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教信息 >> 正文内容

好读书,读好书!| “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之(第六期)散文类:“生命况味”(一)

作者:2022级高一年级Ⅱ部(14-19班)同学 马 岚 编辑: 来源:科教处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9日 点击数:


“畅游书海,感受阅读快乐;浸润书香,分享阅读体验。”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推动华中师大一附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倾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旨在激发每一位师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地标,藏书多达九万多册 ,不仅承载着师生们学习阅览、资源获取、学术科研的需求,也发挥着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悦读·乐享”活动将陆续推出同学们推荐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馆藏书籍,引导同学们在书籍、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学会选择读什么书,如何智慧地读书,在阅读分享之中成长为有文化高度、有思想深度、有人文气度的人。


 


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传递阅读的星星之火,感受智慧的静水流深。我们定期推出“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的相关报道,让我们的高中生活有诗、有书、有远方!

 

本期“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推出2022级高一年级Ⅱ部(14-19班)同学阅读推荐的散文类优秀作品专辑(一)。指导老师为语文学科刘小问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推荐的散文类书籍吧!

推荐书目:

1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 著)

2、《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毕淑敏 著)

3、《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余光中 著)

 

 

指导教师:刘小问



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年级II部语文教师。从教过程中注重落实学科素养,致力于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有所思、学以致用。

 

导 语:

散文形式自由,长短不限,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最是适合挥洒的文体。于读者而言,散文也是繁忙生活中便于随时随处阅读的内容,或是在课间休息,或是在工作之余,短短十几分钟便可阅过一篇,品悟其中滋味。本期我们推荐的散文集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有清淡如水的日常点滴,有至深至细的情感体验,有广博深邃的思想火花,也有严谨又不乏趣味的历史书写。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散文集,感受散文之美。

 

 

“悦读·乐享”推荐人:崔媛媛(高一14班)


 


阅读推荐:《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 著)


 

 

【书籍概况】

《一个人的村庄》是2006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散文集。作者刘亮程通过富有生命气息的文字描绘出自己在新疆偏远地区的故乡,在他笔下,那片土地上细枝末节的一切都得到了独特的解读。该作品被誉为中文写作的垂范之作、生命之书、元气之书。

 

【推荐理由】

作为出生于水泥地的孩子,我一直渴望感受扎根于土壤的生息,而这本书,帮我还原出了曾经的幻想,作为载体带我领略了未曾踏足的故乡。从他咀嚼过的生活中,我汲取到另一段人生,汲取出万物中无穷的美与哲学。

 

【书海拾贝】

1.其实人的一生也像一株庄稼,一代又一代人熟透在时间里,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2.他喜欢躺在草中,静静地倾听谷物生长的声音,人和牲畜走动的声音。他们组合在一起,成为大地的声音,天空的声音。他明白大地的和声并不缺少他这一声,却永远缺少他这样一个倾听者。

3.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读书札记】

《一场黄土木橼中的游荡》

千年前,有苏子瞻与柔奴的一番对话:“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生于斯长于斯,对刘亮程而言,那个人迹罕至的戈壁沙漠中的黄沙梁便是他的岭南之乡。身体在遥远处漂泊流浪,灵魂却有着它从一而终的归属,这份对故土的深情凝作《一个人的村庄》,像是游子寄回的家书一封。

阅读前几章后,我冒出些许疑惑,如此厚的一本书,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莫非真的只是在写一个村庄吗?结果是:确实只写了一个村庄。村庄占据了作者大半个世界,在他看来有太多太多可写:村头墙根蹲坐的老人、一条狗一头驴、春花秋草和它们的虫、一场悠悠的长梦、泊在月色里的袅袅炊烟……这是独属于一个拥有村庄如同拥有了世界的人的浪漫牧歌。如果贫瘠的村庄便足以涵养内心的丰饶,那我所处的世界,视线所及瞬息万变的世界,理应更能提供富足的精神生活。可事实是,纷扰的东西割扯撕碎我的目光,让它再与没能为某一事物停驻,同时,也没有一样事物肯为我沉淀。因此虚无感失控膨胀,反而裹挟住了看似接触过更多事物的我。想象着在那个面积不大长度不长的村庄里,杵着锄头的刘亮程已在夕阳中思索了一天,指出日出日落投下的影长不甚相同、风刮去留下的痕迹不一样,这一刻我觉得他比上帝的视角还要宽广,还要伟大。

