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研管理 >> 正文内容
《影响文科生文综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目的与意义
学习效果是教与学的终点,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核心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课堂组织形式等均发生了明显改进,而决定课堂学习效果的学生主要评价体系,即高考制度,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评价体系的改变必然要求高中各科教学也随之适应新形势。只有适应了这种新变化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和相应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也是本课题申请研究中学生学习效果最大缘由之一。
为了配合新课程刚改革的顺利实施,占领全国中学教育改革的高地,我校提出了“中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新方向,认真研究各项能力的要求不难发现,所有能力的形成贵在学习,也就是说学习力是各种能力的根源。正是基于对“关键能力”的这种认知,加之,由“关键”二字带来的启发,本研究认为,学习力方面也应该被倾注关键因素的考察与研究。也就是说,本课题的研究灵感来自于关键能力研究,最终目标也是为了关键能力培养研究极其实现。
由于涉及到人的心理机制问题,无法“实体化”的心理学特征决定了对学习效果的量化必须依重于考试测评。而当下最大的考试测评无外乎高考,因此,本研究的重心主要就集中于如何实现高效的文综备考。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样的目标与马上要进行的高考制度改革不大合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正是由于高考的改革使得本研究具备了三个方面的时代意义:第一,实现高考考试制度改革前后的学科单科备考无缝对接;第二,文综联合备考将为未来不同高考学科组合备考提供借鉴;第三,解析并克服当前文综备考的困惑——具体困惑将在“现状分析”中指出——为本届高三文综备考和下一轮文综备考提供借鉴。
2.现状分析
正如前文所言,在我校文综备考一直备受各种不利因素困扰。以本课题组所带文科班为例,在多次的级部间横向比较中,不论是政史地单科成绩,还是文综整体成绩,均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当然,这种客观原因的存在于本级部高一阶段“重理轻文”的总体政策导向,以及高二文理分科时程度差学生分流过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导致当前成绩处于劣势的原因?对比其他级部文科平行班、人文班,他们的优势是什么?如何调整课堂教学、或者教学组织形式等能够实现局面的扭转?9月份新高一后,文综教学该如何实施?其未来教学的目标、组织、内容等分别是什么?等等,上述问题种种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现实,也是本课题研究最大原动力。
3.相关研究
当前对文科生的研究主要反映在数学学习、政史地单科学习和文综教研活动上。其中也不乏对本研究的帮助,比如,张红生在文科数学学习障碍的研究中,提出文科生固有的文理分科、所学知识属性等对文科生某些方面的学习产生障碍;张旭在文科生物理学习探究中,指出文科生学习中存在心理障碍问题;王龙宝提出了文科教学要加强文科综合备课,要加强文综的校本课程建设,还要考虑到文科生民族、性别和年龄段的特征。此外,对学习效果研究的检索发现,当前对学习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科学习效果研究或者单要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比如,杨敏针对中国初中生英语语法学习成效展开研究,并将学习成效分为主观和客观成效等类别;唐娴展开了“导学案”模式对高中英语学习效果有效性研究,通过导学案编制、教学实验和相关对比,认为导学案是当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成绩的重要手段。
二、课题界定
1.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界定
本研究是对影响文科生学习效果的研究,由字面可知,本课题的主要对象就是文科生学生,这是此次研究的主体,由于受到研究者知识、能力、职位和接触范围等方面的限制,该部分学生可以狭义的定义为当前所带高三文科生和下一轮将要带的高一学生。
2.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由于研究条件和能力的限制,本研究中的“学习效果”主要指通过观察、问卷、乃至试题等角度所测评到的评价结果,这些评价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评价、独特试题评价、日常测评评价等。
所谓关键因素主要指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这里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各种指标,也可以扩展到各种关系,比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乃至课外学生与家长、社会之间的关系等,也可以向学生初中阶段的基础等方面扩展,总之,关键因素界定相对较为宽泛,宽范围,广筛选,有利于研究的科学性。
三、研究内容
1.中心问题
(1)厘清影响文综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2)寻找学习效果和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规律和因果机理;
(3)利用相关规律指导高中文综备考工作。
2.研究亮点
1.由于课题组处于高三年级,如果按照原定计划实施课题研究的话,本课题又在高一阶段后结题,得天独厚的时间条件为本研究提供了绝佳的切入视角,即时间对比的视角,本课题将借鉴生命周期理论,将高中生文科生发展的历程当做一个生命周期,尝试从学生早期文科观念建立、到文理分科落定方向、再到以高考为终结的人文素养形成、等各个阶段,来对比研究,去发现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独特的切入点是本课题最大的亮点。
2.此外,正如前文所述,文理分科后,政史地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同一张卷子上做题,公用同一张卷子,在学科内涵上,三科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逻辑思维要求和价值取向,基于此本研究的另一个切入点就是从横向上,三科联合背景下,探究文科三科的状态。换个说法就是,既要关注到三学科各自的学习关键因素,更要体现三科“兵团作战”形式下影响各学科状态的因素,由此可见,研究的范围更宽泛、综合性更强,这无疑是过去本团队以往研究的一次突破。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行为对比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其中,文献法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搜集、对比和吸收前人相关问题研究的视角、方法和理论等成果,为本研究所用,甚至直接推证出一些相关结论;行为对比法主要是两个层面的对比,一个是时间层面的对比,另一种是横向不同班级和学科之间的对比,通过对比来获得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结论;实验法主要是类似于实验室物理实验的原理,界定好相关指标,进行教学的社会学实验;这里调查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座谈会等内容。
