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研管理 >> 正文内容
高中健康课堂数学教学“三自课堂”的教学实践结题报告
一、目的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碰到的问题
当前,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很难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尤其到了高中,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被动接受,想得少.还存在着课堂学习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的情况,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少,学习思维缺乏创造力,故很难培养出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高中生.
在新课标课程理念下,如果我们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为中心,我们就不得不考虑探索一种常态化的、以学生自主为主、合作交流为辅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在科教处的精心孵化下,课题组于2012年2月组织开题研究,主要指导思想是张真校长提出的“两把两重”教学理念.到2012年5月,本课题被纳入张真校长主持的省级重点课题“健康课堂的核心要素及其实践探索研究”课题组,使得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境界更上一层楼.
学习目标、认知结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内容等的动态生成是现行课标所提倡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观念,它强调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重视师生互动的多样性,真正地突出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中心的主体性.
高二(Ⅰ)部数学教学“三自课堂”就是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尝试,“三自课堂”即倡导学生自我提问、自我设计与自我评价.课堂教学由学生唱主角,教师傍敲侧击,由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的知识体系,参与教学设计,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在教师的协助下,突出学生地自主探究,由学生提出研究性课题(导学案),以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以自评为主、他评为辅(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实施学习成果展示.
新旧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若干对比
|
旧课标 |
新课标下的数学三自课堂 |
教学观念 |
以考定教 |
以学定教 |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以“知识与技能”为主,注重教材的分析,淡化学情的分析 |
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设计,重视学情分析和学生的活动设计,设计科学、有效的学生活动 |
教学方式 |
以落实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
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 |
教学活动 |
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 |
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思考、探求,参与程度高 |
教学手段与资源 |
传统媒介与教辅资料 |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强调操作技术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
教学反思 |
一般反思或缺乏反思 |
强调深刻、全面、理性的教学反思,强调教学反思成为一种教学习惯 |
2.目的、意义
新课改的深化与发展,必然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
高二数学教学“三自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研究)是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尝试,是新课标下的数学高效教学形式的一种重要实践途径,是我校“两把、两重”教学的重要载体和我校教学健康课堂的具体展示,“三自课堂”的导学案也将我校的数学导学案延伸到数学探究模块.
二、课题界定
1.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界定
上个世纪,国外一些教育家就开始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探求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或好的教学(good teaching)的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我们理解的现行课标下的数学高效课堂,简单地说,就是一堂高效的或好的数学课,教师要从尊重学生的差异出发,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践行“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的“主权”,既要让学生学会、会学,还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真正地促使教学效益地提高,以“学”评教, “学得怎么样”的评价概括为五个层次,即“懂、会、熟、巧、通”.
2.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三自课堂”立足学生的自我提问(学什么),自我设计(怎么学),自我评价(学得怎么样),其核心任务是探索高中数学教学的一种科学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科学地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时间和问题延伸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索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的方式.
“三自课堂”是探索高中数学教学高效性的一种教学实验,高效教学是相对于低效教学提出的一个特定概念,它与低效教学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在规定的教学时段内落实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三自课堂”植根于“校本研究”,所谓的 “校本”即“以校为本,它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体现”(沈白榆《在上海“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
三、研究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下研究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或好的教学(good teaching)的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高二数学专题教学课堂为载体,探索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设计,研究分析学情的手段,设计科学、有效的学生活动组织方式,促进思维递进发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设计,研究“学”的方式方法,并利用课堂实录对课堂学习活动尽可能全面、整体地评价,研究“以学定教”的评价方法.
总的目标是研究科学的实践操作模式,即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价值、意义及特点,研究提高学生学习活动效率的原则、策略、方式和方法等.研究学情、导学案.
四、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为高二数学选修与探究相关内容以及高三备考的专题探究的教学设计与学案设计、学情分析、学习活动组织方式、现代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操作技术等.
五、主要创新
高二数学教学“三自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研究)是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尝试.
课前:自我提问(学什么),与教师一起设计导学案,设定数学学习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学习流程);
课中:自我设计(怎么学),突出数学学科的思维特点,布设数学知识框图,构建思维导图;
课后:自我评价(学得怎么样),以学定教,设计五个学习层次“懂、会、熟、巧、通”检测试题,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自课堂”应是新课标下的数学健康课堂,简单地说,就是一堂高效的或好的数学课组织模式,“健康课堂”核心要素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即健康(良好)的教与学(含学生预习)的态度与目标、健康的师生关系、健康课堂组织(教材内容的组织、师生活动的组织)、健康的练习与评价等四个环节.
总体上讲,数学“三自课堂”教学强调教师要从尊重学生的差异出发,让学生真正地“动”(预习与参与)起来,让课堂真正地“活”(主要指思维方面)起来,践行“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的“话语权”(学生提出独立的见解),既要让学生学会、会学,还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真正地促使教学效益地提高,形成课堂健康的状态.
