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学生社团 >> 正文内容

第二届模拟联合国大会背景材料

作者:唐古拉 郑欣嘉 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1日 点击数: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第二届模拟联合国大会2009

背景材料

委员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议题:北极资源开发

主办:华师一附中模拟联合国协会

指导:华师一附中团委、外事处

编者:唐古拉 郑欣嘉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介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 UNDP ) 属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下属机构,是联合国技术援助计划的管理机构。1965年11月成立,其前身是1949年设立的“技术援助扩大方案”和1959年设立的“特别基金”。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该计划署的宗旨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向它们提供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援助,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自力更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援助项目是无偿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国政府的自愿捐款,由联合国工发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技术合作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贸易和发展会议等30多个机构承办和具体实施。计划署本身不负责承办援助项目或具体将其付诸实施,它主要是派出专家进行发展项目的可行性考察,担任技术指导或顾问。

领导机构是管理委员会,由经社理事会选举48人组成,席位按地区分配,任期3年;机构间咨询局,由联合国秘书长和有关参加机构的行政负责人组成;秘书长以及4个地区局。目前,开发署拥有189个成员国,在131个发展中国家设立了驻地代表处。 署长由联合国秘书长任命,联大认可。现任署长是新西兰前总理海伦•克拉克。

出版物:《世界发展》(World Development)月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通讯》(UNDP News);《人的发展报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等。

本次大会议题:北极资源开发和利用

一.北极概况介绍。

[北极的范围]人们通常所说的北极并不仅仅限于北极点,而是指北纬66°34(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北极地区究竟以何为界,环北极国家的标准也不统一,一般习惯于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界线,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 1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千米。

[北极的气候]北冰洋的冬季从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长达6个月。56月和910月分属春季和秋季,而夏季仅78两个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40°C。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也只达到-8°C。就整体而言,北极地区的平均风速远不及南极,即使在冬季,北冰洋沿岸的平均风速也仅达到10/秒。尤其是在北欧海域,主要受到北角暖流的控制,全年水面温度保持在212°C之间,位于北纬69°的摩尔曼斯克是著名的不冻港。但由于格陵兰岛、北美及欧亚大陆北部冬季的冷高压,北冰洋海域时常会出现猛烈的暴风雪。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内陆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介于100250毫米之间,格陵兰海域则达到每年500毫米。

【北极的生命】与南极大陆不同,北极的生命活动非常活跃。在河流三角洲、苔原湖泊、水池草叶、山坡高地以及北冰洋广阔的水域中,广泛分布着各种动植物。除此以外,最主要的是,北极地区生活着至少已有上万年历史的当地居民——因纽特人、楚科奇人、雅库特人、鄂温克人和拉普人等。

【北极的资源】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包括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与化学能源,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以及如水力、风力等恒定资源。如果按照广义的资源定义,则还应算上军事资源、科学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等等。

北极的石油资源 谈到北极资源种类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当然是能源中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据保守估计,该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有1 000亿~2 000亿桶,天然气在50万亿~80万亿立方米之间。可以看出,当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油气资源趋于枯竭的时候,北极将成为人类最后的一个能源基地。

北极的煤炭资源 阿拉斯加北部煤炭资源丰富,属尚未开发的地区之一。地质学家估计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9%——4 000亿吨煤贮藏于此。北极西部煤藏的理论储煤量为30亿吨,是阿拉斯加北部煤田中质量最高、用最简便的常规露天采掘技术便可开采的煤田。西伯利亚的煤炭储量甚至可能超过全球储煤量的一半。

  北极不仅煤炭资源丰富,而且煤质优良。北极的煤差不多是全世界最洁净的煤,具有极高的蒸汽和炼焦质量,可直接用于能源和工业原料。

 其他的矿产资源 北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例如科拉半岛的世界级大铁矿便是尽人皆知的。又如诺里尔斯克的世界最大的铜镍钚复合矿基地。贵金属(如金)和金刚石矿产对前苏联开发远东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著名的科累马地区。在阿拉斯加,据估计库兹布北部的红狗矿山拥有8 500万吨矿石,也是价值111亿美元(1983年价)的世界级大矿。在阿拉斯加朱诺石英脉型金矿区,从1880年到1943年已生产了108.5吨黄金,估计尚有13.2吨待开采。西特卡附近的奇察哥夫矿曾产金24.8吨,仍含9.3吨待开采。另外,格林克里克银矿是全美最大的潜在银矿。 除上述矿产资源外,那里还储有铀和钚等放射性元素,被称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如威尔士王子岛上的盐夹矿就蕴藏有28.5万吨钚矿石。

二.议题概要

议题的提出】20世纪末,随着人类经济、工业规模的急速膨胀和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全世界的战略格局也随之不断变迁。进入21世纪以后,各种国际问题交织错杂,潜在矛盾不断激化,使得全球各国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战略发展空间。

此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两极极冰融化使南北两极的战略价值逐渐显现。其中与北半球发达国家关系密切的北极立即吸引了广泛的关注。随着连接三个大陆的浮冰层逐渐消融,大规模开发北极地区庞大的自然资源成为可能。而与此相比更加诱人的则是四百年来人们梦想中的“北方黄金航道”开辟的曙光。而这一切,已经远远不止于普通的能源开发的范畴,它们无疑将带来国际政治版图的巨大变迁,直接涉及全球所有国家的长远利益,其影响绝不亚于新大陆的发现。