生长于城市,我并不熟稔书中的生活气息。曾有人这般评价我这类年轻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好似无根的生物”。此话不假,摆脱“无根”是我接触乡土类文艺作品的初衷。但不少作品给我带来文化人下乡体验生活的直观感受,创作者避开现实描绘出更吸引人的世外桃源式的理想农村,或者看到几个生活场景便激动不已大肆抒怀;可惜真正了解土地的农民又少有人能将其精准生动地呈现于笔下。而刘亮程,“一曰农民,二曰作家”,他在书中说道:“真正了解认识一个村庄并不容易,你得长久地、一生一世地潜伏在一个村中里,全神贯注留心它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事。这样你快老的时候,才能勉强知道些最基本的一点点。”这个观点不仅否定了不成熟的创作者,更是让我意识到,自己所谓的“摆脱无根”是个伪命题,他人的“根”无法在我自己的生命中开出花来。如果仅仅依靠书籍影视类的传播介质,我永远也不会触摸到真实的乡土文化。好比在吹向林子的风前安一扇玻璃窗,眼前再清晰也终究感受不到树叶枝桠的摩挲,只能欣赏到一幅静态的图画。唯有经历过漫长岁月,与村庄沉默着循环旧梦,在寂寞月夜里悄然生长,才能融入村庄中的一方泥土,一团空气。

蓦然回首,这本书于我最大的意义,是像阿拉丁神灯中带魔力的飞毯一样,带着我的目光随作者的目光游荡。童话中飞毯并未让公主将各处景色欣赏透彻,却为她打开全新的世界,文字的功用亦然。作者以独有的步调踏过泥路,我便也留下自己的足迹;作者在玉米茬中打盹,我便也流动在田间;作者围坐在炉旁,我便倚靠着那堵斜墙。在这场笔下的西北之旅里,我逐渐将自己融进作者一行一句中对故乡的浓浓情意,于是合书的一瞬间,心中暗暗不舍,仿佛自己也成为了即将别离黄沙梁的一芥旅人。

我终将化作一粒幸福的尘土,游荡到属于我的村庄,也许无限旷野,也许方寸坡梁。

 

刘小问老师点评:

作者有一颗探寻乡土的热心,又心思细腻,善于思考,即便没有真正走进刘亮程生活的乡村,也从阅读中收获了一段珍贵的体验。

 

 

“悦读·乐享”推荐人:耿瑞恒(高一14班)

 


阅读推荐:《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毕淑敏 著)

 

 

【书籍概况】

《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是毕淑敏在环球旅行后的最美的心得,是一场清新温暖的治愈系环球旅行,更是一次与灵魂见面的约定。本书以作者近年来的旅行心得为主题,收集了游记、手札23篇。

 

【推荐理由】

这本书带领读者做了一次清新温暖的治愈系环球旅行,一次与灵魂深谈的约定,有爱有故事的旅行手册,散发纯真、温暖、清澈、明丽的异域光彩。

      

【书海拾贝】

1、出发前,悄声提醒,背囊里务必记得安放下你的灵魂。

2、行路与读书的美丽可杂糅一处,即使是在地老天荒的冰岛,即使是在海盗们的诗行中。

3、如果我是一滴水,纵是一滴普通的水,也希冀着跌宕起伏和波澜壮阔,也渴望游弋和携手,那就做一次瀑布吧。

4、给自己一段温软的时光,让灵魂安静的绽放。

 

【读书札记】

“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趁繁花还未曾调谢,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去寻找那些曾出现在梦境中的路径、山峦与田野吧。”这段话出自毕淑敏的《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一书。当看到这句话时,心中某个地方似乎被触动了,便忘不了这段路。这本书如同一个睿智、风趣而又宽厚的旅伴,带你走进一段柔软的时光,让心灵安静地绽放。

毕淑敏在书中告诉我们,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旅行,首要考虑的不是金钱,而是拥有充裕的时间、放下忧愁、抬腿就走。我深以为然。

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是一场漫长的单程旅行。有的人在旅行中不断收罗金银财宝,有的人在殚精竭虑地博取名声,更多的人在步履不停焦急地往前赶。可是,我们在出发前,都在自己的背囊里安放好灵魂吗?在不断前进的路上,有时常回头看看它依旧存在吗?灵魂是飘忽的,一旦你过分专注其他欲望,它就会渐渐消散,落在你的远方。

旅途不仅是行走,更是与自己的心灵和解、与世界温柔相拥的过程。灵魂命令我们对这星球的美一见倾心。人不能一味走下去,要驻扎在行程的空隙中,和灵魂会合。

我们的思想与灵魂在日复一日的操劳中被迫压抑着,无法释放。旅行给予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机会,抛开一切烦恼,去看看秀丽的壮美河山,品一品古城的人文内涵,放空了内心的龌龊与肮脏,全身心地沉浸到自然与历史给予的馈赠中。那无疑是一次对灵魂的洗礼与净化。

也许有人会说,一场美妙的旅行之后,是满身的疲惫。但也许你没有想到,疲意过后却是内心的充实,这表明你对生活了解得更多,对世界多了一份了解,对心灵多了一份沉淀。旅行,仿佛青橄榄一样耐人寻味,充满着挥之不去的韵味。苦难,在旅行面前不值一提:在疾病面前,旅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药;在绝望面前,旅行是重拾希望的标志。

