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来信刊登 >> 正文内容

母校情深——回忆在华师一附中滑翔班度过的幸福时光

作者:普冶生(滑翔6班校友) 编辑: 来源:华师一校友会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8日 点击数:

           一九六五年七月十六号,在一位武装部干部的护送下,我怀着异常兴奋的心情跨进闻名全省的华师一附中的校门。此前,在经历了反复的体检和严格的政治审查之后,我有幸被录取为一名光荣的、令人羨慕的滑翔学员。于是,我从一所普通的县城中学来到了省会武汉,进入华师一附中滑翔班学习。

当时,正值高三前的暑假期间。我和来自全省各地的同学们一道,在老师们和省体委航空运动俱乐部的教练们的具体指导下,进行了滑翔训练。我们驾驶着国产的解放五型滑翔机飞上了祖国的蓝天。经考核,单飞合格,获得了三级滑翔毕业证书。这其中的紧张、奇妙、快乐、美好的经历和感受,真是一言难尽。好在有许多老师和同学已经撰文作了介绍,我就暂且不谈。在这里,我只回顾一下转入文化学习后的一些情况。

 

 

 

 

这是滑翔班教学楼

(分上下两层  每层各有三间教室  楼内教员休息室、卫生间等一应俱全  远处是教师办公楼)

 

        母校自从开办滑翔班以来,从校领导到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把办好滑翔班当作党和国家赋予的一项光荣使命来对待。全校进行了总动员。人人都在为办好滑翔班而出力奉献。可以说是倾全校之力。单从硬件上来说,母校把最好的一栋教学楼给了滑翔班。我们住的宿舍也是母校环境设施最好的一栋学生宿舍——校园内著名的红楼。滑翔班食堂的环境和设施条件甚至比教工食堂还要好。母校不仅为滑翔班设置了专门的体育锻炼场地,而且其它场地和设施也都是优先保证滑翔班使用。并且还专门为我们配置了如旋梯、固定滚轮、活动滚轮等属于空勤人员专用的训练设施和器械。这一切,使我们享受到了良好的学习条件、生活条件和训练条件。

        虽然如此,可是一旦转入文化学习阶段,问题就来了。特别是师资的配备问题。当时,母校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十几所重点中学之一。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是如此,办学也是这样。高处不胜寒。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压力相当大。虽然普通班和滑翔班在总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培养目标上还是各有侧重的。前者是要为各类大专院校输送更多更好的优质生源。考核标准是升学率等指标。而后者是要为空军输送更多的飞行学员。考核标准主要是选飞合格率。而且滑翔班作为业余滑翔学校的主体只是母校的一个“边斗”学校。是附中的附中。尽管如此,校领导还是毅然决定:将最优秀的教师安排到滑翔班教学。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魄力。这件事情的本身就是开学时母校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是教室外的一堂课。这堂课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忠诚和担当、什么是无私和奉献。

        那一学年,滑翔班共有六个班。高三、高二、初三各两个班。我所在的滑翔六班是高三班。老师们就像对待家中的子弟一样关爱我们。班主任曹安琪老师也是我们的政治老师。他成了班上每一位同学的知心朋友。无论是谁有任何思想上的波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我们思想上的疙瘩,都能在他这儿得到化解。教室中、宿舍里、操场上,只要是我们在的地方,总能常常见到他的身影。

        老师们讲课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注重启发式教学。教我们代数的姜印钟老师有一次给我们讲:假如你要到汉囗某个地方去,又是大街小巷,又是七拐八弯,又不识路,怎么办呢?有两种方法。一是找一个熟悉的人带路。虽然能很顺利地到达目的地,但下一次呢?你还是不会走。另一种办法是自己边走边问。这样虽然费了些时间,但下次就容易多了。老师用这个简单的比喻告诉我们:要想真正学到知识,一定要自己动手,独立思考。

     我经历过一堂终生难忘的语文课。那次,黃伯宜老师点我起来朗读一篇文言文。我用武汉方言口音读了一遍。黄老师说:请你再读一遍。要用普通话读。当时我有些不解,但还是按要求又读了一遍。读完,黄老师说:你看,你这第二遍要比第一遍好多了。此刻,我才恍然大悟。老师是在教导我:面对听众,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奉献给大家。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恩师的良苦用心,让我终生受益。黄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严师。但他更像是家中一位和蔼、慈祥的长者。黃老师是这样,其他的老师,哪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黄伯宜老师 

 

有一次,郎郡诗校长亲自给我们讲课。主要内容是谈世界观。郎校长首先问大家:什么是世界观呢?我们面面相顾,不知所以。尽管在那个年代,这是一个热门词语,例如“要改造世界观”、“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等说法常挂嘴边、不绝于耳,但对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却沒有仔细想过。充其量也只是理解为一种思想之类的意思吧。这时,郎校长微微一笑,说:要理解它的意思只须把最后一个字移到前面来就行了。世界观就是观世界。这真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让我们顿开矛塞,印象深刻。真不愧是教育大师。郎校长这句经典的课堂妙语,已经永远地铭记在我的脑海之中。

 

 

 诗校长

 