四、研究过程
1.计划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 起止时间为2015年2月-2015年3月,主要内容包括资料搜集、理论学习、课题立项、分工会议、组织课题实施等;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 起止时间为2015年4月-2015年10月,主要内容包括资料搜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开展具体研究、中期报告撰写等;
第三阶段:解题验收 起止时间为2015年11月-2015年12月,主要内容有课题论文的撰写、课题评审申报、专家评审、课题验收等
2.具体实施
(1)加强文献的搜集和学习,外加专家询问,主要厘清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学习效果评价核心内容;第二,学术界对影响学习效果因素的基本归类;第三,学术界主流的学习效果与相对应因子之间的相关机理。
(2)参照上述学术成果,结合实际的教学经历,多元讨论,确定影响因素的关键因子,逐个因子,逐个科目,划分不同学习群体,进行有效的归类实验,总结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和适应性条件。
(3)在弄清相关机理的基础上,展开更为广泛的再实验,将各个影响因子量化,且深入反复总结各个影响因子的使用条件,特别是关注不同学龄阶段,各因子可能受到的影响。
3.主要结论
通过研究小组将近一年的观察、探索与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影响文科综合学习效果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关联因素。内部因素有包括,学习动机、历史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文科素养等。
外部因素主要有,教师能力、师生关系、课程方式和社会关系等。关联因素主要是指政、史和地三课的学习关联度,其主要受时间关联、内容关联和教师关联等。
(2)在内部因素中,“历史基础”主要是指初中和高一、二年级阶段所习得的文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已有基础对文综学习影响较大,它可以增强学科学习自信、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等。日常教学实践证明,知识积累程度与学生文科兴趣提升呈正相关关系,也与文科素养之间存在强烈的非线性关联。
(3)在众多亚评价因子中,“文科素养”可谓最为重要、最为抽象、也是最难把握。当前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其中指向的一点就是学科素养。而作为一名高中阶段的学生文科素养是必须具备的。本课题小组尝试总结与搭建文科素养结构,但结果还不尽人意,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主要矛盾点在于政、史和地的融合,就单科而言,研究者尝试做了些探索,比如地理学科,小组认为,学科素养主要体现在空间能力、人地关系、尺度控制、家国情怀、区域分析、过程解释等几个方面。就总体而言,本研究认为,只要能够有力体现学科独特性,只要能够为今后学习着日常生产生活有价值的学科知识与能力就是该学科的基本素养。通过学生最后高考成绩也基本证明了我们的基本判断是正确的,或者说,吻合了国家新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4)在外部因素中,“师生关系”与其他因素关系密切。实践证明,教师教学能力强,往往能够形成强有力的师生关系,授课方式科学也会推动师生关系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极大的刺激学生学习兴趣等;“社会关系”主要是指学生家庭状况、生生关系等等,实践证明,该因素一般不会起到明显改变学习效果的作用,而当特殊家庭氛围,比如,单亲、变故等,会极大的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多与学生沟通,及时发现和化解学生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这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任务,也是每个任课老师必须做的。
(5)教师能力不仅包括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技能、人际能力,还包括教师的个性、价值取向等。教师能力因人而异,在实践中对其评价确实存在难度,本研究主要通过学生反馈、讲课能力、学生成绩等方面综合度量。另外,从高三文科生学效果来看,“课程方式”对地理教学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本研究始终持有一种观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存在一个支点,一旦找准,撬动它,就能改变整个教学和学习的全貌。而这个支点,本研究认为很大程度上在于课程的方式上。课程方式包括内容比较宽泛,比如,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作业布置方法、试题处理方式等等。本研究小组实践证明,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法、节奏型考试、导学案、精选试题等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作用巨大,建议今后文综教学中广泛使用。
(6)本研究中还着重提出了“关联因素” ,这主要是基于当前高考文综三科合一而展开的研究。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发现,三科在时间分配和学习内容上有较大的关联度。在时间分配上,要求三科学习均匀,不能有偏科现象。在教学内容上,政治中常有地理区位论的内容,地理中往往会涉及非常深刻的时间和层次观,而历史中也有不少涉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高三无数次的调考检验,文综三科学习存在一个明显的帕累托改进过程。这就要求三科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合作,勤钻研业务,在不损害其他学科成绩的基础上,如何提高自己的成绩,不断提升每一一位学生帕累托最优值。 五、主要成果
4.历史课前演讲
5.历史导学案
6.学生学习效果比对表
- 上一篇:《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方程式》…[ 11-30 ]
- 下一篇:《“翻转课堂”、“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微课的翻…[ 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