因此,冷战结束后,北极资源开发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十分敏感的话题,国际社会为此已长期争论不休。其间发生过许多严重的冲突,都在当事国的冷静与审慎中或搁置或低调处理。但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北极形势迅速变得严峻。在俄罗斯将国旗插在北冰洋底海床后仅数天,加拿大立即向联合国提出北冰洋的领海主权要求;芬兰、挪威、瑞典、丹麦也很快作出相应动作;掌握北冰洋大部分地区实际军事控制权的美国当然会参与逐鹿;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也纷纷以科学考察的形式进行进军北极的前期准备……在可预见的未来,北极将成为各种国际矛盾的主要触发点之一,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有组织的对话磋商刻不容缓。

本次会议将以北极地区自然资源开发为切入点,基本针对各国的利益冲突展开讨论。开发北极并避免剧烈的国际冲突是各国代表面对的主要挑战。必须指出的是:应对这个巨大挑战不能紧靠一些国家努力,而需要所有国家共同努力。代表们将以此为基础展开对话,从而缓和矛盾,在宏观方向上达成一致。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包容性的合作和可持续发展。

【北极问题与南极问题的比较】如果不是一面钛合金、沉入北冰洋底的俄罗斯国旗,美俄等主要大国围绕北极展开的争夺还不会浮出北冰洋水面。从200782日开始,美俄两大国针对北极展开了唇枪舌剑。争论的焦点则是一场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北极暗战。

  从地貌特征上说,北极虽然没有实质性的土地,但是却与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接壤,甚至英国核潜艇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进抵北冰洋水下。因此,北半球各大国虽然无法视北冰洋为自身内海,但是也将这块水域的资源、环境、地缘安全划入了自身的战略版图。相比之下,俄罗斯与北冰洋接壤长度最长,主要海军港口都在北冰洋沿岸,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目前急于开发北极水域的重要原因。

  更为重要的是,在北极上空飞行着数以百计的国际航班,北极是东西北半球飞行的最短路径必经之处;而北极水下航行的核潜艇航次则不亚于这些航班的数量,北极也是东西北半球战略核导弹飞行的必经轨道。这些构成了北极目前的全部国际政治特征。在一块国际性的水域中,国际安全特征凸显,国际性的利用已经十分频繁,更何况今天关于北极的开发,除了地缘安全之外,就是北极所蕴藏的丰富资源了。

  关于北极国际使用的相关公法只有1920年签署的《斯瓦尔巴条约》和20世纪80年代签署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因此,关于北极的国际共识,已经严重落后于北极的开发和使用现状。这种局面造成的结果,不仅是美俄两个大国在北极开发和利用问题上针锋相对,而且包括加拿大、日本、英国等各国在对于北极的专属和开发上也跃跃欲试。

   诚然,解决争端最佳的选择,是通过外交和法律途径解决,有人建议,可以参照《南极条约》的方式,达成一个“北极条约”。但刚刚结束的格陵兰会议已说明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北极不同于南极大陆,“南极模式”不可复制。南北极的地缘政治和治理环境有巨大差异。南极的主体是一块1400平方公里的冰雪大陆,而北极的主体却是一片由主权国家领土环绕的海洋,北极问题的实质是海洋问题。只有通过各国之间取得一个利益博弈的平衡,主要是大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利益平衡,才能真正获取全球性的开发共识,使得北极至少在形式上成为一个稳定的国际共享区域。

详细分析

1一切从融冰开始

【“地缘变迁的关键在于对人类世界的影响。”

———德意志第二帝国 “铁血宰相” 奥托•冯•俾斯麦】

众所周知,作为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首要影响,极冰消融带给人们无限困扰。但就某些方面而言,这也许并非灾难。

在此之前,北极对绝大多数海员而言是无法进入的绝境。除破冰船、核潜艇和少数具有抗冰能力的特殊船只外,北极对于几乎所有船舶都是绝对禁区。在北极航行的危险远不止泰坦尼克号撞冰山那么简单——除了冰山,全年无处不在的冰风暴会导致通讯系统失灵,卫星联系不畅。民用标准的防冻剂在北极基本无效,零下35~60度的严寒会导致动力装置停转失效(即海军所说的“呛机”),加温数小时才能重启。而长时间在冰水区停泊会对船体造成结构性创伤,脆弱的锚链极易断裂……因而,长期以来除少数特殊情况外,极少有商船会选择北极地区的航线。茫茫的北冰洋只有少数科考船,以及各种执行不可告人目的的军事船只零星来往。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大规模成批量的能源和渔业产业的开发也无从谈起。

然而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浮冰融化加速,2005年冰盖面积相比1982年减少了31%,且减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格陵兰—北欧—俄罗斯一线;同时期的恶劣天候日数逐年减少,到2007以后夏季78月基本没有长时间极端天侯出现。这一切都预示着“畅行北极”的时代即将到来。