跟着这样一些优秀的大师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成了虽然有苦和累,但也是很愉悦的事情。就像驾驶着滑翔机在蓝天上翱翔一样快乐无比。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母校还非常注重我们的课外学习和实践及锻炼。在母校的组织下,我们参观了武汉长江大桥、游览了中山公园。在武汉展览馆,我们参观了人民防空展览。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增强了保卫祖国领空的责任感。在武昌体育场,我们观看了许多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我们还到新华路体育场观看了国际足球比赛。这也是我第一次观看足球比赛。让我难忘的是有一次母校组织我们到汉口机场观摩国防体育表演。只见摩托车手们钻火圈、飞越断桥、跳伞运动员从天而降,准确着陆于圆心……。真让我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也大受鼓舞。更加增强了献身国防事业的决心。有一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美丽的武汉大学校园。我们简直被这里秀美的风光给迷住了。不仅如此,我们还进入到具有西式建筑风格的行政楼内部参观。在物理系的实验室里,有一台师生们研制的具有先进水平的质子加速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体会到知识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老师们还带大家到东湖游泳。既饱览了无限风光,又锻炼了意志和体魄。

 

 

 

 这是滑翔训练中一个小组和教练员的合影

    (后排右一是熊教员  右二是刘教员)

 

 

       母校还组织我们参加了一些重要的外事活动。我们曾走上街头迎接某国元首。见到了景仰的我们国家的领导人。特别是一九六六年七月十六号这一天,也是我们到母校报到一周年的时刻,母校组织我们参与欢迎亚非作家参观团并观摩武汉市民横渡长江活动。我和同学们作为彩旗护旗手伫立于大堤上。在上述两项活动结束不久,突然,江面上万船齐鸣。后来得知,这是毛主席在检阅了游泳大军后下水畅游长江的时刻。我和同学们亲历了这一幸福时刻。

       总之,在滑翔班这将近一年的日子里,无论课上课下,也无论校内校外,我们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处处有精彩。

母校在生活上和医疗保障方面更是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工作热情、医术精湛的刘兆亮老师做我们的专职校医。理发洗澡一概免费,还常发生活用品。在这里生活什么都不用愁。从饭碗到卧具、蚊帐甚至衣服都能领得到。

 

 

 

 文革期留校的滑翔员和刘兆亮医生在长江大桥桥头的合影

(前排左三是刘兆亮医生)

 

 

        我们有一些同学,虽然视力是达标的,但略为偏低。为了给这些同学补充维生素A,有的老师凌晨骑着单车到远在郊区的菜场买来新鲜的猪肝,由食堂给这些同学做加菜。也有几位同学体型偏瘦,略显单薄。母校在花房旁边喂了几只奶羊。每天清晨,一位在那里工作的大妈挤好了羊奶,煮开后连同鸡蛋,送到宿舍门口。天天如此。我虽然没有喝到羊奶,但我和所有同学一样,分明感受到了那奶汁中所散发的浓浓爱意。

        当然,说到生活方面,不得不说说滑翔班的食堂。当年,我是带着饥饿来到的滑翔班。我在原来的学校住读五年。每月定量三十二斤左右。那时饭量特别大,一天的定量不够一餐吃。长年处于饥饿之中。我第一次走进滑翔班食堂时,眼晴为之一亮:呀,这么丰盛的饭菜!真让我喜出望外。单就早餐来说:包子、花卷、馒头、面条、稀饭等等品种繁多。中晚餐更不必说。对于我这个从农村走出的学生来说,就好像天天在过年。不,比过年还要好。我对在食堂工作的大师傅们油然而生敬意:他们怎么有这么好的厨艺,能做出这么多可口的花样来!在那个年月,真是太享受了。要知道,当时有许许多多的同龄人都还处在饥饿之中。我虽然每餐吃得又饱又好,但每次离开食堂时我还都有些恋恋不舍。这种心境,没有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和长年饥饿的人很难理解和体会得到。后来我参军以后才知道,当时滑翔班的生活水平,已远远超过了许多陆军部队。

       我进滑翔班时体重是60公斤,不到一年,猛增至70公斤。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一号,我告别了母校,走进了陆军军营。此后,我作为成人走进了社会。我进过许多食堂,也偶尔去过一些酒楼饭馆。如果你要问我此生吃过的最好的饭菜是在什么地方,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那就是滑翔班食堂。因为那里的饭菜有一种特殊的芳香。那是爱的芳香。是祖国之爱、人民之爱,当然,也是母校之爱。

 

       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漫长的岁月已经带走了我许许多多的人生记忆。但是我在母校经历过的许多点点滴滴、那些可敬的领导和老师以及为滑翔班做了奉献的全校教职员工们,我一直难以忘怀。他(她)们给了滑翔学员以太多的关爱。这种爱,也是党、祖国和人民之爱的具体体现。而爱,是不应该也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

        感恩祖国!也感恩母校!

        我爱您,我心中永远的母校!

 

 

作者简介:

普冶生(滑翔6班校友)   

这是普冶生于19664月为准备办理高中毕业证的登记照

   

    

    普冶生,男,1947年生。19657月进入滑翔六班学习,任班长。1966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文书、文件收发员、副政治指导员、助理员、作训参谋等职。

        1978年退伍后进武汉第四制药厂工作。历任支部书记、厂办主任、人事监察教育科长、工会副主席、监事会主席等职。2007年退休。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