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教信息 >> 正文内容
“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第一期:生命况味(一)
卷首语:
“畅游书海,感受阅读快乐;浸润书香,分享阅读体验。”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推动华中师大一附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倾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旨在激发每一位师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地标,藏书多达九万多册,不仅承载着师生们学习阅览、资源获取、学术科研的需求,也发挥着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悦读·乐享”活动将陆续推出同学们推荐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馆藏书籍,引导同学们在书籍、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学会选择读什么书,如何智慧地读书,在阅读分享之中成长为有文化高度、有思想深度、有人文气度的人。
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传递阅读的星星之火,感受智慧的静水流深。我们定期推出“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 乐享’”系列活动的相关报道,让我们的高中生活有诗、有书、有远方!
本期“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推出2021级高一年级II部(12-22班)同学阅读推荐的散文类优秀作品专辑。
首先,请大家一起欣赏徐琳涵同学(2021级高一年级12班)为我们记录的高一年级II部各班同学在邵凡辉老师指导下开展“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的情况。
这次活动十一月正式开展,陆陆续续进行了两个月,在这期间每个同学都受益匪浅。
第一次开会我们确定了推荐书目的类型——散文,指导老师也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我们的稿件需要呈现的形式和在内容上的一些具体要求,包括书籍概况、推荐理由、书海拾贝以及读书札记等等,让我们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之后的一周内,各班同学都抽时间去了校图书馆借阅自己感兴趣的并且有价值的书籍,进行了深入的阅读与研究。在此期间,我们的指导老师邵凡辉老师也非常耐心、尽责地帮助我们修缮稿件,经常看到有同学遇到一些写作上或者理解上的问题,就会去老师的办公室询问;同学之间也会互相的交流感想,分享自己的一些写作经验和感悟,共同努力呈现出最完美的结果。在我们的初稿完成后,我们统一发给了邵凡辉老师审阅。老师会非常仔细的指出我们的错字,指出我们一些有关内容安排上的问题,会拿着同学们的稿件亲自到班上去给他们进行指导,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改正,也会把优秀的范例打印出来发给我们让我们借鉴,经过指导之后,同学们也很清楚地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之后的一个星期,同学们把自己的文章重新加工了一遍,每个同学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将报告修改的更加完善,重新发给了老师。十二月中旬我们开了第二次会,这一次老师把我们的一些稿件打印了出来,也是他再一次重新修改之后的,进行了一些字句的调整和精炼。他给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稿件都做出了非常中肯的评价,确定了一些稿件可以作为终稿,但也特别指出了还需要继续打磨的一些报告,最后也给这次活动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都在规定的期限之内甚至提前完成了任务,这都离不开邵凡辉老师的尽职尽责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最后呈现出来的分享报告都是丰富多彩、有理有据、思想深刻且富有文采的,这也给我们的这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2021级高一年级18班的饶海圣同学积极协助指导老师邵凡辉组织同学们参与“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他用文字记录了同学们参与活动真实的情况,他对阅读也有自己的思考。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饶海圣(高一18班)
学校开展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是在十月中旬,也是在启动仪式,我有幸与其他数十位同学被学校聘请为特约编辑。
活动的主题很简单,“书海悦读,好书乐享”,目的也很简单,构建书香校园,吸引更多同学走进学校图书馆,热爱阅读。
分配给我们高一II部的主题是散文类作品,接到任务的那天,我便第一次踏进了我们学校的图书馆。