(编者注:20066月,一艘满载排水量19000吨的荷兰籍散装货船“钢铁玫瑰”号在私人赞助下自英国朴茨茅斯启程,取道奥勒松、摩尔曼斯克和哈巴罗夫斯克,穿越白令海峡于8月中旬抵达日本函馆。这次极具开拓意义的航行虽然没有搭载任何有商业价值的货物,42名船员也饱受风浪之苦,但它的成功无疑是一座里程碑。)


从堪察加半岛至白令海的海域已经几乎没有可以阻挡航线的障碍。

2 北极资源审视

【“当我们讨论资源,就是在较量政治。”

———美利坚合众国 前国务卿 基辛格】

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主要表现在渔业、能源和可用土地与矿产三方面。

北极地区的渔业资源总量目前还无法估计。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长期以来罕有捕捞,恢复力强,这里的渔业潜力必然十分巨大。其鱼种主要以极地鱼类为主,经济价值较高。实际上北极圈内格陵兰(丹麦)、西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挪威)几十年来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捕鲸基地(西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甚至以其绰号“多国捕鲸船联合舰队司令部”闻名于世),美国和加拿大渔船也常以阿拉斯加港口为据点,在白令海捕捞金枪鱼和蟹类,但这些活动仅限于每年特定季节很有限的一段时间里,并且要面临极大风险。但随着冰区缩减,加上低纬地区渔业资源日趋弱化,愈来愈多的渔业船只向北拓展捕鱼区。据世界海洋渔业协会统计,2008年欧亚及北美渔业产量较2007年下降了1.4%,但该地区的极地产量不减反增,同比增长了17%~20%左右。北欧一些国家自2000后在北海岸有计划地设置了一些人工礁石和渔业牧场,效果良好。

北极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是中东半岛储量总和的20倍,天然气储量与其他地区总和其本相当,但其分布绝大多数集中在洋底。据北极理事会的《北极监测和评估计划》(AMAP2007)报告表明,目前北极地区的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0%,待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估计占世界总量的25%。在待探明的油气储量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在北冰洋的大陆架和盆地下。 另据美国地质勘探局20087月公布的一份最新评估报告称,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900亿桶,天然气储藏超过47万亿立方米。北极拥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同时拥有全球30%未开发的天然气储量。科学家保守估计,北极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在1000亿至2000亿桶之间,天然气在50万亿至80万亿立方米之间。在全球油气资源日趋匮乏的今天,被称为“第二个中东”的北极价值日益显现。2005-2007年,北冰洋新增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平台6处共19座,移动式海上采油平台8座,综合能源工业船(FPSO)作业441艘次。2007年北极地区全年能源产量较1997年增长140%。北极地区能源开发的主要困难是严酷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储运的影响。10年来除了部分国家新技术的应用外,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自然环境的改善。2008年,挪威国营石油天然气集团(state-owned petroleum firm,简称Statoil)投资的“巴伦支海石油天然气开发计划”一期工程宣告完工。这个计划最终将在2012年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极地油田。此外,俄罗斯远东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也制定了总额数十亿美元的北冰洋能源开发计划。虽然该计划应经济危机而暂时搁置,但其组织团队一直没有解散,一旦资金到位便可立即重新上马。

北极地区共有大大小小的岛屿4000余座,陆地总面积约440万平方公里。其中格陵兰作为丹麦的一部分,以217.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岛。然而这些地区长期为冰雪覆盖。随着覆冰面积的减少,格陵兰、北美的冻土线正逐渐北移。随着气候的进一步变暖,冻土线以南地区的土地条件将逐渐改善。预计50年内北极适宜农业的可用土地面积超过现在的10倍。同时,冻土退化也使批量开发陆地上的资源成为可能。据推测,格陵兰地区拥有丰富的铜矿和钨矿资源,其中部有发现铅锌和稀土。在冰岛火山带地区也储藏着大量的稀有金属。著名的北美银矿脉从五大湖区一直延伸到巴芬岛,女王群岛附近的金箔矿床也将在30年内具备开发的条件。此外北极圈内还零星分布有一些稀有资源,如用于核反应堆原料的各种核原矿,其纯度远高于欧亚大陆出产的原矿。

总之,北极地区由于长期鲜有开发,其资源储量巨大,是人类社会不折不扣的资源储蓄账户。然而资源的背后是利益的争夺。真正影响未来北极自然资源开发的不是气候和技术,而是政治力量的博弈。

3 航线之争

【“海上冲突是国家力量的全面较量。在这种较量中,实力支撑强权,强权即是公理。”

————现代美国海军奠基人 战略理论家 阿尔弗雷德•马汉】

相较于自然资源的争夺,黄金航道的变迁才是更加关键的隐患。

黄金航道指连接全世界商贸网络的主航道。目前的黄金航道公认是经历了两个世纪形成的两条主线,即苏伊士—波斯湾—马六甲—台湾海峡一线,和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巴拿马—太平洋一线。他们在太平洋和地中海相交,成为一条环绕地球的海上大动脉。全世界70%的能源,85%的工业原料,65%的粮食和77%的工业产品都通过这条航线进行流通,从而将世界连接起来。

然而,极冰融化后沿北极航行成为可能。相对于目前的黄金航线,北极航线有以下优势:

1 航程大大缩短。据统计,从伦敦经苏伊士—波斯湾—马六甲—台湾海峡到东京通常要行使11400-12000海里,而经奥勒松、摩尔曼斯克和哈巴罗夫斯克航线只需7000-8000海里,而从东京经中太平洋—墨西哥—巴拿马—古巴到纽约需9000-11000海里,但经白令海、女王群岛和魁北克航线只需7400海里左右。航线的缩短意味着成本的下降,尤其有利于能源运输。

2 安全性大幅上升。目前的主航道无法避免地要经过许多局势动荡的地区,其中尤以苏伊士—波斯湾—马六甲—台湾海峡一线为甚。该航线上的船只不仅要忍受马六甲和亚丁湾凶悍的海盗,还不得不面对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地区经常性的军事行动。由于地区关系紧张而导致的军事封锁常迫使商船改行远道,而因战争被迫强制停航时有发生。海盗区的护航队制度虽然大幅减轻了海盗的影响,但也同样影响了航程,使成本大幅攀升。而北极航线沿途经过的国家少,都是经济发达,和平稳定的国家,使安全性能大幅上升。

北极航道包括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西北航道东起美国和加拿大东海岸,向西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经波弗特海、白令海峡抵达美加太平洋港口;东北航道西起西欧和北欧港口,穿过西伯利亚沿岸海域,绕过白令海峡到达中国或日本港口。

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必将大大缩短欧洲、北美和东北亚之间的海上航线,改变世界贸易格局,促成俄罗斯、北美、西欧为主体的超强的环北极经济圈,进而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

目前,北极航道的巨大价值已为国际社会认知,各国纷纷投入巨大精力进行研究,迄今为止已开展了8次大规模的研究活动,形成一种国际现象。欧洲国家的航运公司早已在摩拳擦掌,德国白鲸航运公司去年已宣布在今年夏天进行试航,北极的商业航运时代正呼之欲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山融化将进一步加速,预计不出10年,北极地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通道”在夏季就可通航至少1个月,最快到2080年整条航道可以完全贯通。这一通道将使现有的从亚洲到欧洲的行程缩短上万公里,不但可以节省运费,而且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随着主航路的转移,国际经济战略态势也会发生重大变化。首先,现有的航路从地理上连接了主要的能源输出国和消费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当航线北移,这些集中在红海,印度洋一带和南美地区的国家就会丧失地缘政治的主动权。全球贸易的咽喉将为北方发达国家所掌控,从而是目前全球战略态势的不平衡更加加剧。其次,航线北移后全球能源消费若仍依赖现有的主产地必然导致能源运输的成本大幅上升。因而包括北极地区在内的北方地区将会兴起为新的能源产地,加上中亚能源枯竭,从而经一步加剧全球贫富差距。现有格局下的以能源出口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在其他经济领域十分薄弱,在能源出口受阻后必然将面临生存危机。

此外,在亚洲的新兴强国,如中国、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在经济上主要依赖现有的能源产地,在政治、商贸、外交等方面都与之建立了不可分割的广泛联系。随着航线变迁,这些国家一定时期内不仅无法从中获得利益,反而会蒙受惨重损失。其中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对中国的影响无疑最大。

4 北极地缘危机:全球冲突的序幕?

【天之道,奉不足,而抑有余;人之道,奉有余,而抑不足。天道为大。

—————《太白阴经•鬼谷》】

【北冰洋沿岸国家(A5)纷纷强化北极战略】与无人居住的南极大陆不同,北极地区的陆地和岛屿及其近岸海域,分别属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丹麦、挪威、冰岛、芬兰和瑞典8麦、挪威,被人们称为A5。以20078月俄罗斯北极点洋底插旗事件为标志,北极地区自冷战结个环北极圈的国家,人们习惯称为A8(Arctic Eight)。北极地区共有A830个行政区,整个行政区域面积约1650万平方公里。其中,北冰洋沿岸国家为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丹束以来相对和缓的区域合作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和丹麦5个北冰洋沿岸国家已经大幅度提高北极战略在其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强化在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中的强度和等级。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A5在北极地区的战略性动作频频。除了俄罗斯将北极地区列为“21世纪资源基地”并设立北极部队外,加拿大也以国内立法的形式强化对相关北极海域和水道的控制;美国加大了对阿拉斯加北部大陆架进行勘测的频次,并加紧油气输送管道的规划和建设。今年1月,美国还发布新的北极政策;2月,丹麦、挪威、冰岛、瑞典、芬兰北欧五国召开北冰洋军事安全合作机制会议,北约、欧盟加入北极争夺行列;3月中旬,加拿大宣布派考察队至北极点附近开展外大陆架勘测,计划在北极投入更多的军事力量。

对于俄罗斯而言,能源是其国家重新崛起的关键支柱,而掌握北极则与其长远利益息息相关。所以俄罗斯对国际合作开发北极不会太感冒。它在对国际社会表达北极自然资源诉求时必然会坚持领土主权的延伸。划分领土、确定边界、制订法律,俄政府的这一系列举动立刻引起北极周边各国的高度关注。目前,俄罗斯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核动力破冰船队,俄新一代核动力破冰船计划将于2015年建成。这使得俄罗斯几乎拥有在北极地区无限巡航的能力。此外,俄海军及战略空军所属舰艇和战略轰炸机,也正式将保护北极科考、掩护破冰船队作为重要战备任务之一。

