位青年教师的课堂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热情饱满的教学态度和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构建了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和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汇报课结束后,各学科教研组对本组青年教师汇报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与全面的指导,在指出课堂教学闪光点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而中肯的建议。

此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不仅为我校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展示自我风采、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进一步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强化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提升良好的教育教研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精心筹备的备课过程,还是妙语连珠的汇报课堂,亦或是鞭辟入里的评课过程,都展现了华师一教师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卓越的教学风采。“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相信在华师一这个优秀的大集体里,在学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路径下,青年教师能继承与发扬华师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深耕教学领域、提升教研能力、实现高质量的专业化成长,为华师一的飞跃发展增光添彩。


语文组听课、评课

数学组听课、评课

英语组听课、评课 

物理组听课、评课

 

化学组听课、评课

 

生物组听课、评课

 

历史组听课、评课

 

综合实践组听课、评课

 

心理组听课、评课

技术组听课、评课

 

部分优秀课程展示

语文组

董霁宇老师汇报课——登泰山记


 

董霁宇老师简介

高一Ⅰ部语文教师,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汇报课介绍

汇报课课题为“缘景明情,探幽发微——《登泰山记》第二课时”。授课篇目出自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从景物描写中揣摩作者情感,二是分析寓情于景的写法、总结情与景的关系。课程主题来源于一对“矛盾”:中国文论一向强调文学作品情景交融的特征,然而《登泰山记》因其冷静客观而被一些学者认为缺少“寄寓”,是记载地理的“地学游记”。因此,课程活动集中于探究并验证姚鼐的“幽怀远韵”,进而总结缘景明情之法,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汇报课收获

备课、磨课的过程虽枯燥,但确是新手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备教和教学过程中总是会不断地出现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促使我不断地打磨、思考、更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渗透语文核心素养,如何随机应变、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完善提高。在汇报课的准备过程中,我得到了备课组诸位前辈的倾力相助。他们反反复复地听我试讲,不断指出课程设计的问题,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修改教案和课件,给我极大的鼓励和信心。从前辈们的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深厚的专业素养、创新的思维方式、严谨的治学品质以及华师一的传承精神。唯有加倍努力!


班汉祥老师汇报课——屈原列传

 


班汉祥老师简介:

高二部语文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教育硕士,武汉市普通高中优质资源共享计划指导老师。

汇报课介绍:

汇报课程的参与学生为高二10班学生,教材为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程围绕教材第三单元的单元研习任务“历史人物纵横谈”,聚焦《屈原列传》这一课文,具体设定主题为“屈原人物论”。

第一个课堂活动是:结合文言文中“任”的主要义项,进行小组讨论,分别说说屈原的“任”与“不任”,尝试做到分条表述,清晰简洁,于文有据。同学们依据课文,参照“任”的义项,作出了充分的梳理。

第二个课堂活动是:得失成败——屈原人物评价。主问题为:如何认识、评价屈原?屈原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同学们经过讨论,给出了传奇、爱国、挫折、悲凉、无悔、沉重、矛盾等答案。同学们还围绕以下问题继续深入讨论:政治失意、家国沦丧、怀石自沉的屈原,是一个失败者吗?屈原想要的是什么?他所坚持的是什么?屈原为何选择赴死?死亡对屈原意味着什么?屈原为我们提供的意义、价值是什么?是文学作品,还是别的什么?

通过两个活动,同学们对《屈原列传》和屈原,有了更立体、深刻的认识,也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传递的人文精神有所理解。

汇报课收获

在年级组老师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我进行了三次试讲和调整,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调整、课堂任务的选取。二是课堂内容、容量的调整。把一些延伸性的、应用性的任务放在课前准备与课后作业中,而不是都放在课堂上展示。三是课堂形式的调整。努力让学生来参与课堂、参与讨论、得出答案,而不是教师说出答案。

课后,我和同学、老师们继续进行了许多交流。我比较有感触的是这么几点:教学目的要明确;教学设计要切合教学目标,经得起推敲,敢于做取舍;任务引导要自然;要注重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课堂,有所收获;上课的语言、节奏是一门艺术,需要经验不断打磨。还有一些问题,如我的教学风格是否形成、文言文(史传)的群文阅读及其课堂活动该如何设计,仅凭一次课的探索和尝试,依然得不到完整、确切的答案。但是本次汇报课,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受益匪浅的锻炼。在此再次感谢语文组全体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语文教研组长吴洪涛老师寄语:

历时一个月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既是青年教师的一次展示,展示他们在华师一的成长;也是语文组所有教师观摩、研讨新教材教学的一次契机。因此,董远举、班汉祥、董霁宇、吴竺轩、邵凡辉五位年青教师的汇报课吸引了全语文组老师们的关注。

为了促使这些年青教师的成长,高一、高二语文备课组的全体老师倾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备课、磨课,也在组内形成了学习、研究的良好氛围。在展示课上,邵凡辉老师的课有如一堂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在作家郁达夫的散文和人生世界里感受文学的魅力;吴竺轩老师的课有如一堂写作分析与欣赏课,通过分析唐代文人韩愈写作《师说》的层次结构,让学生学到了写作议论文的诀窍;董远举老师善于整合教材内容,将三篇课文里的人物形象抽取出来,引导学生探讨“革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话题新颖,别具一格;董霁宇老师则带领学生通过对《登泰山记》的学习,不仅学习了古代游记的写法,而且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班汉祥老师以“屈原人物论”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参考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每位老师都能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用各种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教学效果不错。当然,汇报课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启发、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力度不够,等等。在每堂课结束后,老师们纷纷发言,大家都直言不讳,意见中肯,非常有利于这些年青教师的成长。所有老师都认为在这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中收获很多,对未来的教学更有热情和期待了。         


数学组

韩文晶老师汇报课——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1)


 

韩文晶老师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武汉大学基础数学硕士,现任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I部数学教师。

汇报课介绍:

《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1)》是一节立足于课本的概念生成课,是以“回归概念-渗透素养-寻味价值”为思路的高三一轮复习课。从椭圆的定义得到椭圆的本质特征,从定义中了解椭圆的几何特征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利用椭圆的定义形成椭圆,以及椭圆的其他生成方式,提升学生对于椭圆定义的认识和运用椭圆定义解决问题的意识,渗透直观想象、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让学生感悟数学概念的应用价值。

汇报课收获

很高兴能够给我们青年教师一次在全组老师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也在准备汇报课的过程中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准备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数学组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下,教学内容越来越充实,教学环节的设计也越来越顺畅。我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升,信息教学水平也随着教学设计的完善不断提高。我想这与全组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密不可分,很荣幸身边有这样一群认真负责、勤恳努力、互帮互助的同事们,让我能够从他们身上学习各种优秀的教学品质。希望我们青年教师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光和热,在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活动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罗海涛老师汇报课——数列求和


 

罗海涛老师简介:

中共党员,华中师大一附中数学教师,北京大学本硕连读。热爱数学,热爱教育,立志为国家培养最顶尖的数学人才。教学上注重思维引导,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陪伴学生一起遨游数学之海,感悟数学之美。

汇报课介绍:

本节课介绍了数列求和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裂项相消求和。围绕裂项的核心思想,引导学生关注裂项中的三个关键点:分母的关系、项之间的关系和分子的关系。总结了常见的裂项方法,并通过实例加强对三个关键点的理解。最后,将裂项思维进行拓展,引出“万式皆可裂”,用裂项的思维重新推导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激发学生深入探究。

汇报课收获:

经过本次公开课的备课、磨课、试讲、上课、评课过程,经过数学组前辈们对我的指导,我对一堂好课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很多方面都深受启发。首先,在内容设计方面,要深挖问题本质,注重内容的启发性,引导学生们将思路打开,深入探究;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要勇于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亲自体验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在日常学习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年轻教师要多向前辈们学习,借鉴更多宝贵经验。


钟旭老师汇报课——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钟旭老师简介:

中共党员,博士,华中师大一附中数学老师。

汇报课介绍:

本次汇报课的授课内容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旨在通过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解决部分三角函数求值问题。通过公式推导、问题求解和师生互动的过程,渗透归化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数学运算和多维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汇报课收获:

在本次青年教师汇报课中,我历经课题选定、教案设计、课堂教学、评课和教学反思的全方位锤炼,提高了课堂驾驭能力和应变能力。

本次汇报课是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宝贵机会。在此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领导、前辈们对青年老师殷殷期望,深触学生求知若渴的目光,并深刻认识到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数学,作为重要基础学科,贯穿未来科技方方面面,我决意执热爱教学之情怀,努力探索数学教学技能,剥茧抽丝展示数学的精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未来国家科技人才播下热爱数学的种子。

