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师恩难忘 >> 正文内容
深切缅怀刘友三老师
编者按:
今年我校刘友三老师诞辰100周年,在这个日子里,华中师大一附中校友会特向刘友三老师的亲人和学生约稿,深切缅怀这位热爱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在华中师大一附中辛勤耕耘一辈子,深受广大师生爱戴的老师。
祈愿华中师大一附中为师者的精神风范薪火相传,全校教师共同努力,将师道提升到新的高度,以告慰所有为华中师大一附中发展壮大而倾注心血的师者英灵!
《我的教书匠父亲——刘友三》
刘虎文(1974届宣传连校友)
刘友三(老师)
“向日葵从其字面理解就是向着太阳的植物,我们在描写向日葵时,一定要抓住它向阳的特性,既:太阳在哪,向日葵的葵盘跟哪,观察到这一特性,就可把静止的向日葵,写得栩栩如生,充满生气”。这是父亲在我大约七八岁就如何写向日葵(当时训练我写观察作文)时说的一段话,这段话虽过去了50多年,也决不是父亲最经典的教学用语,却让我记忆深刻,永生难忘。父亲的一生就如这段话,平淡中见真灼。正像杜甫“春夜喜雨”的诗句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父亲常说,“我这一辈子没什么爱好,唯有教书才是我毕生的最爱”,父亲用自已的一生践行着自己的愿景,教书育人快乐无比。
教书是件快乐的事,但要教好书却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儿时的父亲读了几年私塾。据父亲讲,那时的私塾老师,冬天一把尺,夏天一把扇,谁没有完成作业手伸出来,这尺(或扇)就拍下来了,轻者三、五下,重者数十下,严师之下,父亲在儿时就被逼着背了许多古诗词、古名篇,练了一手毛笔字,这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打下了基础。但现代语法知识,有些名篇名著的深刻含义和时代背景等却是父亲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据母亲回忆,1950年父亲刚到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时(华师一附中的前身),父亲想办法借了一些语法书、辞典、名著等在家苦读,冬学三九,夏练三伏。自我记事开始,父亲总是在学校图书馆借来一摞一摞的书带回家学习。一次父亲生病住院,我与母亲到医院看望他,可能他需要查找资料,让我马上回家取辞海。当时我那个烦啊无法形容,我的小伙伴们还在操场上等我踢足球呢!这下可好,为了父亲的学习我只好忍痛割爱了。父亲说,当一名好教师就如同唱戏一样:拳不离手,唱不离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坚持写日记也是父亲日常学习最重要的方法。记得父亲一次炒菜,突然把火关了,急忙回房间写日记。事后问父亲干啥?父亲说想起了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必须马上把它“捉住”,如做完菜这个好方法就会“溜走”。目前父亲还留存着十六本日记本。
大概在80年前后。中央批复了恢复中南民族学院决定,该学院一再想调父亲去民院任教,因诸多因素父亲未去成。这件事说明当时年逾花甲的父亲竟还被中南民院确定调入,可见父亲的学识水平,教学经验还是受到社会认可的。据不完全统计父亲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中国教育报》、《长江日报》等杂志报纸上发表论文、经验交流等文章一百多篇。
教书育人,育人更显重要。
父亲的一生,为人善良,待人宽容,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给我上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时的情形。该文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父亲说,范仲淹之所以能有如此忧国忧民且志向远大,其背后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博大的奉献情怀,而这种无私的精神正是我们做人的本分。
在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父亲总是结合教学内容讲解做人之道。他常说,德才兼备,德大为先。父亲不仅这样说,更是这样做。记得84年父亲开始辅导一名已参加工作五、六年的丁某某学生(该同学在校也是父亲教过的学生),该同学出生工人家庭,家境较为贫寒。但丁同学特别喜欢书法、篆刻,遂拜父亲为师。父亲在其后的七、八年的时间里,认真授课,耐心辅导,毫无保留地传道授业。毛笔字从基础学起,在他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又专门开设了古诗词、文言文课程,帮助他掌握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好地领悟毛笔字、篆刻的精髓。辅导时如果学习晚了,父亲还主动留其吃饭,有时还拿出酒来招待。一段时间里,我还对此颇有意见。我对父亲说,你这样不厌其烦地教不但不收分文还经常留其吃饭,下雨借伞回家,有时甚至辅导到深夜,你这是何苦啊!但父亲一笑了之,依然如常。回想父亲在辅导学生方面从不计较得失,更不图名利,几十年来学生因辅导晚了留其吃饭已成常态。丁同学在父亲的精心辅导下也不负期望,刻苦用功,终究学有所成,他的隶书和篆刻小有成就,曾任湖北省书法协会的会员,湖北省篆刻协会的理事。
父亲在其一生的教学生涯中,除了教学外还以“师带徒”的方式辅导了一批青年教师成长。在辅导这些青年教师的过程中父亲不图回报,认真负责,毫无保留地讲解知识,传授经验,使他们迅速成才,挑起大梁。钱昌炎、张真、李培勇、罗桃珍等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正是父亲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在学校留下了较好的口碑。
好课的标准就是:学生听得懂,记得住,有收获。
父亲曾对我说,好课仅仅是老师上课讲得好,讲得生动,讲得精彩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否听明白,是否有共鸣,是否有收获。老师应注意把艰涩的问题讲通俗,复杂的问题讲简单,深奥的问题讲浅显。例如,父亲在讲《统筹方法》时,课前先表演两出哑剧,职工甲下班回家做饭,他先淘米煮饭,再洗、切萝卜,饭熟了萝卜下锅,再洗、摆碗筷,萝卜熟了,吃饭。共花了40分钟。职工乙下班做同样的菜,他先洗、切萝卜,再淘米煮饭,坐等饭熟,再洗、摆碗筷,然后煮萝卜,坐等萝卜熟了,吃饭,共花了80分钟。学生看完表演,对统筹方法的原理也就立刻弄懂了。
记得父亲在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时用了一段非常形象的对话。并让学生对这段话加以评论。
“妈妈:‘小宝,你这次考试第几名?’
