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校园新闻 >> 正文内容

2012年寒假华师一附中留学实验班加拿大海外培训报道

作者:刘娟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5日 点击数:

 

2012年元月17号至25号,华师一附中高一国际留学实验班的五名教师和28名学生一同参加了由华师一附中外事处和加拿大BC省(British Columbia)教育局共同组织的海外培训。这次培训的组织和实施,是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圆满实施的,其目的是为了让国际留学实验班在国际文化交流领域获得优质的发展,这也是为实践“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的华师一特色理念,为达到“创世界一流中学”的办学目标所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参加培训的师生就背起行囊和国内的寒假作业,登上了赴温哥华的班机。经过十几小时的长途飞行,大家由机场乘车来到了BC省第42学区,参加为期十八天的培训课程。

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ESL课程(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大家在42学区中最好的中学加宝地中学集中上课,由当地老师讲授中加文化、物理原理、手工、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当然授课都是以全英文的方式进行的。第二阶段是随堂跟班上课,在ESL课程结束后,全体学生被分到加宝地中学的各个班级跟班上课,体验真实的一线课堂,了解北美教育的授课方式、教育理念和文化差异。同学们有的上英语文学课,有的上化学实验课,有的上数学课。在上课之余,同学们会在体育馆打球或进行游戏。

加拿大的上课时间是每天早上8点半到下午2点半,中午只有半小时的午餐时间,当地学生带的午餐都很简单,他们不太讲究吃、穿,但崇尚个性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口味,老师也不加干涉。但学习上,他们都很严肃认真,这样才能拿到必须的学分。每天下午2点半到4点半,我校的五名教师留在教室里监督学生完成中国国内的寒假作业,并对学生提问做出解答。每天早上带队的班主任老师都会详细询问学生头天晚上在寄宿家庭过得怎么样,对出现的问题随时和相关人员沟通,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培训第二段,教师分学科小组进入42学区的不同学校随堂听课,学习国外教学经验并在BC省教育局的安排下,参加了集中学习,了解了加拿大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经过十几天的学习,全体师生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对加拿大高中的教育模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未来学生学习的定位有了更清晰的标准。

全体师生都很珍惜这次在加学习的机会,大家上课表现积极,课上主动学习和找老师交流,课下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展示了华师一人应有的风采。高一(2)班袁天娇和张一博同学还主动帮加宝地中学的校工做了清洁工作,获得了当地老师的好评。

在留加期间,同学们住在寄宿家庭里,不仅对地道的英语耳濡目染,而且对加拿大文化有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向成为国际化的人才又迈进了新的一步。

 

以下是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

 

 

 

加拿大冬令营学习见闻及感悟

张杰

WESTVIEW SECONDARY听的一节物理课。Mr. Franz上了一节11年级的胡克定律的复习课。他们每节课是80分钟。老师花了2030分钟讲解。1讲作业,都是胡克定律第一层次的练习。2类比了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引力常量G、动摩擦定律中的动摩擦因数和胡克定律中的劲度系数3复习了动量的概念。4最后复习了研究胡克定律的装置使用注意事项,装置就在教室的靠墙处,只有一套装置。剩下的50-60分钟的时间学生分头做自己的作业。有的做动量练习;直接用铅笔写在书上,书上的题目之间都留有做题的空白。有一个学生做实验;有的小声讨论问题。有的整理笔记夹。老师依次走到每一个同学身边检查作业,解答疑问。教室中一共有18名学生。我翻看了学生的作业和笔记。学生每人一个活页夹(带拉链的)各科作业都在这个夹里,主要是笔记和实验报告纸(都是用铅笔写的)。每个教室都有打孔机,方便学生打孔然后装入夹中。学生的实验报告纸,主要是数据表格、图像、误差计算、数据处理,没有过多的文字诸如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长篇大论。有的就是最核心的数据记录和处理。非常实用。都是学生手写的,没有我们学生用的那种厚本,就是一页纸一个实验。每个学生都明白自己要干什么,实验数据处理的严谨有序。老师的工作室就是物理教室也是实验室,物理教室四周随处可见演示装置,实验器材把教室布置的充满物理学习的气氛。既实用又有物理文化价值。

Garibaldi Secondary 跟学生听了几节ESL课。我们学生28人加上北京深圳各一名学生。老师5人。这35人的班走到那个教室都是座椅不够。他们学生一个班十几个居多。每节课都发有讲义,介绍加拿大的历史和地理。这些资料绝大多数在网上可以直接搜到。老师一般先让学生阅读。大约半个小时后,让学生依次朗读每一段。之后,完成后面的填空、选择、简答、填图。彩色铅笔,剪刀,固体胶,这几样几乎每天都用。这些工具我们的学生上中学后就很少用过。有些学生,开始对这种幼儿园式的作业有些不屑一顾。后来不知不觉就沉浸其中。我每一环节都认真完成,细心体味其中的功效。文字材料的阅读量是比较大的,泛读加精读尽快赶在老师讲话前抓住主要意思通读一遍,有点紧张。填字游戏、组句游戏(小组竞赛)等等总是容易被吸引的。学生多数踊跃参与(我也混迹其中)。填图时间是悠闲而随意的,也是尽情挥洒自己的色彩想像和喜好的时候。春节那天上课,老师让大家折纸,做了灯笼和龙。学生的学习始终伴随着动手、动脑、色彩、图像。是一个综合审美、艺术、科学、人文的熏陶过程。在这样的学习中,每个人逐渐会发现自己的爱好和所长。想象力和创新求异的意识得以培养。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不同风格的展现。淡化了成绩的排序,每个人都有成就感。享受学习的过程。

最后一天教育局的领导老师代表讲了一些教育理念和做法和我们新课程的理念是一致的。老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淡化分数,享受学习过程;大学科观(大物理、大数学等)老师始终思考我们通过本学科的教学究竟使学生学到什么,对他今后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而不是只关注学科的每一个枝节。领导不以学生的分数评价老师的教学;老师不是通过频繁的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解除了紧箍咒,学生才能专注学习本身,只是一个一个的练习,犯了错没关系,在不断的犯错纠错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积累了技能。老师没有硬性的分数要求,才敢在自己的课堂不断尝试适合学生发展教法,对学生终生有益有效的教学法。避免急功近利,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非常注意公平性,和保护学生的学习信心。采取多样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理论好,做法巧。他们一节课是80分钟,每天上午两节,下午两节,中午吃饭只有30分钟,没有午休,下午240就放学,各自回家或在学校活动。一个班十几个学生。老师不用频繁的考试分数评价学生,而是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了解学生,逐个辅导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评价。学校里一个班学生是18。对比我们学校,一节课40分钟,一个老师要面对四五十学生,课时减半,学生人数翻番,不可能在一节课内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做不到面面俱到。从早上7点多钟到晚上10点多钟学生老师学习工作在一起,强度远远大于加拿大的师生啊。外国的好的理念(我们的理想)和做法(我们羡慕)我们需要尽量变通,本土化。

加拿大的学生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学习科学,到1112年级(相当于我们的高二和高三)才分物理、化学等。不是每个学生都要选物理,最后能选物理的学生不是太多,选了物理的学生大多数是物理学得较好的,也比较喜欢物理的,老师教学比较容易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一点我们国际留学班可以借鉴。到适当的时候,把学生分科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中学数学教育的比较: 加拿大VS中国

赵捷

2012年华师一附中国际留学实验班春节期间赴加拿大参加冬令营。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交流活动,与加拿大BC省第42学区枫树岭市公立教育局(Maple RidgeSD42)进行了中小学教育的学术交流,同时也增进了双方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我们向加拿大介绍了华师一附中的优质教育,加拿大同行对华师一附中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下面就在加拿大参观访问期间,结合我国的数学教育在数学的教材、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师资培训等方面作一些比较:

一、 中加教学大纲的比较。
  加拿大的教学大纲的制定在于资源综合化系统,分为四部分:
  1、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2、教学方式以及给教师、家长的建议;3、教学评价;4、建议补充的资料。从教学大纲的要求看,区别最大的在于加拿大的大纲不仅对教师提出要求,而且对家长也提出了建议。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体现了孩子的教育需要靠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家长是合作伙伴。而中国的教学大纲主要缺乏的是对家长的要求。
二、中加中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比较:
  在加拿大中小学的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例子,强调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年级的数学教材,加拿大的比中国的浅易。我在加拿大听了一堂高一年级的数学课,讲授的内容是因式分解中的分组分解法。而这部分的内容在我们的教材中是在初中二年级已经讲授完毕。我们在介绍如何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时,当我们介绍到解析几何、排列组合等内容时,加拿大的同行们问我们:这些内容在哪一个年级上课。显然这些听介绍的中学教师都觉得比较难。加拿大的数学教材的章节中,主要通过数学建模——实例具体化、形象化,数学应用、问题解决等模块进行教学。另外,从我们听课的过程中觉得他们在解题的逻辑推理以及作业书写规范等方面都不如中国学生。看来在数学教材的内容上不管是难易程度还是整体结构都有差异。为了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习,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中学阶段需要掌握以下数学知识:

  1.整数的运算。中国小学五年级完成任意位整数的四则运算;加拿大十一年级学生做两位数的加减还得用计算器。

  2.小数与分数的运算。中国小学六年级就已经学完;加拿大的八年级还在学分数,甚至到了九年级还在学循环小数。

  3.负数与绝对值。中国初一年级完成;加拿大九年级完成;而绝对值到了十一年级才提及,也无详细讨论。

  4.有理式的运算。在中国,初一完成整式/多项式运算,掌握和的平方与平方差公式,初二学完分式及因式分解;加拿大九年级学整式,十年级学因式分解及和的平方与平方差公式,十一年级学分式。

  5.根式/无理式的运算。在中国,初二学习开平/立方及二次根式,高一掌握任何分数指数幂。加拿大九年级学平方根,十一年级学根式和分数幂。

  6.方程。在中国,小学四年级学生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初一学完带负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初三学完一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二次方程组;加拿大九年级学一元一次方程,很多学生不会列方程;十年级引进一元二次方程及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十一年级还在解一元二次方程。

  7.不等式。中国初一年级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初三学生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高二(11年级)会证明不等式。加拿大十一年级还在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从未涉及不等式的证明。

  8.函数。中国初三学习函数的概念,高一学完幂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加拿大九年级引进关系与坐标,十年级引进函数的概念,十年级学指数方程及对数的概念,12年级在Calculus中才学对数函数。

  9.三角学。中国初三学习三角比,高一学完三角函数。加拿大十年级学习三角比,十一年级学三角;但是,和/差角公式大都不涉及,造成了微积分学习的困难。

  10.欧几里德几何。中国小学学完各种图形(含立体图形)的面积,体积,表面积。初一学习角度、平行线、命题的证明,初二学习全等与相似形,初三学习圆,高一学习向量,高二学习立体几何。加拿大九年级还在学习面积与体积、平行线和圆;十年级学习全等与相似形;十二年级学习向量,没有立体几何(因而导至空间想像力差)

  11.解析几何。中国初三引进坐标几何,高二学习圆锥曲线及图形/坐标变换。加拿大九年级引进坐标几何,学习直线的方程;十年级学习圆的方程;十一年级学习圆锥曲线。十年级就有图形变换,但不学坐标变换。

  12.数列。中国在高一,加拿大在11年级。但是,加拿大从小学就很重视patterns,在这方面做得比中国好。

  13.概率与统计。加拿大在八年级就引进了概率的概念,但在9-11年级都不再学,到了十二年级才学Data Management。中国小学六年级学习图表统计,初三学习统计初步,高三才学习概率。

从以上比较看出,加拿大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比中国学生要晚两年;而且,在深度上和扎实性方面远远比不上中国。但是,加拿大的数学竞赛在灵活性与创造性(ingenuity and insight)方面做得比中国的好-如果学生能多参加一些数学活动,并注意把基础打牢的话,今后在思维的整体发展上,在加拿大应当比在中国好。
三、 中加教学模式的比较:
  中加两国的数学同行就数学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及教育模式方面进行了交流,双方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使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等都有相同的看法。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有所不同,由于我国的教学班人数较多,教师相对来说难以调控教学秩序。而在加拿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充分尊重,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每一个提问,教师都给出认真的回答。
四、 中加教学评价的比较
  在评价上对好学生的评价是一致的,它们的相同点是:1、是否从多方面思考问题;2、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3、是否有能力去解释自己的想法;4、是否能将所学的知识延伸去解决教师未曾教过的问题。
  评价的不同点在于:加拿大对学生偏重于定性的评价,初中阶段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考察以及笔试来进行综合评价学生,高中阶段的评价是以笔试为主,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考核评价。而中国是偏重于定量的评价:初中毕业、高中毕业都得通过中考、高考的入学考试才能完成对学生的评价。缺少的是对学生情感的交流和评价
五、 中加师资培训的比较
  加拿大的教学上十分重视学科的整合,一位加拿大教师必须同时开设两门及两门以上的课程。但是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不象中国有专门的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在教师培训方面,加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一年只有四天集中培训时间,同一所学校中数学教师对教学的研讨,只有在午饭时进行,缺乏相应的教研研讨和交流的时间。
  通过这次对加拿大的数学交流活动,深感中国与加拿大在中小学数学教育方面有很大的互补性,加拿大的中小学数学教育很重视人文精神,中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优势是基础扎实,特别是在中小学的运算教学中,中国有成功之处,中国在数学的计算中花的时间不比加拿大多,但中国学生的运算能力显然高于同龄的加拿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方面中国学生明显高于加拿大学生。

 

 

 

加拿大冬令营小结

高一(2)班 李弢靓

这是我第一次去加拿大,加拿大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环境很好,空气很清新。

在加拿大的前两周,我们参加冬令营的学生一起集中起来上课,然后上到下午240,再开始写作业,写到430,寄宿家庭开车来接回家。在最后一周,我们被安排到各个班,并且每个人都有一个加拿大学生作为partner.我们上课都跟我们的partner在一起。

在待在加拿大的三周时间里,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准确地说是我领悟了很多,不管是哪一方面。

三周的时间里我全部待在寄宿家庭里,不仅仅让我们体验了一把真正的外国生活,更让我们对加拿大人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等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当然,最令我惊讶的是外国人对礼仪的重视。我们寄宿家庭有2个小孩,全部都是女孩,一个8岁一个7岁。这个寄宿家庭只有一个母亲和两个小女孩,她们的母亲对她们很严格,不管做任何事,他们的母亲始终强调“Don’t be rude. You are a girl.”而且,她们很少像中国孩子那样跟父母撒娇,最多也只是开个小玩笑。另外,我们这次寄宿在一个条件不怎么好的家庭中,让我也体会到了温饱家庭生活的艰苦,她们的母亲每天早出晚归,不仅要管她的两个女儿还要来顾我们,真的很不容易。

再来说说跟外国学生一起上课的感受。我的partner选的课有:英语,物理,生物,化学,烹饪,社会。第一节上的是英语课,一个字形容:难!那个老师不仅语速快而且大量的生词让我自卑,所以我一整节课基本上就是在听天书。接着是物理课,物理课上他们做他们的作业,又这样过了一节课。化学课基本听得懂,他们学得内容我们都学过,虽说是十一年级的课,但化学这一门上的还是比较慢的。数学上的更慢,才上到圆心角那个内容,只不过有些单词不理解。至于社会课,我觉得就是在上历史。当然,烹饪课很有意思,我们目睹了做蛋糕的过程,我还尝试了一下揉面团,太累了!

总的来说,在加拿大的校园生活还是很快乐的,这次的旅行也还是很有意思的。

 

 

 

温哥华之旅
高一(2)班张一博

     这一次的寒假,我们学校组织了去加拿大的交流学习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加拿大独特的风土人情,开放的教育方式,优美的自然环境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久久难以忘怀。
     首先是加拿大的风土人情。良好的人文氛围将这个国家变得极为秩序,和谐。我们所在的温哥华,是英属哥伦比亚省的沿海城市,也是世界上既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人与人之间充斥着情谊,马路上,商场里,公园旁,人们相互问好,互相帮助。最令我难忘的是在商场的时候,每一家店铺的店员都会问好,聊聊家常,最后告别与祝福,即使你什么都不买。过马路时,永远是车让人,即便是你停下来等车先过,司机也会是以让你先行。我所在的寄宿家庭,是一对年轻的男女朋友(在加拿大有了孩子也不结婚很正常,因为结婚开销很大):NikkiChris。他们在我们(两个人一个寄宿家庭)来的当天就给了我们最大的自由,热情与信任。他们将钥匙给了我们,并指导我们熟悉了家里的一切,并热烈欢迎我们加入他们的聊天或者家庭活动。这让我十分感动,热情的加拿大人,热情的温哥华人,都让我对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甚是喜爱。
       其次是加拿大的教育方式。这里的教育与中国的完全不同,并不是应试教育,而是以爱好和兴趣来引导学生学习。在这里,只需要提交包括英语与数学的四门课目的成绩,便可以上大学。学生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科目:烹饪,汽修,炼金,泥塑,绘画,音乐,舞蹈,日语,化学,物理,体育等等。他们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科目,都会给学生带来能力的提升,丰富的选择会让学生更热爱学习。下午两点半下课后,学生会有充足的时间来合理安排,学习或是活动,由学生自己做主。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令我向往。
       最后是她美丽的自然风景。我们所在的英属哥伦比亚省,俗称 Beautiful British Columbia「美丽的英属哥伦比亚」,是加拿大最美丽的省,这里有美丽的雪山,葱郁的森林以及一尘不染的大街。从飞机上俯视,温哥华就像是云中之城,被群山环抱,树木处处可见,让人流连忘返。
        总之,这一次的温哥华之旅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让我审视了自己的生活,认定了自己的未来,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