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科教信息 >> 正文内容
好读书,读好书!| “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之(第五期)诗歌类:“感悟诗情”(三)
“畅游书海,感受阅读快乐;浸润书香,分享阅读体验。”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推动华中师大一附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倾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旨在激发每一位师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地标,藏书多达九万多册 ,不仅承载着师生们学习阅览、资源获取、学术科研的需求,也发挥着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悦读·乐享”活动将陆续推出同学们推荐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馆藏书籍,引导同学们在书籍、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学会选择读什么书,如何智慧地读书,在阅读分享之中成长为有文化高度、有思想深度、有人文气度的人。
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传递阅读的星星之火,感受智慧的静水流深。我们定期推出“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的相关报道,让我们的高中生活有诗、有书、有远方!
本期“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推出2022级高一年级I部(8-14班)同学阅读推荐的诗歌类优秀作品专辑(一)。指导老师为语文学科欧倩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推荐的诗歌类书籍吧!
推荐书目:
1、《艾青诗选》(艾青 著)
2、《约会》(周梦蝶 著)
指导教师:欧倩
欧倩,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华中师大一附中执教十余年,致力于将语文应试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多次指导学生荣获楚才杯等各级各类奖项,多篇论文获得省级奖项,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多次参加各级教学比赛和课题并获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
导 语:
他们说这个时代“诗歌已死”,他们说诗歌是佶屈聱牙娇柔作态的孤芳自赏,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不知所云。的确,在诗歌里,他们找不到书山题海的小道捷径,学不到致富成功的点金之术,读不到处事为人的厚黑哲学。可是,我们要说,青春怎能没有诗歌?没有诗歌,青春的想象、青春的热血、青春的纯真、青春的深刻,将以何种方式共鸣?又将以何种方式歌唱?
在诗歌当中,我们感受艾青,在那风雨如晦的国度,如何用嘶哑的声音鸣唱热爱,用滚烫的热血点燃黑暗,与那诗行中搏动的信念共振,将那骨髓里刻下的基因传承,隔着沧海桑田,鸣唱同样的热爱,点燃同样的热血。我们认识周梦蝶,看他在孤独的王国,寻觅孤独的自己,那个“自己”是他也是我们。他让我们明白孤独并不可怕,那是一个人的狂欢,可怕的是众人的狂欢,身处喧闹仍然孤独。为深刻而孤独终究不如因孤独而深刻,命运的终点只能是独自一人。我们读到纪伯伦,《先知》不卜算命运的凶吉,而是解读爱与美、罪与罚、善与恶、自由与死亡。他告诉我们爱是成全、是放手、成就人也摧毁人,如一道清冷的光,照亮在爱中迷失的我们。我们与阿尔蒂尔·兰波相遇,他带我们逃离故乡、出走信仰,以各种身份四处流浪,在《彩画集》里感受早逝的生命不叫做短暂,而应叫叛逆地燃烧。我们走近仓央嘉措,别说我们年纪小,悟不到佛,智慧与年龄无关,二十岁的僧人早已用诗为尘世的我们找到解药。
是的,青春不能没有诗歌。读起诗行,我们真诚又热烈,放下诗集,我们更赤诚与炽热!
“悦读·乐享”推荐人:史安钊(高一8班)
阅读推荐:《艾青诗选》(艾青 著)
【书籍概况】
《艾青诗选》收录了诗人 20 世纪 30 年代到 70 年代末的诗歌作品,共 49 首。诗人早期的诗歌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选取丰富的诗歌意象,真实表现民族的苦难和人民的不幸,字里行间表现了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感情强烈而深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是《我爱这土地》,此外,诗人也塑造了众多坚韧奋战,追求光明的形象,如《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这些英勇的战士形象激励人们坚定信心,为解放与自由而奋起抗争。他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象征着多灾多难的祖国,太阳则是光明美好的象征。读他的诗,就像是在读一部民族的苦难史与抗争史。在这一行行或生成厚重或热烈明快的文字,灵魂定会被强烈的情感裹挟,似历经一次刻骨铭心的涤荡。