特别感谢数学组全体老师对我汇报课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感谢班上的全体同学,是我们共同努力完成了此次汇报课,展现了班级的优秀学风与风貌。

数学教研组长张丹老师寄语:

数学教研组的韩文晶、王艺璇、沈宇为、罗海涛、钟旭、施一帆和许若阳共七位老师参加了本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这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历练机会。七位老师都非常重视本次活动,自从接到任务,就向自己的指导老师和组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从课题的选择,到教案的设计,信息技术的融合,都反复的推敲打磨,尽量听取多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呈现出来都是比较完美的公开课。


英语组

黄晨老师汇报课——Food and Culture

 


黄晨老师简介:

2020届清华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高二II部英语教师。

汇报课介绍: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 Unit3 Food and Culture

课型:Culture and Cuisine:阅读与思考

本阅读语篇课文内容围绕一位美国游客对中国美食的体验展开:作者在美国,北京,山东,新疆,广东和河南分别体验了各种中国菜肴。各地食材、风味各不相同,从他的体验中,他感触到了美食和文化的关系。

在以小视频引入话题之后,本节阅读课以两条主要线索展开。第一教会学生Be logical:教师带领学生跟随作者的行程,和作者一起体会作者感悟到的美食和文化的联系。第二教会学生Be convincing: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技巧--恰当使用了cause-and-effect因果关系,从而使得文章说理性强。伴随着阅读活动,本课堂还以worksheet作为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活泼的小游戏环节,巩固学生对“因果关系”的理解。课堂最后以一个讨论-展示环节结束:假设作者来到了湖北武汉,来到了华师一美食节,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主持人和作者,进行一次对话采访,学生可以再为作者设计一站美食之旅。这项活动既要求学生从文本中获取有用信息,并进行信息整合/提取,又给学生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调动学生对中华美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本届课堂紧紧围绕美食和文化的关系,进行了阅读理解和拓展思考活动。待改进的地方是环节时间分配可以进一步优化,留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时间。

汇报课收获:

我很感谢英语教研组对我本次展示课的认可,也感谢学校为年轻老师提供这样一次磨练自己的机会。虽然准备的过程比较辛苦,但是我从中收获良多。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师傅熊效华老师,她抽出宝贵时间帮助我打磨公开课,为课堂环节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十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此外,高二II部英语组的教研氛围也很棒,感谢给我提供意见的美女老师们!我想起一年半以前,没有教学经验的我曾经疑问新手老师应该如何快速成长,现在我给自己的答案是:在实践和行动中寻找方向。


陈晨老师汇报课——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陈晨老师简介:

高一II部英语教师,华中科技大学本硕,2019年毕业于英语口译专业。

汇报课介绍:

课程名称:阅读课Book1 Unit 5 :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本次阅读课介绍了汉字书写体系的发展和历史作用。课程由甲骨文的识别导入,激发学生对汉字起源的兴趣,而后通过绘制汉字发展时间表了解其发展历史,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理解汉字与中华文化传承的关系,最后通过自由辩论环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客观、辩证地思考未来汉字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与使用,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汇报课收获:

本次汇报课的顺利完成离不开英语组老师的关心和支持,非常感谢我的师傅周肖庆老师对我悉心、全面的指导,感谢贺莉、魏群、郭海宁老师等资深前辈指引方向,感谢周晓维、刘娟、雷运波、管璇等老师对我的帮助,还要感谢同学们的配合。在准备本次汇报课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磨课和充分吸收组内各位老师意见,我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收获满满。

英语教研组长龚源来老师寄语:

一出戏,要演好序幕;一部乐章,要奏好序曲。刚离开学堂,踏上教坛不久的青年教师,上好一堂课十分重要,因此,科教处举办的这次青年教师校内汇报课展示活动十分具有前瞻性和务实性。

本着“培养新人,共同发展”的理念,英语教研组这次一共推出了四位青年教师参加展示,分别是来自高三年级的张悦和来自高二年级的黄晨、骆玥和高一年级的陈晨。她们的课经过英语教研组和不同年级备课组的众多老师的指导和打磨,都上得很精彩,各具特色。但限于名额,这里只能推介两位老师:高二年级的黄晨,和高一年级的陈晨。

