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媒体看华一 >> 正文内容
《湖北日报》:两枚金牌!华师一附中学生闪亮国际物理奥林匹克比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实习生 任苏 通讯员 孙梦嘉
7月17日,第53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IPhO)在日本东京闭幕,中国队全员摘得金牌,勇夺团体世界第一。其中,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简称华师一附中)高三毕业生余博文和田向晨分别获得总分第一,第二名。
实验仪器自己拼 分毫之差拿桂冠
第53届IPhO分为理论和实操两个部分,考试时间均为5个小时,是体力、脑力的双重考验,共有80余个国家400余位学生参赛。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实操比赛增加了“组装仪器”的环节,选手们在进行实操题作答前,必须先按照《说明书》的步骤,自行组装、调试好仪器,调试时间也在竞赛时间内。
“集训时,有一天我们花了半个晚自习的时间对着说明书拼接一个书架,这其实是备赛之外的事,没想到比赛时竟然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余博文回忆,赛前选手们都不知道要考什么,组装仪器也不是训练范围,好在学校实验室的仪器本就新旧不一,精准度也不同,要先自行调试仪器后再操作,日常无意识的操作让他在面对散落的仪器零件时保持镇定。
关于仪器拼接,田向晨则留下了遗憾。原来,实验题需要花费近1个小时测量大量数据,但数据的测量只有2分,后续的计算和图表10分钟就能做出来,分值却很高。由于在拼接仪器时花费了较多的时间,测量数据后,田向晨并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计算和图表制作。
记者了解到,余博文和田向晨初中均就读于武汉二中广雅中学,高中进入华师一附中,两人同窗六载。日常训练中,两人是共同进步的伙伴,也会互相竞争,找到差距。
此次比赛中,余博文和田向晨的总分分别是45.2分和44.8分,相差仅0.4分。这细微的差距也让田向晨颇为遗憾,“要做好时间计划和安排,这算是比赛收获的经验教训吧!”
纯粹的热爱 做时间的朋友
田向晨从初二开始接触物理竞赛,余博文则是到高一才开始接触,两人起步不同,竞赛路上也都不是“一帆风顺”。
刚进入高中,田向晨就向鲁志祥、龚晖、李志强等教练表明心迹,希望通过努力,在高二就进入省队。然而,在前年9月份的选拔比赛中,田向晨落选了。
“当时两个孩子才高二,我们的训练计划只进行到一半。”鲁志祥回忆,从备赛角度说,高二学生落选并不是坏事,因为加入省队后,训练强度加大,备赛时间拉长,在训练计划并未完成的情况下,选手就会承担过大的压力,不如把握节奏、稳扎稳打,将训练计划完成后再进入省队或者国家队的集训备赛环节。
即便如此,由于没能达成既定的目标,田向晨还是感到受挫,父母多番安慰,才慢慢调整心态,重新投入训练。
余博文也坦言,他接触竞赛相对比较晚,一开始也并不是物理竞赛团队中最优秀的选手,也会因为选拔考试失利而难过,在教练和父母的鼓励下,又重振精神,继续加油。
谈及两位学生,老师们的评价是:纯粹,执行力强,心无旁骛。
教练员龚晖回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申请多在实验室待一个小时,目的是验证实验中发现的小问题,这让他感到很欣慰,“他们自己动手解决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后就开开心心去吃饭,这份对物理的爱很清澈。”
去年11月,余博文和田向晨入选国家集训队,也同时获得了保送清华的资格,“升学任务”已经完成,但在集训队时,俩人依然能保持学习的劲头。
“他们是时间的朋友。”李志强说,物理学习花的时间越多,对物理的理解就越准确,备赛时,知识点遗忘、水平减弱很容易发生,时间一不小心就成为“知识的敌人”,怀着纯粹的对物理的喜爱,才能保持思考,时间就是积累,选手就能厚积薄发。
链接:https://news.hubeidaily.net/hubeidailyshare/#/index_share?contentType=5&contentId=1640643&cId=0
- 上一篇:《湖北日报》:“朱鹮杯”中日友好青少年围棋赛在汉举办[ 08-08 ]
- 下一篇: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全员金牌,包揽前四!第53届国际物理奥林…[ 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