【推荐理由】
艾青,以赤子之真心忆往昔峥嵘岁月,以诗人之才华颂今朝光明前景。从《煤的对话》里国人积极进取、不甘湮没的民族意识,到《他死在第二次》中战士牺牲自我、争取和平的革命精神,在《听,有一个声音……》里先烈捍卫真理、抨击反派的崇高品格,足以使我们慨叹旧社会时期的暗无天日,衷心地向爱国人士们致敬。请翻开《艾青诗选》,跟随作者稳健的步伐,感悟那诗意的笔调、独特的意象、真挚的情感,从而欣赏这无与伦比的篇章吧。
【书海拾贝】
1. 这不断的希冀啊
使我感触到世界的存在
带给我多样的生命的力
这样,
我才能跨过——
这黎明黄昏,黄昏黎明,春夏秋冬,秋冬春夏的
茫茫的时间的大海啊。
——《铁窗里》
2.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3. 在那夹着春草的泥土
覆盖了他的尸体之后
他所遗留给世界的
是无数的星布在荒原上的
可怜的土堆中的一个
在那些土堆上人们是从来不标出死者的名字的
——即使标出了
又有什么用呢
——《他死在第二次》
【读书札记】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读《艾青诗选》有感
遥想当年,那满目疮痍,血雨腥风的年代,生活着一位最早走向世界的新诗人。他不奢求青史流芳,一片碧血丹心至死不渝;他胸怀强烈的家国之爱,将一腔衷心热血倾注于激情澎湃的诗句之中;他笔下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感动了无数心怀祖国的人。他,就是艾青,誓振兴中华的“铮铮铁骨傲天地”者。翻开诗集,便忆起往昔之岁月……
百年前的中国,曾经地广物博锦绣如画的千古江山难逃政府腐朽、帝国侵略、官僚压榨。“举国犹孱,授之巨兵,奚能胜任,仍有僵死而已矣。”艾青目见这般惨状,于悲愤之中落笔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样满怀哀愁的诗篇,并暗暗立下誓言,要用诗句来安慰贫瘠苦难的祖国大地。于艾青而言,爱国并不是口号与空谈,而意味着神圣的天职,意味着时刻不忘“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以国事为己任的他,凝于眉宇间的热切与自信向着世人迸发出光热。“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人类再生之确信”激情四射的光芒,就这样带着一种砰然而不可抵挡的气势,从极狭的罅隙中喷薄而出。
铁窗里的牢笼生活中,他哪怕只能通过这唯一的窗,也看得见祖国熔铁般红热的朝霞,感受浓墨倾斜在素绢上的阴霾……每一首诗的字里行间都融汇着无尽光彩与情感,那般唯美的语言也将灵魂深处的祖国描绘得令人神往,足以抒写对未来的无限愿景与渴求,激发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信心。艾青执着于救祖国人民于水火,慨然在诗中一遍又一遍的唤醒沉沦已久的反抗意识,汇集推翻旧社会和帝国主义的力量,坚定永不言败,终得光明的信念!
不负众望般的,东方将白,沉睡的雄狮已然苏醒。诗人在慷慨激昂下挥笔写下了振奋人心的《向太阳》,呼唤国人积极进取的《煤的对话》。那不甘埋没、不容小觑的不屈意识,倏然点燃了我内心的青春斗志,将那热切饱满的赤子情怀烙印在我沸腾的热血中。艾青的诗句,镌刻下华夏民族勇毅前行的坚定足迹,抚慰着昨夜尚愈的伤痛及迎接黎明苏醒的欢欣。更重要的是,激励新一代青年承千钧重负,传历史火炬,付青春之韶华,耀悠悠之华夏!
合上书,曾经的峥嵘岁月依然历历在目,而今华夏大地早已“换了人间”!适逢风华正茂,盛世之中华,我辈青年更应勇担重任,立志予祖国以荣耀,现复兴之盛况!
船到中流浪更急,奋楫者总能率先争渡;人到半山路更陡,志坚者终能傲视群山。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欧倩老师点评:
百年前,他选择以诗为号,唤醒阴霾中沉睡的大地;百年后,你选择以诗为媒,触摸先驱的心跳。再没有硝烟炮火,再没有满目疮痍,再没有血泪长流,但今天我们对这土地的爱一样深沉,我们用同样的基因去解读诗行里的热切、语句中的期盼,去感受字里行间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这责任和使命延续百年交予我们,它必将稳稳地肩负于我们的身上!
“悦读·乐享”推荐人:周念其(高一14班)
阅读推荐:《约会》(周梦蝶 著)
【书籍概况】
于红尘内有出尘之思,在孤绝中咀嚼人生滋味。周梦蝶其人其诗,一直为众多纯洁心灵所仰望。《约会》得诗54首,风、云、鸟、兽,无一不可入诗,文字纯净、简单,且时带谐趣。而周梦蝶孤独的身影孓然独行于城市,虽摆脱生活的羁绊,却无所遁逃生命孤独的本质,所以他不断自我对话,向山水问情,与静物约会,往佛经里找智慧,遂婉转成他笔下似有情又绝情的诗句,欲言又止,止于当止。
【推荐理由】
一次与桥墩的约会,一路与孤独的旅行;一瞬与世界的相拥,一回与自我的相逢。孤独的国王和孤独的王国,共享天地浮游一霎;卧看晚霞流转,坐听夏夜蝉鸣。望海峡那头曾经的渴望,与对世界最独到的阐释。
【书海拾贝】
总是先我一步
到达
约会的地点
总是我的思念尚未成熟为语言
他已及时将我的语言
还原为他的思念
总是从“泉从几时冷起”聊起
总是从锦葵的徐徐转向
一直聊到落日衔半规
稻香与虫鸣齐耳
对面山腰丛树间
袅袅
生起如篆的寒炊
约会的地点
到达
总是迟他一步——
以话尾为话头
或此答或彼答或一时答
转到会心不远处
竟浩然忘却眼前的这一切
是租来的:
......