我原以为图书馆会有些冷清,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图书馆内几乎座无虚席,这其中又几乎有一半的人正捧着一本本线装书籍,津津有味地阅读。书架上的书确实大多饱经沧桑,但是也整齐立于书架上。
是的,我对学校图书馆的期望值并不高,其实也没有那么关心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建设,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图书馆有什么问题,或者说,当今社会的图书馆都在面临着被迫从学术建筑转变为精神坐标建筑。换言之,走进图书馆的读者越来越少,而我相信愿意走进图书馆翻开一本精装本阅读的人,也不是在追求实效,更多期望的是一种氛围。
但是,我依然愿意在茫茫书海中找一本好书,再写上一篇文章,推荐它,因为热爱读书,也想要让更多人喜欢上阅读,所以我更加关心,我要怎样措辞,我要在文字中融入心灵怎样的温度,才能让一个本不读书的人愿意翻开书,让一个偶尔读书的人爱上读书。
前几天读罢了其他编辑的最终定稿,不禁感慨,真好,喜欢文学的少男少女,果然还是擅长用文字表情达意。我愿意衷心提笔,其实也是因为许多像他们,像我们一样的读者。
12班的徐琳涵,推荐的是史铁生的散文集,她的文字是那么贴近作者的灵魂,几乎给我带来了同等的触动;13班的陈宝仪,推荐梁实秋,她的笔触也颇有几分雅趣;14班李行言,呼唤人类踏上文化苦旅;15班彭予,观照心灵诗意的流浪;16班韦若男、喻星澜告诉我们睡前读读林清玄,所有的遗憾都是成全;17班朱泓瑜,道尽张爱玲心头的“蚊子血和朱砂痣”;19班倪睿,用曹子建般诗意的语言介绍也是冬天,也是春天的迟子建;20班施安桐,用文字勾勒龙应台爱的目送;21班秦梓妍,望山望水望尽世间温柔;22班周孟潇,以历史书天地大美。
真好,真好。
前几周,我在班上讲了《读书的目的》和《上图书馆》两课,这两篇课文都倾述了老一辈读书人的真情,尤其是黑塞的一些观点很具有启发性。
只不过我当时并没有讲很多课文的内容,更多是在讲读书本身。
这堂课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我明白了两点。一是大家极少极少去图书馆,近来也很少阅读。第二点则是,大家都还是喜欢阅读的。课堂上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让我很费了些心思,涉及面很广,思考也很深入,有国内的青春伤痕文学,乡土文学,有日本的战后文学,轻小说文学,也有西方的一些小语种文学,涉及科幻,言情,哲学等等方面,我们一起对比讨论纽马克翻译理论和严复的翻译理论,一起探讨太空歌剧和科幻的区别,一起解读物哀和幽玄,一起分析契诃夫之枪和麦高芬之石,我们从亦舒聊到张爱玲,由村上春树说到川端康成,又从三岛由纪夫提起老舍,谈至余华,又从马尔克斯话及尼采……
就像北岛所说“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我选择用文字的温度减缓时代的速度,而这正是读书的意义。
我分享的是史铁生《自由的夜行》这部散文集,在我看来,小说代表了一名作家的最高水平,散文、杂文则代表了一名作家的平均水平。史铁生的文字是极好的,思想是极深邃的。这里我不多赘述。
最后还是讲讲读书,关于读书,关于读书的目的,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和比喻。有人说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风度,有人说,读书养心,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其实这些观点都传达出一个意思,读书无非是树信仰,求真知,促实践,养心智,达情意。
这是比较高大上的说法,要我说,读书与学习无关,那是另一码事,读是在校园外,书是在课本外,读书是精神追求的原始动力,与现实利益无关,读书的经验,如一路灯光,照亮你人生的黑暗,黑暗的尽头,是一粒烛火,那是读书的起点。
写这篇文章本是想着总结一下,不小心有点跑偏了,仔细一想,其实也是殊途同归,愿我们还是那个少年,煮茗读书时,草长莺飞天,吹灭读书灯,满身都是月。
2021级高一年级II部(12-22班)同学阅读推荐的散文类优秀作品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悦读·乐享”推荐人:徐琳涵(高一12班)
阅读推荐:史铁生《病隙碎笔》
书籍概况:
《病隙碎笔》是2008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随笔集,作者是史铁生。该书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求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
推荐理由: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静静地来;我经由光阴,经由山水,经由乡村和城市,同样我也经由别人,经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生的思绪和梦想而走成了我。这是生命,亦是死亡。我们从无中来的,原本就在无垠的寂灭之中,结局不过是重返这寂灭,但这本书,让我们的灵魂通过风、草、记忆、未来,通过这世界上所有与“我”有过交汇的事物,成为永恒。
书海拾贝:
1.谁说我没有死过?出生以前,太阳已无数次起落。悠久的时光被悠久的虚无吞并,又以我生命的名义,卷土重来。
2.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意味着彼岸的消失?