‘第一名’,小宝高兴的回答。
‘好啊!好孩子!考了第一名就能升大学,考最后一名,只能去扫垃圾’,妈妈一边笑着说,一边掏了一块钱给小宝做奖励。”
通过简短对话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对待升学;二是如何对待普通劳动;三是如何教育孩子。通过讨论三个问题写一篇千字内的短评。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简单对话的背后隐藏着人生未来命运的大问题。
简单明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仅仅是父亲众多教学方式方法的一种,其他的教学方式方法这里不再一一列举。父亲在70岁后更加注意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总结,记得在他八十三岁住院期间(离去世仅仅三个来月),还念念不忘总结教学经验,在医院里口述给《语文教学与实践》编辑的信。可见父亲确实是在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去实现“唯有教书才是我毕生最爱”的目标。
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他老人家为教育所作的一点贡献我写了以上的回忆,由于我们掌握父亲的资料太少且时间也较紧难免错误不少,望大家批评指正。最后以父亲发表在《中学语文》上的一首词结束我的简短回忆。
《念奴娇·教师节书怀》
韶华流水,又早是燕去鸿来时节,放眼江城秋色丽,丹桂黄花红叶,绛帐歌酣,金樽酒满,笑脸生双靥。千秋师道,而今重与评说,试看塞北江南,枝枝桃李,济济人中杰,万里山河堆景绣,激起心潮奔泻,鬓发萧疏,襟怀坦荡,壮志坚如铁,雄关险隘,从头越马飞跃。
《缅怀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刘友三老先生》
王艳(1989届4班校友)
今年,是我从华师一毕业三十年,也是刘友三老先生您诞辰100周年。回校参加高中毕业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虽然看不见您的身影了,但是您当年的点滴却从我的记忆深处伸展出来。您是我在华师一就读初中时的语文老师(1983-1986)。我很感激当年遇见您,把我带入了一个语文学习的更高境界。
我依稀还记得,第一次,您以65岁高龄步入教室时,我大吃一惊。因为当时我们接触到的多是如殷希群,鲁志祥老师那样风华正茂,或如肖秀珍,张真老师那样中流砥柱,见到您时只觉得您已是垂垂老矣,当时还戏称您为“老夫子”。现在想来,真是惭愧!但是,当您带我们浸入语文学习,我才感受到了心灵深处的一扇窗被打开了。上您的课,就仿佛身在私塾,您讲课就如春风化雨一般,把文章的精髓,作者的意图及引用都讲得入木三分。尤其是您的古文和诗词造诣颇深,引得我不由自主地去跟随和感悟!我还记得,您要求我们每周有感而发地提交一篇文章,主题和类型都不限。恰逢豆蔻和稚嫩的我从此开始像海绵一样去读许多书,也成了华师一最早接触琼瑶和金庸,梁羽生的学生;也成了看过三遍中国四大名著的学生。每周我都自觉自发地有感而发地写一些诗篇或文章给您,您看了以后把我喊到办公室和我一字一句地推敲,从诗歌的立意,结构,遣词造句仔细分析,有时把还我的文章或者诗歌誊写到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我记得当年我写的一篇“承受”的诗歌,您给予了高度评价,让我一定不要停止写诗!更有甚者,我对当时任教老师的评价的文章,也是您亲自用毛笔誊写在红纸上,贴在教室的白墙上。虽然因为那篇文章,班主任殷希群老师喊我过去谈话,我也不怪您(当然不是批评,仅是探讨)。因为是您,教会了我保持本心,辩证地,美好地看待自己身处的世界。
在这三年,我接触了许多文化知识,但是得益于您的语文授课,让我能有一个扎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去昂首面向明天和未来!这篇缅怀您的文章,写着写着,泪水禁不住地盈满眼眶,心被揪住一般。从您身上,我真实地看见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感谢有您!愿您在天堂也能继续指引我!
《华师一宣传连校友缅怀敬爱的刘友三老师》
徐小玲(1975届宣传连校友)
回忆在学生时代,每次课间操后全部同学集中在一起由刘友三老师讲话。他的面部表情,湖南口音,谈吐非常诙谐、幽默、风趣,经常会引起同学们的开怀大笑!有的精典段句,会在同学中广为流传和模仿,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
记得每次去学校上晚自习或办黑板报,都会遇到刘友三老师去每个班上查看,巡视,叮嘱走的时候关灯锁门。
刘友三老师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晚上巡查,对同学们认真负责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他的言传身教,教育了我们,为我们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使我们在后面的人生道路中,受益匪浅,获得很大的精神财富。
宣传连的老师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精英,刘友三老师是宣传连的掌舵人,运筹帷幄,宣传连的少男少女们,正直青春年华,正能量的思想教育使同学们朝气蓬勃,刻苦练习各项技能,排练、演出、文化学习,样样超越其他学校宣传连。
华师一宣传连在省、市每次汇演中,得奖获胜,芭蕾舞《红色娘子军》、自创舞蹈《火车向着韶山开》等优秀节目,响誉江城。
刘友三老师是培养和教育我们的恩师,在他诞辰100周年的今天,我们缅怀恩师,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上一篇:我的老师董良元[ 12-01 ]
- 下一篇:深切缅怀班主任汪厚铎老师[ 0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