首先简要阐明一下“思维与数学思维”.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当客观事物(信息)作用于人脑时,人脑会对各种信息有一个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的过程,并由此形成一种思维策略,它作为一种认识过程,是立于“感性认识”之上的“上层建筑”,属于认知过程中的高级阶段.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信息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运用特殊的数学符号语言以抽象、概括为特点,对客观事物按照数学自身形成规律做出的间接概括的反映.从本质上讲,数学思维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数学思维能力也就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一般程序是:提出(发现)命题——判断(证明)命题——提出(发现)新命题的反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不同的新旧思维策略的冲突、融合与内化,从而不断地螺旋地提升思维品质(思维导图).
故数学三自课堂教学的思维组织原则为:
1.分步设置原则
教学主要通过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实现,在问题设置时,应注意到问题的有序性、层次性,将解题目标分步设计,形成若干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每步的策略与方法设计得当,尽可能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发展学生思维.
2.系统训练原则
教学在促进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形成时应着重启发,有意识侧重于全面系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数学品质、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方法等方面相互促进与渗透,并协调发展以达到促进能力发展的目标.如启发学生在重要公式、定理与法则的推导过程中体验数学方法;在重要定义的深入理解过程中提高认知深度;在解题探索过程中提高解题能力;在错解剖析过程中培养批判思维等.
3.自主定位原则
思维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力求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不同的认识角度集中到基本一致的认识结论上来,在学生充分探索,寻找思维出路的过程中,教者适时点拨与引导是必要的,不可以随意简缩学生的思维活动时间,而致于“欲速则不达”的被动局面.这样一来,要求教者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关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让学生自我提问自我回答,自我总归自我归纳,自我分析自我推理,自主定位自我优化.
4.反馈调控原则
教学中,师生及时反馈并调控思维过程是关键,即时反馈与调控应贯穿健康课堂教学的始终,重点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对“教”的调控,及时回收教学信息,由反馈信息即时调整启发的方向与组织方法,并始终指向教学发展的目标;其二是学生对“学”的自我调控,学会主动学习,主动纠错,查漏补缺、全面落实,不断修正自我学习的方法.
数学教学的“三自课堂”是新课标下的数学高效教学形式的一种重要实践途径,是我校“两把、两重”教学和健康课堂的重要载体,“三自课堂”的导学案将我校的数学学案延伸到数学专题探究模块,填补我校此项的空缺.
六、研究的阶段与主要措施
(1)研究策划阶段(2011.9——2012.3)
①我们在高二(Ⅰ)部开展“三自课堂”的教学活动.具体行动为先在每周的数学探究课上进行初期的实验,初期实验时间保证了每周一到两个课时,时长初步定为8个课时,首批实验班级为高二(5)、高二(8)班两个理科班.
每节课前组织学生提出问题、收集并整理问题,将典型问题反馈到学生中,由学生自行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在课堂上由研究小组负责人组织问题交流,形成知识与方法,问题研究成果由个人、同学与教师三方评价,促进改进或后续探究.每节课形成导学案,每阶段有分层检测练习题跟踪检验“学得怎么样”.
②课题组成员根据新课改、新课标的要求,从学校校本课程研究的实际出发,收集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的意义、价值和可行性.
③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④撰写研究方案,提出立项申请.
⑤组织科研学习,
叶教授通过教育漫谈的形式就“中学教师如何通过科研增进教育智慧”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我校刚立项的校本课题,引出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核心内容,就“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理论知识,使课题组成员收获颇丰.
(2)组织研究阶段(2012.3——2013.7)
①在高二(4)、(5)、(6)、(7)、(8)共五个理科班组织教学活动,探求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价值、意义和特点.
②组织课堂实录,科学、全面、整体地分析教学过程.
③组织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形成导学案.
④形成评价体系.
(3)总结整理阶段(2013.7——2013.9)
七、计划步骤
第一步确定教学内容、实验班级和第一期实验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步确定评价体系.
第三步,实验展开;第四步,成果整理.
(4)再实验阶段(2013.9——2014.6)
将中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一届高一学生中进行实践检验.
八、研究方法
实验法与调查法相结合.
制定评价方法的重要理论依据:根据Ed Dubinsky(杜宾斯基)的APOS理论,数学学习要经历操作(action)、过程(process)、对象(object)和图式(schema)四个阶段,也就是说学生对数学“对象”的认知是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
九、成果形式
第一类形式:学案、教案与教学论文;
第二类形式:学生研究归纳总结和成果展示(公开课);
第三类形式:教学视频、图片.
- 上一篇:我校2014年校级重点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学案导学”…[ 03-31 ]
- 下一篇:我校彭景老师在省教研室课题研讨会上作示范开题[ 0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