20083月,曾任职美国海岸警卫队、现任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员的斯科特•博格森从美国的战略利益角度提出,由于布什政府仍游离于北极争夺之外,这将使美国在北极地区的潜在利益受损。如果美国不在北极领土争端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北极地区冰雪消融后极有可能爆发武装冲突。事实上,美国军方早已对其在北极地区的弱势地位深感不安,并着手为进军北极进行必要的政治、军事准备。在今年7月举行的国会听证会上,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萨德•艾伦上表示美国政府必须立即调整北极开发战略,为海岸警卫队建造新型破冰船,并在北极地区建立港口和军事基地。而在美国去年公布的一份名为《21世纪海军合作战略》的文件中,北极未来的局势走向被列为必须加以防备的“新时代的挑战”之一。

加拿大也于1985年将北极群岛圈起来,宣布西北航道属于加拿大内水。但加拿大对西北航道的控制相对宽松,尚没有建立强制性的收费制度,只要符合其1970年颁布的《北极水域污染防治法》等国内法律,即予以放行,有时甚至还派出破冰船护航。但近来哈珀政府逐渐加强对航道管制,宣布要实施航行申请制度。加拿大去年通过的系列计划包括将在雷索卢特湾建立新军事基地、在巴芬岛开辟深水码头、宣布建造6艘用于北极巡逻的军舰,并扩大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从现有的资料去分析,罗蒙诺索夫海岭可能有一百亿吨的石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各国将沿海经济区扩展至距离海岸350海里处,具体边界取决于海下地质和地貌的技术证据。根据此规定,北冰洋沿岸四国家都声称对位于北极海底的罗蒙诺索夫海岭拥有主权。另据媒体报道,挪威专家和美国国家地质勘测局都估计,北极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可能占到世界总储量的25%。目前美国已探明的北极海底已超过法国国土面积,并发现了许多以前未曾露面的海底山峰、海底斜坡和峡谷。美国科研人员近日乘坐海岸警卫队希利号破冰船,在美国自称拥有主权的“北极海洋国土”开展测绘。据悉,这一地区位于阿拉斯加北部,可能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能源部门的报告显示,仅在俄罗斯领海范围内的北冰洋所蕴藏的矿物价值就高达2万亿美元。而加拿大已在北极圈内开采钻石,不久产量将达到世界的10%以上。然后我们来集中梳理一下北极大国俄、美、加各自的利益考虑。

俄罗斯一直试图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是西伯利亚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具体说,俄罗斯提出权利要求的是由科拉半岛、北极点和楚科奇半岛构成的一个120平方公里的三角地区。2001年,俄罗斯曾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出申请,但被否决。今年的俄罗斯北极海底勘探,意在为200956日再度申请做准备。另外,控制从白令海到巴伦支海的东北航道,也是俄罗斯的北极利益考虑。

加拿大也在想方设法证明北极海底是本国大陆架的地质延伸。格陵兰岛与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之间的汉斯岛,对于这场争夺有重要的国际法价值,加拿大为此和丹麦争执不休。为了把穿越加拿大北方群岛的西北航道控制在手中,加拿大政府同美国已吵了近半个世纪。

在这场热火朝天的北极争夺战中,美国不甘于做一个旁观者。它除了抵制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北极扩张欲望以外,也试图扩张本国的大陆架。美国把目光瞄准了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过去3年间曾先后两次向楚科奇海派遣考察队。但美国有其不利条件,该国尚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北极权益纷争与各国利益息息相关】除此之外,其他北极国家挪威、丹麦、冰岛,乃至芬兰和瑞典也积极介入北极事务,试图在北极的未来秩序安排中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北欧五国中,丹麦、芬兰、瑞典是欧盟成员,而非欧盟国家的冰岛和挪威早已是北约成员国。巴伦支欧洲—北极理事会的成立,为欧洲参与北极事务铺平了道路。欧盟必将越来越多地介入北极事务。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也吸引了大量非北极国家,如英、日、印、韩等国的兴趣。早在1993年,日本就参加了由俄、日、挪威三国学者组成的北方航道国际研究小组。今年4月,日本考察队在北极海底获得可燃冰。印度也是北极事务的热心参与者。前不久,印度海军探险队首次成功远征北极,为海军将来进一步开展北极活动开拓道路。

尽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北极没有领土和领海,但北极事务不是地区事务,而是国际事务。北极的权益纷争与各国利益息息相关。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北冰洋属于全人类。如果北冰洋沿岸国家取得外大陆架,北冰洋国际海底面积将缩小为现在的九分之一(288万平方公里缩小到34万平方公里),这就严重侵犯了全球的公海资源。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各国都具有北冰洋自由航行、飞越和科学考察、公海海底资源开发利用的权利。随着北极权益争端浮出水面,国际极地考察大国正加紧进行极地海洋战略部署,竞相建造适于极地海洋冰区航行和调查作业的船舶,特别是提高破冰能力,设计和建造的新一代考察破冰船,更新和改造老船()。建造具有更强破冰能力的考察船,正在成为各国船舶界的新目标。

