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高二Ⅰ部 >> 正文内容

高二Ⅰ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在路上”系列工作第二期

作者:高二Ⅰ部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1日 点击数:

力推团队合作,革新教学举措;师生群策群力,共同建设班级

本次报道为高二Ⅰ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在路上”系列工作第二期,描述的是高二(7)班的具体行动。

高二(7)班是我部唯一的平行文科班,本学期刚刚组建。由于同学们来自Ⅰ部不同的班级,建班之初,他们在新的班级找不到归属感,对自己原来所属的班级充满依恋之情。每次大课间期间、两节晚自习期间,很多同学们都会回到原来的班级“叙旧”;下自习之后,就寝之前,他们总是回到原来的宿舍“温故”;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他们更愿意找原来的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咨询。

直面此情此景,班主任郑志雄老师高举人文之纛,积极加强引导,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讨论,认识人文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在工作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以人文特色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当然,仅有这些口号是不够的,要真正地让学生收心,由“生活在别处”回归“此处”,所有科任老师还须要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加强疏导和指引。

适逢语文课文学到了戏剧单元,语文老师一改老师主导课堂的旧有模式,和学生一起商量戏剧单元如何学习,是老师讲解?是学生演出?还是既讲解又演出?最终学生给出的答案是:老师先讲,学生后演。就这样,讲与演结合,老师的讲让学生触摸到自身难以触及的深度,学生的演让他们体验到了真正的人伦情感。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自由组成的演出团队在互相合作与沟通中历练了自身的合作能力与有效沟通能力,他们的注意力由“别处”转移到“此处”,班集体的凝聚力由此增强。

(学生在表演语文课本剧《窦娥冤》)

数学刘晓华老师也组建了班级数学学习小组。在安排小组成员时,刘老师既考虑小组成员的学科基础的强弱,也考虑到他们以前的所在班级的差异,让组员之间互相合作,彼此交流,解决问题,共同进步。在制定评价措施时,把个人考评和全组考评结合起来,促进小组成员的整体发展。

(数学老师在辅导小组成员)

历史王晓莺老师则别出心裁,她大胆革新教学举措,坚持从每节课课堂宝贵的四十分钟中抽出五分钟,每次安排一名学生进行课前演讲,演讲的话题与“历史”挂钩,但比较开放,不拘一格,使得学生愿意开口并有话可说。课前演讲使每位学子有了机会展示自我,有效增进了自我与同学之间的思想沟通,进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历史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讲)

由于全体教师组织有方,全体师生群策群力,高二(7)班同学的心终于有所改变,人在班级,心在班级,他们渐渐产生“班级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意识,他们决心要将自己的班级建设成优秀的班集体。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