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研管理 >> 正文内容
《科技试验班数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严贤灿 刘晓华
内容摘要:本课题研究始于2013年12月。课题以科技试验班数学的课程为核心、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要形式努力推进课程改革,不仅能促进实验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注重学科内在的知识的拓展,甚至达到大学先修课程的程度,而且还十分注重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完善;不仅注重的学科理论探讨,而且着重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我校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尝试。编写出了很多的非常切合学校本身的校本课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同时,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学科教学等多多方面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校本课程 科技实验班 高中数学
一、 学校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这一新的变化,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我们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资源优势,进行了科技实验班数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新课程标准下学校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校在“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办学思想的指导下,为了给有各方面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创办了多种类型的班级。特色班级的学生构成与传统意义的文科与理科有着明显的差异。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对不同学科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均表现出较大的不同。而我们的教学大纲及教材没有显著的变化。这样就导致同一学科的教学内容有些特色班级学生“吃不饱”,内容过于简单;而另一些特色班级的学生“吃不下”或者消化不了,显得偏难。“吃不饱”的学生很多自己到处找资料,采用题海战术,大量低效的重复劳动。这样耗费着学生许多宝贵的精力,而消化不了的学生则长期处于受打击的压抑状态,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2、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需要
基于此,开发适合特色班级的学生学习现状的特色课程,对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全面提高各类型特色班级的教学效果意义重大。本课题拟对我校科技实验班的数学课程进行探索开发,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根据不同章节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深度广度上进行适当拓展,教学形式上适度调整。力争开发出适合我校科技实验班特色的部分重要章节的校本课程。从而在数学学科上对学校拔尖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教师全面发展的需要
原先的课程都是国家首先制定的,对于普通的教师来说只能认真的执行由国家设计好的课程。但是,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甚至不同的地域之间都是存在很多的差距的!对于所有的学生采用相同的一本教材就变得不太合适宜。这就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出相应的校本课程提供了可能。教师只有首先真正的了解了国家课程标准,才会编写出适合自己学生的课程,这样势必会对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的提升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而且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又会站在很高的角度去讲授这部分知识,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二、实验班数学课程开发的要素与方案
2. 1课程开发的要素
2.1.1课程开发的理念
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实验班的学生通过量身为他们打造的校本课程能快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应试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新课程的要求,从而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其它的兴趣、爱好等等,去提升自己其它方面的能力。
2.1.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本课题拟对我校科技实验班的数学课程进行探索开发,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根据不同章节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深度广度上进行适当拓展,教学形式上适度调整。力争开发出适合我校科技实验班特色的部分重要章节的校本课程。从而在数学学科上对学校拔尖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结合我校实际状况,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领域,将实验班课程活动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的准备阶段: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信息,进行文献资料研究,调查
学生对现行数学课程学习情况;确立实施的总体方案和分阶段实施步骤;提交开题报告,由
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共同讨论课题理论框架及基本构成。
第二阶段:课题的实验阶段。积累感性资料、搜集文献资料,以课堂讲义等形式形成课题研究的原始材料,进行实践探索,并请专家论证科技实验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途径、方法、策略的可行性、有效性;开展课题研究,每学期及时进行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由课题组进行经验筛选,撰写阶段报告。
第三阶段:课题的分析阶段目标检测、分析、筛选、综合的基础上构建科技实验班数学课程教材体系。
第四阶段:课题的总结与结题阶段。分析梳理资料,撰写专题论文等成果;对科技实验班数学课程教材初稿进行推广性试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聘请专家进行成果鉴定,结题
2.1课程的反馈与评价
该实验班的课程的反馈与评价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
第一: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升:这是该课程中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核心。我们在设计该课程的时候会进行阶段性的实验。例如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概念性的课,是直接按照课本的要求按部就班进行,还是可以考虑简单的内容,学生可以完全自学的(只是需要一点时间罢了)老师就不讲。那么,这样的话,教师到时只需要将能体现本节本质的、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拿出来让学生解决即可。将两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比较,包括学生的体会、成绩、所需要的时间、综合能力、兴趣等等多方面进行比较。找到较好的一种方式。
第二:利于教师能力的提高。教师只有首先真正的了解了国家课程标准,和本省的高考特点,才会编写出适合自己学生的课程,这样势必会对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的提升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而且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又会站在很高的角度去讲授这部分知识,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这将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二、 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策略
3.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习方式应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换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不但要成为课本知识的推介者,而且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理解和宽容、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进行文化整合。学校注意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学生潜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开掘。理论学习使教师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们普遍树立了尊重学生的思想,努力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以朋友和同事的眼光看学生;尊重个性,鼓励学生想象、提问、质疑、挑战,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在基本方法、思路,甚至包括人们已经承认的科学原理上允许异议;教师们还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善于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更多地把自己看作课堂的组织者、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探究的合作者、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3.2.实施策略
四、成效
4.1成效:在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中,我们发现:
首先、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升。在我们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由于这样的课程是专门针对实验班学生的,所以所选的各种例题和练习都是难度相对来说要大一点的。比如,我们在编写《解析几何》部分的时候,对于资料上的一些教师能一眼就能看出的题,一般是不会选用的。因为,这部分的试题对于实验班的学生来说绝对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加以解决。因此,在设计和编写课程时,就直接剔除掉这样一类的试题。这样就避免了这样层次的学生在做和其他平行班学生一样的题的时候觉得过于简单的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学生的“
最后,学生的各方面兴趣得到了提升。学习效率的提升让学生自己在面对学习时更加的自信,兴趣更加的浓厚。而在其参加的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掌握了各方面的技能,沟通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获得了调查分析、信息处理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如学生在组织学校的“华一好声音”中,其组织、沟通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将为他们在以后的各种活动的参与和组织中有着更大的兴趣。
首先,是教师的思想和意识的变化。长期以来,一般的教师都认为:编教材是国家课程专家的事情,与一线教师和学生无关。但是,正是随着这样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带来了我们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意思和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由课程的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这样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既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又是教师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建立起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升和发展的平台。
其次,是教师的合作意识增强了。这样的课程建设是一个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事情。由于我们本身没有可以参照的资料,也没有这方面的任何的经验,因此在编写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问题。这样就有了教师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教师与家长间的交流等等。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五、反思
回首开发与实施的过程,我们感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关注。
教师是该课程得以实施的最关键、最核心的力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强调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因为这种观念与思想会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到他们对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因此,如何提高教师对该课程的认识,从而激发教师的积极参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现在,我们感觉在编写该课程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正规的培训,使得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相应资料的编写和整理。若能有机会和一些很有名的、非常优秀的课程编写的专家进行取经和交流,那将对我们教师自己的这方面的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虽说本课程是针对我校实验班的学生的,但是由于学生成长环境、受教育的环境以及性格等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还是会出现个体差异和独特性。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开发的课程要具有选择性的特点,让学生能各取所需。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我们设计的课程内容在顾及差异性方面还考虑得不太周全,因此,如何设计出尽可能的照顾到更多的学生的共性的,又能兼顾少数学生独特性的校本课程是我们现阶段还不能很好把握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数学---教师培训手册》
[2]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3]人民教育出版社 《考试大纲》
[4]徐柏兴 《发展个性 创造成功》
- 上一篇:《激发高中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12-16 ]
- 下一篇:《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开展方式的探索 ——以“企业的…[ 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