【和解之音仍透纷争】此外,值得关注的是,A5已经多次召开部长级会议,协调政策和立场,谋求利益共识,企图排除和防范国际社会的介入,影响和阻挠北极事务的国际化进程。

加拿大、丹麦、挪威、俄罗斯和美国5个北极地区周边国家,在格陵兰开会讨论如何分配北极尚待开发的天然资源,以及气候变化对此地区的影响,2008529日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共同保护北极环境,以及让联合国决定北极的领土纠纷。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联合声明反映各国愿意透过合作精神和国际法基础解决所有问题。” 另外,5国承诺将协调各自立场,共同保护北极地区环境。 这是5国首次就北极地区问题举行的部长级会议,目的是消除最近各国因北极领土之争而造成的紧张气氛。5国代表还表示,将“根据互相信任和透明的原则”协作开展在北极地区的科研工作。

然而,今次会议却把其他北极委员会成员国、环保分子和土著拒诸门外,有环保组织批评这5国是为“瓜分”北极的天然资源铺路。 环保分子表示,这次闭门会议显然是想私下“瓜分”北极,因冰岛、芬兰、瑞典也属于北极委员会组织成员国,但这3国却被拒诸门外,而关注北极的环保分子和伊努伊特土著也没有参与资源之争导致在今天的北极,看不到一对和睦的双边关系,包括昔日的美加“特殊关系”也未能免俗。由于这是北极地区周边五国首次就该问题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仍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近年来他们因北极领土之争而造成的紧张气氛。会议通过的《伊鲁丽萨特宣言》,仅宣布五国承诺共同保护北极环境,并加强包括科研在内的在北冰洋地区的合作,可是各国对于北极主权这一核心问题,却仍纠缠不清。

【前景预测和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关于北极权益的纷争还会更加激烈。尤其是北冰洋,正在成为俄美、俄欧、美欧地缘政治角力棋盘中一块新增的巨大实地,将对全球大国之间的战略筹码和竞争态势产生重要影响。北冰洋一度作为俄罗斯、美国、欧盟的战略后方,现在正在转变为竞争前沿。历史上就存在着岛礁归属、海洋划界、资源开发利用等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未来将更加错综复杂。(例如,在诸多海洋权益争端中,外大陆架的划界是争夺焦点,但几乎没有可能在现行的北极国际法体系框架内得到协商解决。目前,北极的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也分别处于加拿大和俄罗斯控制之下。)

目前推测,北极问题最可能的归宿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框架下探索解决之道。而且俄罗斯提出北极海底主权的根据是此公约。除美国以外,其他北极各国都是该公约的成员国,不会放弃受之于公约的权利,而去接受新的束缚。即便是美国,实际上也对海洋法公约的很多原则高度认可,目前正在考虑加入。虽然刚刚出台的《伊鲁丽萨特宣言》中没有明确提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个概念,但这可能只是“照顾”到美国尚未入约,《宣言》中提到过海洋法却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外交途径解决的实质是各方广泛的利益妥协和退让。在这个以西方逐利思维为主导的世界中,各方在触及自己长远利益的核心底线的外交角力中又能退让多少呢?

(据20092月的《简氏防务年鉴》统计,2008年下半年北极圈以内活动的军事船只密度创十五年来的新高,尤其是潜艇的估计数量。直逼冷战最烈的时代……)

  

5.其它问题与分析

【北极地区的国际法地位】应当指出的是,和南极条约制度中规定的南极地区不一样,所谓的北极地区并非一个国际法上的概念,而仅仅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地理概念,它和南极地区的最大区别是,南极地区是陆地,并且是地球上现存的唯一一块无主地。为了避免由此产生的冲突,国际社会通过南极条约体制,冻结了国家对南极的主权主张,并在该条约体制下有限度地利用南极并对南极环境加以保护。而北极地区则是在8个国家对陆地、岛屿主权领有的前提下,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将区域划分为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和公海。8个国家对陆地和领土享有主权,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斯瓦尔巴德群岛例外)。简言之,北极地区的国际法地位在现行国际法制度(领土主权和海洋法)即可确定,而南极地区则需要特定条约制度来调整相关国家的利益。

  尽管在现行国际法制度下北极地区的地位并无特异之处,但具体到各个国家,特别是当沿岸国依据国际海洋法的自然延伸原则确定其大陆架界限时,在大陆架自然延伸的事实关系的举证上,却会面临困难的局面。实际上这种困难在其他大洋中也有类似情况,但在北极地区,由于北冰洋表面的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事实关系的举证要比其他大洋困难得多。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超过200海里的大陆架的自然延伸的界限必须提交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来确定。俄罗斯这次插旗行动的直接动机,无论表现得如何煽情,在法律上,可以看作为对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建议的一个回应。正如其外长所言,是为了在其大陆架自然延伸到北极这一现行国际海洋法上的法律主张提供事实证据。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在北极地区拥有领土的沿岸国在上述利益上和其他国家的冲突是通过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调整的。其中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中被确定为沿岸国的“主权权利”;但军事、航行、科学考察等方面的利益冲突,尽管也在公约的上述制度中得以调整,却或着墨不多或语焉不详,为有关国家的单方面行动埋下伏笔。