黄晨老师基本功扎实,语言流畅地道。她的课教学目标清楚,教学目的主次分明;各环节衔接连贯,过度自然,讲练结合得很好,对学生要求明确,指令规范,时间分配合理。

该教师对教材了然于胸,分析透彻到位,利于学生思考理解、消化吸收、掌握应用,利于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陈晨老师的课注重启发拓展,课堂活跃;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老师准确地把握了设疑的方向,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整节课课堂快节奏、高效率,不拖泥带水,学生积极主动、兴致盎然,真正享受课堂、享受学习。

从这两节课可以看出:两位年轻老师都热爱教学,对新教材作出了细致的研究、思考;将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融入到了日常的教学中。整个课堂充满了浓浓的纯正的英语语言味道,令人陶醉,教学方式没有说教,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同时也希望两位年轻的老师及其他的年轻老师,将平时的每一节课当作是展示课来上,多思考,多观摩,多听取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意见,多总结,以便有更大的提高。


物理组

芮黎明老师汇报课——电感和电容在交变电流中的作用



芮黎明老师简介:

清华大学博士,曾赴美国UC Berkeley交流,研究方向为II型超新星的观测性质研究,擅长光学望远镜实测天文数据处理。目前任高二II部物理老师,从事物理教学相关工作。

汇报课介绍:

在课题引入部分,我们自制教具,从物理原理出发做出一个分频音响的“原型机”——改造两个废弃的音响,使它们能分别播放高低频声音——让学生能够感受高中物理知识在现代科技产品中的应用,由此引出本节《电感和电容在交变电流中的作用》的学习。

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能总结归纳出电感器通直阻交(直流电流可以通过,但是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电容器通交隔直(交流电可以“通过”电容器,而直流电流不能“通过电容器”)的特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从物理原理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电感和电容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作用,从而引出感抗和容抗的概念

在探究影响感抗和容抗大小的因素这一环节,在前一环节的演示实验的启发下,学生能够独立提出实验原理并在讲台上演示实验操作和展示实验结果,这一环节不仅帮助学生们理解感抗和容抗的概念,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最后,老师带领学生对本节知识内容进行梳理,然后让学生应用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对引入环节中的改装音响进行“再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方案并实际操作,巩固了本堂课的知识,也亲手验证了想法,收获感十足。

汇报课收获: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这一堂课一般都是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再进行一些理性的讲解,这样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少主动性,更谈不上发展创新思维了。为了学生能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我们从实验室中找到了学校淘汰下来老旧音响设备和一些电容器和电感线圈,开始了改装音响这一漫长且煎熬的过程。我们准备一个这样的动手实验,也是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希望学生能受到启发,在生活中去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然后也经历失败,也经历成长。

每一次的公开课对我来说都是一次磨炼,我非常感谢在整个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老师们,特别感谢我的师傅许春老师,而且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各位老师身上严谨的教学态度,精彩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持续锻炼自己,努力向各位优秀的老师看齐。


张悦旸老师汇报课《超重与失重》

 


张悦旸老师简介:

北京大学本科,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2021年入职华中师大一附中,现任高一年级I部物理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

汇报课介绍:

本堂课以一个黑箱实验开场,学生发现台秤称量出的黑箱重力发生变化,引起学生探究黑箱的兴趣,通过设置悬念,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是个精彩的课堂导入。接下来通过对重力测量原理的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物体在超重和失重现象中的运动学规律。

本课的一个亮点是对物体在电梯中的超失重这一实例的探究中,不仅做了动力学理论分析,还展示了实验。将实验仪器搬入小区电梯,利用力传感器实地测量了电梯运行过程中一悬挂的水杯所受拉力的变化。通过理论和实验的F-t图像的对比验证,使学生获得心灵的震撼。这一生活化的实验,也拉近了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使物理学知识变得亲切生动。

整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语言表达准确,成功地运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展现了以实验为核心的物理学科特点,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汇报展示课。

本课还可以进一步优化的是,教学设计中更加突出实验亮点,让学生通过分析电梯实验结果,自己总结出物体在超失重过程的运动特点。

汇报课收获:

在本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在选题和备课的过程中,备课组各位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通过与老师们的探讨,我对物理学科的核心实验在课堂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汇报课展示后,评委们一针见血的评课意见,让我能够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式,从更高的层次认识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如何充分精心准备好的教学素材,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教学功效,突出亮点。

