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综合信息 >> 正文内容
电影《高考1977》走进华师一附中校园
电影《高考1977》走进华师一附中校园
教育不仅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更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恢复高考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前奏。
“那是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我们,他说,孩子们,走,我们读书去……”
1977年12月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总设计师”邓小平书就的大手笔,也为日后中国社会的变革埋下重要的伏笔。
《高考·1977》立足于东北某农场三分场一堆来自北京和上海的知青,他们中有被分场革委会主任(老迟)看好的接班人(北京知青潘志友),更多的则是不堪农场生活,苦苦期待改变“知识青年”命运的青年人(上海知青强子、陈琼、小根宝等)。在那个意义非凡的年份的夏秋之际,邓小平的复出,高考制度的变革让几乎在苦中作乐的环境中日益麻木的他们看到了希望……
但是,就他们所处的年代和环境,要想真正走出“鲤鱼跳龙门”的一步,甚至仅仅是获得尝试的资格都谈何容易,志愿报考和单位推荐的颠覆、青春的萌动和农场管理者思维的差异、渴望改变命运和家庭成分历史“斑点”之间的鸿沟……不同的人,围绕着小小的红色公章,做着命运的搏击。强子的绝食、小根宝的意外弃世、陈琼的反革命父亲风波……他们的身上凝缩着“知青”这个特殊类群所承受的历史苦难。
影片以典型、生动的人物故事,浓缩了一代中国青年的集体记忆与情感,不仅是记录那段历史,更是感怀那份记忆,感念所有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这其中既有青年们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同样也蕴藏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前的精神原动力。对于那代高考亲历者,这部影片见证了他们的集体记忆。对于华师一学子来说,回顾这段历史,感受父辈们艰辛的成长经历也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
华师一学子数次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内心深深的敬重和感动。
- 上一篇:同场竞技(楚天金报)[ 04-16 ]
- 下一篇:坎特伯雷大学Tim Bell教授与高一学子精彩互动[ 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