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媒体看华一 >> 正文内容

《学习强国》: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多措并举推进学校急救教育工作

作者: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9日 点击数: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坐落于中国光谷美丽的汤逊湖畔,作为教育部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积极组织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完善校园突发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创新师生急救教育培训形式,深入生命安全教育课题实践研究,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学校急救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建立与三甲医院合作机制,提升校园应急处置能力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以捐赠的形式配置了3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并获得专业技术支持,有效提升了学校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完善校园突发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学校先后制定了《校园AED配置与运维管理规范》《校园突发危急重症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完善校园突发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同时还建立了红十字活动室,配备了教学一体机、AED训练机、高级心肺复苏人体模型及其它培训用品,满足教学培训所需。

三、创新师生急救教育培训模式

1.学生“种子”工程:学校针对学生干部开展了“做学校社区的急救英雄”特色培训活动,接受培训的学生回班开展班级急救知识科普,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种子”作用。


2.教工“种子”工程:学校联合湖北省红十字会精心组织了“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教工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取证培训活动。一百余名重点岗位教工通过培训掌握了CPR术与AED使用方法,并取得应急救护证书。


四、开展急救教育普及与特色活动

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急救科普特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CPR与AED的学习情况与实施态度线上问卷调查、开展急救培训特色班会、邀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专家进校开展“校园急救”全体教工暑期继教培训、成立学生红十字救护队定期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等。营造了校园急救文化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


五、打造急救特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学校自主开发急救校本课程,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按照“CPR术与AED使用”“日常急症急救”“意外伤害应急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等四大模块进行课程及课时设置。开展情景式教学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在普及日常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启医学兴趣之门,实现“种子”学生的培养。

六、开展校医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学校医务室具有执业资质的医护人员组织开展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达成》校医专场培训,采用原位模拟培训形式,内容含理论拓展、量化标准、团队质控、单双人模拟演练、实操与理论考核,进一步提升校医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深入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课题研究,提升急救教育水平

根据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理念,学校深入开展了《对中学生加强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研究》《校园运动损伤三级预防模式与策略的研究》《校园CPR&AED培训三角模式与实践研究》等多个生命安全教育课题研究,探索并建立了“校园运动损伤三级预防模式”和“校园CPR&AED培训三角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急救教育的理论水平和校医教师的科研能力。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教育部关于做好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任务,发挥急救教育示范校的引领作用,加强师生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教育,把特色活动纳入德育教育管理体系,培养乐于施救、敢于施救、善于施救的社会急救新生力量,同时规范管理急救设施与设备、进一步提升院前应急处置能力,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链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5170437986440240922&item_id=15170437986440240922&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