【北极的战略意义】 在战略利益方面,世界上主要大国和军事强国都在北半球,北极圈与这些国家有着相同的最短距离,因而这里便成了地球上最安全、最理想的水下弹道导弹发射阵地和核潜艇的隐身地:三米厚的浮冰层可以防止电磁波的穿透不被卫星发现;浮冰层断裂的噪音会严重影响声纳探测系统的准确性;电离层的频繁拢动,也会影响雷达的散射波。

【北极科研价值】面积达500万至6 00万平方公里的北冰洋北极区域是世界科学界尚未研究的空白区域。北极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重点区域之一,北极同南极、青藏高原(最高极)一样是反映全球环境变化最灵敏的区域。



附录一:新闻剪辑

1.2007080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2日乘深海潜水器从北极点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并在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科考队由俄知名北极专家、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副主席奇林加罗夫率领。奇林加罗夫率队进行的这次科考活动引起不少国家的关注。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科考队的行踪受到一架美国间谍飞机的密切监视。

2.2008917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俄安全会议上表示,俄罗斯首要和主要的任务是将北极变为“俄罗斯21世纪的资源基地”,俄罗斯“必须完成一切正式手续,将对外边界划定在大陆礁”。梅德韦杰夫强调,“今天俄罗斯国家政策的问题是北极。不夸张的说,这一地区对我们而言具有战略意义。北极关系到俄罗斯一系列任务的解决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俄罗斯“应当解决一系列问题,其中主要的一个问题是保证维护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国家利益。”

3.2008121日前完成相应计划的制定以执行在北极地区的国家政策。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尼古拉•帕特鲁舍夫在会后进一步表示:“我们必须确定我国北部在北极地区的边界。我们的估计是,该区域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18%,在这一地区我们有20000公里的边界线。”918号俄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总公司正式宣布,建立子公司专门负责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

4.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评论称,“俄罗斯宣布北极能源计划再次拉响了新冷战的警报,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已经从南奥塞梯转向了北极冰冷的海底。”一直在密切关注北极动态的加拿大媒体则表示,梅德韦杰夫的言论如同向北极地区抛了“一颗炸弹”,也给即将到来的加拿大大选放了“一颗炸弹”。就在8月底,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刚刚宣布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根据该计划,加政府5年内将投资1亿美元对北极进行大规模测绘,为开发这一地区能源做准备。

5.200891日,英国《每日邮报》上刊登的一张由美国宇航局提供的北极地区最新卫星照片引起了巨大轰动。这张摄于829日的卫星照片显示,由于冰盖快速融化,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这表明两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近道(即西北和东北通道)已畅通。在一些对国际局势具有“远见”的人看来,北冰洋方便的通航和资源开发将成为可能,由此带来的政治与军事上的价值将无以伦比。

620087月举行的国会听证会上,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萨德•艾伦上将指出,由于美国缺乏必要的破冰船,俄罗斯已经在“北极竞赛”中走在了美国前面,美国政府必须立即调整北极开发战略,为海岸警卫队建造新型破冰船,并在北极地区建立港

2008917日,华盛顿在持续一个多月的反俄声浪中发出了另一种声音。美国副国务卿威廉•伯恩斯明确表示,布什政府主张在开发北极问题上与俄罗斯进行合作。

7.20085月底刚刚结束的格陵兰会议,向世人展示了某种“和解”的迹象。但这一由北极地区周边五国首次就该问题举行的部长级会议,却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近年来他们因北极领土之争而造成的紧张气氛。会议通过的《伊鲁丽萨特宣言》,仅宣布五国承诺共同保护北极环境,并加强包括科研在内的在北冰洋地区的合作,可是各国对于北极主权这一核心问题,却仍纠缠不清。

除此之外,其他北极国家挪威、丹麦、冰岛,乃至芬兰和瑞典也积极介入北极事务,试图在北极的未来秩序安排中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北欧五国中,丹麦、芬兰、瑞典是欧盟成员,而非欧盟国家的冰岛和挪威早已是北约成员国。巴伦支欧洲—北极理事会的成立,为欧洲参与北极事务铺平了道路。欧盟必将越来越多地介入北极事务。

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也吸引了大量非北极国家,如英、日、印、韩等国的兴趣。早在1993年,日本就参加了由俄、日、挪威三国学者组成的北方航道国际研究小组。今年4月,日本考察队在北极海底获得可燃冰。印度也是北极事务的热心参与者。前不久,印度海军探险队首次成功远征北极,为海军将来进一步开展北极活动开拓道路。

8.20092月的《简氏防务年鉴》统计,2008年下半年北极圈以内活动的军事船只密度创十五年来的新高,尤其是潜艇的估计数量。直逼冷战最烈的时代……

9.俄罗斯于2009513日公布“2020年前安全战略”。俄罗斯警告说,10年之内,围绕北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将有一战。”报告还称,在长期前景内,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争夺将会更加激烈,国际政治的注意力将集中到能源资源的争夺上,而对抗可能比较显著的区域将包括中东、巴伦支海大陆架、北极、里海和中亚。未来能源争夺战将可能会演变成为军事对立,不排除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克里姆林宫坚称没有将北极军事化,但对于军事冲突的警告则表明,俄罗斯在必要情况下将使用武力维护本国利益。”

