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媒体看华一 >> 正文内容

《湖北日报》:高校教授给高中生授课 武大和华师一附中共建“空天探测实验室”

作者: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9日 点击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通讯员 孙梦嘉 实习生 肖琴心

9月19日,武汉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简称华师一附中)共建的“空天探测实验室”揭牌。这是华师一附中继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AI+机器人实验室”、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新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后,与高校合作建设的第三个实验室。

大学实验室以科研攻关为主,高中实验室是否也是如此?

华师一附中大数据中心主任黄发享介绍,与大众认知的实验室不同,华师一附中的校内实验室其实是课程研究实验室,是校内实践课程的活动场所。对于高中生而言,在实验室内上选修课,带领学生接触科技前沿,拓展知识,激发兴趣;对于高校教授和高中教师而言,实验室则是创新授课方式、探索人才一体化培养规律,探讨实践拔尖人才培养途径的场地。

以“空天探测实验室”为例,实验室内讲授《空天探测及相关基础知识》选修课,供高一学生选修。首期课程共12节,涵盖空天探测的高新技术以及相关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知识,由武汉大学遥感学院、计算机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多位教授联合授课,强调科普和趣味,以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科研兴趣和热情。

实验室的布置也是“科幻风”满满,天花板上装饰天体和轨道,墙面展示空天知识,还布置了约十个飞行器、火箭等航空模型。

实验室以教研为目的,选修课程就要持续开展,并持续跟踪教学成果。但和校内的常规选修课不同,基于共建实验室开展的课程学科交叉属性明显,一门课程的授课涉及多位大学教授,如何能保障选修课的持续运行?

华师一附中创新课程中心组长彭景坦言,共建课程开设协调难度确实很大,为了保障课程的持续开设,首期课程高中教师全程旁听,并与高校教授开展教研,共同将共建课程转化为校内选修课。

以2021年9月开设的《AI+机器人》课程为例,最开始由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赵欢等高校教授授课,开展2年后,日常授课由高中教师张战胜和孙俊峰承担,大学教授则提供机器人科普活动等支持,既保证了创新课程的延续性,又能丰富校内科普活动,拓展科学知识的获取渠道。

彭景介绍,和高校共建的创新课程最终以项目化方式开展教学,即教师们给出1至2个课题项目,学生们在解决项目问题的过程中融会贯通,“要把一门课程做精,至少需要5个周期,并持续跟踪学生的成长和反馈,这意味着一门共建课程至少连续开设5年,虽然会面对一些未知的困难,但我们的创新探索工作会一直持续。”


链接: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1815179/0/0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