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新疆博乐分校 >> 正文内容

学生习作:残缺之美

作者:张运清 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8日 点击数:

博乐分校学生习作选

残缺之美

【来源】:博州新闻网 【作者】:张运清 (华中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学生)指导老师:王娜

水满则溢,日盈则亏,天道忌完满。遥望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举日月牙“露似珍珠月似弓”,何尝不是一种缺失的美。完美并不存于现实,何必追其不实而失去真我呢?

苏子有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性亦如此。宝玉的脂粉味,黛玉的多愁思;达西先生的傲慢,伊丽莎白的偏见;唐僧的迂腐,八戒的贪婪……

人性有缺,人性有实。哲人说:“在纯粹的光明里行走,正如在漆黑的夜间,什么也看不见。”完美的生活其实并不像人们幻想中的那般美好,有缺残的生活才能活出真我。

太白狂妄不羁、力士脱靴、贵妃磨研,而正是这一身效浪形躯之外的酒气,才会不屑于作唐的“御用文人”,放逐白虎青崖间,独自取难于蜀道。

人性因残缺而赋有诗情画意。

曹操扬鞭东指,逐鹿中原,虽然失败,他只将江山作为纸上,龙飞凤舞的几挥之下,天下便成了一首诗。燕山、黄河,无不俯首侧听他的吟诵。

世间因残缺而美好。

若无李清照的孤寂落寞,何来“人比黄花瘦”的千古佳句:若无李煜的亡国之举,何来“人生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篇。

自然万物,也在于缺失的美。

汩罗之美,不因其波光粼滟,水光接天,而是因它曾聆听屈子的悲歌。

赤壁之美,不因其草长莺飞,葱郁茂密,而是因它曾仰观过苏子的感叹。

缺失的美真实不矫情,缺失的美现实不虚幻。

垂钓之人,若每遇鱼则量,那么最终将一无所得。何不随遇而安、随“钓”而“接”呢?

残缺其实更是一种完美。这样的残缺使人性各有其特点,世间万物各有其规律,才有了今天繁荣之景。何不包容缺陷,尽享其中之乐?

李贺将不完整的诗句投入锦囊,缀句成诗,才有了“石破天惊追秋雨”之势,在漫长的人生之路,我们就该将这些不完美的现实组成一支美好的歌,唱给生活听。

http://www.xjboz.gov.cn/html/2009-01/article_09-01-07-10951.html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