如果生活中没有这样壮丽的旅行,也枉为世人了。在城市中人们已厌倦了忙碌奔波,那何不来旅行一次放松身心,去追寻内心深处世外桃源的踪迹。

所以,那些有时间、想放下忧愁与烦恼、能说走就走的朋友们,请务必背上行囊迈开腿,向心中的圣地出发吧,去绽放,去燃烧,去邂逅!因为: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

 

刘小问老师点评:

作者从书中收获了对旅行的理解,道出了旅游的真意:不是追随潮流,也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与世界温柔相拥,让灵魂接受洗礼。

 

 

“悦读·乐享”推荐人:刘小潞(高一14班)

 


阅读推荐:《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余光中 著)

 

 

【书籍概况】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写于1984年的散文,记述了他在香港对火车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文章既有浸淫欧美文化多年的思考与体悟,又传承传统文化的怀乡与幽思,也有洒脱和幽默性情的自然流露。呈现出他融诗人、作家、翻译家为一体的独特风貌。

 

【推荐理由】

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广为人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几句诗,寥寥数语就撬动了太多的历史记忆与情感共鸣。正因为爱得深沉,余光中的乡愁不止于某个地方,凡他经过处,必留下乡愁之音,如这篇写于1984年的散文,记述了他在香港对火车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怀的是从前那一声汽笛长啸,所念的是铁轨的另一头,感情之含蓄,文章之动容,乡愁便于字里行间淡淡流露。

 

【书海拾贝】

1. 滚滚疾转的风水车轮上,现代哪吒的心情,有时是出发的兴奋,有时是回程的慵懒,有时是午晴的遐思,有时是夜雨的落寞。大玻璃窗招来豪阔的山水,远近的城村;窗外的光景不断,窗内的思绪不绝,真成了情景交融。

2. 其实那时候正是春夏之交,纬度高远的北欧日长夜短,柔蓝的海峡上,迟暮的天色久久不肯落幕。我在延长的黄昏里独游哥本哈根的夜市,向人鱼之港的灯影花香里,寻找疑真疑幻的传说。

 

【读书札记】

 

去什么地方呢?这么晚了,
美丽的火车,孤独的火车?
凄苦地是你鸣笛的声音,
令人记起了许多事情。

一切始于一个寂寞的孩子,多年前在四川的山国里,对着世界地图悠然出神的孩子。无穷的风景徐徐展开,而目的地远在千里等待,这对于他来说便是最浪漫的事。
滚滚疾转的风火车轮上,不全然是悠然地赏风略景,有时也像是扭扭曲曲的火柴盒,交肱叠股,磨肩错臂,也有异国他乡的别样风情。是游子啊,于铁轨上辗转,看遍了他国的山长水远,念念不忘的还是铁轨另一头的乡土。

于余老笔下的文字如涓涓细流,你总是被他近乎平静的温柔,最是细腻的思绪所打动。于平凡细微之处见真情,生活中很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余老总能以淡淡的笔墨绘出温柔缱绻的画卷,品出一番又一番的新意。过桥时“光明在山的那一头迎你”,漫长的长途也是“绝对自由地大想心事,任意识乱流”,过阿里山和东海岸竟是海之囚与火车的追逐赛,又怎不见得一番童趣!因为有心,所以有情。因为携着清澈而深沉的眼眸,怀揣着细腻又明亮的心灵,身处之地,眼观之处,皆心之所向,皆情向心生。

余老总是远在国外,异国的风光见了又见,不免入乡随俗,或是烘面包夹鲜虾,灌以甘冽的嘉士伯啤酒,或是吃着鳗鱼佐饭的日本便当,吞着苦涩的札幌啤酒……喝着小酒,赏着窗外异色风光,每每读到这,我都不禁为余老这份自在随性所触动,恍惚间想到,这样的悠然好像从来没在我身边驻足过,连周末的早晨也要被灌以奋斗的昂扬。我们是否失去了随性的权利、自在的心灵?若是标签般的努力和疲惫不堪的心,倒也不必佯装。

不管是面对异国风光还是家乡俗景,余老的文字总是真挚而诚恳的。定是怀揣着敬畏的心吧,定是携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吧,要不怎得黄昏都为他驻足,连浮世绘的画师,戴笠挎剑的武士都未曾见过的白矗夜空的富士山被他尽收眼底?

毕竟是游子,最后落笔总不免地落到乡愁。余老怀念那个摩肩抵肘的时代,总不免地记起那一声汽笛长啸。而我,不舍这些文字,翻到最后几页总不忍地往前重新品起,想着再浸在文字里一会吧,让余老的温柔再多陪伴我一些时间。

为什么我不该挥舞手巾呢?

乘客多少都跟我有亲。

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

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刘小问老师点评:

余光中以悠然的态度品味漫漫旅途中的各式景观,作者则以细腻的笔触描摹这一颗细腻又善于发现的心灵。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