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综合信息 >> 正文内容

《长江商报》两伢捧回亚洲物理奥赛金牌

作者:佚名 编辑: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4日 点击数:

 
  长江商报讯(记者 姚德春 通讯员 曾艳 陈先钧)昨日上午,华师一附中高三(29)班学生程正谦、胡哲从泰国曼谷载誉归来。 
  在刚刚结束的第10届亚洲物理奥赛中,这两位湖北选手代表中国摘得本次物理奥赛的金牌。华师一附中物理奥赛教练向立艳告诉记者,目前,这两名学生已作为保送生被北京大学物理系提前录取。 
  为了备战今年4月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10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去年12月底,全国39名物理国家集训队成员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两月的集训,最终遴选出8名选手代表中国参赛,其中包括程正谦和胡哲。 
  无独有偶,这两个脱颖而出的孩子均来自华师一附中高三(29)班这个省理科实验班。 
  “去年10月入选国家集训队的时候,程正谦和胡哲就已被北大物理系‘相中’,作为保送生推荐,目前二人都已拿到了北大的预录通知。” 向立艳说。 

  胡哲:为探究知识 曾“肢解”家中数台电器
 
  谈起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胡哲告诉记者,他小时候最喜欢读的两本书分别是《十万个为什么》和《生活中的物理》。“也是它们最早将我领入物理知识殿堂。” 
  直到现在,胡哲依然对科普读物情有独钟。因为在他看来,科普读物直观形象的描述,将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不仅通俗易懂,更激发了他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读初中后,胡哲对物理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在学校学习了物理电路的相关知识后,回到家中就把坏掉的电风扇、电吹风一一“肢解”查找原因。“我试图将书本上一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结果没想到一个也没修好。”正是因为爱动手,才让胡哲始终对物理保持一种新鲜感。 
  针对一些学生学习物理靠死背公式、死做练习题的现象,胡哲对此表示反对。在他看来,物理学习的确需要做适量的题目,但重要的是能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学习上,胡哲从不主张“死擂”。即使学习任务很重,他每天晚上都不会超过11点睡觉。有时学习时间长了,也会感到乏味,喜欢看历史书、读小说、玩电脑游戏。 
  向立艳告诉记者,胡哲除了物理成绩优秀之外,数学、语文成绩也相当不错,并写得一手好文章。 
  “他(胡哲)的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很有批判意识,敢于质疑现成的结论,很有文采,颇有‘鲁迅’的写作风格,同学们都喜欢看。” 

  程正谦:从未参加过任何培优
 
  2006年,程正谦以中考第一名的成绩从黄石铁山一中升入华师一附中。“当时,华师一附中在全省招收300人,其中黄石有20余个招生计划。” 
  然而与胡哲不同的是,程正谦最早的物理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程正谦的父亲是一家企业的电器维修工。“每次父亲在家中维修电器时,我都会认真地站在一旁看。” 
  读高中后,程正谦发现,物理的演绎和思维方式让他感受物理知识学习乐趣。“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公式都很简单,但如何把这些简单的理论应用到复杂的生活当中,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这个探索过程很奇妙。” 
  博览群书,是程正谦和胡哲的共同点。高一刚刚接触到“相对论”知识的程正谦,就先后通读了霍金的名著,并自学了一些有关黑洞的理论。 
  酷爱书法的程正谦,小学时还曾参加学校组织的书法比赛获过奖。到了高二以后由于竞赛的需要,程正谦每天至少要花费7至8个小时在物理学习上。“学习任务繁重,很少有时间去练毛笔字。” 
  “你们物理如此优秀,以前专门为此培过优吗?”针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程正谦告诉记者,他从未参加过培优班的学习。“在学习上,我有一种满足感,只要自己不是很差就没有必要去培优。”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