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铸辉煌 而今迈步从头跃
——访高一年级主任殷希群老师
高一年级简介:
2006年入学的高一年级是一个屡创辉煌的光荣集体。多年来不仅高考成绩处于全省领先地位,而且还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取得了多枚金牌。目前,全年级有105位教师,其中有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52人,外籍教师3人。全年级共有学生1500余人,分为30个教学班级,其中理科实验班2个,常规普通班22个、国际班6个。
采访背景:
在2006年我校教育奖励基金项目中,这个年级(原高三年级)获得了十六个表彰项目中的五项荣誉,令人惊叹。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团队具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呢?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敲开了高一年级殷希群主任的办公室。
记者:殷主任,您好!本年级组在上一届时遇到了“非典期间招生”和“校舍三迁”的困难与挑战,你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今年的高一年级又是怎样一个情况?与以往的高一有什么区别?
答:我们这个年级是一个优秀的集体,求真务实,规范创新,不负众望。作为址迁武汉光谷园的首届毕业年级,继往开来,实现了开门红。2006年高考重点率、高分率、名校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今年我校高考的重点率达81%;全校共有214人考过600分(不含保送及提前录取学生45人),柳智宇同学今年参加数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获中国队的唯一一个满分金牌,使学校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有历史性突破;年级的国际班特色明显,成绩突出。年级的文科班不甘示弱,也有成绩。不仅如此,年级还涌现出了很多特长学生。
今年的高一新生与上届相比,又有一些新的变化。第一,武汉市城区的学生按位置值录取,位置值与学习能力的相关性较模糊,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们教学的难度。第二,很多“课改生”的物理、化学较弱。第三,有一些“分配生”的学习成绩较差;第四,这一届的国际班没有专县生,这对国际班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有较大的影响。第五,这一届学生全员在校住读,这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管理难度。这些变化对学校、对年级以及对学生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记者:年级是怎样让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让新进教师尽快融入新集体的?
答:如何让新生和新老师尽快融入华师一这个集体,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是每届年级领导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学生方面,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据学校的要求,认真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比如,我们进行了新生军训,让学生磨炼意志品质;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陈列室,让他们了解学校历史,从而更好地树立学习的目标;并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活动,让学生相互了解,进一步增强集体荣誉感。其次,我们加大了常规管理的力度,尤其是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晚自习、晚归寝的管理力度。目前看来,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第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我们要求班主任在做好学生心理调节的同时,要注意利用班会等机会,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我们也要求科任老师在教学上更多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新教师管理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三点:一是信任他们,给他们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工作。二是注重以老带新,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多方面的指导;三是加强集体备课,让新教师尽快熟悉华师一的教学要求和内容。
记者:上一届不仅圆了数年来数学奥赛金牌的梦想,同时也问鼎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的桂冠,那么年级对新高一作了怎样的培养计划?这三年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是什么?
答:新高一将继承学校及我年级的光荣传统,进一步推进精英教育,办好各类精英班。进一步开设好选修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理科实验班的学生,不仅要重视学科特长的培养,也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理科实验班的师资配备方面,既有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又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年青教师。两个实验班一个瞄准奥赛,另一个瞄准高考。力争在三年后高考与竞赛双丰收。
记者:高一年级是一个敢于创新的年级,你们提出的“方阵条块”管理模式和“温柔而坚定”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是否还在沿用?
答:不仅沿用,而且还在不断完善。
“方阵条块管理”模式是我们为了适应规模发展下的年级组新情况,而进行的一项管理探索。按照系统论、控制论观点,学校存在若干大小系统,年级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子系统,它还包含有若干个二级系统,为了更方便于管理与控制,我们按照条块,分为教学工作、学生工作、支部工作、工会工作、宣传工作进行分块管理,同时,我们也将一个有30个班级、近1600名学生的年级分为四个“方阵”,每方阵6—8个班级,建立一个相对应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年级系统中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处理更快捷高效。
“温柔而坚定”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是我们年级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工作思路。管理既要民主化、人性化,又要制度化、科学化、军事化。“温柔”体现在以爱为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用动态的眼光全面衡量学生。“坚定”体现在对学生的要求上,必须接受纪律的约束,必须合乎日常的行为规范,合乎制度的管理,做到严格有序,活而不乱。
记者:面对新的形势,本年级在学生管理、教师培养等方面又有哪些新举措?
答:面对新形势和新的要求,我们根据新高一年级班级多,学生成分杂、来源广的特点,主要是让学生融进华师一这个大集体,抓好从初中生活到高中生活的过渡,从而抓好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的养成,走上高中生活的快车道。同时,我们要抓好学生活动的开展,如早操、歌咏、演讲、球赛、文艺活动等等,让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还将开展学生导师制活动,让学生得到最优质的教育。在教师的培养上,我们采取新老教师结对子、传帮带、压担子等措施,尽快让老师融进我们的新集体中,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搞好年级的管理。
记者:你们推出的学生导师制是年级管理的又一亮点,您认为导师制与班级制到底是什么关系?
答:我想说明一点,我们把导师制隆重的推出来是在2003年,经过三年的探索,现在又当作科研课题来抓,不仅仅是把它作为班级制的补充,而是探索双轨并行的新机制,将教育与年级管理联系起来,在年级全面管理中,以人性化、科学化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化需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交流合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的重构和审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更为和谐及融洽,从而也提高管理效率,探索教育管理新路子,把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形成制度,达到实施更充分更全面的优质教育的目的。
记者: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也是年级管理的生命,年级在保证质量管理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答:我们的教学主张是“规范加创新”。“规范”体现在实施新型目标管理,加强教学常规和教学各环节管理,在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的基础上,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的效率,做到最优化;“创新”体现在新课标理念下,开展各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上,比如开设选修课、组织精英班、新老传帮带等。当然,真正的质量来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记者:您认为教师的教学工作与承担科研任务之间有没有矛盾?
答: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的理念是“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我们从来不主张教师做“教书匠”,而要求每一位教师力争做“教育家”,尽量地按教育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良好的理论素养可以使我们具备宏阔的眼光,日常教学又可以给我们提供鲜活的第一手材料,深化我们对教学的思考。用科研指导教学,把零散的经验穿成珠链;抓好教学工作,又可以促进理论的发展,丰富理论。这样就能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记者:目前,在年级管理上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年级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或准备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问题?
答:目前,在年级管理上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这三个月,学生基本适应了
华师一附中的学习与生活,初步完成了从初中到高中的转折(学习、生活和心理)。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这几个月的工作:(1)老师们的干劲大(如教师们坚持早晚值班等);(2)各项活动组织有序(如年级的以班为单位的合唱比赛等);(3)效果明显(如学生寝室问题)。综合来看我们年级是个优秀的年级。但管理是有难度的,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的养成教育还需要长期坚持,国际班的教育与教学还需要重点研究;有些老师的教学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等等。今后,我们将同心协力,努力工作,争取学校领导和学校各部门的支持。这学期还要抓几项具体工作,如成立高一学生党校,成立学生科学院高一分院及实施学生导师制等。
记者:教师是一个“累并快乐着”的角色,年级怎样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答:在这一点上,我们将强化三个意识。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奉献意识,大力培植和弘扬教师乐于奉献的精神;二是坚持民主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培养教师的成就感,如果学校能提高教师待遇,将更有效促进质量的提高;三是创设优良环境,强化归属意识,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丰富教师业余文化生活,培养教师工作的幸福感。
记者:从创办全省首家年级网站——《天湖之舟》到几年百余篇的对外宣传报道,年级这么重视交流与宣传工作,您觉得有何意义?
答:“宣传”也是一种管理,通过客观真实的报道我年级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活动与信息,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在我年级工作中的导向、鞭策、激励作用,营造优良的舆论氛围,及时总结年级工作,为推动年级工作的发展服好务。例如我们年级整理编写的《新天地----华师一附中2006届年级管理经验总结汇编》,就既是对老年级组的一个工作总结,也是新年级组的校本培训教材。同时,“宣传”也是一种交流,通过这种“宣传”搭建一个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让学生、家长、社会更好的认识我们年级,认识华师一。
采写:曾 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