俄罗斯的这一报告还引起另一个北极圈国家加拿大的警惕。加拿大专家称,俄罗斯为解决北极争端 “准备了越来越强的军事后盾”,加拿大新闻网报道称,“周三的报告表明,俄罗斯更加倾向于通过尖锐的冲突来确保其国际能源大国的地位”。该报道引用加拿大一位著名的极地地缘政治分析家的分析说,俄罗斯的做法“给加拿大敲响了警钟”,这“应该刺激加拿大加强北极防御力量”。上周,加拿大参议院渔业及海洋委员会也发表了一份报告,建议加拿大国防部把零散的预备役军人整合起来,让他们在北极的水域和陆地上执行巡逻任务。

10. 2009519日挪威首相斯托尔滕贝格将在莫斯科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普京举行会谈,主要话题之一将是至少拥有100亿吨燃料当量储备的巴伦支海争议地段分割问题。据悉,俄方还将宣布其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特殊利益。这样,在北冰洋底插上国旗高调宣布争夺北极领土和资源利益的两年之后,莫斯科已经准备好实际瓜分北极。双方只对该海域的部分地区存在争议,一直影响着两国海上划界问题的进展,相关话题已成为双方领土争端谈判的关键问题之一。双方争议地区面积约为17.5万平方公里,挪威认为,海上边界应当完全沿中线划分,每一界点与两国海岸的距离都应当相等。俄罗斯建议从所谓的“公正原则”出发,以1926年苏共中央确定的西部边界为标准。据悉,俄罗斯高层在此次谈判前的立场极其坚定。莫斯科认为,挪威本已得到了非常多的利益,因此俄方不准备再做出任何让步。由此可以推断,双方近期未必能就巴伦支海边界划分争端达成一致。

附录二:北极航道

浮冰的消退以及接下来北极航运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是夏季西西伯利亚沿岸浮冰的消退,现在已经开始了。即使没有破冰船的帮助,在夏季货船也能沿着海岸向东逐渐越走越远。但是,目前岛屿和大陆之间又窄又浅的海峡使得大型船舶还不能在这条路线上航行。 接下来一步,浮冰将更大规模地消退,这意味着到2030年情况可能会大不相同。在这一时期,浮冰将从西伯利亚沿岸大幅消退,大型船舶便能够在更深的水里航行,很有可能一直驶入北太平洋。 出于各种原因,要开辟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的北极西北航路,不会有西伯利亚海岸北边的东北航路那么快。从2050年到2070年,半个北冰洋的西伯利亚浮冰在夏天将退到北极点。当然,重要的不仅仅是夏季航运,同时,夏天浮冰的消退意味着冬季的海冰也只有薄薄的一层。这就是说,只要有今天的破冰船一半的破冰能力,船舶就可以在冬天通过这层薄冰,而不需要完全的破冰船。 船只将能够直接从白令海峡越过北极点进入大西洋,首先,这条海路的竞争力很强,因为它比沿着西伯利亚海岸的曲折路线要短得多。这条较短的海路对从太平洋驶往北美东海岸的船只十分有利,它们将从格陵兰岛和冰岛之间的丹麦海峡进入大西洋,从而增强了加拿大东北部港口的重要性。 哈德逊湾的海冰也已经大大减少,邱吉尔港(在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重要性也将增加。船只能够在约有半个地中海那么大的哈德逊湾自由航行,最大的优势就是这个海湾直达加拿大中心地区,这会便利来自加拿大心脏地带的货物运输。以前,邱吉尔港作为铁路起点和港口,出口小麦以及其他加拿大平原所产的谷物,已经得到很大发展,但海冰是一个大问题。再往后,邱吉尔港也成了一个旅游中心。随着全球变暖,和其他北方地区一样,邱吉尔港也将继续发展。 许多科学家预测,北冰洋海路的第四步发展将是开辟穿过加拿大北部群岛的航路。北冰洋航海活动的第五步、也是最后一步的开辟可能发生在2100年前后。届时,北冰洋大部分地区即使在冬天也没有冰了,北极圈内的大多数地方在工业、采矿和油气开发上也将有巨大的发展。

一个无冰的北冰洋将创造出一个环形的航海空间,从而出现大量穿越北冰洋的航线,连接北极圈内众多的城镇和港口。到2050年,从北极圈到加拿大北部腹地、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交通将发展起来,继续开辟出更多资源丰富的新地区。而这首先将发生在河流沿岸,尤其是只在夏季无冰的地方。 这个预测说新的定居点将从海岸开始,然后逐渐通过河流扩展到内陆,地球上大多数地区以前的定居都是按照这种方式发展的。在内陆地区发展的同时,从北极圈进入世界两个最大海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航运也将大大增加。 当然,气候变暖和北极全球航运增加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北极地区自身,受影响最大也很快的地区还有白令海峡两岸。这条狭窄的海峡连接着北冰洋和太平洋,西边是俄国的堪察加半岛,东边是美国的阿拉斯加州。白令海峡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性也将逐渐变得十分巨大,就像以前直布罗陀海峡在世界历史中那样。 堪察加半岛的面积和英国差不多,资源十分丰富。它位于鄂霍次克海西岸,这个海有地中海那么大。这一地区的港口已经开始发展,但最可能繁荣的是彼得罗巴甫洛斯克。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