正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要通过练习,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牢固的掌握。青年教师也一样,在新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华一的许多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并深表赞同。但只有通过汇报课展示,通过实际的应用,才真正掌握并将其内化,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继续贯彻和发扬。

在此次汇报课活动中,我领略到华一物理教学组的强大实力和传承精神,感动于各位老师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和热情开放的科研精神,激励我不断进步。

物理教研组长张杰老师寄语:

我们物理组参加“青年教师汇报课”的有六位老师,他们是高一的张悦旸、李宗阳,高二的田冰晖、芮黎明、肖婷,高三的张亮。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已感受到物理新势力的加速度。六节课得到评委们一致好评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充分发挥到实验的作用:有网络实验视频资源的运用(李宗阳老师选取了来自太空授课的水膜实验);有实验室现有的经典实验再现(田冰晖老师涡流电磁驱动电磁阻尼,演示了实验室几乎所有的相关实验);有传感器实验(肖婷老师用电流传感器演示通电自感断电自感);走出课堂实地拍摄实验视频(张悦旸老师,在高楼的电梯里录制超重失重实验视频);更有自制教具开发的小实验(芮黎明老师用废旧音箱组装分频电路,研究电感与电容对电路的影响。张悦旸老师用纸盒、皮筋、钩码、台秤,自制引入课题的小实验);还有对实验背后的思想方法的分析(张亮老师对测电源电动和内阻的误差分析等)。

多媒体的合理应用:电脑、手机等合理运用。六位老师都用到了电脑。用手机,播音频、录视频,在课堂用手机现场投屏,实时演示体重计示数。在电梯里用手机中的软件实时测速度和加速度曲线。体现了现代科技助力物理教学。

建立了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表现为频繁地点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上台参与实验(增加体验);成为实验助手;学生上台画图像(让学生思维可视化);

评委们听到学生带着惊喜的赞叹声,看到了学生对实验的妙处领悟和其中道理的心悦诚服。老师的实验也给学生示范了如何用手边的高科技手段、简单工具来研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是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引领。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化学组

陈倩倩老师汇报课——沉淀转化及应用


 

陈倩倩老师简介:

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博士,高二I部化学教师。曾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数篇,并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汇报课介绍:

高中生对科学前沿抱有神秘感和敬畏感,但现阶段很难切实感受到目前所学的知识在科学前沿中的应用。基于高中生这样的疑惑以及自己在博士阶段的科研经历,选择了《沉淀转化及应用》的课程。以学生熟知的龋齿为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整节课以实验探究形式开展,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解决高中教材中银离子沉淀转化的相关问题,最后以自己切身科研经历引导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设计合成一个核壳结构的纳米催化剂,用于解决电催化水分解的难题,并将该纳米催化剂的高分辨电镜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纳米材料有更直观的感受,体会化学学科魅力,同时传达给学生一种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汇报课收获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青年教师上公开课的机会,让我们在上汇报课期间快速的成长。感谢高二化学组所有老师在我备课期间给我的支持与鼓励。磨课期间,在教学设计、教学细节、教学行为等方面老师们都对我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建议,小到一句话的表达,大到课程的逻辑,让我收获很多,同时也感受到了每位老师对待课程认真严谨的态度和对青年教师的关怀。


郑晓慧老师汇报课——铁盐和亚铁盐


202203031529549677.jpg 

郑晓慧老师简介:

华师一附中高一部化学教师,北京大学博士,2019年入职华师一附中。

汇报课介绍:

汇报课的主题为铁盐与亚铁盐,铁盐与亚铁盐的检验以及铁盐与亚铁盐的相互转化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课程设计方面,结合自身亲身经历,以孕期缺铁性贫血引入课题,通过实验探究补铁药剂究竟是二价铁离子还是三价铁离子,带领学生对铁盐与亚铁盐的检验方法进行实验与归纳。在验证补铁药中是二价铁之后,通过药品与维C同时服用吸收效果好,进一步引出了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的条件,并对铁三角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汇报课收获:

每一次汇报课对于年轻教师都是一次挑战,特别是对于怀孕九个月的我,当时有很多老师关心我的身体,建议我说明情况不做这场汇报课,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虽然准备起来可能会很辛苦,但是我想为我肚子里的宝宝做一个好榜样。在课程准备过程中,孕期缺铁性贫血让我对铁盐与亚铁盐的引入有了新的切入点,同时再一次验证了化学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汇报课上,化学组的各位老师都给予了我非常多的鼓励,相比于第一次做汇报课,我感觉自己镇定了好多,同时吸取上次的经验教训,这次上课时间掌控的刚刚好,可能整堂汇报课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感觉到自己在进步,克服身体上的困难,去认真完成一件事,也让我成就感满满!