读书札记:
在生命的幽暗处触摸到光。
那夜我很难入睡,我听见四周巨大无比的夜的寂静里,全是那深隐、细弱、易与破碎的万千心流在喧嚣,在聚会,在呼喊,在诉说,在走出白昼之必要的规则而进入黑夜之由衷的存在。在黑夜里,心神仍在奔突和浪游,思考着生命与死亡,残缺与爱情。
开篇起笔,他写下:“众生不过一场人间戏剧。”
从我们降临到这世间的那一刻起,我们经历的所有——所有痛彻心扉的悲离,楼起楼塌的无常,怦然心动的欢愉都是命中注定的。不必埋怨上帝的不公,或感激他的垂怜,上帝不偏爱任何人,因为生活从来不是属于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芸芸众生的福祸相依。生而为人,我们只能选择接受。所以,对于生死,对于命运,无需在意,无需悲喜,无需执着。史铁生说,若是可以选一句话作为他的墓志铭,他希望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一句“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的来,不带走一片云彩”,扫尽尘嚣。
史铁生继续想着,一出戏怎样才有看头呢?他告诉自己,也告诉我们,唯有苦难,才是一出戏剧的血肉灵魂。
苦难让我们懂得世间的一切美好。
当我们双目失明后,我们懂得了光明的必要;当我们双耳失聪,我们发现了声音的可爱;当我们双腿瘫痪时,我们领会了跑步时挥汗如雨的快乐……苦难之必要,在于让人们找到这世界的一切美好,从细枝末节处领略小小的幸福。若是这世间再无苦难,便是这世间再无幸福,那生命似乎从一幕幕彩色的画面霎时变成了黑白照片,毫无收藏的价值。
苦难让我们铸就真正的信心。
他曾说过,约伯的信心才是真正的信心。
在苦难猝不及防的降临时,经纶事务、急不可耐者匆忙地烧柱高香,企图用自己肮脏的金钱、满腹功利、阿谀奉承换得我佛慈悲;略有远见、深谙谋略者相信前世今生的因果轮回,坚信受今日之苦难必得来日之福报,怀抱“信仰”,活在自我安慰的怪圈之中——可是,命运并不受贿,唯希望与信心与你同在。
信心不是用苦难去做福乐的投资,或以圣洁赢取尘世的荣耀,它不归属于谋略和满腹功利。信心面前总是一片空旷,唯余希望。上帝从不体察人间疾苦而把人间裁剪得更好,上帝也从不帮助人们躲避苦难,但上帝永远保佑你的希望不灭。“只要你走,他就给路”,一直走向希望的彼岸,那是神所在的地方。彻底的圆满便是彻底的无路可走。这是信仰,这是生命,这是苦难的真意。
这是史铁生接受苦难后最纯粹的思考,是理解,是释然,是放下,是通透澄澈,是生命的智慧与人生的哲学。
而他在书皮上写下的一句话,才是最极致的人性的浪漫。
史铁生说,我想,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最本质的两条密码是:残缺与爱情。
残缺是肉体和精神上的缺陷,是人性的种种缺点,是一切恶的原罪,是怨恨,是现实。它承载着你所有不为人知的不堪,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滋生着腐烂与恶臭。
而爱情,是心愿的企盼,是心魂的敞开,是博爱的起点,是拯救的恒途。爱让黑暗里挣扎的人们心中燃起熊熊烈火,眼里有光,心中有路;爱是一切残缺的救赎,是一切恶的彼岸。
为了实现全人类的博爱,为了让世界上有一束光为你而来,上帝要先让两个人学会相爱。
而我们要如何去叙说那浪漫到极致的爱情?史铁生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你要爱就要像一个痴情的恋人那样去爱,像一个忘死的梦者那样去爱,视他人之疑如盏盏鬼火,大胆的去走你的夜路。
爱情,它无边无限,冲破了边与限的可能,是所有残缺的补救,是一切恶的救赎,是一切善与恶的终点。我们,需要学会爱。
读《病隙碎笔》,我们一起坐在地坛的老柏树下,看天看地,听上帝一声不响。
我们相信,总有青云与我们同行,让我们在腥臭腐朽的日子里熠熠生辉,让我们在生命的幽暗处寻找到光。
