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研管理 >> 正文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在高一历史课堂中的实践与反思》结题报告
前言:
2012级高一历史组承担的校本课题《爱国主义教育在高一历史课堂中的实践与反思》从2012年7月开题到2013年9月结题,课题成员按照原定计划和分工,通力合作,不断实践改进,在校内、校外开展了多样的实践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正文:
一、 本课题研究的一般情况: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形势下,提高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需要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入手,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爱国主义宣传的六方面主要内容。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教学又担负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纵观世界各国,无论是何种意识形态、何种发展程度,无不把历史课当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我国联系紧密的美日韩等资本主义国家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都非常高。但新课改后,我国历史课程内容有了很大调整,教育界现在普遍重视的是“公民教育”,而对意识形态、民族意识则逐渐淡化,学生中很多人向往国外生活、崇尚外国制造,这些现象都在向我们警示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面临着全球化的局面,各种思潮纷纷涌入,尽管历史课一直都存在于中学课程中,但理科学生仅仅将历史当做副科,连听课都很敷衍,文科生能够认真对待历史课,但很多只是为了分数而死记硬背课本结论,爱国主义教育是否真的深入到了每个学生的内心?是否真的有效?这是每个历史老师应该叩问自身的。因为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学校教育始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重要的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设计并实践若干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以示范如何通过常规历史课程来实现有效爱国主义教育。
2.撰写专门论文,总结国内外历史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效果,通过对比研究寻找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
3.总结一套切实可行、能被广大历史教育同行们所借鉴使用的教学经验或教育方法,能帮助同行们实现有效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研究阶段
开题阶段:2012年9月,初步了解相关研究成果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理论准备阶段:2012年10月—11月,阅读相关理论著作,积累理论基础。
案例研究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广泛听课、观看优秀课堂录像。
课堂实践阶段:2013年2月——5月,设计教学案例,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
总结成果阶段:2013年6月——9月,将前期成果加以总结,形成理论性文字成果。
(四)研究心得与反思
有效地在历史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在教学内容上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国家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其中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文化可以使学生产生对祖国悠久历史、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进而增强青少年的弥足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来说,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在历史遗产中取精华、去糟粕。精华要突出,糟粕不是不讲,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其落后之处。要教会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
2.在教学内容上突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虽然有过诸侯林立,但统一是大趋势。
3.进行热爱家乡教育。热爱养育自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出发点,很难想象一个对家乡没有感情的人会对祖国有深厚的情感,热爱祖国与热爱家乡是统一不可分割的。
4.提高中学历史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还应注意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二、 项目研究成果:
1.立足课堂实践,研发出一系列优秀案例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始终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把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研发出了一系列优秀案例,其中王丽杰老师的《世界多极化趋势》获得武汉市录像课比赛一等奖,王晓宁老师的《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获得武汉市录像课比赛一等奖,苏旸老师的《罗斯福新政》获得2012-2013学年下学期课内比教学三等奖,苏旸老师的《太平天国运动》2011-2012年上学期武昌区说课二等奖,邓志娟老师的《辛亥革命》获得2012-2013学年上学期课内比教学一等奖第一名。
2.扎实理论研究,撰写了一批高质量论文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阅读了一批理论书籍,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其中王丽杰老师的读《<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有感》获得湖北省论文评选二等奖,王晓宁老师的《把思想史讲出味道来》获武汉市四优论文评选二等奖,苏旸老师的《重试历史事件的特殊性》获武汉市四优论文评选二等奖。
3.主动承担学校德育工作部分内容
如邓志娟老师承担学校学生党校的授课工作,王丽杰老师为级部全体同学上爱国主义班会课、为新高一没有入团的学生讲授团课等,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教书和育人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高一历史教学既有严肃的德育使命,又面临严峻的弱势学科地位。我们全组教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努力将课堂趣味性和参与性相结合,不仅按时按量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获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中坚持德育目标,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提升了学生的历史素养,圆满完成了课题任务。
三、参考文献:
1.王永生:《高中历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时代教育》。
2.姜春英:《浅议中学历史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7)。
3.马卓:《浅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世纪桥》2007.(7)。
……
更多内容请点击《爱国主义教育在高一历史课堂中的实践与反思》结题报告
- 上一篇:《2010—201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新高考的命题规律及答题策略研究…[ 09-23 ]
- 下一篇:“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子课题:“新课程初、高中数…[ 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