【读书札记】
在孤独的王国,寻觅孤独的自己
——《约会》读后感
我不认识周梦蝶,他在台北摆书摊是四十年前的事情,病逝也已经有八年了;我与他在时空上从未有过任何交集。我认识周梦蝶,我曾倚着斜阳看他与桥墩的一场约会,言语凝成月色下的露珠(《约会》);我曾坐他的枕席边,看他的宁静充盈竹枕的空节(《竹枕》);我曾化作一轮月影,看他伴梅香起舞(《咏雀五帖》)。他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世界中人迹罕至,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在这里留下过足迹;他也是一个充盈的人,即便他的诗未曾映照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但常有青山巍然绿水绕城清风盘亘,梦见一瓣游蝶流连花间。
余光中说:“周梦蝶先生独来独往的清癯身影,不但空前,抑且恐将绝后。”“天堂寂寞,人间桎梏,地狱愁惨”,他是跨越千岁之忧的“大伤心人”。他说“风依无所依,无所依依无无所依,无无所依依无无无所依……”(《香赞》),恰似他一生的漂沦。他叹“夕阳无限好无限”(《香赞》),魂穿千古,同李白清照共小酌,同福楼拜一同赏晨光熹微。他的胸腔中充斥着自由,上帝与佛祖,天地与耶稣,都是他信手感慨的信仰。他是山涧之清风,用“月亮的半圆,为我的诗句押韵”(《集句六帖》)。世界是一局纵横交错的宏伟棋盘,他却安于一人,画出了自己的四方格,在咖啡馆门前的摊位上,用寥寥的文字,勾勒出这个孤独的王国;这王国的宝座上的,是那清癯的身影。他“对酒当歌”,也“恬然自安”;未曾说出过心中的满江春水愁,也未曾有过“十年生死两茫茫”和“哀吾生之须臾”的悲怆。他问天:“为甚么/挂在我家枣树上的(月亮)/独独/缺了那么一角”(《蚀》),笑着说自己是凤凰,却“一任云月溪山笑我凡鸟”(《凤凰》)。他“人瘦语瘦境亦瘦”,在孤独的海洋,寻觅着徜徉着,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孤岛。两袖清风,逍遥梦蝶。
孤独是一种享受,它不是形单影只,而是一种超然独立的洒脱。孤独是生活中偶尔的一瞬,灵魂摆脱了肉体的桎梏,超然于世间百态。孤独便是生活的最好同伴,是一面镜子,照着你的肉体,反射你的灵魂。
他对我说他的故事,分享他零星的情与趣。孤独中的人,总是对细小的美格外敏感。他说他买的那竹枕,“不可待不可追不可祷甚至不可遇”“千水中的一水/千月中的一月”(《竹枕》)。三十年前的他思接世界,跨越时空;三十年后的我笑他一篇新诗荡漾我和他的生活。他会为一次全垒打喝彩,会花上几个月去看玲珑麻雀;一场雪的融化、一部电影的感召、一只蝉的呼唤,都会在他的笔上绽开一朵花——或兰或梅,或桃或李,或千年一遇之铁树开花或一生一次之竹花。他和桥墩相约畅谈,会嗔怪它“总是先我一步/到达/约会的地点”(《约会》),却也会爱恋“总是我的思念尚未成熟为语言/他已及时将我的语言/还原为他的思念”。一缕袅袅寒烟,切割现实与梦境,夜晚与黄昏、世界与孤独。二十年前,他在霓虹灯下笑对大千世界,每天在咖啡馆前为陌生人答疑解惑、推心置腹,有言便畅谈至夜幕降临,无言便默诵丛书。他是灯红酒绿的台北中一块磨损的石界碑,幻想某天化身为鹏鸟,扶摇九万里——亦或孤身一人,化作流蝶去看一花一世界。
他对我诉说人世种种美好,让此时置于台灯下的我与之一同飞舞,徜徉孤独之洋。曾经的百千个与月相伴的夜晚,他与我,一同走过。饮一口中秋的月色,破一层洞庭湖刚凝的冰,吻一只麻雀,赴一场永远迟到的约会。我悲伤,他说:“花好,月圆,人寿/几世修得”(《蚀》);我沉沦,他说:“只为惜流光/不忍此白日”;我问他未来的路,他说:“从甚么地方来的,当然/仍甚么地方回去”。我跌跌撞撞走过十五年的旅程,三十年前的他挽着我的手、搀扶着我,度过千山万水。
他伴我沉寂入他的孤独,让我从镜中花水中月中看见同样孤独的自己;他就是孤独的国王,笑着挥舞笔的权杖,携我吟诵诗行,引着灵魂去飞,飞遍大江南北。
欧倩老师点评:
十六七岁的少年,正是三五成群嬉笑戏闹的年纪,懂什么叫孤独吗?然而,“少年听雨歌楼上”,听的难道就不是雨了吗?孤独、悲伤、沉沦、前路,雨中迷津幸得借诗人的眼睛去看,用少年的心灵去品,读出“客船上”“僧庐下”的意味,不也是高山流水之幸事吗?
- 上一篇:切磋交流 行以致远——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高…[ 04-05 ]
- 下一篇:我校在武汉市高三四调质量分析会上作经验交流[ 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