邵凡辉老师点评:
作者的文字无限贴近史铁生的灵魂,那样感性、深邃、富有哲理,且带着醉人的光。
“悦读·乐享”推荐人:陈宝仪(高一13班)
阅读推荐:梁实秋《梁实秋散文》
书籍概况:
《梁实秋散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1989年9月第一批印刷。收录梁实秋先生散文小品数篇。内含:《秋室杂记》《西雅图杂记》《雅舍小品续集》等。编号:2267.348:2。
推荐理由:
本集收录了大量梁实秋精品散文、杂文。有富生活情趣,精致优雅的《雅舍小品》;也有趣味十足,语言生动的《西雅图杂记》。非常值得一读。
书海拾贝:
1、最可怕的是倡言守旧,其实只是迷恋骸骨;唯新是鹜,其实只是摭拾皮毛,那便是新旧之间两俱失之了。——《旧》
2、愈失眠愈焦急,愈焦急愈失眠,恶性循环,只好瞪着大眼睛,不觉东方之
既白。——《睡》
读书礼记:
《近期在读<梁实秋散文>》
梁实秋先生之散文,好处在于对生活中那些细微之处的挖掘、品味。生活并不是典礼和节日的不间断上演,而是无数的细枝末节和琐碎小事拼凑而成的马赛克瓷画。生活之情趣,就藏在无数小事小物之间
《酪》一篇讲北平的“酪”,依回忆写至现在,从小摊上,戏台前叫卖的“酪”到美国冰箱里的速冻“酪”。“酪”这一生活中细微之物的变迁也反映出作者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变迁。
《面条》一篇也是从常见而细小的面条入手,讲老北京人喜爱的抻面和身边各人对面的态度,构成一副由面联系在一起的市井百景园。两篇写吃,谈吃,字里行间都是对家乡味道的爱,对家乡的爱,对回忆的爱。
梁实秋曾住于美国西雅图,善于观察生活的他也写了许多美国西雅图的风土人情,凝结在《西雅图东记》中,记录西雅图的杂碎小事。仔细盘查豆腐干的海关、三花的康乃馨牛奶、农场活动、母亲节、庞大干净的超级市场、功能齐全之厨房与妇女解放、出游时的美国诸景……还有一篇《吃在美国》讲述美国特色火鸡、煎饼等的同时也讲用餐环境,同时和中国作对比,以餐食这一“小事”展现两国之间文化的异同,可谓是将每个看似平淡的小事连接起来,连接之处便生出了隆重而深刻的意义。梁实秋写文时,美国是先进的,中国是落后的,他从中国去美国,好的东西在眼前数都数不清,但梁实秋心里还是装着一个中国的,所以他在看到好的时候,想的是中国能否效仿学习,同时也看到不好的地方,想的是中国能否避免,身在国外,心却处处想着如何让中国好,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文人的高尚?
《雅舍小品》选集非常精致,皆是从生活中一两字入手分析,联想写文。对事物挖掘之深,联系之广令人赞叹。更为可贵的是,在剖析完后有时还能生发出哲理和情趣。然而文中最为吸引人的还是对生活细腻、优雅而清新的描写。画中诗和心中诗、斯芬克斯谜语中的手杖……杂而不乱,字若有生命般跃动。文中尽现北平事,北平人,北平话,北平情,小小的杂事堆积成生活,雅趣就在这平常的人、事、物中。一个睡字便能牵扯出多少逸事;一次请客又能变化出多少人心。世间人心冷暖,幽微常变,好的也好,坏的也好,尽在小事的流动交迁中,又通过字词的推敲、变形、重组,融成夸张生动的小品,散发出雅趣。
小事情,小物往往是最复杂、最值得玩味的。因其最靠近生活,所以也最生动、亲切。散文、杂文中小事交织,不同而又相同的情思碰撞,生活之雅趣便显形了。
邵凡辉老师点评:
不知不觉,作者的笔触也沾染了梁实秋凡俗、细微中的雅意。这不是意外,而是对美的致敬。
- 上一篇:我校生物组两位青年教师喜获武汉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12-22 ]
- 下一篇:“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第一…[ 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