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媒体看华一 >> 正文内容

《长江日报》:华师一这个班15名学生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

作者: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4日 点击数:

经过严格的特训和选拔,7月23日,华师一附中2019级航空班15人收到空军航空大学录取通知书。秋季他们将成为人民空军学员。大学毕业后,他们有望成为空军三级飞行员守护祖国的蓝天。

华师一附中有15名学生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

他们即将成为保卫祖国蓝天的“雄鹰”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华师一附中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简称“航空班”)于2015年7月成立,校内设有专门用于航空班学员训练的旋梯、健身馆、模拟飞行室,学员除了学习普通文化课,每周末还要进行军事化训练,并在高二的暑假前往空军部队体验飞行。

据悉,华师一附中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至今已培养出五届毕业生,共180多名航空班学员,向空军航空大学输送了82名空军飞行学员。

航空班的选拔和淘汰机制很严格。初入校时,航空班学生就是从万余报名学生中脱颖而出,高中三年每年再进行甄选和淘汰。

空军招飞局广州选拔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层层筛选,同时高考分数线达到一本线的学生,到长沙进行最后定选。定选中,学生们要经过140项体检,和3个平台的心理测试。

最终,华师一附中2019级航空班37名学生,有15名学生拿到梦寐以求的空军航空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为空军学员。

记者了解到,航空班因身体等原因被分流的学生,也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大多数没有通过定选的学生,也都报考了非飞行专业的军校。孩子们说,虽然不能圆梦蓝天,但仍然选择从军报国,3年的历练,让他们具备了一个军人应有的坚毅品格,保家卫国成为了心中不变的信念。

华师一附中举行2022年空军航空大学录取通知书颁发仪式。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军人家庭出生

他从小就有报国从军梦

华师一附中2019级航空班学生马绍凯出生在军人家庭。“我的爷爷,还有大伯父、二伯父、姑父都是军人,爷爷还参加过解放战争,从小我就听着军人的故事长大。”马绍凯说,每每听到都感到热血沸腾。

马绍凯的父亲说,孩子的伯父从部队转业后成为了一名武警战士,经常参与山火的扑救。在山上没有高压水枪,就用铁锹刨沙子来掩盖山火,冒着牺牲生命的危险设置隔离带来防止火势蔓延。“那种英勇的气概激励着马绍凯的成长,这也是我们家精神的一种传承。”

在亲人们的影响和言传身教下,马绍凯在心底埋下了从军报国的坚定信念。小时候,他看到神舟飞船的飞天作业,穿着蔚蓝制服的宇航员们深深吸引了他。少时的马绍凯就坚定地想成为一名飞行员。初三那年,华师一附中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到学校进行宣传和选拔,马绍凯在家人们的支持下,第一时间报名,通过严格的体检和考试,马绍凯成为了2019级航空班学生。

马绍凯说,三年来的假期和周末,几乎都在军事课程和身体素质训练中度过,在训练中也有着流血、流泪的经历,他克服了也成长了。三年里,马绍凯和同学们一起,不但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学习,还参加了国防教育、军事体育、航空知识、飞行训练等航空特色教育活动,这一切都为他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做着准备。

马绍凯说,进入空军航空大学后,他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飞行技术,将来期望能成为一名飞行大队队长,带领一队“雄鹰”,保卫祖国的蓝天。

高二就开飞机上天

大幅度倾斜盘旋让学生印象深刻

军事飞行体验活动是航空班的一门重要的航空课程。根据空军的任务安排,航空班的学生在高二暑期要进行为期近半个月的军事飞行体验活动,以此来激发他们的飞行兴趣,培养他们报国强军、筑梦蓝天的使命感和光荣感。

学生代表严子恒发言。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高二暑假进行的飞行训练,给很多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学生严子恒说,他们在山东进行试飞,即使在上机前做了很多准备,但在空中感受还是完全不同。平飞、上升、下滑、水平转弯、大坡度盘旋,一个接一个的动作,就像是一个又一个的挑战。“特别是大幅度的倾斜盘旋,让我觉得头晕目眩,胃中翻涌。”严子恒咬牙坚持,回忆着教官教授的平抑呕吐感的方法,并进行实践。在第一次试飞时有轻微呕吐情况出现后,在随后进行的四次飞行中他及时调整状态,最终完成了试飞任务,也战胜了自己。

(长江日报记者杨枫 通讯员王晓莺 孙梦嘉)

链接:http://www.app.dawuhanapp.com/p/11358063.html


【字体: