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校园新闻 >> 正文内容

《中国教育报》:华中师大一附中尝到“素质学分”甜头

作者:seaman 编辑: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09日 点击数:
华中师大一附中尝到“素质学分”甜头
“课程超市”催生小发明
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黄晓军

  华中师大第一附属中学的刘鬯同学是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足球比赛冠军队得主——湖北队的主要成员。“我从小喜欢电脑,喜欢机器人,学校的选修课让我的兴趣更好地得到发挥,几次比赛让我的自信心更足了。”刘鬯说。

  在这所中学,和刘鬯一样获制作奖、发明奖、论文奖的同学有很多。他们都是从学科和科技选修课脱颖而出的。自推行“素质学分制”以来,学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在选修课上贯穿以人为本的红线,努力创造更加宽松、自由的育人平台,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做自己想做的,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翻开高二(5)班阳煜的课表发现,除了语数外等学科必修课外,还有“数学应用与建模”、“头脑奥林匹克”两门选修课,而同是一个班的刘钦玮同学选的却是“管弦乐”以及“生物和生活”。在华中师大一附中,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每个同学有着自己的“课程计划”,按照自己的课表上课。在课程设置上,华中师大一附中的“课程超市”有着让同学们自由发挥的广阔舞台。

  “我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很有兴趣,所以我选的是‘化学与生活’。”徐海东同学说。“我选的是‘英语应用与欣赏’,我对英语很有兴趣,尤其喜欢看‘discovery’。欣赏的时候我可以不要中文字幕的。”左弦是位女生,说话很自豪。

  据科教处的任老师介绍,华中师大一附中“课程超市”中的选修课是分类分级的,总的来说,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像“化学与生活”、“数学应用与建模”、“英语应用与欣赏”分别属于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来选择。还有体育、艺术、科技等选修课,主要是根据兴趣来选择。

  如今,“课程”在华中师大一附中早已不只是指传统国家课程,还包括校本课程在内,至于去年开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则可看作学生自己开发的课程。

  “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立足点,我们制定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案》,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长张真说。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无限创造热情。郭磊同学用“红外线录放式遥控器”解决了家里遥控器太多这一问题,获得了全国“亿利达”发明比赛二等奖;超市购物的繁琐引起了刘耀年、吴杨、高晓阳的注意,指纹购物系统也应运而生,该成果获第19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大赛二等奖;王熙发明的是“老年人疾病呼救器”,获得了“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二等奖……

  在华中师大一附中,类似上面提到的小发明有很多,记者不仅仅看到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感觉到这些科技小发明后面对社会、对生活、对他人的人文关怀。

  《中国教育报》2005年7月9日第2版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