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媒体看华一 >> 正文内容

《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高中地理教研活动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

作者: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30日 点击数:


2021年9月29日上午8点30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武汉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走进武昌第二站在华中师大一附中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地理教学研究室主办,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和华中师大一附中承办。武汉市教科院中学地理教研员程远会、武汉二中地理特级教师卢厚冰、华中师大一附中徐惠副校长出席活动,活动由武昌区教研室地理教研员袁苏主持。



为保障防疫安全,本次活动以深度学习之地理实践力为主题,采用“线下观摩+线上直播”的模式,开展了课堂展示、教师交流和专家点评等活动,近十位专家和同仁来到现场交流分享,同一时间最多有200多位地理教师参与了线上观摩。

活动伊始,由华中师大一附中徐惠副校长致辞。她对与会专家和同仁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同时强调作为武汉市领航学校的华师一,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对于教研活动历来非常支持,欢迎大家多来华师一附中交流研讨。



随后,华中师大一附中马雪艳和刘康老师分别带来了两节展示课。马雪艳老师以《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分析火星生存条件,收集生物圈研究成果为火星基地建设提供参考,结合火星基地的功能需求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火星基地,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对火星基地设计提出评价、疑惑或建议。刘康老师则通过让同学们观察近一个月来的月亮变化,结合地理教学用具三球仪,为大家带来了《月相》一课。这节课师生互动频繁,并将多种技术充分融入,用最直观的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同时,在本节课中融入语文诗词也是跨学科教学的一次新的尝试。



展示课后,三位青年老师就深度学习之地理实践力这一主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武汉市关山中学王婵娟老师以《基于深度研学的地理实践力培养---以赤峰过渡带研学为例》为主题,分享了项目式地理研学对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作用。落实地理实践力,教师需先行。以赤峰过渡带研学为例,从研学前期准备,研学活动开展,研学成果的总结、展示,研学后的创新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项目式地理研学来提升教师的地理实践力,进而带动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武汉市东湖中学的李君老师在《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宇宙中的地球》的报告中从九个方面进行了必修一第一单元的整体设计,以教师的深度备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深度学习的主体。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刘康老师以本校的教学实际出发,通过丰富的案例介绍了他在实施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将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更好的渗透在地理教学中,内容详实而生动。



接下来,武汉二中地理特级教师卢厚冰对两位老师的精彩表现给予了深度的点评。他认为,引导学生回归童心、深究原理,并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探究,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搜集和处理复杂信息、设计实施方案、对方案提出质疑、反思方案等过程中,也满足了“真做、实做”的原则,将地理实践力落到了实处。卢老师还提出,教师可以利用综合问题的探究进行跨学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某一学科的优势展开研究。武汉市教科院地理教研员程远会对两位老师的授课也进行了充分肯定。程老师指出,在调查中,文献研究法是学生学习继往开来的连通器,具体表现为:文献研究法是扬弃前人成果的必经之路、是开启学科综合思维的智慧之门、是发挥大脑现象能力的创新之基、是渗透立德树人宗旨的智能之法。程老师还高度赞扬了利用观测和观察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他认为,观察观察是开启学生“地理眼”的利器,有助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激发探索世界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等等。

活动最后,大家共同参观了学校的地理实验室,至此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记者:李华

通讯员 孙梦嘉

编辑:曹馨月

审核:刘阳

监制:王俊健  梁湘毅


链接:http://m.hbtv.com.cn/p/2054263.html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