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家长心声 >> 正文内容

儿女不用管,全凭德行感

作者:佚名 编辑: 来源:高一(17)班家长 李旭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4日 点击数:

参加华师一家长夜校,听学工处蔡群主任的讲课有三次了,每次听得心潮澎湃,感慨万端,一直想写点什么,却又因了诸多杂事没能静下以来梳理思路。今夜,再次聆听蔡老师讲座,听完蔡老师对“忙”、“盲”、“茫”的说文解字,猛然间如醍醐灌顶,不吐不快,文笔虽拙,但也要给心一个交待。

蔡老师说“忙”,乃象形字,心死也。我们整天自我陶醉于忙忙碌碌,其实,恰是心灰意冷,无新的体会,无新的追求,照自己的习气「 忙」,日复一日;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然后便是「盲」了;哀莫大于心死,心已死,最后只能是「茫」矣,茫茫然,在人世间迷失了自己。家长夜校,顾名思义,本是给家长上课。蔡老师谦恭,诲人不倦却又鞠躬不止, “父母学生”无限受益又被无限抬爱。蔡老师慧心拂尘,其人生的感悟如雨露,似甘霖。纵是弱水三千,蔡老师独取最美最甜那一瓢给我们众学生父母亲饮。受水平所限,对蔡老师博大精深之教诲只能做如下肤浅理解。

一教家长明使命

蔡老师的三堂课分别为“为孩子一生的幸福”、“至要无如教子”、“爱子有方、教子有道”,据我看来其主旨就是一个,让父母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那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老祖宗造字,原是大有深意。 “孝”、“文”合而成“教”,教乃孝的文化,教者第一要义:孝。《说文》有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为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教子,蔡老师以为全在一个孝字。如何行孝,蔡老师首推《弟子规》: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二教家长做父母

蔡老师说,要做好孩子父母,先做好孝子贤女。乍听起来,似乎有失偏颇,仔细玩味,确实意味深长。我想,还是从蔡老师讲的故事说起。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其伟大的人生并非天生注定,父亲早逝,母亲为了生活改嫁他姓,母子倍受冷落和歧视。范仲淹是个孝子,他目睹母亲的非人生活,他向母亲发誓,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让母亲过上好生活,为了母亲,他发愤读书,寒窗数年,考上进士,做了“秘阁校理”,让母亲实现母以子贵的夙愿。是孝,让他确定志向,是孝,让他发愤读书,是孝,成就了他的万世功名。

《孝经》上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儒、释、道均重孝。儒家,视孝为第一善,百善孝为先;佛家,视孝为第一福,《佛说观无量寿经》云: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道家,《道德经》说:"六亲不和有孝慈。"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儿子,上一代传承给下一代,下一代承载上一代。孝道代代相传,文明代代相传,事业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百善孝为先,家长自己做一个孝子,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上行下效,子女一定也就会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蔡老师有讲:养父母之身为小孝,养父母之心为中孝,养父母之志为大孝,养父母之慧为至孝。

做为华师一的一名学生家长,我理解为:小孝:做华师一学生的合格父母;大孝:做自己孩子的合格父母 ;至孝:做社会公民的合格父母。小孝孝于庭帏,大孝孝于天下。如果我们做父母的都能如范仲淹一样做个小孝孝父母,大孝孝天下的人,能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当成我们的志向,又何愁我们的孩子没有美好的前途呢?!

三教家长育孩子:

言传身教。家长夜校有一特色,便是蔡老师引领我们这些父母们读诵《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编撰《资治通鉴》的北宋大臣司马光有言 :遗金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遗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当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三字经》有云: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以势压贫,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时,他是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由于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窦燕山也为此着急,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彰著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窦燕山从此暗下决心,痛改前非,缺德的事再也不做了。窦燕山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延请名师教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总之,自那以后,窦燕山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周济贫寒,克己利人,广行方便,大积阴德,广泛受到人们的称赞。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

蔡老师用无数的案例,举证了广施孝道仁爱,修身积德,以庇荫后代。蔡老师说,管人是地狱,管己是天堂;管人是假,管己是真。父母只有自己首先管好自己,才能带好子女。父母亲自己德行好了,子女自然效仿。子女不用管,全靠德行感。

蔡老师尤其强调母亲的影响力,相夫教子,乃女人之天职。母亲是大地,大地承载万物,大地包容苍生。“母仪天下”、“母以子贵”,“诰命夫人”是历史对母亲功德的嘉奖;“母亲河”、“母语”、“母校”、“娘家”“婆家”等以母性作修饰的词语,印证了女性在子女教育中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爱教子。爱的繁体字更能说明爱的本意,爱,就要用心去爱。现代人的爱,有时更像简体的爱,没有心了。现在家长喜欢爱,拼命地爱,“我这辈子受了那么多苦,我可不能让孩子受苦”,先让他享福,却不知道享的是未来的福。“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矣”,无心的爱,爱子如杀子。

华师一的家长中,也有很多父母在陪读:陪孩子吃,住,学习。蔡老师敬告“三陪”的父母,孩子需要一日三餐长身体,更需要思想营养长心灵,“孩子最需要的是思想陪伴” ,富之教子,须是重道;贫之教子,须是守节。

爱孩子,就要以德感之。教孩子有孝顺之心,教孩子仁爱之心。还是用蔡老师讲的范仲淹的故事来佐证。范仲淹很小的时候,有一天,他问一位算命先生:“我将来可以当宰相吗?”算命先生回答:“不行!”范仲淹再问:“我能不能成为名医?” 算命先生惊讶地说:“你刚才理想那么高,为什么一下子降低这么多呢?范仲淹回答:“只有宰相和名医可以救人!”算命先生称赞他说:“你有这种仁心,真是当宰相人才。
其实,教孩子孝顺仁爱,何尝不也是在教孩子立志?!

亦师亦友亦父母

进入高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要了解青春期的孩子的“道”,了解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太爱和家长交流,试着和孩子做朋友,用爱感化孩子,用爱心的阳光驱散孩子心头的乌云,先认可孩子的观点,方能让孩子对父母的真诚认可,这样才能得到孩子信任,才能释放情绪或情感,这个时候,父母再引导,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蔡老师说,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家长要做到:亦师亦友亦父母。

家长交流

蔡老师讲座,受到家长一致好评。摘录部分家长感触与大家分享:2紫砂壶父子:“恨不华一一学子,日日可听蔡老师语,口吐莲花自登台,室漫荷香伴茶煮。”……“今夜 我们踏着月色而来 教室 是一方半亩的荷塘 老师 您是那圣洁的莲花 在您一次次鞠躬中 绽放娇艳的花瓣 家长 是那满塘荷叶 在《弟子规》的诵读中舒展开了臂膀……”14飞雪母子:“家委会的会开得如今是腰也细了,腿也有劲了,人也年轻了” ……19心怡母子:我每次都是专程去听课,获益匪浅…… 受启发的,更多的是她演讲中的细节……

置疑的声音不是没有:有家长说宣传传统文化,有很多不健康也不科学的东西,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我个人以为,那是断章取义,蔡老师的讲座已去其糟粕,扬弃了儒学中的封建观念,如二十四孝之“埋儿奉母”“闻雷泣墓”并未出现在蔡老师的讲课中。虽然也讲了三纲五常,却赋予其新的内涵: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也有家长说传统文化过时,当今的文化应该与世界接轨。其实恰恰相反。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在韩国全州市近郊的一所高级中学的入口处,赫然刻着“三纲五伦、传统教育”八个大字。这显然是这所学校的“校是”。截至2009年11月,全球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共计554所,分布在88个国家(地区)。文化”和“传统”问题再次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未来的世界文明或许是不能再是“西方文明中心论”,因为西方文化必须重新认识古老的东方文明并从中汲取营养。孔子学堂在国外的兴起,足以明证国外的有识之士,对社会变化的足够敏感,中国的包容文化将获得重生。而蔡主任主推的孝文化,恰恰是中国的包容文化的核心。世界对中国文化从好奇到接纳到宣传,如果有梦想,让中国的孔孟之道主导文化“全球一体化”,并非天方夜谭。

感谢蔡老师,祝福蔡老师。                 

                      2010年12月8日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