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校园新闻 >> 正文内容
《长江商报》1500名高中生一天走了32公里
本报讯(记者 张瑜琨 实习生 卫丹凤 通讯员 陈先钧 曾艳)昨日下午4点,1500余名中学生历时8个半小时,从学校徒步行军32公里到达江夏区某部队。他们将住进部队仓库,没有柔软的席梦思,只有稻草铺,两人挤睡一张床。这不是小说里的情节,而是华师一附中高二学生的传统“节目”——五天社会实践。
早上9点多,徒步行军才刚刚进行了一个多小时,长约几百米的队伍浩浩荡荡从壕沟走过,大家斗志昂扬。每一班级都被编成了一个分队,前面的男生扛着旗子,连走带跑,后面的女生背着包,一路追赶。
10点多钟,已经有些女生体力不支了。早上喊得无比嘹亮的口号,现在已经渐渐悄无声息了。
10点40,学生们终于抵达了休息地点,武警指挥学院。许多学生是连走带跑冲到草坪上,一骨碌坐下来。
今年人数最多、条件最苦
高二年级主任殷希群老师告诉记者,今年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三最:人数最多,路程最长,条件最苦。
据统计,今年比去年多出了三四百人。由于是自愿报名,往年,部分学生会选择在家自学,不想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但是今年,除了体质差、有先天性疾病的学生请假外,大部分学生都踊跃报名。高二(10)班54个人来了51个,其中还有一个女学生带病坚持徒步行军。
故意绕圈延长行军路程
在行军过程中,有些同学抱怨,明明从学校到目的地很近,为什么要绕一个大圈呢?殷主任表示,其实从学校到目的地,路程不过10公里左右。但是,他们故意绕圈,延长行军路程。因为徒步行军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教育的形式,如果路程太短,很显然效果达不到。
上厕所要排队、没地方洗澡
殷主任强调,此次实践中,除了拉练,估计最苦的就是洗澡了。部队以前还有个小澡堂,可以容纳几十人。现在澡堂也没有了,1500名学生要每天都能洗澡是不可能的。虽然现在新装了不少水龙头,但是,早上学生起来刷牙,水不一定供应得上。大家都面临着排队上厕所,没有地方洗澡的现实。
“陪练”老师提前练身板
记者发现,在徒步行军过程中,每个班都有老师“陪练”。
为了不在行军中落队,严老师一个星期以前就开始坚持锻炼了。而高二(18)班的杨晓斌老师就明显感觉有些吃力了。据他的学生说,他有风湿性关节炎。但是,整个上午,他一直坚持走在学生队伍里。
18年的老传统
据悉,该校的这个活动源于1987年10月,教育部的一个关于推行普通高中生在校社会实践活动的文件。从1990年开始,社会实践作为该校的一门必修课,一直开展至今,今年是第18届。18年来,该校每年都会组织高二学生徒步拉练,进驻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据了解,社会实践已纳入了必修课科目,有4个学分。
第一天·拉练
关键词:用功
多数学生带书上路
中午休息时,记者发现高二(10)班的胡颖川的书包里面居然装着语文课本,他说是带过去学习的。“马上就要考试了,我想利用空闲时间把课本前面的30多首诗词背熟,现在已经背了一部分了,想在这几天里把剩下的背完。”他说,其实,在来之前,很多同学都带书了,有的还带了作业。
关键词:坚强
带病的她坚持走了8个半小时
虽然在许多老师和同学眼里,女孩子是最娇气的。但是,昨天的徒步行军中,高二(10)班的张可带病行军,让班里的男生对女生刮目相看。
中午休息时,记者在草地上看到了她,张可躺在好朋友周斯桐的腿上休息。
周斯桐告诉记者,张可昨天发烧,烧到了38摄氏度,但是今天还坚持徒步。
张可说:“我妈很担心我,劝我不要走了,直接坐车过去。但是我很想和同学们在一起,我妈拗不过我,就让我来了。今天上午虽然蛮累,但是我觉得很开心。”
关键词:热心
“晚上我要帮同学挑脚泡”
因为读高一时学过一些基础的卫生知识,高二(17)班的黄万竹主动报名加入了医疗队。“晚上我要帮同学挑脚泡。”
黄万竹看起来很瘦弱,说话的声音也很小。她的包很重,路上一直都是同学帮她抬着。虽然一天的长途跋涉,到了晚上一定会累趴。但是,自己这一路走过来,不停地有同学帮忙抬包,所以她觉得为同学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应该的。
“今天我不是很舒服,本来想坐车,但是想起校长早上说的话:没有走完的同学和走完的同学收获是不一样的。我决定坚持,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不是被困难难倒,而是被困难吓倒的。”
家长
怕孩子吃苦、耽误学习
高二(18)班的冯逸雯为了参加这个活动,不得不给妈妈做了一番动员。“我妈很反对,她怕影响我学习,又担心那边有蚊虫咬,所以不想我参加,她甚至要去医院为我开病假条。但是,我认为学习以后还可以补,这样的机会错过了就没有了。”
同班同学李雪的爸爸妈妈也有同样的顾虑。李雪告诉记者,如果自己不坚持,很可能就没机会参加这个活动。“其实,我觉得参加这样的活动是一种幸运。别的学校的同学听说我们去社会实践很羡慕,他们想去还没有机会呢。”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男生的家长对此次活动的顾虑比女生家长要少。
学校
“就是要让他们吃些苦头”
严老师认为,一些家长觉得花五天的时间“玩”,还不如把学生留在家里学习,他们往往忽视了活动本身对学生德智体方面的作用。事实上磨刀不误砍柴工,参加活动学生的收获远远大于了呆在家里的。
周鹏程表示,每次实践归来,学生无论是意志品质、道德修养,还是自理能力等都有了改善,许多同学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他说:“我们之所以让学生到部队里去,是想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就是要磨炼学生的意志,让他们吃些苦头。”
本报记者 张瑜琨 实习生 卫丹凤
- 上一篇:《武汉晨报》华师一开展学生七日实践行[ 10-23 ]
- 下一篇:《长江商报》湖北汉阳重刑犯给1500名中学生上法制课[ 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