化学教研组长熊定湖老师寄语:

本次上汇报课的六位化学青年教师,两位硕士,四位博士。都是近几年引进来的优秀人才。在课堂上亮点频现,精彩纷呈。课堂情景引入,六位老师都有不同特点,切合学情;课堂的整体框架好,知识主线和学生思维活动主线相得益彰;四节新授课(郑晓惠、王林杰的高一元素化学、周冰洁、陈倩倩的高二反应原理化学)和两节高三复习备考课都体现化学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也体现化学学科实验探究特质。在探究中培养思维品质,在探究中运用知识。更为可喜的是,这些青年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结合了该知识的前沿应用(如:陈倩倩老师结合了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给学生更宽广的视野,激发了学生持久学习化学的热情!


生物组

李雨晴老师汇报课——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李雨晴老师简介:

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为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的分布与功能,曾赴日本金泽大学交流,现任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二Ⅱ部生物老师。

汇报课介绍:

李雨晴老师的课题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以武汉植物园的猕猴桃种植基地为背景导入,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展开教学,聚焦三个关键词:类型、作用、应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个活动:学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和类型”,“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和 “辩论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利与弊”。活动设计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融会贯通。

汇报课收获:

本节课的讲解首先体现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的意义,不仅加深了对课内知识的认识,而且让学生看到武汉市农业发展的进步。其次课堂中渗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例如在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中引用论文中不同浓度膨大剂处理猕猴桃果实对单果重量、干物质含量和贮藏性的影响这一数据,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能力。在辨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利与弊的活动中,学习我国农业政策,关注三农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其三课堂中注重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关键能力。例如组织学生辩论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利与弊,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以及交流合作沟通能力。


渠源老师汇报课——其他植物生长激素


 

渠源老师简介:

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固有淋巴样细胞谱系建立调控及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研究,现任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二Ⅰ部生物教师。

汇报课介绍

渠源老师的课题为其他植物生长激素,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本节课以日常生活中猕猴桃的催熟方法作为背景导入,创建真实情境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以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各阶段发挥调节作用的主要激素为主线,分析其它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作用机理及主要生理作用,整节课都贯穿了猕猴桃的大情境。最后以思考“为什么不同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为结尾,分析环境、基因、植物激素三者的关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铺垫。

汇报课收获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教学主线明晰。例如从教材中“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图”展开教学,以“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变化”为主线将其他植物激素生理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学习串联起来,主线明晰,逻辑明确。同时反复充分利用教材中“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图”这一材料,体现了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和利用。另外本节课还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科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及主要生理作用,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设计实验,探究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体现了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课程中学生们通过分析植物激素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可以进一步形成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此外,本节课充分挖掘利用科研成果、体现情境教学。例如充分查找、阅读科研论文,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与学生学习程度相适应的科研成果,并对科研成果进行适度简化和整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研究成果,自主归纳、总结、概括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和相互关系,训练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生物教研组组长吴建阶老师寄语:

在学校科教处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在学校大数据中心的支持下,本次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以落实生物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目标,五位老师出色地完成了汇报课的任务。本次汇报课三个备课组积极配合、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建议献策,五位青年教师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比较新旧教材的变化,多次试讲集体讨论修改,教研文化氛围持续提升。在研究交流中三个备课组不断创新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提升青年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与教学研究水平,有效解决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组五位青年教师,李雨晴、渠源、郭尘、雷群珍、王鑫的汇报课精彩纷呈,吸引生物组大多数教师积极听课,课堂上传来阵阵掌声,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老师们一致认为五位青年教师基本功扎实,备课充分,语言表达流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问题分析深入透彻,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以问题为导向,释疑解惑,更应关注引导学生质疑生惑。因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等,仅释疑解惑是不够的,必须要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然后去分析解决问题。怎么去激疑生惑?目前还做得不够。另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

准备公开课过程很辛苦,但收获满满!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相信经过多次锻炼,青年教师会很快从青涩走向成熟!感谢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和平台!感谢生物组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


历史组

尹加加老师汇报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尹加加老师简介:

中共党员,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曾获得市级微课大赛一等奖。

汇报课介绍:

一、课程内容简介

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边疆不断出现危机,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继而,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这些虽然未能挽救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却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历程。

二、课程设计简介

本课在课程设计上立足课程标准、从单元主题出发,将晚清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放在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演进中,设置历史情景,运用地图、照片、文字等多种史料解读晚清中国的内忧外患,并引导学生探究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历史局限性,提升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为了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本课程在设计上还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在重点知识突破的设计中融入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中法战争中的老将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清军主要将领及反割台斗争的台湾人民等英雄人物,将理性的知识探究与感性的历史情感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各阶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不屈服于外来殖民势力的坚强意志与决心,了解今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来之不易,涵养家国情怀。

汇报课收获:

11月29日下午,我在西科504教室与高一8班的学生共同完成了一节汇报课。此次教科处组织的新教师汇报课活动,给了我一次提高教学水平和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我的师父王晓宁老师及备课组老师们对我的帮助和点评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在完成此次公开课的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两个方面:

一是要深入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提高备课的科学性。

我所选取的授课内容是纲要上第17课,本课内容涉及历史事件较多、历史进程紧凑。如何在四十分钟的时间内完成繁杂的课程内容,是备课的一大挑战。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听取了师父和备课组老师的建议,立足单元主题,突出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救亡图存的探索这一课标要求,删繁就简地完成了课程设计。这是我探索单元主题教学的一次成功实践。

二是要提升课堂的及时反馈能力,全面提高授课质量。

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我在课程的设计中设置了三个学生小组探究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探究结果,我虽然也进行了随堂评价,但是还存在简单化的倾向。此外,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中,仍然存在不流畅的地方。授课过程中这些现象的出现,督促我在之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把控课堂的能力,全面提高授课质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学习、思考与探索,力求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实现更大的突破,打造更加精彩的历史课堂!

历史教研组长王晓宁老师寄语:

尹加加老师的这节示范课本身内容多,讲授难度大,尹老师打破了教材原有的叙述线索,重构了知识体系,用探究问题将复杂的历史事件有机整合,高效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上,尹老师用一个一个的问题不断启迪学生思维,并组织了有效的学生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顺畅,充分体现出了华师一的教学特色、展现出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


综合组

黄金筱老师汇报课——问卷调查法

 


黄金筱老师简介:

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教授科目:综合实践活动。

汇报课介绍:

问卷调查法属于研究性学习中,“确定研究方法”章节下调查法的第二课,作为一种重要且典型的抽样调查方法,能够体现出很强的"研究性"与"实践性",其特点为方便易行、数据支撑性强。在科学研究理论中,对于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和要求有着详细地说明,包括调查问卷的结构、问题设计、答案设计、采样方式等。本节课将理论指导和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具体教授问卷调查法的方法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实践中尝试制作调查问卷,并上台展示,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汇报课收获:

作为学校的新进教师,又是本次活动的参与者,我从中获得了许多收获。不论是听取其他老师的课堂,还是自己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都使我感触颇多。在这段时间里,我真切地感受到公开课的重要性,从没有方向到实际体会何谓“教学目标”,从无法取舍灵感到重点突出教学特色,与学生的距离也慢慢拉近,这些都使我欣喜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在试讲与评课的过程中,我与备课组的蒋老师和叶老师一起打磨完善,他们的建议非常中肯实用,让我学到了许多课堂技巧,感谢他们的无私帮助和耐心指导。同时也很感谢学校给了新进教师的这个机会,在整个汇报课活动过程中,听取了各科老师的课堂,在大量的集中听课的过程中,总结了经验,查漏补缺。希望后续可以再接再厉,早日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

综合实践教研组长蒋美玲老师寄语:

黄金筱老师非常具有教学天赋,也非常敢于大胆创新,将该课程设计为“案例导入—方法剖析—规律总结—实践互动”,让学生融入课堂,问题导向,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非常新颖独特。


秦意老师汇报课——探索我的生涯价值观



秦意老师简介:

华师一附中专职心理教师,专职生涯教师。北京师范大学临床与心理咨询硕士,生涯发展与辅导方向。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GCDF全球生涯规划师,NCDA国际生涯发展规划师,TA人际沟通分析师。湖北省心理学会会员,武汉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专家。曾参编首师大出版社《新高考高中生生涯规划读本》

汇报课介绍:

本节课主题为《探索我的价值观》,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
课堂正式开始之前,通过三个选择题——如“如果可以成为下面某个人,你会选择成为嬴政还是梵高”对同学们进行快问快答,用趣味性的方式来让同学们思考到指引我们做出选择的往往是价值观,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我的价值观,并通过分析张桂梅、贝爷等人的职业选择背后的价值观,对职业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阐释。随后在主题体验活动——卡牌交换中,带领同学们在游戏中去逐步澄清自己当前所看重的职业价值观是什么,在这个充满互动性和趣味性的过程中,同学们体验到自己在选择和舍弃时的纠结与不舍,同时也明确内心的价值观排序(活动中选取的价值观来自于美国学者舒伯(Super)提出的15种价值观)。在对自己的价值观有所清晰之后,引导同学们将内部的价值观与外部的职业信息进行链接,引导同学们去思考哪些职业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如何找到那些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职业。最后,通过引入生涯人物钱伟长的故事,对本节课的主题进行升华,希望同学们在选择中,能够去探索自己的核心需求,也能将国家和社会的核心需求放在重要的位置。

汇报课收获

青年教师汇报课这个活动给我带来了一些压力,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借助这个难得的成长机会,让我对一堂课有了反复多遍的反思和总结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了校内外各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帮助,发现了一些过去没有发现的问题,也在多次的讨论过程中收获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虽然这只是一堂课,但收获到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作用于我今后的每一次教学活动中。我不仅收获到的是教学方面的经验,也有很多教师们耕耘于一线教学的精益求精和奉献的精神。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我不仅要把握住学校为我们创造的机会,在日常我也要努力对教学进行反思,遇到困难及时向学校的老师们求教,不断提升自己。

心理教研组长宋红艳老师寄语:

秦意老师代表心理教研组上了《探索我的价值观》一课,在准备过程中,秦老师认真、严谨、富有创造性,精心设计了汇报课,展示效果非常好!秦老师的这堂课生动活泼,其中不乏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环节,符合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秦老师的这堂课不仅符合目前教育大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理念,而且还满足了当下学生切实的需要,有利于高中生合理的进行自己的高中生涯规划,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技术组

张二奇老师汇报课——设计的评价与优化设计方案

 


张二奇老师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华师一附中通用技术学科专职教师,校“教师创客联盟”成员,华中科技大学-华师一附中一体化建设试验区重点实验室“AI+机器人”实验室负责人,校优秀青年团员教师、校教科研先进工作者。长期致力于高中STEAM与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作为项目负责人多次申报区级、市级科研课题并立项,参与并完成多项省级和校级重点课题,参与编写多本STEAM与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劳动教育教材。

汇报课介绍:

本节汇报课内容为“设计的评价与优化设计方案”。“设计的评价”通过“手机支架在网课学习期间的使用”这一情境导入,然后用不同款式的手机支架作为案例分析,设置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对设计产品的评价方法,进而通过对设计产品的评价引出对设计作品的评价,使学习内容和教学情境回归学生实践经历,围绕先前课上完成的桥梁结构开展设计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以微课学习的形式呈现,并设置思考活动和案例分析。本节内容能提升学生对技术设计全过程的综合性体验与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在生活中积极运用设计评价,认清设计产品或作品的技术本质。

汇报课收获

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与帮扶。此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是全校上下对青年教师专业技能的检验,也为青年教师彼此借鉴、沟通提供了契机。通过参加此次青年教师汇报课的活动,加深了自我对学科教学内容、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育人功能的认识,提升了自己对教学、教材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新时代背景下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当下,青年教师一定会努力探索育人新思路,尽快成长为业务精炼、技能过硬的合格教师。

技术教研组长孙俊峰老师寄语:

技术组的张二奇,陆智诚,朱有为三位老师,代表技术组的年轻教师认真准备了青年教师汇报课,全组老师们热情积极得帮助他们准备,测试,磨课,最后汇报非常成功!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全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张、陆两位老师的课偏重学生基本技术素养的培养,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产品入手从技术的不同角度分析了产品的方方面面,两位老师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都由浅入深的引导,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技术素养。朱老师的课程比较偏竞赛性质,站位较高,抓住了最近的考试热点,认真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动态规划的重难点,总结出了分析问题的规律,对于竞赛生是很有意义的。三位老师都是我组的未来和希望,通过这次汇报,相信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